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家庭農場如何定位?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經營?

2020-12-1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30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家庭農場近年來備受青睞,但家庭農場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仍面臨許多新挑戰、新困境。那麼,家庭農場該如何定位?又有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朋友經營呢?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今天就和您聊聊這個話題。

  徐春暉:「家庭農場」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還是在2013年,隨後家庭農場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我國家庭農場數量已超過87萬戶。近年來,我國倡導大力發展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實現適度規模經營。但也不難發現,家庭農場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困境和挑戰,比如:土地流轉難、貸款融資難、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過高、設施落後、糧食生產比例過低、農場經營後繼乏人、農場經營風險等等。除此之外,聽到最多的聲音還是家庭農場底做多大規模才合適?

  有人說,小了不賺錢,大了運營難,這是家庭農場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切膚之痛。不可否認,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統籌下,鄉村家庭農場將是我國未來幾年內重點扶持的農村經營主體之一。所以,從政策角度上來說,是很有優勢的。不僅能獲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而且在稅收、貸款、保險以及用地用電等多個方面都能享受到優惠。

  但是,作為家庭農場來說,也並不是越大越好。首先從運營主體來看,家庭農場不宜過大,經營會有一定的難度;而從國家政策角度,對家庭農場大小也有限制,有關通知中也明確指出,要防止脫離實際、違背農民意願,片面追求超大規模經營的傾向。從有關部門調查樣本中我們可以看出,經營面積在100-200畝的家庭農場,畝均收益最高,200-300畝的次之,500畝以上的平均盈利最低。

  所以,我個人覺得,既然是家庭農場,首先,還是要追求「小而美」「美而精」。對於未來家庭農場的發展方向,我覺得是要舍大做小、做專做精。

    7月摘油桃,8月摘哈密瓜,9月葡萄成熟,10月蘋果迎客……在一家家庭農場裡,一年四季都有純天然的果蔬可供遊客採摘,綠色種植、生態養殖、餐飲旅遊、休閒養生樣樣俱全。如今,以生態循環為核心的家庭農場已經成為不少地方休閒觀光農業發展的代表性之一。

  二是要廣開思路,做出特色來。我想,一個有特色、有質量的家庭農場一定會賓客不斷。比如說種植一些市場上少見的精品蔬菜或水果,再結合不同層次的包裝,通過全方位的渠道銷售,慢慢打造出自己有特色的農產品品牌。

  三是動起手來,搞生態養殖加工和經營一體化家庭農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讓農場主實現生態養殖,到餐飲加工,再到市場銷售為一體的規模化、多樣化的一條龍經營,來提高家庭農場的附加值,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總之,我覺得一定要差異化經營,突顯特色 ;再就是要精準定位,鎖定客戶。對於農場本來,要有人留戀;對於農場的產品,要有特色;對於農場的品質,一定要有好的口碑。

  

相關焦點

  • 家庭農場如何定位?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經營?
    家庭農場近年來備受青睞,但家庭農場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仍面臨許多新挑戰、新困境。那麼,家庭農場該如何定位?又有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朋友經營呢?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今天就和您聊聊這個話題。徐春暉:「家庭農場」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還是在2013年,隨後家庭農場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 推行「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勢在必行
    總而言之,一戶多塊責任田弊病多多,嚴重影響和制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發展,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偉大目標的障礙和消極因素,必須以「壯志斷腕、破釜沉舟」之勇氣和毅力,堅定不移地破解這一難題——全面實行一戶一片的新型「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勢在必行。這種新型「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是邁向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國現在處於還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過渡時期的最佳選擇。
  • 投資家庭農場機會已然顯現 農業經營模式正在變革
    家庭農場經營模式與傳統農業模式有著極大的區別。根據海外的發展經驗來看,家庭農場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可以促使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並進一步激發農民的積極性。這是家庭農場模式與此前農業經營模式區別最為明顯的地方。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已有家庭農場經營者會按照企業管理模式來核算成本,在管理方面下功夫,力求利潤最大化,主動適應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
  • 如何「未雨綢繆」,最大限度縮小家庭農場經營風險?
    從我國農村、農業、農民的現實情況來看,家庭農場的管理要經歷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適應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家庭農場都出現了經營問題,如不按管理企業的方式經營家庭農場、農場主與僱工的關係處理不當、財務管理粗放、定位不準確,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沒有明確的統籌規劃、缺乏與社會各方面打交道的能力等等。
  • 農民以後美飄了!農村正迎來經營新模式,「家庭農場」脫穎而出!
    農民幹的漂亮!2020年,這一行業「異軍突起」,見證農村大發展! 2020年初春的農村,新綠四野,蘭葉春葳蕤,疫情之下的等待,讓農民朋友們多了一分思考,不謀劃未來必失去現在。家庭農場,基本上以戶為單位,形成新的集約式家庭生產模式,近些年來的「家庭農場」,頗受消費者的認可。
  • 淺談家庭農場經營的優勢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在中國,它類似於種養大戶的升級版。通常定義為: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綠維文旅:家庭農場的運作模式
    (一)誰可以經營「家庭農場」?「家庭農場」的官方概念中提出:「家庭農場」的經營主體和主要勞動力是家庭成員。而根據我國目前的城鄉二元結構和戶籍制度(據稱目前在世界上只有中國、朝鮮等極少的幾個國家仍執行嚴格的戶籍制度),「家庭成員」應如何定義,是專指「農村家庭成員」,還是包括「城市家庭成員」?如果「家庭農場」將發展成為一種農業經濟的經營形式和創新體制,那麼它就是一個經濟組織,它所從事的生產活動就是一種經營行為。
  • 青島家庭農場發展調查(上)家庭農場帶動規模經營
    ◆核心提示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其中,「家庭農場」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記者走訪即墨、膠州等地發現,近年來,青島已經自發發展起幾十家家庭農場,成為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之外的新型農業規模經營主體。
  • 家庭農場託起農民綠色致富夢
    □ 首席記者 張平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  一年多以來,我市家庭農場得到了長足發展。
  • 家庭農場帶動規模經營
    ◆核心提示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其中,「家庭農場」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記者走訪即墨、膠州等地發現,近年來,青島已經自發發展起幾十家家庭農場,成為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之外的新型農業規模經營主體。
  • 為什麼要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問:為什麼要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答: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賦予雙層經營體制新的內涵,不斷提高農業經營效率。」
  • 我國傳統農業仍以家庭農場經營為主
    目前,我國傳統農業仍以家庭農場經營為主,家庭農場市場潛力大,空間大,抗風險能力強。在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傳統農業一般仍存在著財政投入少、人工成本高、技術成本高等問題。因此,對當前家庭農場市場進行細分會產生新的發展機遇,以下兩個方面可以簡單作為參考。
  • 青島家庭農場發展調查:家庭農場不能硬性推廣
    現在,再想註冊家庭農場,難度要大了,這是因為不僅願意流轉土地的農民更少了,而且土地流轉價格也更高了。  目前,青島不少區市已在家庭農場註冊上破題。其中,膠州市已經發展起家庭農場28家,總面積達1萬多畝。
  • 安徽家庭農場探索:家庭農場當前最缺啥?
    自從中央1號文件提出鼓勵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以來,全國各地的家庭農場像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家庭農場如今還面臨著哪些問題?記者日前在安徽滁州、宿州、合肥等地進行了調查。「全縣家庭農場主平均年齡約為44歲,大多數為初中畢業,約佔60.5%;大部分家庭農場缺少經營管理人才,部分家庭農場經營者對先進農業生產技能掌握不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家庭農場的發展要求。」
  • 春暉家庭農場:工廠化模式讓農業生產全程可控
    袁莊鎮竹園村12組村民繆丙紅是春暉家庭農場的插秧機機手,當天,他正和別的工人一起,幫著春暉家庭農場插秧。目前,春暉家庭農場流轉土地4000多畝,種植小麥和水稻。當前,春暉家庭農場不僅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還將工業化的管理模式引進農業生產中,讓農民成為了「農業工人」。春暉家庭農場農場主顧文斌表示:「將來,我還將逐步流轉一部分土地,加大機械化的投入力度。」
  • 楊凌3個家庭農場被評定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與一般農場相比,省級示範家庭農場採用先進的生產管理標準、實用新技術開展生產,實行產品可追溯質量安全管理,注重品牌建設,利用電商等信息化手段為生產服務,形成規範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在科技運用、經營模式、管理水平、產品銷售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 省級示範家庭農場怎樣評定?
  • 河南有35392個家庭農場 看看哪地家庭農場最多
    如今,在農村,70後農民不願意種地,80後農民不會種地,而90後農民甚至連農村都不願意待下去。 那麼,河南農業該如何轉型升級呢?5月22日~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聯合舉辦的「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討會暨第十三屆全國社科農經協作網絡大會」在鄭州召開。
  • 家庭農場是當今世界現代農業的主流經營形式
    「家庭農場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形式,至今世界上的現代農業,幾乎都是家庭農場,特別是糧食生產。」5月20日,在松江區委書記盛亞飛的辦公室,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畢業於上海農學院的盛亞飛,1985年8月起先後擔任上海縣委書記、上海市郊縣工業管理局副局長、崇明縣委書記,以及2006年起任松江區委書記至今,松江家庭農場便是其任內倡導,並力主推行的基層試驗。  作為一個基層改革的開拓者,盛亞飛為什麼會想到在松江推行家庭農場試驗?他又怎麼來看這場已持續了6年的試驗?而對於家庭農場的未來,他又有什麼想法?
  • 北京家庭農場單個近千畝 農委稱太大了偏離方向
    關於家庭農場的定義,農業部曾發文表示,家庭農場經營者主要是農民或其他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主要依靠家庭成員而不是依靠僱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家庭農場專門從事農業,主要進行種養業專業化生產,家庭農場經營規模適度,種養規模與家庭成員的勞動生產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相適應。
  • 小農戶幸福的家庭農場
    【1】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把「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確定為「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一項重要任務。小農戶佔農民群體的大多數,實現好小農戶的發展和福祉,讓廣大農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關乎黨執政群眾基礎的鞏固。【2】如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何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就成了當前三農工作面臨的一道難題和必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