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家庭農場不能硬性推廣

2020-12-23 大眾數字報

  □梁旭日 報導  ▲膠州市榮東家庭農場場長李濤,正在自家農場裡介紹發展打算。

  □ 本報記者 梁旭日 實習生 範影如

現在想註冊,難度要大了
  與南方一些城市相比,青島在家庭農場發展上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但隨著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這一新生事物越來越引人關注。
  膠西鎮趙家莊村村東南的麥田裡,膠州市榮東家庭農場場長李濤不停地比劃著,以便更好地介紹自家農場的邊界。他計劃在農場發展多元化種植,主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等,並準備走品牌農業之路。
  「最近,有好幾個人來打聽家庭農場的註冊情況。」說這話時,李濤言語裡透著幸運。去年下半年,他以每畝一年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價格從60多戶村民手中流轉來100多畝土地,註冊了農場。現在,再想註冊家庭農場,難度要大了,這是因為不僅願意流轉土地的農民更少了,而且土地流轉價格也更高了。
  目前,青島不少區市已在家庭農場註冊上破題。其中,膠州市已經發展起家庭農場28家,總面積達1萬多畝。
  膠州市農業局經管站站長劉丕舜表示,與外來工商資本相比,家庭農場界定為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耕」當地,也不存在外來工商資本可能存在的「與農民逐利」的隱憂,更值得地方政府扶持發展。
  從全市範圍來看,青島將結合大沽河治理發展現代農業。到2015年,整個流域將重點培育100家經營規模10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提高農業規模化水平。
尊重農民意願
  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我國農業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特別是城鎮化步伐加快,我國農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經營分散、無人種地等問題日益凸現出來。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成為求解這些問題的可行嘗試。但其發展,還面臨一些現實困難,還需要完善註冊登記制度,出臺財政補貼、稅收、金融、保險等扶持政策。
  「當前,家庭農場在一些方面還面臨政策尷尬。」膠州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原則上,家庭農場應當免稅。但按照現有政策,從事種養殖的家庭農場,屬於第一產業,是不需要交稅的。但有些家庭農場已經進行到農產品深加工環節,已經屬於第二產業了,這是應當交稅的。目前,膠州市正在開展調研,研究解決辦法。
  同時,家庭農場要適應規模化經營的要求,對資金的需求巨大,需要財政補貼、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家庭農場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它的發展需要積極探索,不能急於求成。
  「發展家庭農場,應該順勢而為。」劉丕舜表示,當前,家庭農場在不少地方落地開花,一是因為農業市場化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二是因為符合國家政策方向。但是,一個地方適不適合發展家庭農場,還要因地制宜,不能硬性推廣,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當地的二、三產業基礎、城鎮化水平以及農民的土地流轉意願等。
  膠州市鴻飛大沽河農場場長王興遷認為,自己的農場能夠發展到5000多畝,與農場所在的李哥莊鎮關係密切。李哥莊鎮是全國首批發展改革試點鎮,不僅制帽、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發達,還發展起風力發電、新材料等新型產業,良好的產業基礎吸引了大量農民向鎮駐地域聚集,駐地人口超過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3%。當地農民轉為工人後,自然更願意把土地流轉出來。
  青島農業大學合作社學院院長李中華提醒,中國人多地少,並不是所有地方、所有時間段都適合推廣家庭農場建設。對地方政府來說,發展家庭農場應該尊重農民意願,因為對於農民來說,土地還具有社會保障的功能。
諸多問題待解
  當前,家庭農場發展還面臨諸多現實問題。首先就是土地流轉成本越來越高了。
  即墨市盛發農場場長姜宏法介紹,現在,土地流轉在當地已經比較難了,流轉價格一般都要800元/畝以上,大企業下鄉甚至超過1000元/畝。
  如此一來,對於那些種植糧食作物、利潤空間有限的家庭農場來說,租金消解成為一個問題:付少了,出租農戶不願意;付多了,家庭農場主受不了。今後,要想獲得更多效益,家庭農場的發展面臨轉型,即從單純種植糧食作物,向生產高質量、高附加值的農產品轉變,走品牌農業之路。但是,這也對家庭農場現有的管理技術、人員等提出了挑戰。
  記者走訪發現,青島不少家庭農場的經營者是村支部書記或村主任,一般都是以前在外開廠或經商,後來回村發展,多數缺乏農業生產經驗。因為擔任村幹部,在土地流轉政策下,從村民手中租賃了土地,成為種植大戶,進而註冊了家庭農場。
  另外,隨著規模擴大,家庭農場也可能突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的束縛。比如,膠州市鴻飛大沽河農場就已突破了家庭農場的框框,發展為股份制經營,這自然會帶來更為複雜的管理問題。

相關焦點

  • 青島家庭農場發展調查:家庭農場不能硬性推廣
    膠州市榮東家庭農場場長李濤,正在自家農場裡介紹發展打算。  □ 本報記者 梁旭日 實習生 範影如  現在想註冊,難度要大了  與南方一些城市相比,青島在家庭農場發展上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但隨著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這一新生事物越來越引人關注。
  • 全國首個家庭農場法規!《上海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全文
    >第一條 為了保障本市家庭農場健康發展,維護家庭農場合法權益,發揮家庭農場的農業經營主體作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三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制定政策措施,促進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經營和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門是本市家庭農場的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涉及家庭農場相關政策的擬定和協調落實,承擔家庭農場發展的扶持、指導、服務、規範等相關工作。
  • 青島家庭農場發展調查(上)家庭農場帶動規模經營
    ◆核心提示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其中,「家庭農場」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記者走訪即墨、膠州等地發現,近年來,青島已經自發發展起幾十家家庭農場,成為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之外的新型農業規模經營主體。
  • 山西規劃家庭農場發展藍圖
    為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根據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11部門《關於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結合我省實際,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商務廳、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國銀保監會山西監管局、省供銷合作聯合社、省林業和草原局近日聯合下發
  • 家庭農場 農業高質量發展生力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積極引導扶持農林牧漁等各類家庭農場發展,取得了紮實成效。近幾年,我國家庭農場數量穩步增長,發展質量日益提升。家庭農場成了農民收入的增長點、產業興旺的著力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田。「俺們把蘑菇賣到了日本、韓國,還有東南亞市場,俺的家庭農場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 君山區家庭農場發展情況匯報
    現將家庭農場發展有關情況匯報如下:一、我區家庭農場發展現狀截止至2018年8月底,我區共發展各類家庭農場130家,其中從事種植業的95家,從事養殖業的8家,從事種養結合的27家。家庭農場帶動耕地流轉面積達23689餘畝,其中帶動流轉50—200畝的124個,200—300畝的6個。家庭農場擁有農機具170臺(套)。
  • 衢江家庭農場發展放心農業 推廣原生態種植
    浙江在線訊(浙江日報記者許雅文 毛廣繪區委報導組胡小飛鄭星星)一種蔬菜有標準化的生產過程不難,一個農場生產放心農產品也不稀奇。可如今在衢州衢江區,1000多家家庭農場在全域掀起了追逐「放心農業」的浪潮。
  • 池州家庭農場發展駛入「快車道」
    中安在線訊 據池州新聞網報導,近年來,池州市通過建立家庭農場註冊登記和認定製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開展品牌創建等舉措,大力扶持家庭農場發展,今年底全市家庭農場發展到1425家,較去年新增400家,其中省示範家庭農場44個,市示範家庭農場110個。
  • 永豐家庭農場有了「家」
    吉安新聞網訊 (記者潘虹莉)6月20日,永豐縣家庭農場聯合會成立。這標誌著永豐家庭農場有了一個團結共榮的「家」。永豐是個農業大縣,家庭農場經濟比較積極活躍 。為了規範家庭農場運行,提高家庭農場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維護家庭農場的合法權益,促進新型農民發展,永豐縣廣大家庭農場積極探索,成立縣級家庭農場聯合會。聯合會將以農業產業交流、農技推廣服務、農產品展銷等形式實現「根植農業、服務會員、團結互助、合作共贏」的目標。
  • 回國留學生開辦家庭農場放飛綠色發展夢
    8月20日,李澤巖在農場查看優質玉米的長勢。1986年出生的李澤巖是土生土長的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人。2014年從美國留學回國後她在北京一家旅行公司工作。一年後,始終被「綠色農業發展夢」縈繞的李澤巖辭掉工作回到家鄉,與朋友聯合流轉了30畝土地,辦起家庭農場——秦山農場,種植綠色無公害有機蔬菜、水果。經過3年多的努力,秦山農場已擴展到60多畝土地,同時李澤巖帶動周邊農戶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示範推廣綠色無公害蔬菜面積達200多畝,提高了農民收入。
  • 《上海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全文→
    為了進一步規範和強化家庭農場管理和發展,上海在全國率先啟動家庭農場地方立法工作。作為一部特色鮮明的促進法,《條例》將本市在促進家庭農場發展中好的經驗做法用法律的形式予以總結固化,在體例上不求大而全,以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制度為基礎,從土地經營權獲取、財政支持、融資擔保、科技支持、人才培訓等多方面強化政府對家庭農場發展的扶持、指導、服務與規範。
  • 《上海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全文
    為了進一步規範和強化家庭農場管理和發展,上海在全國率先啟動家庭農場地方立法工作。作為一部特色鮮明的促進法,《條例》將本市在促進家庭農場發展中好的經驗做法用法律的形式予以總結固化,在體例上不求大而全,以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制度為基礎,從土地經營權獲取、財政支持、融資擔保、科技支持、人才培訓等多方面強化政府對家庭農場發展的扶持、指導、服務與規範。
  • 安徽家庭農場探索:家庭農場當前最缺啥?
    「全縣家庭農場主平均年齡約為44歲,大多數為初中畢業,約佔60.5%;大部分家庭農場缺少經營管理人才,部分家庭農場經營者對先進農業生產技能掌握不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家庭農場的發展要求。」郎溪縣委書記邵建華介紹說,   缺耕地――   土地流轉難度尚存   作為全國農村改革現代試驗區的宿州市則較早地出臺了《家庭農場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對不同產業的大型、中型、小型家庭農場設定了標準,對家庭農場認定程序進行了規範。同時,制定了家庭農場發展的扶持政策。
  • 家庭農場迎來發展機遇 農村金融需協同創新
    《規劃》提出,到2022年,全國家庭農場數量要達到100萬家,其中,各級示範家庭農場數量達到10萬家;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覆蓋率超過80%;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覆蓋小農戶數量達到8000萬戶。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四大工程」,分別是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工程、農民合作社能力提升工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創新提升工程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經營者教育培訓工程。家庭農場培育發展工程。
  • ...家庭農場這塊目前的產能是100萬頭左右,未來還會繼續發展家庭農場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3日訊,有投資者向天邦股份提問, 按照年底六十萬頭母豬存欄場規模,農戶合作一百萬加租賃一百五十萬,完全不能滿足未來商品豬育肥需求,請問未來幾年賣仔豬還是天邦首選嗎?公司回答表示,謝謝您的關注。
  • 2020年省級示範性家庭農場
    期間先後獲得榮譽:2013年獲得桐廬縣「一鄉一業」現代農業示範區(拱墅、濱江區縣協作項目);2014年被評為「杭州市首批示範性家庭農場」;2015年獲得「杭州市農場品標準化推廣示範基地」;2019年被評為「浙江高品質綠色農業科技示範基地」。農場主要勞動力為一家四口為主,及吸收周邊農村剩餘勞動力,常年僱工2個,臨工僱工4000多工。農場常年與縣農技推廣中心、市農科院開展新品種與新種植模式的合作。
  • 綠維文旅:「家庭休閒農場」的概念與發展模式
    農業因其在地理環境、自然氣候、農產品直購、農趣活動參與、農耕文化體驗等方面所具有的產業特點和基礎條件,非常適合與旅遊業有機融合,發展成為集「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鄉村旅遊、養生度假、創意產業」五位一體的產業聯動和經營綜合體。
  • 推行「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勢在必行
    十一是不便於減輕農民負擔。十二是不便於實行農業產業化。十三是不便於農業新技術、新農藥、新化肥、新良種的推廣和應用。   總而言之,一戶多塊責任田弊病多多,嚴重影響和制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發展,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偉大目標的障礙和消極因素,必須以「壯志斷腕、破釜沉舟」之勇氣和毅力,堅定不移地破解這一難題——全面實行一戶一片的新型「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勢在必行。
  • 家庭農場可行性分析報告
    4、 糧食安全和糧食價格問題弄得人心惶惶,回歸原始,感受自然,自給自足是當下很多家庭的想要的。   5、 周邊的兩片小區多數是工薪階層,且小區裡農場只有50米,相對很近,如果租用家庭農場的話也很方便,只幾分鐘時間就可以到農場裡了。
  • 家庭農場帶動規模經營
    ◆核心提示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其中,「家庭農場」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記者走訪即墨、膠州等地發現,近年來,青島已經自發發展起幾十家家庭農場,成為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之外的新型農業規模經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