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家庭農場發展調查:家庭農場不能硬性推廣

2020-12-26 半島網官網
  

膠州市榮東家庭農場場長李濤,正在自家農場裡介紹發展打算。

  □ 本報記者 梁旭日 實習生 範影如  

現在想註冊,難度要大了

  與南方一些城市相比,青島在家庭農場發展上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但隨著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這一新生事物越來越引人關注。

  膠西鎮趙家莊村村東南的麥田裡,膠州市榮東家庭農場場長李濤不停地比劃著,以便更好地介紹自家農場的邊界。他計劃在農場發展多元化種植,主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等,並準備走品牌農業之路。

  「最近,有好幾個人來打聽家庭農場的註冊情況。」說這話時,李濤言語裡透著幸運。去年下半年,他以每畝一年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價格從60多戶村民手中流轉來100多畝土地,註冊了農場。現在,再想註冊家庭農場,難度要大了,這是因為不僅願意流轉土地的農民更少了,而且土地流轉價格也更高了。

  目前,青島不少區市已在家庭農場註冊上破題。其中,膠州市已經發展起家庭農場28家,總面積達1萬多畝。

  膠州市農業局經管站站長劉丕舜表示,與外來工商資本相比,家庭農場界定為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耕」當地,也不存在外來工商資本可能存在的「與農民逐利」的隱憂,更值得地方政府扶持發展。

  從全市範圍來看,青島將結合大沽河治理發展現代農業。到2015年,整個流域將重點培育100家經營規模10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提高農業規模化水平。  

尊重農民意願

  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我國農業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特別是城鎮化步伐加快,我國農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經營分散、無人種地等問題日益凸現出來。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成為求解這些問題的可行嘗試。但其發展,還面臨一些現實困難,還需要完善註冊登記制度,出臺財政補貼、稅收、金融、保險等扶持政策。

  「當前,家庭農場在一些方面還面臨政策尷尬。」膠州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原則上,家庭農場應當免稅。但按照現有政策,從事種養殖的家庭農場,屬於第一產業,是不需要交稅的。但有些家庭農場已經進行到農產品深加工環節,已經屬於第二產業了,這是應當交稅的。目前,膠州市正在開展調研,研究解決辦法。

  同時,家庭農場要適應規模化經營的要求,對資金的需求巨大,需要財政補貼、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家庭農場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它的發展需要積極探索,不能急於求成。

  「發展家庭農場,應該順勢而為。」劉丕舜表示,當前,家庭農場在不少地方落地開花,一是因為農業市場化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二是因為符合國家政策方向。但是,一個地方適不適合發展家庭農場,還要因地制宜,不能

硬性推廣

,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當地的二、三產業基礎、城鎮化水平以及農民的土地流轉意願等。

  膠州市鴻飛大沽河農場場長王興遷認為,自己的農場能夠發展到5000多畝,與農場所在的李哥莊鎮關係密切。李哥莊鎮是全國首批發展改革試點鎮,不僅制帽、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發達,還發展起風力發電、新材料等新型產業,良好的產業基礎吸引了大量農民向鎮駐地域聚集,駐地人口超過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3%。當地農民轉為工人後,自然更願意把土地流轉出來。

  青島農業大學合作社學院院長李中華提醒,中國人多地少,並不是所有地方、所有時間段都適合推廣家庭農場建設。對地方政府來說,發展家庭農場應該尊重農民意願,因為對於農民來說,土地還具有社會保障的功能。  

諸多問題待解

  當前,家庭農場發展還面臨諸多現實問題。首先就是土地流轉成本越來越高了。

  即墨市盛發農場場長姜宏法介紹,現在,土地流轉在當地已經比較難了,流轉價格一般都要800元/畝以上,大企業下鄉甚至超過1000元/畝。

  如此一來,對於那些種植糧食作物、利潤空間有限的家庭農場來說,租金消解成為一個問題:付少了,出租農戶不願意;付多了,家庭農場主受不了。今後,要想獲得更多效益,家庭農場的發展面臨轉型,即從單純種植糧食作物,向生產高質量、高附加值的農產品轉變,走品牌農業之路。但是,這也對家庭農場現有的管理技術、人員等提出了挑戰。

  記者走訪發現,青島不少家庭農場的經營者是村支部書記或村主任,一般都是以前在外開廠或經商,後來回村發展,多數缺乏農業生產經驗。因為擔任村幹部,在土地流轉政策下,從村民手中租賃了土地,成為種植大戶,進而註冊了家庭農場。

  另外,隨著規模擴大,家庭農場也可能突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的束縛。比如,膠州市鴻飛大沽河農場就已突破了家庭農場的框框,發展為股份制經營,這自然會帶來更為複雜的管理問題。  

   [編輯: 林永麗]

相關焦點

  • 發展家庭農場不能硬性推廣
    現在,再想註冊家庭農場,難度要大了,這是因為不僅願意流轉土地的農民更少了,而且土地流轉價格也更高了。  目前,青島不少區市已在家庭農場註冊上破題。其中,膠州市已經發展起家庭農場28家,總面積達1萬多畝。
  • 青島家庭農場發展調查(上)家庭農場帶動規模經營
    ◆核心提示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其中,「家庭農場」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記者走訪即墨、膠州等地發現,近年來,青島已經自發發展起幾十家家庭農場,成為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之外的新型農業規模經營主體。
  • 關於家庭農場莊園經濟效益情況的調查報告
    四是創辦人通過租賃獲得農民的土地,家庭農場使閒置的土地發揮了最大效益。五是家庭農場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是進一步加快農業發展,示範推廣農業新科技,提高科技貢獻率的有效途徑。  調查中發現,家庭農場發展存在局限性,需要一定規模才能取得規模效益,但並不是越大越好,經營面積在200畝左右畝均收益最高。家庭農場對農民來說,投資較大,需要有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主導發展方向。
  • 全國首個家庭農場法規!《上海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全文
    >第一條 為了保障本市家庭農場健康發展,維護家庭農場合法權益,發揮家庭農場的農業經營主體作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三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制定政策措施,促進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和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門是本市家庭農場的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涉及家庭農場相關政策的擬定和協調落實,承擔家庭農場發展的扶持、指導、服務、規範等相關工作。
  • 安徽家庭農場探索:家庭農場當前最缺啥?
    自從中央1號文件提出鼓勵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以來,全國各地的家庭農場像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家庭農場如今還面臨著哪些問題?記者日前在安徽滁州、宿州、合肥等地進行了調查。「全縣家庭農場主平均年齡約為44歲,大多數為初中畢業,約佔60.5%;大部分家庭農場缺少經營管理人才,部分家庭農場經營者對先進農業生產技能掌握不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家庭農場的發展要求。」
  • 山西規劃家庭農場發展藍圖
    為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根據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1部門《關於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結合我省實際,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商務廳、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國銀保監會山西監管局、省供銷合作聯合社、省林業和草原局近日聯合下發
  • 家庭農場 農業高質量發展生力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積極引導扶持農林牧漁等各類家庭農場發展,取得了紮實成效。近幾年,我國家庭農場數量穩步增長,發展質量日益提升。家庭農場成了農民收入的增長點、產業興旺的著力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田。「俺們把蘑菇賣到了日本、韓國,還有東南亞市場,俺的家庭農場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 君山區家庭農場發展情況匯報
    現將家庭農場發展有關情況匯報如下:一、我區家庭農場發展現狀截止至2018年8月底,我區共發展各類家庭農場130家,其中從事種植業的95家,從事養殖業的8家,從事種養結合的27家。家庭農場帶動耕地流轉面積達23689餘畝,其中帶動流轉50—200畝的124個,200—300畝的6個。家庭農場擁有農機具170臺(套)。
  • 家庭農場帶動規模經營
    ◆核心提示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其中,「家庭農場」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記者走訪即墨、膠州等地發現,近年來,青島已經自發發展起幾十家家庭農場,成為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之外的新型農業規模經營主體。
  • 探路家庭農場——來自上海松江葉榭鎮的調查
    當「田老闆」成為職業 截至去年底,全國經營面積10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有270多萬戶;農業部確定的33個農村土地流轉規範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已有家庭農場6670多個。今年以來,各地更是躍躍欲試,掀起了一股「家庭農場熱」。 在金家村,包括沈忠良在內,一共有13個家庭農場戶,種著1523畝田。
  • 家庭農場如何定位?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經營?
    家庭農場近年來備受青睞,但家庭農場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仍面臨許多新挑戰、新困境。那麼,家庭農場該如何定位?又有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朋友經營呢?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今天就和您聊聊這個話題。徐春暉:「家庭農場」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還是在2013年,隨後家庭農場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 漫談|家庭農場如何定位?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經營?
    央廣網北京11月30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家庭農場近年來備受青睞,但家庭農場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仍面臨許多新挑戰、新困境。那麼,家庭農場該如何定位?又有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模式適合農民朋友經營呢?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今天就和您聊聊這個話題。
  • 河南有35392個家庭農場 看看哪地家庭農場最多
    【方向一:家庭農場】【數據】全省有35392個家庭農場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關付新認為,在實施國家發展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作為農業和農民大省,河南省發展家庭農場有重大實踐價值和政策意義。
  • 永豐家庭農場有了「家」
    吉安新聞網訊 (記者潘虹莉)6月20日,永豐縣家庭農場聯合會成立。這標誌著永豐家庭農場有了一個團結共榮的「家」。永豐是個農業大縣,家庭農場經濟比較積極活躍 。為了規範家庭農場運行,提高家庭農場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維護家庭農場的合法權益,促進新型農民發展,永豐縣廣大家庭農場積極探索,成立縣級家庭農場聯合會。聯合會將以農業產業交流、農技推廣服務、農產品展銷等形式實現「根植農業、服務會員、團結互助、合作共贏」的目標。
  • 池州家庭農場發展駛入「快車道」
    中安在線訊 據池州新聞網報導,近年來,池州市通過建立家庭農場註冊登記和認定製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開展品牌創建等舉措,大力扶持家庭農場發展,今年底全市家庭農場發展到1425家,較去年新增400家,其中省示範家庭農場44個,市示範家庭農場110個。
  • 衢江家庭農場發展放心農業 推廣原生態種植
    浙江在線訊(浙江日報記者許雅文 毛廣繪區委報導組胡小飛鄭星星)一種蔬菜有標準化的生產過程不難,一個農場生產放心農產品也不稀奇。可如今在衢州衢江區,1000多家家庭農場在全域掀起了追逐「放心農業」的浪潮。
  • 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之二十:山西稷山縣全勝家庭農場
    >導 讀我國農業資源區域化特色鮮明,各個地方的情況都不一樣,家庭農場需要根據當地自然資源特點進行規劃因地制宜發展。本案例闡釋了家庭農場如何從自身特徵角度因地制宜闖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一是利用當地資源因地制宜選擇種植品種。全勝家庭農場藉助農場被群山環繞、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和附近有一座小型水庫的特點,選擇核桃樹作為主要種植品種。二是根據土壤特點因地制宜安排種植結構。
  • 楊凌3個家庭農場被評定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按照省級示範家庭農場應當滿足從事產業要符合當地發展規劃,生產經營土地相對集中連片,土地租賃期5年以上(流轉期限內無轉包)等申報條件,經家庭農場自願申請、市縣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環節,全省評定出了234個家庭農場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通知》要求,示範家庭農場是家庭農場培育發展的先進典型,要繼續發揚成績,積極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 銅川市6個家庭農場被評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12月17日,省農業農村廳公布2020年評定省級示範家庭農場名單,經家庭農場自願申請、市縣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銅川市王益區漢清源家庭農場、印臺區蓮花池種養殖家庭農場、印臺區齊富東豐家庭農場、印臺區鑫鑫興種植家庭農場、印臺區萬鑫山家庭農場、耀州區榮賓養殖家庭農場,6個家庭農場被評為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 小農戶幸福的家庭農場
    以家庭經營為特徵的小農戶經營,既有其精耕細作等優勢,也有其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等劣勢。積極培育和發展小微型家庭農場,能有效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4 家庭農場是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重要橋梁和載體「家庭農場」是一個起源於歐美的舶來品。我國家庭農場真正發展的歷史並不長,2008年家庭農場概念首次寫入中央文件,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