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泉州老城區的閩南古早味

2021-02-17 石獅到處跑

六中燒烤:

六中燒烤之所以有名,和老闆對於美食的態度息息相關。老闆說,她推著小推車賣

燒烤堅持了30年,慢慢地摸索出了讓人回味無窮的燒烤的訣竅。訣竅就在於對於燒

烤的實物的醃製,既然來吃就不能放過最好吃的,雞骨頭、秋刀魚、咖喱肉、牛肉、

雞腿都是經過精心醃製的,一經烤制更是滿口溢香。他家的四果湯也是大家難忘的

夏季飲品。燒烤雖然好吃,不過吃多容易上火,這時候就該配一碗清涼解暑降火的

四果湯,再推薦芋泥,入口即化。

地址:中山北路32號(六中附近二院對面)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25元

謝記老味道四果冰:

侷促的小店卻總是擠滿了人,一碗閩南特色的冰鎮四果湯,配上幾根炸串,是一種懷舊情結。這家的燒烤也好口碑!

地址:鎮撫司445號(二院對面)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5-10元

西街老記面線糊:

泉州最出名的面線糊,五十多年的經營歷史以及獨到的口味。清糊(就是不加任何配料的面線糊)就油條,清糊的鮮滑和油條的脆完美的結合。醋肉加滷蛋也不錯,醋肉的嚼勁及入味的滷蛋和著面線糊總讓人吃完還回味無窮。

地址:西街17號(近中山北路)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0-30元


亞佛春餅皮:

老店,泉州十佳地道風味小吃。古法製作,春卷皮薄脆均勻,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芫荽等混鍋菜餚,甜潤可口。無論是卷皮薄酥脆、餡心香軟的芋卷,還是鮮香無窮的春卷,都很贊。其製作過程手法俏麗更甚于于它的口味,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地址:泉州西街165號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0元

華記大骨鹹飯店:

蠔乾飯不錯,主要做街坊生意,小小一碗卻捨得得用料,有牡蠣幹,五花肉丁,海米,鹹菜,香菇,花生等,實在。

地址:老店,西街和新華路交叉口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0-30元


西街田螺王:

兩指捏個田螺,用嘴一吸,滋味全出來了,配點啤酒,三五知己,明月當空,大有人生不過如此之慨。若碰到小螃蟹的旺季,多炒他一盤母蟹。

地址:西街514號(較遠)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30元

狀元街老字號攤:

位於東街(靠近中山路),與洪氏老字號攤緊挨,兩個攤子匯集許多泉州本地特色小吃,味道還不錯,挑喜歡的吃就可。

地址:東街和中山路交叉狀元巷口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5-10元

東街鐘樓肉粽:

老字號,傳承了幾代人的肉粽製作工藝,後由籃炳川先生於1989年創立的品牌,肉粽配料多樣,選料講究,製作精細,做出的肉粽醇美爽口,不粘不膩。主打蛋黃、鮑魚、八寶、黑米、乾貝等各種口味的粽子。

地址:東街鐘樓27號-29號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0-30元

侯阿婆肉粽:

「侯阿婆」肉粽可是咱泉州「響噹噹的吃出來的品牌」。「侯阿婆」肉粽的粽葉、糯米、餡料等都精選上等原材料,製作考究,料足味香,食後口齒留香,回味無窮。粽子分大小,小點的滷蛋、香菇、蝦仁、瘦肉和三層肉;大的加的料多了蓮子、魷魚乾和海蠣幹。粽子要趁熱吃,還要配上他特意準備的醬料:甜辣醬、蒜蓉、秘制花生醬。其清香醇美、不黏不膩的獨特口感吸引著眾多食客,名聲也日漸傳揚海內外。「侯阿婆」肉粽留在一代人的童年回憶中,成為老泉州獨特的記憶。

地址:東街45號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0-30元


忠記鹽燒鴨:

多年歷史了,已獲中華名小吃、福建名小吃、泉州農家名菜等稱號。他家的鴨肉鮮美多汁,香氣撲鼻,十分誘人,紋絡細膩緊緻,用筷子輕輕一挑,肉絲嫩滑,入口即化。

地址:崇福路89號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35元

塗門貢糖:

泉州老字號的糖餅店,出售貢糖和元宵圓。

地址:南俊路169號(承天寺斜對面)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5-15元


東興牛肉店:

精選優質牛,其精心秘制香酥脆爽的牛肉丸、清香鮮美的牛肉羹以及口感鮮美的牛排,風味獨特、經濟實惠、物美價廉;用優質服務深受南來北往顧客的喜愛,在泉州本地人中有良好的口碑。

地址:莊府巷11-13

推薦指數:★★★+

人均:20-40元

東來菜頭酸:

最有名的菜頭酸和楊桃汁,和來到這裡,很多人都是直接買一整盒帶走的,一個一塊,價格便宜,酸中帶著絲絲的甜意,脆嫩的口感,讓人口中生津。東來菜頭酸的名氣很大,不過他家的石花膏和四果湯也是值得嘗試的。超Q的石花膏,五顏六色的配料真是夠誘人的;四果湯味甜爽口,清涼解毒,最適合夏天飲用了。

地址:鯉城區金魚巷3號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0元

五叔公土筍凍:

地址:中山中路金魚巷15號(人民電影院對面)

推薦指數:★★★+

雞腿怣:

泉州雞腿怣,隱匿在金魚巷裡,老闆的獨家秘製漿料,絕對正宗的炭烤,最棒的就

是雞腿了。珍豪呷的芒果爽,炎炎的夏日裡來一杯絕對爽!老闆還很熱情好客,很

不錯的老字號。

地址:中山路金魚巷52號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20-40元


海絲金鳳:

元宵圓歷史悠久,金鳳元宵圓傳承了泉州的元宵工藝,並對工藝進行革新。精選上等

糯米,優質花生、白糖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每一種原料的處理過程、都有獨特之

處。而且原料的配比,承祖相傳,恰到好處。因而製作的元宵圓,外形美觀,白如玉,

甜潤宜口,香味宜人,吃過後回味於心。金鳳元宵圓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食品牌。

地址:南俊新街B1-10號店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0元

石獅名小吃牛肉羹:

石獅牛肉羹好不好吃,看人家的店裡有多忙就知道啦,肉質鮮嫩的牛肉,有彈性,香氣襲人,有營養,又好吃,真是人間美味。牛肉羹配鹹飯可真是絕配,而且價格便宜,營養豐富,他家的牛百葉湯、牛筋湯也是值得一試了的。

地址:塗門街49號(越洋書城附近)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20-30元


郭記塗門貢糖:

郭記貢糖始創於清朝,當時地方官員食用後覺得此種用花生做出來的甜品鮮甜爽口,是難得的特色小吃。為了取悅皇上,地方官員將其作為貢品,上貢朝廷。皇帝嘗過後,龍心大悅,列其為皇室喜愛的御用珍品,並賜名為「貢糖」。之後,貢糖的名字便成為閩南一帶「花生酥」的代名詞,郭記貢糖也開始在民間流傳起來。

地址:百源路23號

推薦指數:★★★★

蒸手藝蟹黃灌湯包:

蒸手藝蟹黃灌湯包系採用發酵麵皮包裹肉餡、皮凍捏成鯽魚嘴狀,用小籠蒸製而成。湯包色白,皮薄,餡嫩,湯鮮,無油膩感,深受歡迎。

地址:塗門街219-221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5元


好成財牛排館:

始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傳承了一百多年的製作技藝,牛排從選料、刀功、醃漬、鍋煮等製作工序上,都有其獨特的手工製作技藝,是同行中的佼佼者。「牛排」不但鮮美可口,還有藥療作用,將選好的牛肉製成肉泥,和以勾芡,調好配料一小塊一小塊分別下到湯裡煮熟,入口滑潤可口,牛滑湯香飄四溢,可隨個人愛好加糖、醋、辣椒。在選料上決不含糊,刀工更少不了,在牛滑湯上加上滋補藥品,有益開胃、補心。牛肚、牛筋、牛心、牛肺等,在店裡經精心調製、烹煮後,各顯風味,不論什麼牛肉食品,在好成財經營人手中製作,料要精選,味要調好,料要細加,經營要公道。

地址:塗門街221號。

推薦指數:★★★★+

橋頭醋肉:

雖說只是路邊小攤,卻是家喻戶曉,(不得不提醒親們,營業時間為每天下午3點至6、7點)醋肉-招牌菜,獨特配方,選用上好的新鮮裡脊肉,加蒜、鹽、味精、糖、老抽、料酒、醋等醬料古法醃製,最後裹上地瓜粉,均勻地分散放進油鍋中油炸。油炸後的醋肉外表金黃,吃起來外酥裡嫩,帶著淡淡的醋香,既可當零食解饞,也是面線糊等美食的絕佳搭檔,強烈推薦!排骨-肉帶骨頭的;香嫩雞翅、雞腿-香嫩滑口。

地址:鯉城區迎津街(城市假日酒店和新世紀酒店之間的小橋邊)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0-20元

國仔面線糊:

作為老字號鋪頭,從最初在水門巷開一個小小鋪頭,到美食街也增開一家分店,實力可見一斑。小店先後榮獲「中華名小吃」、「泉州十佳名小吃」、「中華老字號」、「福建名小吃」、「中國名優產品」等榮譽稱號。金色的獎牌掛滿店鋪的一面牆壁。

地址:美食街155號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0-30元

燕支巷包子:

包子皮薄餡大,灌湯流油,軟嫩鮮香,潔白光潤,提起像燈籠,放下似菊花,鮮蝦燒賣皇,來碗熱熱粥,一個字:贊!

地址:鯉城區胭脂巷100號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5元


群眾牛肉店:

菜品很少很單一,但是味道很棒!推薦菜式是牛肉羹、肉棕和海礪煎。清爽的白蘿蔔,熱騰騰的海蠣裹著金黃色的蛋液,搭配閩南的甜辣醬,味蕾發生了奇妙的變化。而最出名的牛肉羹肉質香脆,加上幾滴香醋,口感與眾不同。

地址:中山南路436號(近南嶽宮口)

推薦指數:★★★★★

人均:10-20元

遠芳小籠包:

泉州名吃,無論什麼時候去,都幾乎是客滿。

地址:鯉城區中山南路381號(近僑光電影院)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0-20


羊公巷雞排:

羊公巷新育幼兒園旁的無招牌雞排店,,雞排經過老闆的獨門醃製,高溫油炸,就是我們所見到的雞排啦,剛剛炸出來的雞排,那是一個香字都不足以形容的,每一口都是那麼滿足!還有雞翅、雞脖和雞胗也是重點推薦喲,記得一定要塗上一層厚厚的秘制花生醬,吃到嘴裡,美味不言而喻!

地址:塗門街羊公巷新育幼兒園旁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5-30元


鐵記原泮宮滷麵:

各種配料做成滷湯與麵條混起來的。一碗好吃的滷麵的精華也就在滷汁裡能讓滷汁的味道融入原本無味的生面中,算的上是泉州最好吃的滷麵了。

地址:田安路東塗街後坂小區17幢103號

推薦指數:★★★

人均消費10元


秉正堂石花膏:

說到石花膏就不得不提泉州的百年「花店」秉正堂了,秉正堂的石花膏則是脆而滑嫩,食之清涼潤肺、解暑去燥,放一點兒蜂蜜入味後味道更佳。

相關焦點

  • 僑鄉泉州「傳承+旅遊」留住閩南「古早味」
    在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遊客透過透明的櫥窗,可以觀看手工面線等美食的製作流程。 吳冠標 攝中新網泉州11月27日電 (吳冠標)從出生時的搖籃、到嫁娶時的花轎,從抓周時的草蓆,到祝壽時的香案……在位於僑鄉福建泉州的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這面別出心裁的「閩南人生五喜牆」總是能吸引遊客的注意。
  • 僑鄉福建泉州「傳承+旅遊」留住閩南「古早味」
    【解說】從出生時的搖籃、到嫁娶時的花轎,從抓周時的草蓆,到祝壽時的香案……在位於僑鄉福建泉州晉江市的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別出心裁的「閩南人生五喜」文化館總是能吸引遊客和孩子們的注意。近日,記者走訪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了解這裡的傳承故事。
  • 泉州古早味:漂洋過海的鄉愁(組圖)
    泉州市新海路閩南文化保護中心主任、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常務副會長龔勤勤說,美食可以讓人以最簡單的方式體會到幸福感,每道美食的各個細節、各種食材和它們特殊的滋味所蘊藏的故事更是讓人回味無窮。一種品味,一種心境;一種感官享受,一種感同身受。吃在閩南、味在泉州。口味和鄉音能喚起泉州遊子的濃濃鄉愁。
  • 僑鄉泉州「傳承+旅遊」留住閩南「古早味」
    在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遊客透過透明的櫥窗,可以觀看手工面線等美食的製作流程。 吳冠標 攝中新網泉州11月27日電 (吳冠標)從出生時的搖籃、到嫁娶時的花轎,從抓周時的草蓆,到祝壽時的香案……在位於僑鄉福建泉州的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這面別出心裁的「閩南人生五喜牆」總是能吸引遊客的注意。
  • 僑鄉福建泉州「傳承+旅遊」留住閩南「古早味」
    【解說】從出生時的搖籃、到嫁娶時的花轎,從抓周時的草蓆,到祝壽時的香案……在位於僑鄉福建泉州晉江市的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別出心裁的「閩南人生五喜」文化館總是能吸引遊客和孩子們的注意。近日,記者走訪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了解這裡的傳承故事。
  • 僑鄉泉州「傳承+旅遊」 留住閩南「古早味」
    從出生時的搖籃、到嫁娶時的花轎,從抓周時的草蓆,到祝壽時的香案……在位於僑鄉福建泉州的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這面別出心裁的「閩南人生五喜牆」總是能吸引遊客的注意。在這裡,遊客不僅能夠體驗閩南婚喜慶民俗文化、品嘗閩南古早味美食,還可以與手藝人一起親手製作僑鄉手工面線等傳統美食。傳統手工藝人在戶外製作、晾曬手工面線。吳冠標 攝在來旺良品堂創辦者洪一博看來,「古早味」是閩南民俗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更能喚醒海外遊子們的鄉情。
  • 閩南傳統美食,泉州的古早味帶給你濃濃的情感
    泉州,這座宋元時期的東方第一大港,因海上貿易而盛極一時。400年前,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造就了一座兼容開放的古城,也由此誕生了一體多元的閩南文化和飲食風俗。古早味,是閩南人口中的古舊味道,這些取材與大地,製作方法簡潔的傳統美味,深深根植於泉州人的味覺記憶之中。如今人們懷念的古早味,往往意味著近乎苛刻的精選食材和精雕細琢的手工製作。在這個標榜改良創新的時代,還原真正的閩南古早味,也變得愈加困難。閩南豆腐控,是傳統的古早味之一。
  • 閩南的暖冬,尋覓古早味,走進老街喝咖啡——泉州
    潮汕和閩南都在東部沿海,城市和食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方言也屬於同個語系。從潮汕動車出發,漳州、廈門、泉州,一路向上,終點可到達江浙和上海。 上個周末去了一趟說走就走的動車之旅,10月份才去過了廈門,就把目的地定在了泉州,回程在中途下車,漳州古城逛半天。2座閩南老城,去了6個咖啡館。
  • 真正的閩南古早味,在泉州!
    要說起小吃聞名的城市,泉州絕對名列其中,因為,這裡有最地道正宗的閩南美味。
  • 【海絲泉州】真正的閩南古早味,在泉州!
    要說起小吃聞名的城市,泉州絕對名列其中,因為,這裡有最地道正宗的閩南美味。地址:泉州市鯉城區胭脂巷3號|| 黃氏祖傳老字號碗糕店 - 古早味的碗糕說到閩南美食的第一印象,自然是繞不過海蠣煎,可以說是泉州具代表性的市井小吃了。
  • 泉州行:閩南古早味 面線糊
    去泉州,沒怎麼做攻略,想著走哪裡算哪裡吧!即使不去找資料,泉州滿眼的美食還是撲面而來,尤其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面線糊就這麼進入了我的午餐。泉州,曾經那麼陌生的一座城市,如今慕名而來。預定的來回機票,中途還有點小插曲,然後順利成行。原先的那些等待,轉眼化作我的大快朵頤。在西街我吃了一碗,然後去惠安,又吃了一碗麵線糊。西街這家傾注了大姐的手藝,現做的面線,親手烹製的輔料,滿滿的閩南古早味的誠意。
  • 泉州古早味,嘗之不竭的閩南味道.
    →點選「設為星標⭐️」今日分享:羊蔥兔豆魚⌈閩南泉州古早味⌋閩南是大多數外省人認識福建的「窗口」,關於福建的一般化的印象與感知幾乎都來自閩南(雖然這有失偏頗),一方面福建的最知名城市廈門屬於閩南,另一方面臺灣與閩南一脈相承,尤於其強勢影響,閩臺文化的輸出源源不斷。
  • 泉州|曾經「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比廈門更具閩南風情,來逛逛唐代的老街,尋覓最動人的古早味!【贊那度遊記】
    泉州,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如今它經歷了千年滄桑,化身為一座低調的閩南名城。
  • 泉州古早味「普示菜」:記憶中的古城「味素」
    在如今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現代社會,談論古早味泉州菜,與其說是對清淡本真、甘醇鮮美這種簡單味道的懷念,不如說是為了追憶這座古城的民俗舊事。泉州文化研究者、閩南語作家洪泓目前正在用閩南方言寫一本關於泉州的書,他採用一半文史,一半文學,一半白讀,一半文讀的獨特寫作方式,其中就有不少關於古早味泉州菜的記憶。從他的視角出發,古早味泉州菜無論從味道、做法、習俗上,其實都別有另一番趣味。
  • 閩南的暖冬,尋覓古早味,走進老街喝咖啡——泉州
    潮汕和閩南都在東部沿海,城市和食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方言也屬於同個語系。從潮汕動車出發,漳州、廈門、泉州,一路向上,終點可到達江浙和上海。 上個周末去了一趟說走就走的動車之旅,10月份才去過了廈門,就把目的地定在了泉州,回程在中途下車,漳州古城逛半天。2座閩南老城,去了6個咖啡館。
  • 泉州,閩南人的美食孤島
    泉州,有獨特的古早味 廈漳泉三分閩南。 閩南各地人民,都有些引以為傲的小吃傑作。漳州,老城區裡豆乾面份與漳州滷麵獨霸一方;廈門,大牌檔攤頭攤尾少不了沙茶麵與醬油水。▲ 沙茶麵但若尋找古早味或者究其豐富細緻程度,往往會殊途同歸地指向泉州。
  • 閩南絮語:泉州,絲綢之路上的滄海遺珠
    古城裡四通八達串不完的小巷,流水小橋大榕樹,眼花繚亂西街馬路,古色古香的殿堂廟宇,口口戳心的古早味,還有可以裸露腳踝的一年四季,透過千年的歷史和絕美的景致,隨我一起探尋泉州這座城市背後的故事吧~!【Day4】觀音山日出,遊覽永寧老街&番仔樓,安平橋OR洛陽橋看日落(二選一),之後返回泉州老城區,晚七點文廟聽南音。
  • 泉州古早味:漂洋過海的鄉愁(組圖)
    泉州市新海路閩南文化保護中心主任、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常務副會長龔勤勤說,美食可以讓人以最簡單的方式體會到幸福感,每道美食的各個細節、各種食材和它們特殊的滋味所蘊藏的故事更是讓人回味無窮。一種品味,一種心境;一種感官享受,一種感同身受。吃在閩南、味在泉州。口味和鄉音能喚起泉州遊子的濃濃鄉愁。
  • 被廈門搶了風頭的泉州,滿城都是古早味
    葉子蘇蕾泉州,是閩南風情中保留著濃鬱的中國傳統文化,是香火瀰漫中的虔誠,是西街小巷裡的老城舊事,是沿街的叫賣聲......生活、歷史、信仰,完美地雜糅在一起,低調包容,古老厚重,讓人不由地靜下心來。蘇蕾小城不大,一條古街,一座千年古剎,兩座石塔,十條古巷,沒有過度的商業化,原汁原味的閩南風情,每一處都值得細細品味!蘇蕾蘇蕾在泉州,以鐘樓為界,分為東西兩街。
  • 老街裡的古早味、舊市場的煙火氣……街頭巷尾,尋覓老廈門的味道
    身處老城區裡的菜市場一間間寫滿歷史的老店或許能夠打開你的味蕾記憶街頭巷尾藏著的全是「正港」的廈門味本期,帶你續徜徉街巷尋覓老廈門的味道老街古早味覓食行走:廈門第八菜市場→開元路阿吉仔吉治百貨→騎樓老街→閩南古厝→沙坡尾→演武觀景平臺廈門第八市場承載著無數人的「廈門記憶」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這裡便是廈門的海鮮集散地走進八市,真是令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