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家庭農場——來自上海松江葉榭鎮的調查

2021-01-21 人民網

當「田老闆」成為職業

截至去年底,全國經營面積10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有270多萬戶;農業部確定的33個農村土地流轉規範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已有家庭農場6670多個。今年以來,各地更是躍躍欲試,掀起了一股「家庭農場熱」。

在金家村,包括沈忠良在內,一共有13個家庭農場戶,種著1523畝田。村裡人送給他們一個稱呼:「田老闆」。每次聽人這麼叫,沈忠良總是憨厚地笑笑。18歲當農機手,2005年開始種田,今年50歲的沈忠良一直沒離開過土地。打心眼裡,他早就把種田當作自己最熱愛的事業。

每天早上七點半到機庫旁的辦公室。辦公室裡,貼著黨員聯繫農場戶的分工安排、農機合作社成員守則等等。不一會兒,村裡的農場戶陸續到了,泡上杯茶,聊聊哪裡的肥料好,什麼時候會漲價,再到機庫各處看看,修理農機具。下午四點半,各自回家。「有點上下班的意思,大家習慣了在一起聊,都融入了家庭農場的氛圍。」沈忠良說。

馬橋村的金鐵良也坦言:「種田不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就是生產隊長,現在算是重操舊業。」對兒子辭職回家種地的選擇,金鐵良很支持。他說,兒子正式接班前算過一筆帳,現在家庭農場的收入不比在廠裡打工少。去年一年,種地加上養豬的收入在10萬元左右。

推動農業發展,根本之道是實現農業現代化,使農民成為一份體面的職業。而要成為一份體面的職業,首先要讓農民有體面的收入,享受到這份職業帶來的尊嚴和幸福。松江的考慮是,補貼是為了扶持農業,農民增收不能靠補貼,還得從內部挖潛提高效益。當地正在推廣的種養結合模式就是其一。

金鐵良的種養結合家庭農場參加了上海松林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松林牌」冷鮮肉是上海的名牌產品。「當時松林公司想擴大肉豬生產,建一個大型養豬場,但如何處理大量的豬糞尿,成了難題。」松江區農委靈機一動,推出了「種糧+養豬」相結合的家庭農場模式。符合條件並有意願的家庭農場主可申請代養松林肉豬,苗豬、飼料由松林公司統一提供,豬棚由公司按統一標準建造。

每頭肉豬的代養費50元,金鐵良的農場裡,13個月可養三茬,每茬500頭,每年淨賺6萬元左右。而豬糞用作有機肥,一年一畝地上的肥料就省了50元。

近年來,松江農村勞動力大量轉向二三產業,2007年全區非農就業農民佔農村總勞動力的90%,直接從事農業的農民減少到1.25萬人、佔6.6%。與此同時,農民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使農民尤其是老年農民能夠放心地離開土地,逐步改變過去種田主要靠老年農民或婦女的情況,這些都為「田老闆」的生長壯大提供了現實條件。

相關焦點

  • 上海松江:家庭農場點亮都市農業
    松江的家庭農場別出心裁,是高度「計劃性」的「定人定產」農場,規模在100畝到200畝之間,農場主是本地職業化的家庭成員,基本不超過3人,只從事糧食生產和養豬。恰恰是這個看上去與市場格格不入的家庭農場,自2007年推出到今年6月止,已發展到1173戶,經營面積佔全區糧田面積的77.3%,戶均經營面積114.1畝,戶均年收入10.1萬元。
  • 我和我的家鄉——松江
    對很多松江人來說,我們的家鄉就是松江鄉下的小農村。>來自江浙蜿蜒而來的斜塘江松江區葉榭鎮的村宅、農田,成為了葉榭鎮的名片。#榮獲「2020年上海十大最美鄉村路」位於葉榭鎮西南,長約2公裡,寬約6米。所以松江一直以來享有「滬上糧倉」之名。
  • 農場迎來採摘客,松江鄉村旅遊按下「啟動鍵」
    農場迎來採摘客,松江鄉村旅遊按下「啟動鍵」 2020-03-25 0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之十三:上海松江區李春風家庭農場
    第一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 之十三上海松江區李春風家庭農場「三位一體」集約發展 破解「誰來種地」難題導 讀2011年,探索「種糧+養豬」相結合的經營模式,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家庭農場。2013年,組建農機互助點。2015年,創辦上海萬群糧食專業合作社。2016年,註冊「李春風」牌大米商標。2019年,家庭農場大米產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A級。
  • 家庭農場是當今世界現代農業的主流經營形式
    「家庭農場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形式,至今世界上的現代農業,幾乎都是家庭農場,特別是糧食生產。」5月20日,在松江區委書記盛亞飛的辦公室,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畢業於上海農學院的盛亞飛,1985年8月起先後擔任上海縣委書記、上海市郊縣工業管理局副局長、崇明縣委書記,以及2006年起任松江區委書記至今,松江家庭農場便是其任內倡導,並力主推行的基層試驗。  作為一個基層改革的開拓者,盛亞飛為什麼會想到在松江推行家庭農場試驗?他又怎麼來看這場已持續了6年的試驗?而對於家庭農場的未來,他又有什麼想法?
  • 上海有望「合併」的鎮,一旦成功,或將成為松江新街道
    上海的松江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區,有著「上海之根」的美稱。在1998年,松江實現「撤縣設區」,成為上海的一個市區之後,這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2016年,松江區實現GDP1040.4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將近六萬元。
  • 松江這家民宿「上新」了!
    大氣實用的置物籃、古樸的餐巾紙盒……在松江葉榭鎮的民宿八十八畝田中,多了一些傳統又精緻的手工藝品,讓前來遊玩的遊客驚喜不已,紛紛拿在手上觀摩起來。「葉榭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社會發展,工藝也在不斷革新,表現形式多樣。」
  • 松江區農業農村委:「家庭農場」有法可依,農業再譜新篇章
    (上海基層黨建網)2020年末收官之際,辛勤一年的家庭農場主們迎來一大喜訊——國內首部關於家庭農場的地方立法《上海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出臺,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海為家庭農場立法,是促進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也為松江農業發展「保駕護航」。探索家庭農場,創造「松江模式」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家庭農場試點的地域,早在2007年,松江區開始探索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多次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肯定。2013年,松江的家庭農場模式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 上海如果迎來「松江新社區」,需要兩鎮合併成功,未來不可估量
    上海為了自身能有更好的發展,每年都有著不同的規劃調整。自從2016年「崇明縣」升級成為「崇明區」後,上海也進入了「無縣時代」,對下轄的16座轄區都有著全新的規劃與發展。如果,上海要想在調整境內的轄區,就該將視線轉移到市區的鄉鎮中去,建設鄉鎮,街道,促進轄區內部發展,再能更好地帶動整座城市的發展。
  • 上海給4000戶「家庭農場」立一部法
    如今,他家承包的土地增至400多畝,出欄生豬1500多頭,發展成為「種糧+養豬」的家庭農場。像李春風一樣的家庭農場經營者,在上海有4000多戶。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上海共有家庭農場4347戶,其中從事糧食生產的家庭農場4110戶,戶均水稻種植面積144.6畝,總面積59.4萬畝,佔到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的一半。
  • 「街鎮動態」葉榭鎮召開八十八畝田區域水質提升與水生態修復項目...
    為加快推進流域橫向生態補償資金項目的落實,近期,葉榭鎮召開八十八畝田區域水質提升與水生態修復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意見徵求會,葉榭鎮副鎮長王晶出席會議。會上,由上海諾山工程設計諮詢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了項目的主要情況,主要分為修復的5條河道的基本情況、汙染來源、治理方案和項目資金預算等。會議過程中,各部門認真聽取第三方公司的匯報,對匯報中內容提出各部門的疑慮,就治理方案的可行性、長期維護措施及資金等難點問題進行探討,為穩妥有序開展後續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 松江這裡的紅美人「盛裝出閣」 ,速來「搶親」!
    松江這裡的紅美人「盛裝出閣」 ,速來「搶親」!數量不多,限定800箱可在家綠各門店預定,也可在「上海家綠農產品」微商城預定祝你抱得」美人「歸家綠生態農場:松江區葉榭鎮葉新公路868號021-57802159 13761483063(同微信)家綠彩虹農場:松江區張澤四村村8號18117003743
  • 養老不離鄉 | 上海松江「幸福老人村」裡的幸福事
    位於上海松江葉榭鎮堰涇村的幸福老人村。蔡斌攝在上海松江葉榭鎮堰涇村,古樸院牆圍起一幢幢普通村宅,質樸而寧靜。與許多市郊鄉村一樣,在這裡居住的,幾乎都是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譬如,現在所推行的「微孝早餐」工程,就由企業認領早餐費,讓70歲以上,或獨居、殘疾、家庭困難等符合條件的老人,可以享受免費早餐。 此外,「暖心午餐」項目也為特困家庭老人免費開放;在「微孝農場」,愛心人士可以對接資助,與喜愛種菜的老人一同認養自留田,閒餘之時,由老人幫忙看護;通過「微孝1+1」的結對幫扶,老人的照料費還可以得到一定減免。
  • 上海大米唱主角 滬上餐桌重飄兒時大米香
    原標題:各地大米批量上市 上海大米唱主角 滬上餐桌重飄兒時大米香  秋風起,稻花香,崇明東灘、浦東東海農場、松江葉榭鎮,秋季行走在這些市郊的鄉間小道,會看見稻田一片金黃,收割機在田中穿梭,新脫粒的稻穗顆粒歸倉。
  • 關於家庭農場莊園經濟效益情況的調查報告
    為提升小型農場組織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拓展農民增收空間,提升小型農場抗風險能力,近期山東省泰安市物價局岱嶽分局選擇夏張鎮泰安市天和生態種養殖有限公司石龍農場莊園經濟效益情況進行了調查。農場主反映家庭農場有五大好處:一是家庭農場整合應用了先進的農業科技,示範推廣了農業高新科技,節約了生產成本。二是家庭農場參加了農業保險,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能不斷擴大種養殖規模,提高經濟效益,增加示範效應。三是家庭農場按有機農業標準化技術生產,使用安全放心農資,生產出的農產品有機、環保,吃得放心,種出的農產品能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 煙臺一男子承包千餘畝荒山開辦「家庭農場」(圖)
    在工商部門看來,「家庭農場」與「農村合作社」一樣,有了第一家「探路」,後面還會接二連三地出現,因為這對於農民來說是件大好事。據該負責人介紹,「家庭農場」未來還可能在貸款、保險、籤訂合同訂單、註冊商標等方面享受到一些優惠政策。
  • 上海松江位列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年中督查第一
    不久前,在市「四好農村路」建設推進會上,松江獲年中督查第一。2019年以來,松江已成功創建47條市級示範農村公路,佔全市示範路數量的近70%,今年將累計完成121項提檔升級項目。「四好農村路」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舉措。
  • 盤點:松江/嘉定/金山新農村設計!
    松江在線 新媒體/松江/資訊 懂松江,更懂你 關注 ▲黃橋村農民集中居住項目一期 圖源:上海松江 目前黃橋村農民集中居住二期項目已啟動建設,並摁下了工程推進的「快進鍵」,395戶村民將獲新居
  • 李春風的家庭農場:豬吃的住的都講究
    圖說:李春風和他的家庭農場 新民晚報記者 談瓔 攝種稻養豬的好把式李春風今年40歲,首屆全國十佳農民之一,皮膚被太陽曬得黑黑的。夫妻倆合辦的家庭農場被大片的稻田包圍其中,門口牌子上寫著:泖港鎮腰涇西家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