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江家庭農場發展放心農業 推廣原生態種植

2020-12-19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訊(浙江日報記者許雅文 毛廣繪區委報導組胡小飛鄭星星)一種蔬菜有標準化的生產過程不難,一個農場生產放心農產品也不稀奇。可如今在衢州衢江區,1000多家家庭農場在全域掀起了追逐「放心農業」的浪潮。

  衢江區自2013年開始大力發展放心農業,政府和農場主們力爭通過原生態種植、標準化生產、二維碼追溯,為農產品貼上從田地到餐桌全流程的「放心」標籤。

  放心農產品是種出來的。

  衢江區杜澤鎮萬畝水生蔬菜基地迎來大豐收,茭農採下鮮嫩的茭白,送給第三方檢測,191項農殘指標全部合格,符合出口日本的標準,杜澤茭白每斤高於市場價0.45元。

  想要產出優質農產品,就要珍惜一方水土。減量、再利用、再循環,杜澤探索廢棄茭白葉綜合利用,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在萬畝茭白田邊,廖建東家庭農場建起加工廠。「茭白收割後,茭白葉既可餵牲畜,又能做菌棒,還能加工成有機肥,不僅節約成本10多萬元,還實現了生態循環。」廖建東說。

  從水質、土壤等產地環境保護抓起,是產出放心農產品的第一步。為此,衢江區對全區1000多家家庭農場都進行了取土採樣送檢,並根據土壤環境質量,科學規劃生產布局,做到產地環境不達標不種果種菜。

  放心農產品是按標生產出來的。

  「十一」假期剛過,蓮花現代農業園區內的陳建海家庭農場就為150畝蔬菜大棚開啟了智慧管控時代。

  如今陳建海只需要拿出手機進行簡單的操作,便可以隨時讓大棚卷膜、放膜,實現澆水通風。「一旦下雨,30個工人關上26個大棚,需要半小時以上的時間;而通過手機遠程控制,只需要7分鐘。」陳建海說,通過標準化操作能合理安排作物生長,作物自然會少生病,更健康。不僅如此,陳建海還為每個棚分別建立了「生長檔案」。

  家庭農場走在前列,帶動普通農戶你追我趕。在蓮花鎮五坦村,107戶村民加入紅豔草莓產銷班,300多畝土地統一標準、統一經營。產銷班制定的《草莓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圖》,從水源使用、控肥控藥到田間管理,每一步都清楚明白。如此種出的草莓,口感好價格高。

  目前,衢江已發展家庭農場1041家,經營面積16.8萬畝,佔全區耕地的64.6%。在他們的帶動下,茭白、葡萄、草莓、柑橘、花卉、茶葉等特色產業,都制定了統一的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圖,涵蓋產地環境、質量控制等方方面面,讓生產主體有章可循、有標可依。許多農民對綠色防控、使用有機肥等標準化技術瞭然於心。

  放心農產品還是管出來的。

  截至目前,衢江區有95家家庭農場實現了二維碼追溯管理。貼上二維碼,亮出農產品「身份證」,在消費者眼中是品質保證,生產者心中則是警鐘長鳴。

  全旺鎮高老莊家庭農場裡,貼著二維碼標籤的紅心火龍果十分俏銷。農場主李仁廣為了做到「放心」,用甘蔗皮作肥料、水果酵素當營養,農場火龍果的農殘檢測抑制率遠低於50%的合格線。

  除了二維碼追溯外,衢江區21個鄉鎮全部配備了監測站,272行政村配備農產品檢測協管員,負責抽檢、送檢工作。

  為了落實「放心農業」,衢江區在2014年更是搬出了「緊箍咒」——建立了涉農項目資金負面清單,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生產主體,終身不得享受相關政策補助;連續兩次抽檢不合格,兩年內不得享受相關政策補助。

  從種植到收穫,「放心」始終是衢江區政府和農民心裡繃著的一根弦;而從收穫到餐桌,衢江區還要著手拔除消費者心中對農產品質量信任危機的那根刺。為此,今年6月起,衢江區在全省率先開通了家庭農場周末免費直通車,讓一個個家庭農場變身「田園超市」。

  周末,農場主們不再埋頭田間,而是帶著消費者體驗農事生活,了解農產品生產過程,讓「放心農業」真正深入消費者心中。

相關焦點

  • 陵城區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標準化產業化打造「放心農場」
    □冷相釗    6月30日,全市首批23家「放心農場」授牌儀式舉行,陵城區御耕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金穗豐家庭農場、康深牧業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近年來,陵城區委、區政府搶抓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良機,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核心,以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區為保障,按照「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發展、品牌化引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特色、高效、安全農業,全力加快京津冀魯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打造周邊城市「放心農場」。
  • 平原建「放心農場」 追求純天然打造原生態
    ,以建設「放心農場」為抓手,不斷向市場供應更優質的農產品。  近日,記者隨平原縣農業局工作人員參觀了幾個獨具特色的家庭農場,對「放心農場」有了一個更直觀的感受。  臭氧代替農藥防韭蛆   現在市面上的韭菜大多是6元左右1公斤,但山東惠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韭菜每公斤卻能賣到40元的高價。原因何在?
  • 青島家庭農場發展調查:家庭農場不能硬性推廣
    到2015年,整個流域將重點培育100家經營規模10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提高農業規模化水平。  尊重農民意願  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我國農業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特別是城鎮化步伐加快,我國農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經營分散、無人種地等問題日益凸現出來。
  • 發展家庭農場不能硬性推廣
    到2015年,整個流域將重點培育100家經營規模10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提高農業規模化水平。尊重農民意願  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我國農業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特別是城鎮化步伐加快,我國農業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經營分散、無人種地等問題日益凸現出來。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成為求解這些問題的可行嘗試。
  • 中山市民眾鎮借鑑工業發展理念發展現代農業 「家庭農場」
    原標題:中山市民眾鎮借鑑工業發展理念發展現代農業 「家庭農場」   自去年中山市民眾鎮綠田農場順利入選中山市首批市級示範性家庭農場以來,該鎮「家庭農場」逐漸成為農民致富的一條新路子。以綠田農場為例,該農場投入資金約52.5 萬元,佔地面積 21畝,卻帶動周邊親友共同種植50畝。
  • 德州著力打造「生態德州·放心農場」城市新名片
    「放心農場」就是質量、就是品牌。建設「放心農場」是引領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由大到強的重要抓手,是推進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也是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內容。  公司以「數字農業、生態田園」為核心發展目標,科學布局、規範經營,採取以一個公司為核心,三個家庭農場為種植基地,兩個農機合作社為專業服務載體的循環發展模式,主要從事有機農產品種植、農業專業服務、畜牧養殖、農業觀光旅遊等業務。
  • 巢湖市昊天家庭農場:堅持走生態農業發展,提供高品質無公害農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家庭農場是是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政府鼓勵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一批優秀的家庭農場脫穎而出,巢湖市昊天家庭農場便是其中一家。巢湖市昊天家庭農場成立於2014年,總投資150餘萬元。農場基地位於巢湖市廟崗鄉路店村山清水秀的桴槎山腳下。隨著消費者對無公害農產品需求的提升,昊天家庭農場積極轉變農場經營理念,確立農場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實施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通過稻蝦共作種植有機水稻,重點打造昊天蝦稻香米,並註冊品牌「大豪地」牌蝦稻香米,產品質量得到消費者一致好評。
  • 家庭農場 農業高質量發展生力軍
    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康怡家庭農場負責人餘培英難掩興奮。這家農場經營土地120畝,家庭勞動力4人,主要生產食用菌、核桃、蔬菜,年產值達到110萬元,去年純收益實現20多萬元。欣欣向榮的家庭農場,正成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經營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
  • 推廣有機生態種植
    近年來,新津縣興義鎮在推動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過程中,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普通農戶」的發展模式,積極推進農業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的創新,多渠道發動農民走專業化、有機現代農業發展道路,開創出「半島田園水鄉,有機田園小鎮」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新局面。高端農業技術調動群眾積極性日前,記者來到新津縣興義鎮翔生生態農莊。
  • 「農業+旅遊」成農場發展「加速器」
    7月8日上午,2018武原阿寶農場水蜜桃採摘節在武原街道雙橋村成功舉辦,吸引了一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採摘。本次活動由武原街道黨委、武原街道辦事處主辦,海鹽縣阿寶家庭農場承辦,海鹽縣農經局、海鹽縣財政局、海鹽縣旅委協辦。
  • 萬連步代表:加快推廣生態種植模式 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生態種植模式推廣 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萬連步說,我國農業以往主要靠肥料、農藥等的大量投入實現高產的種植模式,不僅浪費資源,還造成耕地質量和農產品品質下降,已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因此,推廣「減肥、減藥、節水」和「耕地質量提升、作物產量提升和農產品品質提升」為主要特徵的「三減三提升」生態種植模式,顯得尤其重要,這對保障糧食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具有長遠意義。
  • 農業農村部公布26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
    截至2018年底,全國納入農業農村部門名錄的家庭農場近60萬家。這些家庭農場在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家庭農場既能較好傳承傳統精細農藝,又持續不斷引進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了與家庭經營相適應的實用技術。河北國奇農興家庭農場與河北農大、河北農科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定期聘請專家到農場進行生產經營指導。   四是走綠色發展之路。這些家庭農場十分重視農業綠色發展,普遍採用了生態綠色友好型技術,有的實施保護性耕作等保護地力和生態措施。
  • 石龍「友善農場」:打造「陽臺農業」,推廣綠色生活促和諧
    「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種的番薯苗,沒有農藥的,你放心吃!」近日,石龍興龍社區的「友善農場」開始收菜啦!一大早,開姨、梅姨、玲姨等5位「友善家庭」樓頂花園志願服務隊志願者與社工一起採摘番薯苗葉,然後分批送到社區的獨居長者家中,與他們分享豐收的喜悅。
  • 四川省德陽市馬祖村休閒觀光生態家庭農場遠景規劃
    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鼓勵引導村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逐步擴大馬祖村涉農項目由合作社承擔的規模。加快培育馬祖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制定村扶持政策和管理服務辦法;加大對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鼓勵引導有條件的村民創建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多元化、多類型經營體並引導註冊登記。
  • 福建上杭升級家庭農場 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經濟
    福建上杭升級家庭農場 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經濟      14日,筆者來到上杭縣湖洋鎮綠然生態家庭農場,看到農場負責人吳紀堂正和幾個工人在忙著修剪柚子樹。
  • 齊河:打造周邊城市「放心農場」
    德州新聞網訊(王業婷 盧玲)11月18日,在齊河美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區發酵池內,工作人員正利用新購進的智能堆肥設備對10餘立方米堆料進行有機肥發酵處理。「利用新設備,全年可節省300萬元的有機肥購置費。不但節省成本,還可改良土壤,提升產品質量,減少病害發生。」齊河美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曄介紹。
  • 青島家庭農場發展調查(上)家庭農場帶動規模經營
    ◆核心提示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其中,「家庭農場」概念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記者走訪即墨、膠州等地發現,近年來,青島已經自發發展起幾十家家庭農場,成為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之外的新型農業規模經營主體。
  • 浙江衢江追趕綠色GDP 一江碧水念活生態經
    據悉,公司擁有14萬棵百合種球,6千萬棵劍蘭種球,還計劃投資1000萬元新建連棟大棚100畝等設施農業。村裡有個能人組建的紅豔草莓產銷班學習臺灣農民的產銷方式,已由7人發展到45人,種植了248畝草莓,每畝淨收益達2萬元以上。九九玫瑰園已種植玫瑰花二千餘畝,正打造集繁育、種植、加工、休閒、出口為一體的省級花卉中心。「一加一葡萄園」的多品種葡萄遠銷省內外。
  • 「家庭農場」建進農業科技生態園
    「這些大棚,就是我的『家庭農場』。」4月2日,面對前來一探究竟的記者,李正自豪地說,「現在20個大棚種植了芸豆,10個大棚種植了茄子和辣椒。從現在的市場行情看,效益應該差不了。」  記者在大棚前看到一輛濟南牌照的運輸車,工人們正忙著往車上裝芸豆。「現在芸豆剛剛上市,1斤6元還很搶手,我的芸豆棚一天就能收入6萬元。」李正說。
  • 長沙縣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的家庭農場 力爭3年內創建500家
    、蔬菜,山林下散養家禽,池塘養殖特種水產,家庭農場實行生態種養,農產品品質和效益都會顯著提升。」    瑤塘家庭農場屬於長沙縣首批登記註冊的家庭農場之一。記者昨天在農場看到,這個佔地200餘畝的家庭農場既種植了桑葚、桃李及蔬菜,又養殖了甲魚、鱸魚等特種水產,而林地下還散養了不少雞鴨,整個農場綠樹成蔭、鴨鵝共浴,呈現出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景色。「我們農場種植的蔬菜都是無公害的綠色食品,消費者不需擔心品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