開一個家庭農場,該如何融資找錢?

2020-12-21 蘇寧金融研究院

在藍藍的天空下,秧苗青翠挺直,彩霞一樣的紫雲英一片片地盛開。在稻田之間,一群群鴨子在河溝裡悠閒地划水。不遠處,一群遊客舉著相機……

不知道的人,以為這裡是一個旅遊景點。實際上,這是一個位於南京市高淳區固城鎮的家庭農場。

這個家庭農場既種水稻,又養鴨子。這裡生產的有機稻鴨米,賣到10元一斤,而一般的香米僅能賣到2.9元一斤。這裡的鴨子叫稻田鴨,2-3斤能賣到268元一隻,而市場上一隻普通2-3斤的肉鴨僅能賣到30元左右。

這是中國60萬家庭農場的一個縮影。

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生產組織。截至2018年底,全國家庭農場年銷售農產品總值達1946億元,在登記名錄中的全國家庭農場面積為1.6億畝,71.7%的家庭農場的耕地來自土地租賃。

辦一個家庭農場要花多少錢?

生產水稻,農場需要經過整地、購買水稻種子、育秧、插秧、施肥、除草除蟲、收割、乾燥篩選稻穀、碾米、包裝、出售、運輸等流程。

養稻田鴨,要從養殖公司購買鴨苗、培育雛鴨、訓練雛鴨採食,要用尼龍繩在稻田中構建「防逃跑圈」,再在稻田裡開「豐產溝」,裡面充滿水,為鴨子們準備「休閒散養」的空間,同時搭建鴨舍供鴨子「休閒」之後的休息。另外,除了吃蟲子和雜草,一隻鴨子每天要吃掉50-100克稻穀。

家庭農場大量使用農業機械:拖拉機、旋耕機、水田耙、秧苗栽植機、施肥機、地面噴藥機、植保無人機、水泵、穀物聯合收割機和礱穀機。這些農機配齊需要200萬元。雖然國家對農機購買的補貼比例較高(農機費用的90%左右),但一般的農村家庭很難湊齊購買款。

開始生產後花費:在當地僱工2000元/月。一些地方一畝耕地的土地租賃費不少於600元/年,水稻種子一畝約40元、拌種子一畝5-10元,整地+播種約80元一畝。一畝地約需半包尿素化肥75元。耕一畝地油耗約20元、灌溉一畝需50元、收割一畝約70元。一畝糧食作物一年需要的農藥成本從50-500元不等。鴨苗7-8元1隻,建設一個400平米左右的鴨舍,成本大約在15000元左右。農產品生產、銷售出去,需要和物流公司結算農產品快遞費用。

綜合來看,南京市高淳區固城鎮的一個家庭農場,一年總收入30萬元左右,農產品銷售收入佔到總收入的85%,生態農業旅遊接待費用佔到15%。農場的一年總開支是19萬左右,和農產品生產相關的支出佔35%、農場固定資產建設開支佔24%、農場管理費開支佔21%、農產品快遞物流開支佔20%。

辦一個家庭農場很花錢,那麼目前有什麼農業金融產品可以支持家庭農場呢?

有哪些面向家庭農場的信貸產品?

目前已經有一些金融機構開發了面向家庭農場的農業金融產品,幫助農民解決購置農業生產資料、開展農業生產的資金問題。

例如,蘇寧金融的「惠農貸」是專門為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用於滿足農業生產、銷售的定向貸款。每周惠農貸給農戶的授信金額在800萬元以上。資金主要用於支付農田租金、加工設備、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購置費用。

建行福建省分行的「閩禽貸」,對與福建正大食品有限公司籤訂《肉雞飼養合同書》的家庭農場發放用於肉雞飼養的信用貸款。這是結合農業產業鏈的貸款產品,有明確的還款來源。

山東德州禹城農商銀行的「農資化肥貸」,是為家庭農場主購買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產品提供的一項「無息」貸款業務。這屬於純信用貸款,不用找擔保人,憑藉本人的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等資料即可辦理,當天申請、當天辦結。

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桃江建信村鎮銀行的農村貸款產品「三農之友」包含了林權抵押貸款、農戶(商戶)聯保貸款、農業訂單鏈條式貸款、應收帳款抵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和擔保公司保證貸款等多種創新產品。

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研發「多享貸」產品,推行「準抵押」信貸模式,接受借款人自有的、不能進行正式抵押登記或不宜變現的資產作為擔保,包括集體土地自建房、蔬菜大棚、豬圈雞舍等,有效解決沒有可抵押房產而難以獲得貸款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金融科技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工具。金融科技目前已經和消費金融很好地融合,解決服務海量客戶、識別未謀面客戶身份的問題,幫助金融機構在數據少和資信弱的前提下為消費金融客戶提供消費金融服務。

但是金融科技和以家庭農場為代表的農村生產金融融合得還很不充分,雖然目前已經有了一些面向家庭農場的金融產品,但是這些金融產品還比較傳統,缺乏金融科技的支持,所以金融機構在識別農村客戶信用情況、掌握農業生產經營真實情況、預先感知農業風險方面,手段十分匱乏。

金融科技如何助力農村金融服務?

金融科技可以成為家庭農場獲得金融服務的好幫手,我們可以將機器學習、物聯網金融、區塊鏈、知識圖譜等金融科技融入到信用評分、生產情況核實、銷售情況核實、區域農業風險預警等環節,幫助家庭農場在金融機構那裡增信,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識別風險。具體措施如下:

1、線上線下數據融合的農場信用分,構建家庭農場的信用檔案

徵信公司可以匯總各家金融機構的涉農貸款信息、公共服務信息(社保、水電、運營商)、農資公司信息(農場採購農資數據、農產品銷售數據),從經營農產品行業、農場本身經營財務、農資消耗情況、貸款信用情況、農場核心人員穩定度等多方面,建立家庭農場畫像系統。

徵信公司和各地家庭農場協會、基層政府合作,建立覆蓋到縣鄉鎮一級的徵信服務站。選拔和經組織推薦可信人員兼職擔任徵信服務代表,標準化收集家庭農場線下信用信息,比如民間借貸線索、鄰裡口碑、政府評價等,線下信用信息和線上信息融合後,通過GBDT、XGBOOST等先進機器學習算法,從成百上千的大數據變量中,得出對於家庭農場的動態信用評分,即農場信用分。如此,金融機構就能夠基於比較全面的數據,更放心的為家庭農場提供生產性貸款融資了。

2、物聯網金融助力核實家庭農場真實經營情況

真實經營情況對於信用評估十分關鍵。家庭農場會使用很多農業科技設備,如精準滴灌器、病蟲害監測器、植保無人機、溫控溼控設備等,和很多農機裝備如拖拉機、施肥機、插秧機、礱穀機等。建議在這些設備上安裝帶有5G和傳感器功能的物聯網晶片。

在植保無人機上安裝高清攝像機,拍攝農場的農作物分布,獲得農作物總體比例和規模。帶有物聯網晶片的農業科技設備儀器,重點監測家庭農場的農產品情況。比如病蟲害監測儀器,除了可以通過生物信息和圖像信息分析病蟲害,還可以通過機器視覺來檢測分析農產品的生產規模,比如該家庭農場到底有多少只鴨子、多少畝水稻?帶有物聯網晶片的收割機可以通過AI算法統計家庭農場一段時間內收割了多少公斤稻穀。

3、區塊鏈農產品預購和溯源助力增信增額

為家庭農場農產品建立可信產品溯源平臺,跟蹤農作物、養殖物的生長。消費者可在區塊鏈上認領、付費預購農產品。如認領預購一隻散養雞,在雞的腳上綁上物聯網晶片,物聯網晶片在區塊鏈上每日每時記錄老母雞的日常狀態,用戶可以通過APP跟蹤這隻雞從家庭農場到用戶餐桌上的全過程。付款通過智能合約完成。區塊鏈溯源可以增強家庭農場產品品牌,增加家庭農場的收入。通過農產品區塊鏈溯源,金融機構也可以實時了解家庭農場的銷售農產品情況,根據銷售情況及時增信增額。

4、農業知識圖譜助力信用風險預警

農業產業鏈較長,病蟲害風險、區域風險、產業風險傳導的特別快,可以基於家庭農場、農資公司、農機公司、農場成員信息,打造農業知識圖譜,建立全鏈條農場風險預警系統,可視化角色之間的生產和結算關係,將農資要素供給價格、農產品價格波動、自然災害、病蟲害威脅和網際網路輿情納入到風險預警系統中,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篩選海量網際網路信息,識別早期風險對相關家庭農場預先預警,如病蟲害、農資公司異常、農場供應鏈異常等。這有助於金融機構對家庭農場信用情況實現預先預警。

本文由「蘇寧財富資訊」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揚

相關焦點

  • 房企融資:如何在香港找錢
    房企融資:如何在香港找錢 當前由於香港區域資金太多,項目太少,因此經常出現一個項目過來後十幾家券商都在競爭的局面,因此如何打通香港資金跟境內資產端的投資銜接,該問題使得我們在此輪市場變動下獲得了很多探索的機會。
  • 家庭農場如何定位?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經營?
    家庭農場近年來備受青睞,但家庭農場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仍面臨許多新挑戰、新困境。那麼,家庭農場該如何定位?又有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朋友經營呢?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今天就和您聊聊這個話題。徐春暉:「家庭農場」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還是在2013年,隨後家庭農場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 房企融資 | 如何在香港找錢?香港的錢很缺項目
    目錄一、香港的錢很缺項目二、在香港怎麼找錢三、香港融資後的資金入境筆者按: 2020年的下半年有個很特別的現象,自從房地產信託的融資監管趨嚴後,開發商的很多融資需求都轉移到了境外,香港券商近3個月的業務量非常不錯
  • 漫談|家庭農場如何定位?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經營?
    央廣網北京11月30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家庭農場近年來備受青睞,但家庭農場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仍面臨許多新挑戰、新困境。那麼,家庭農場該如何定位?又有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朋友經營呢?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今天就和您聊聊這個話題。
  • 家庭農場、小微企業、專業合作社該怎樣申請農業貸款?
    如今,農村市場前景一片大好,各行業項目發展勢頭凸顯,不少農村創業者抓住機遇大展拳腳,當然,任何農業項目的發展都需要資金投入,而很多金融機構現在也都願意為農業融資出力。那麼,家庭農場、小微企業、專業合作社該怎樣申請農業貸款?
  • 安徽家庭農場探索:家庭農場當前最缺啥?
    自從中央1號文件提出鼓勵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以來,全國各地的家庭農場像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家庭農場如今還面臨著哪些問題?記者日前在安徽滁州、宿州、合肥等地進行了調查。   缺人才――   農場主年歲大學歷低   天長市積極組織大戶轉變為家庭農場主,以正規企業的職業化身份面向市場。登記家庭農場的條件是流轉面積在300畝以上、流轉期限在5年以上、有技術懂管理講誠信的大戶,由本人申請,到工商局按個人獨資企業登記。同時成立了安徽省首家家庭農場主聯合社,通過這一平臺開展農資聯購、農機使用調劑、農產品銷售、育秧插秧及融資等服務。
  • 浙江安吉縣:18個家庭農場如何帶火一個經濟薄弱村?
    新華社杭州4月11日電 題:浙江安吉縣:18個家庭農場如何帶火一個經濟薄弱村?  新華社記者魏董華 嶽德亮  「阿魯阿家」號小火車的鳴笛聲串起了浙江安吉縣魯家村的18個休閒農場。  朱仁斌告訴記者,2011年,魯家村還是一個村集體經濟穩定收入只有1.8萬元,而負債達到了150萬元的薄弱村。當地村民左偉偉也沒有想到,現在的魯家村像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一個低丘緩坡佔九成的村莊,開出了18個家庭農場。  11日,2017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會正在浙江省安吉縣召開。而在距離縣城不到10分鐘車程的魯家村,記者看到,如織的遊客正湧進這裡的家庭農場。
  • 家庭農場迎來發展機遇 農村金融需協同創新
    《規劃》提出,到2022年,全國家庭農場數量要達到100萬家,其中,各級示範家庭農場數量達到10萬家;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覆蓋率超過80%;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覆蓋小農戶數量達到8000萬戶。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四大工程」,分別是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工程、農民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創新提升工程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經營者教育培訓工程。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工程。
  • 家庭農場做不好?看英國蜜蜂農場是如何70年長盛不衰的?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一時間,家庭農場成為近年來農發展的亮點之一。今年3月出臺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再次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家庭農場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 培育家庭農場,2022年底山東家庭農場數量要到8萬家
    近日,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家庭農場培育行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2年年底,全省家庭農場數量達到8萬家,其中省級示範場達到1000家,縣級以上示範場達到6000家,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家庭農場農業生產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帶動小農戶增收致富能力進一步提升
  • 家庭農場「+」出三個效益
    如今,樂山全市登記註冊的家庭農場已達782戶,其中省級示範家庭農場24家,推動樂山形成了一大批新型職業化農民,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像陳泓達這樣的人返鄉重拾「農活」。土地效益6萬餘畝荒地變綠地    在犍為縣新盛鄉新金村二組的桂花坪,李子、桃子、桑葚和柑橘等不同品種的果樹鋪滿山地,布置緊湊,綠意盎然。這是佔地518畝的「果然好」家庭農場,明年,這裡所有果樹將迎來豐收。
  • 池州家庭農場發展駛入「快車道」
    中安在線訊 據池州新聞網報導,近年來,池州市通過建立家庭農場註冊登記和認定製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開展品牌創建等舉措,大力扶持家庭農場發展,今年底全市家庭農場發展到1425家,較去年新增400家,其中省示範家庭農場44個,市示範家庭農場110個。
  • 黃山市黟縣:發展特色家庭農場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捨得家庭農場成立於2015年,流轉了250畝土地種植大棚蔬菜,以種植時令蔬菜供應本地市場為主,輔以種植蘆筍、蓮藕,長期僱工16人,高峰季節累計吸納5名建檔立卡戶有勞動力的人口當臨時工,全年人均工資達到15000元左右,輻射帶動約60戶農戶增收。」該家庭農場負責人汪劍峰自豪的向筆者介紹說道。
  • 小了難賺錢,大了經營難,家庭農場發展好該怎麼去運營
    不過,通過調查發現雖然數量很多,但是經營收益卻是良莠不齊,很多家庭農場主雖然成立了家庭農場,但是往往卻經營不是很理想,那麼該怎麼做才能把家庭農場經營得更好呢? 我最近調查的一些家庭農場為案例,分析如何才能把家庭農場做好,通過介紹這些家庭農場的經營思路,分杯怎麼才能讓家庭農場實現更好的盈利。 家庭該農場是不是越大越好?
  • 如何「未雨綢繆」,最大限度縮小家庭農場經營風險?
    從我國農村、農業、農民的現實情況來看,家庭農場的管理要經歷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適應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家庭農場都出現了經營問題,如不按管理企業的方式經營家庭農場、農場主與僱工的關係處理不當、財務管理粗放、定位不準確,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沒有明確的統籌規劃、缺乏與社會各方面打交道的能力等等。
  • 臨沂一個月竄出20個家庭農場 人人爭當農場主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了"家庭農場"概念,並指出要大力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新政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裡,臨沂市註冊誕生了20家"家庭農場",圍繞如何做好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集約化展開了積極探索。試運行一個多月以來,"農場"的現狀如何?又面臨哪些瓶頸?記者展開了走訪。
  • 衢江區200個家庭農場變身企業
    通訊員 姜華斌  區委報導組 俞銳  本報訊 「歷經2年多的發展,許多家庭農場走上了公司化、規模化的道路。」近日,衢江區農業局經營管理科負責人郭順輝介紹,目前衢江區有1020戶家庭農場。去年下半年至今,200戶家庭農場完成「個轉企」,其中有33家升級為公司。
  • 關於家庭農場莊園經濟效益情況的調查報告
    該莊園經營方式採取種養、觀光採摘、垂釣休閒相結合。各級政府在財政、稅收、土地流轉、金融融資、保險政策扶持家庭農場發展創造外部條件還有待增提高。農場主反映, 從開始建設到擴大規模,租賃土地、購買農資農業機械、設施建設投入,都需要投入一定資金,但農村尚未建立完整的信用政策體系,融資很難,主要貸款缺乏抵押物,只能採取向親朋好友借款的方式融資。
  • 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之二十:山西稷山縣全勝家庭農場
    本案例闡釋了家庭農場如何從自身特徵角度因地制宜闖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一是利用當地資源因地制宜選擇種植品種。全勝家庭農場藉助農場被群山環繞、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和附近有一座小型水庫的特點,選擇核桃樹作為主要種植品種。二是根據土壤特點因地制宜安排種植結構。
  • 【三農日報|農民熱衷開微店;家庭農場新模式是什麼】
    【三農日報|農民熱衷開微店;家庭農場新模式是什麼】 【公眾號】農業行業觀察2018-04-18 16:33:54 閱讀(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