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被焚,這些義大利的教堂你再也不能錯過了!

2020-12-12 大望樓

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法蘭西文明的重要象徵,那麼,歐洲文明的集大成地義大利的眾多重量級教堂會讓你眼花繚亂,甚至瞠目結舌。世界五大教堂包括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西班牙塞維亞大教堂、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英國聖保羅大教堂,這裡義大利不但獨佔其三,而且其他國家的教堂整體上不論是輝煌程度還是歷史地位都無法與義大利的教堂相媲美。

筆者近期旅歐近一個月,走遍了義大利重要的歷史遺蹟及其山山水水,其中主要的目的地就是教堂。所到之處,深深被義大利以各種教堂為代表的宗教文明所震撼。以下將帶您領略義大利各種特色教堂的文明之旅。

1 首站:米蘭大教堂

米蘭大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二,規模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哥德式建築。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頒布《米蘭赦令》,承認天主教合法化,君士坦丁也是最早主持修建聖彼得大教堂之人。可以說,以米蘭大教堂和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為代表的羅馬帝國時代,開啟了基督教在世界盛行的時代。

米蘭大教堂平面示意圖

大教堂廣場中央是曾經統一義大利王國的第一任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Emanuele II )的騎馬銅像,北面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如今是頂級奢侈品商業街,東南是教堂的博物館。

教堂歷史可遠溯到公元前,作為當地的教城於1386年由維斯康蒂家族始建(該家族從13-18世紀長期享有米蘭公爵之名,在當地具有與佛羅倫斯的美第奇家族相似的統治地位),歷經五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其間經拿破崙等人多次整修,於1960年最後一扇銅門安裝好才正式完工。建築囊括了哥德式、新古典式和新哥德式(又稱巴洛克式)諸種風格,蔚為壯觀。上半部分是哥德式的大理石尖塔138座,尖塔最高可達108.5米,內外共有6000多座雕像,頂端有一尊4.2米鍍金的聖母瑪利亞像。

教堂最頂上的小紅點據說是耶穌釘十字架的釘子,教徒們每年取下朝拜三天,達文西當時在米蘭工作,為這枚釘子發明了升降機。內部有1786年建的太陽鍾。正午陽光由屋頂小洞射入,正好落在地上固定的一根金屬嵌條上,300多年每天都可準確地標出正午時分。

下半部分是典型巴洛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複精美之能事。內部裝飾是經典的哥德式,高且窄,凝重的深色調增添了幾分肅穆莊嚴的氣氛。哥德式建築的特點——玫瑰窗(Rosone)、尖塔(Pinnacoli)、飛扶壁(Rampante)在此得到幾近完美的詮釋。馬克·吐溫稱之為「一首用大理石寫成的詩歌」;英國小說家勞倫斯則戲稱她「活像一隻刺蝟」。1805年,拿破崙在此加冕成為義大利國王。二戰中曾作為墨索裡尼的傀儡政權和駐義大利德軍總部,米蘭在當時受到地毯式轟炸,教堂前門至今仍能看到炸彈 「疤痕」。在頂端可俯瞰米蘭全城,但米蘭城並不以俯瞰取勝。正如紀錄片所言,「米蘭可能沒有義大利的其他城市那麼美麗,因為她的大部分都在二戰時期被摧毀了」。

南耳堂立著聖巴塞洛繆的大理石雕塑,他是耶穌十二門徒,在亞美尼亞傳教時被剝皮殉教,雕塑是聖徒手拿摺疊好的自己的人皮的形象,讓人久久佇立,心潮難平。

2 來到威尼斯

公元前3世紀時,威尼斯只不過是貴族們打獵娛樂的舄湖區。453年,匈奴王入侵Veneto(今義大利威尼託區),亞德裡亞海沿岸農民和漁民只好逃往海中舄湖區,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成小船往來其間。威尼斯城由此逐漸成形。8世紀時為一度為亞得裡亞海貿易中心,10世紀建立城市共和國,11世紀成為地中海商業巨頭,13世紀其總督帶領十字軍東徵君士坦丁堡,掠奪金銀珠寶無數,並拓展海上霸權到賽普勒斯以及土耳其,其後更與東方頻繁往來,將東方(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等銷往歐洲地區,並促成鄉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旅行,成為富強的「亞德裡亞海女王」。

2.1 聖母安康大教堂

威尼斯巴洛克建築的傑作。1630年「黑死病」突襲威尼斯奪去了45000人的生命(約三分之一人口),共和國元老院於是立下誓言:如果聖母能將威尼斯從這場劫難中解救出來,將專門為她建造一座教堂。瘟疫並沒有打敗這座城市,元老院遂於1631年兌現誓言並競選新教堂的建築師,年僅33歲的巴達薩雷隆蓋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不想,整個教堂營造時間長達56年,直到隆蓋去世後5年(1687年)才大功告成。其中光再水下打地基就用掉17萬根木樁,為了解決水城的穩定性問題還特意發明了支撐圓頂的螺旋造型。

大教堂旁是海關博物館,所在海岬坐擁270度海景,可欣賞對面的大運河、船隻和外島。

2.2 聖方濟會榮耀聖母教堂(佛拉裡教堂)

建於 1236-1338 年,14 世紀內部經過修繕,是埋葬歷代總督及地方名流士紳之地,有「威尼斯的萬神殿」之稱。內有許多藝術珍品如威尼斯畫家提香的《聖母升天》、多納泰羅《施洗約翰》、《聖母和諸位聖人》等。提香安葬於此。

2.3 聖喬治馬焦雷教堂

1565年義大利偉大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第奧設計。隔水相望,灰白色配色顯得樸素低調,但絕美的穹頂又是那麼的莊重和大氣。內有多幅丁多列託作品《馬納的寶藏》、《聖母瑪麗亞的團聚》、《最後的晚餐》等,往生者禮拜堂內可以看到丁最後的作品《革除神職》。

2.4 聖馬可大教堂

相傳公元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亞歷山大將耶穌聖徒馬可(《馬可福音》作者)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同一年為其興建教堂,並將聖馬可安葬於此。威尼斯人奉其為守護神,因其坐騎是獅子,故威尼斯城徽是一隻巨獅抱著福音書。聖馬可大教堂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9世紀時為拜佔庭式建築,10世紀倫巴第裝飾,15世紀加入了哥德式裝飾如尖拱門,到了17世紀新加文藝復興裝飾如欄杆。五個圓頂據說來自土耳其索菲亞教堂,正面的華麗裝飾源自拜佔庭風格,而整個結構又呈希臘式十字。威尼斯人從東徵中劫掠來的金銀無算,直接將教堂的正面裝飾做成浮雕,貼以金箔,極盡奢華之能事,故又被稱為「金色大教堂」。

入口上部4座青銅馬像(複製品,真品收藏在教堂內)。這是公元前四世紀的青銅駟馬,威尼斯人1204年掠奪自君士坦丁堡。曾被拿破崙帶回巴黎,後幾經輾轉又回到威尼斯 。入口拱門上方是五幅描述聖馬可事績的鑲嵌畫,分別是「從君士坦丁堡運回聖馬可遺體」、「遺體到達威尼斯 」、「最後的審判」、「聖馬可神話禮讚」、「聖馬可進入聖馬可教堂」。中央圓頂是一幅十三世紀耶穌升天的龐大鑲嵌畫。

右端有珍寶館(Tesoro),陳列1204年十字軍從君士坦丁堡帶回來的戰利品;從1075年起,官方規定所有從海外返回威尼斯的船隻都必須繳交一件珍貴的禮物,用來裝飾這間「聖馬可之家」。內部文物曾被拿破崙及奧地利洗劫,滑鐵盧後要求歸還但部分已遺失。

3 羅馬

對基督教史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Basilica是指長方形基督教堂,通常被稱為「聖殿」。羅馬以一城而坐擁60多座Basilica,這是一筆足以傲視世界的驚人寶藏。幾乎所有羅馬的教堂皆免費,推門可進,中午暫休,下午三四點後開門。羅馬四大特級宗座聖殿是60多座寶藏中的TOP 4。巴黎的幾個教堂雖也稱得上宏偉,但比起羅馬還是差多了。不得不說,羅馬的教堂在整個西方世界都是異常傑出的藝術精品。

3.1 聖彼得大教堂

世界天主教徒嚮往的神聖之地,世界第一大圓頂教堂,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首任教皇、耶穌首徒聖彼得的埋葬地。在羅馬傳教時遭羅馬皇帝尼祿殺害,後埋葬此處。他之後的歷任教皇也大都長眠於教堂下的墓地。

西元326年君士坦丁大帝在聖彼得墓地上興建「老聖彼得教堂」。15世紀時,教堂已遭廢棄,淹沒於荒煙蔓草中。文藝復興時期,羅馬教宗尤利烏斯二世決定原址重建,遂於1506年動工。重建工程長達120年,先後由布拉曼特(Bramante)和米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任建築師。煌煌巨構大圓頂就是出自米大師之手。這座偉大的巴洛克風格的大教堂到1626年才大功告成。1870年之後這裡舉行了天主教幾乎所有重要的宗教儀式。

它的設計者和建築師陣容之豪華,真是羨煞天下。布拉孟特定下她的設計總基調,恢弘的希臘十字和足以媲美萬神殿的穹頂閃耀著古典主義的熠熠光輝;拉斐爾為她的建造打下基礎,精雕細琢的殿內裝飾反映著畫聖的理念;米大師秀手一補,將哥德式的明暗調子改回古典主義的恢宏穹頂,將布拉孟特未完的巧思畫龍點睛,為後世留下了不朽的豐碑;貝尼尼在裝飾上錦上添花,用聖彼得廣場的四列柱廊裝點這巴洛克巨匠的奇思妙想。即使是用一段門廊破壞了大教堂整體遠觀效果的馬代諾----他也是16、17世紀數得著的巴洛克建築師。眾多巨擘的接力和傳承,才鑄造了這最傑出最耀眼的的文藝復興的建築傳奇。

3.11 聖彼得廣場

西方建築史上,1656-1667年可謂貝尼尼的年代,這位大師親自為梵蒂岡設計了240米寬的橢圓形大廣場,而環繞廣場的迴廊是其最美的作品。這是來梵蒂岡後進入聖彼得大殿的必經入口。被譽為「世界上最對稱最壯麗的廣場」。從1667年開始設計,到1688年結束,貝尼尼共花了11年時間建成,可謂嘔心瀝血。廣場寬196米,氣勢恢宏。讓你不得不感嘆宗教所造就的文明是多麼偉大,何等莊嚴。為了與教堂主體相接合,貝尼尼在廣場兩邊加建了兩翼柱廊,左邊名叫Charlemagne,右邊是Constantine,各有120米長。284根長柱像聖母張開雙臂般組成兩個巨大張開的半圓形,擁抱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聖的信徒和觀光的旅人。這些長柱由高18米的多立克圓柱和88根方柱組成,柱頂是140位教會歷史上有名的殉道者雕像。

3.12 方尖碑(Egyptian obelisk)

廣場的方尖碑距今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她是由羅馬皇帝Caligula在公元40年從埃及帶回。先是置於尼祿的競技場中,當做馬車競賽時的折返點,後來競技場改為聖彼得大教堂後,方尖碑被請到聖彼得廣場中心位置。碑尖上的十字架造型則是作為聖彼得倒掛十字架殉教的見證。

方尖碑兩側各有一個小圓盤石標誌(鑄路鐵圓盤),上面豎著廊柱的中心點(Centrodel Colonnal),只要站在這圓盤石向柱廊望去,原來一排四根的柱廊則產生只有一根的錯覺。無論你處於柱廊裡任何一個位置,你看到的所有柱子仿佛連成一面牆,你是看不到外面的。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其設計者貝尼尼大師的偉大之處。方尖碑四周的地上標示著8個方位,其中最靠近教堂的那面標誌就是「西風」 (West Ponente) ,相傳這是「上帝的呼吸」。

米大師設計的dome(穹頂)宏偉超群地顯現在空中,高達132.5米。中世紀的一位教皇曾下令,羅馬所有的建築的高度都不能超過聖彼得教堂。時至今日,聖彼得大教堂仍保持了其作為羅馬制高點的尊嚴。

沿著教堂的石階拾級而上,先到教堂屋頂的平臺層,然後鑽進穹頂,沿著逼仄陡峭的階梯繼續往上,到達一個採光亭鑽出,突然豁然開朗起來。陽光下的羅馬城風姿綽約一覽無餘:近處就是貝尼尼的柱廊環抱的聖彼得廣場,一尊方尖碑如利劍般直插廣場正中;稍遠一點的前方,是大天使加百列守衛著的聖天使城堡。順著天使橋往右看,右手邊可以看到萬神殿標誌性的世界第一圓頂。再往右遠眺,就可以看到周身白色,被戲稱為「打字機」的祖國祭壇;「打字機」後方的大片空地就是穿越兩千年風雨的羅馬廢墟,廢墟的盡頭是永遠與羅馬同在的競技場。

身體轉向左方,就是梵蒂岡博物館的松果庭院,更近處是藝術史上的聖殿西斯廷禮拜堂。隨著視線的移轉,跨越幾千年的歷史畫卷在你面前緩緩展開,訴說著這座偉大城市的輝煌過往和無盡的魅力。

3.13 《聖殤Pietà》

穿中門而入,右手邊就是名動天下的雕塑《聖殤Pietà》(也稱《聖母憐子》)。這是米大師23歲時的成名之作,也是他唯一籤名的作品(在聖母胸部飾帶上)。在米大師漫長職業生涯的眾多作品中,這是唯一一座「柔美」而不是「壯美」的作品。容顏不老的童貞聖母的膝蓋上,躺著仿佛沉沉睡去的基督屍體。1972年一個自稱「我是耶穌基督」的奧地利瘋子爬上雕塑,竟把聖母的鼻子割了下來。成為當時的轟動新聞。此後修復好的雕像只好罩上了防彈玻璃。這座雕像的很多細節值得關注,比如基督腳邊的斷掉的樹樁。

3.14 聖彼得寶座

這座貝尼尼設計的鍍金青銅寶座,上方是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及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站著兩個小天使,分別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在遮有雪花石板的巨型橢圓內窗中央為聖靈鴿,射入的光線被切成十二組,象徵12名聖徒。

3.15 青銅華蓋

穹頂正下方的華蓋由貝尼尼用9年時間雕制完成。華蓋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撐,足足有五層樓高。華蓋前的半圓欄杆上99盞長明燈長燃不滅,華蓋的青銅據說來自於萬神殿。頂端附近是宗教三重冕,嵌著巴爾貝裡尼家族的紋章圖形——蜜蜂、太陽和月掛卷鬚。下方是宗座祭壇、聖彼得墓以及通往地下墓室的階梯,只有教皇才可以站在這座祭壇上,迎著東升的旭日,面向朝聖者舉行彌撒。

4 佛羅倫斯

15世紀,佛羅倫斯這朵玉簪花就被著名的美第奇(Medici)家族這隻獅子所守護,這一守護就是三百年,可以說,正是美第奇家族成就了這座偉大的城市。今天佛羅倫斯的市徽——旗幟形的底紋上點綴著一個個凸起的紅色小圓球就是該家族的族徽。有說法認為美第奇家族最早起於藥劑師之家,只因美第奇(Medic)的讀音和medicine相似,而且那些小球又像是一粒粒搓出來的藥丸。美第奇家族極力反對這種說法,認為這是無稽之談。辯稱說家徽上的這些紅色小圓球實際上是祖上家族騎士為榮譽而戰的盾牌上的傷痕。據學者研究,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符實,美第奇家族實際上是以銀行起家,那些小圓球就象徵著當時佛羅倫斯通用的貨幣。

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達到歷史輝煌的頂峰。那時的美第奇家族酷愛藝術,在其保護和資助下,當時的佛羅倫斯眾星輻聚,達文西、但丁、伽利略、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多納泰羅、喬託、莫迪利阿尼、提香、薄伽丘、彼德拉克、瓦薩裡、馬基亞維利等等燦若星辰,而正是這些卓越的藝術家和學者創造了大量的、耀著文藝復興時代光芒的建築、雕塑、繪畫和學術作品,使佛羅倫斯成為文藝復興的首屈一指的重鎮,成為了歐洲藝術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4.1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世界第四大天主教堂,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圓頂。這座輝煌的建築設計並建造於1420年到1434年間,在當時不僅規模無與倫比,更是整個文藝復興初期的代表性建築。整個建築外立面由墨綠色和白色大理石相間,宛如斑馬的身軀。從任何一個地方望去都極其肅穆和精美。

4.11 穹頂

中世紀開始造此教堂的時候,因為穹頂是在太大,在技術上無法實現封頂,因此,無頂的教堂矗立足足有一百多年,人見人罵。因為中世紀流行哥德式如米蘭大教堂的尖尖峰,穹頂那是古羅馬發明的如羅馬萬神殿),距當時已經一千多年了。而且當時古文獻盡毀,穹頂建築資料無從查找。

是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創造了奇蹟。他設計的這個穹頂是建築史上的神話。布魯內萊斯基工於心計,為防止對手搶走他的設計單,他竟然從不留下任何圖稿,整個設計過程完全憑著心算和精確的空間想像。如果你親眼目睹這個傑作,你恐怕絕不會相信如此巨大的穹頂,在設計和動工期間沒有畫過一張草圖,沒有寫下一組計算數據,沒有搭過一個內部腳手架。建築師因其不朽的成就死後得以入葬教堂地下,廣場上也立著他的雕像,雕像手指著自己得意的穹頂。米開朗基羅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穹頂時,曾親到聖母百花大教堂參觀,並留下感嘆:I go to build a greater dome, but not a fairer one。1436年教堂落成時,連教皇也驚訝於這個穹頂的美麗、巨大和建築歷程,稱其為「神話穹頂」。

4.2 大教堂博物館:博物館曾是米大師創作《大衛》的工作室。大教堂原有的東西都被移到此地保存。

4.21天堂之門真跡。三面青銅門浮雕:有一個男人,他將一生都奉獻給了洗禮堂:先是花21年打造北門,接著又花了27年製造東門,那便是被米開朗基羅贊為「美到只能裝飾天堂」、永遠圍滿人的「天堂之門」,有十張圖描述亞當、夏娃及聖經舊約的題材。這個男人將自己的肖像做成了門把手,他叫Lorenzo Ghiberti 吉貝爾蒂 (1377-1446)。

4.22 米開朗基羅《聖殤》。第二件聖殤未完成。70歲開始創作。死亡這麼沉重,聖母和一旁的瑪德蓮都攙扶不起這身體的重量。而這座雕塑的頂端,一個戴頭巾的男子,無限悲憫的俯看著這死亡的場景。他是誰?聖經中基督卸下十字架時沒有這個人物。有人說這個人物的面容酷似米開朗基羅自己,這是他給自己雕刻的墓碑,他在凝視著自己的死亡。米開朗基羅80歲時對於死亡又有了新的認識,開始了第三件《聖殤》的創作。

4.23 多納泰羅《抹大拉的瑪利亞》。下圖就是多納泰羅的《抹大拉的瑪利亞》。木雕發人深省,驚人寫實。耶穌在街上救助的妓女合掌祈禱,她曾經美麗的身體因禁食和懊悔而傷痕累累。

4.24 喬託鐘樓。共414階梯。高84.7米,正方形,共五層。佛羅倫斯哥特風格的典型建築。喬託比米開朗基羅還早200年,是文藝復興繪畫之父,用了三年時間建造了樓基和第1層後便去世了。2-4層是在其弟子安德烈比薩諾的領導下繼續進行,最後由弗朗切斯科塔倫第完成。第五層是後來加蓋的。

相關焦點

  • 巴黎聖母院被大火吞噬!巴黎還有這些教堂你不能錯過
    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成功登頂各大媒體頭條也在大家心中投下了一顆炸彈對於和雨果名著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巴黎聖母院早已不是一個普通景點那麼簡單大家紛紛感慨卡西莫多失去了他心愛的姑娘也失去了他的鐘塔如果你正在巴黎旅行,不要難過雖然去不了巴黎聖母院巴黎的其他教堂也非常值得一去
  • 巴黎聖母院被焚,法國悲慘世界大幕從此拉開
    據美聯社報導,法國消防隊表示,巴黎聖母院大火可能與一項花費680萬美元的翻新改造項目有「潛在聯繫」,且巴黎檢察官辦公室排除了人為縱火及恐襲可能性,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之中。然而,民眾還是不信任。據說早在巴黎聖母院火災之前,法國已有十座教堂遭遇縱火。面對基督教社會的苦難,海內外甚至有各種自媒體作證說,無恥的西方主流媒體再次保持了集體沉默。。
  • 巴黎聖母院:在教堂感受到了神的偉大和人的渺小
    在巴黎遊覽,不能不去的景點之一就是巴黎聖母院,因為維克多雨果的小說讓我們迫不及待的來到這座世人矚目的大教堂,一睹真容。塞納河上的橋上時很好的取景地,因為聖母院前搭了個很大的醜陋無比的舞臺,將空曠的廣場都佔了,最佳取景地被無情地佔據了。巴黎聖母院除了卡西莫多和艾斯米拉達的故事,最有價值的就是這些玻璃窗花了,全部產自威尼斯,所以Paris是義大利人創造的,或者說Paris幫助義大利保留了他們的藝術精髓。所有著名的雕塑,繪畫,甚至是玻璃,都出自義大利人之手!
  • 巴黎聖母院火災一周年——古教堂大救援之爭分奪秒拯救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火災一周年——古教堂大救援之爭分奪秒拯救巴黎聖母院2019年4月15日,法國地標建築巴黎聖母院發生不明原因火災。當尖塔的頂端倒進火焰和煙霧之中時,整個世界都在為這一刻扼腕嘆息。但是另一個不幸的消息卻在這時候傳來——因為屋頂鉛制磚石焚毀散落,使得教堂內所有的玻璃製品都蒙上了一層有毒的鉛粉;萬幸的是,這些玻璃一百年來都未被清理過,因此鉛塵都落在了沉積的灰塵上,並沒有與玻璃直接接觸,這無疑減輕了清理工作的難度:只要將沉積的灰塵清理掉,有毒的鉛灰也就隨著灰塵一起被清理掉了。
  • 義大利這座古城,竟藏著全球最美教堂,建築藝術成就超巴黎聖母院
    說到義大利這座城市,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集是巴黎聖母院,不僅是在義大利出名,就是在國際上的名氣都十分高的,但義大利除了這個景點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的地方,比如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個。它就是佛羅倫斯,是義大利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算是義大利最浪漫的一座城市。
  • 除了巴黎聖母院,還有這些著名的哥德式教堂,你值得一去!
    有著800多年歷史的世界著名古建築——巴黎聖母院,在經歷幾個世紀屹立不倒後,就在北京時間的今日凌晨突發大火,三分之二的屋頂在這次大火中被燒毀。儘管在數百名消防員全力撲救下,巴黎聖母院的整體結構得以挽救,大量文物得以搶救,但其頂部基本上已被焚毀,標誌性的塔尖更是已經倒塌,整座建築損毀嚴重。
  • 13世紀時法國一座教堂焚毀,兩年後重建,比巴黎聖母院還要著名
    13世紀時法國一座教堂焚毀,兩年後重建,比巴黎聖母院還要著名說起法國的教堂,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巴黎聖母院,因為作家雨果所寫的那部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使得巴黎聖母院世界聞名,而近日,它更是成為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焦點,因為遭受了火災,後期修復都面臨許多的問題。
  • 巴黎聖母院內部被燒成了這樣,如今還有這些大教堂值得一看
    人類文明的瑰寶——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裡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徵。
  • 巴黎聖母院:孩子萬不可錯過的9個殿堂級教堂
    —— 雨果 《巴黎聖母院》布穀老師再見,巴黎聖母院,再見,塔尖,再見,玫瑰花窗。我們從未敢想過,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真的消失。巴黎聖母院美麗了八百年,擁有那麼多盡心守護它的人,卻也躲不掉命運的安排。世界那麼大,我們很想和孩子一起去看看。可是很多事情、很多地方、很多人,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突然失去了。
  • 「最美的哥德式教堂」——巴黎聖母院,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建築?
    在建築風格上,哥德式建築講究結構上的非對稱性以及雕刻方面的怪誕離奇,而這些要素恰恰與古典建築風格中所推崇的對稱均衡、比例適中、清晰簡潔等原則相背離。哥德式建築源起於巴黎近郊,本駕會修道院教堂聖丹尼斯教堂可以說是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哥德式建築,這座教堂是由巴黎主教SUGER主持修建的。
  • 巴黎聖母院值得嚮往的大教堂
    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 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有些風景,一旦錯過,就是永遠……
    法國時間4月15日傍晚,世界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突然發生大火,火勢洶湧,現場濃煙滾滾,建築損毀嚴重,不僅標誌性的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燒毀,世界著名的玫瑰花窗也被燒毀……有些風景,一旦錯過,就是永遠。在它之前,教堂建築大多數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頂、粗矮的柱子、厚實的牆壁、陰暗的空間,使人感到壓抑。巴黎聖母院衝破了舊的束縛,創造一種全新的輕巧的骨架券,這種結構使拱頂變輕了,空間升高了,光線充足了。這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作為一座典型的哥德式教堂,它的建造全部採用石材,其特點是高聳挺拔,輝煌壯麗,整個建築莊嚴和諧。
  • 暫別巴黎聖母院,廣州周邊這些美到哭的教堂你都打卡了嗎?
    4月16日凌晨法國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這條新聞相信大家都看到了800年歷史幾乎毀於一旦
  • 除了巴黎聖母院,還有這些美麗的聖母大教堂不容錯過
    巴黎聖母院的一把火,不僅燒了教堂的尖塔,也燒遍了全球的朋友圈,大家都紛紛轉發、哀悼、評論這次不幸的火災。
  • 巴黎|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世界最美教堂
    穿過古老的石橋,緊挨著南岸塞納河的,就是巴黎聖母院。在這裡,可以找到巴黎中心點。在聖母院門口外的聖母院廣場中,有個原點(PointZéro)紀念物,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裡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這個點大小類似於地下水井蓋,為8角形,旁邊刻有pointdefrance的字樣。大致的位置靠近聖母院右邊的門,也就是那個出口處。
  • 世界三大教堂,比「巴黎聖母院」美,風格獨特,你去過嗎?
    近幾日,法國巴黎聖母院失火的事件發酵一直佔據各大媒體熱搜,熱度居高不下。所有的人都在為這座古老神聖的教堂失去感到惋惜,並且國人中眾多人認為,這個不僅是法國人民心中的痛,是整個世界的痛,好比一個珍貴的藝術品,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破碎般。巴黎聖母院,在法國是著名的旅遊景點,也是藝術家們最愛的天堂之一。這裡採用是古老的哥德式風格建築,也是古老巴黎的象徵。
  • 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文豪筆下的哥德式教堂
    現在佇立在市區的巴黎聖母院就是這些時代的見證者和無字的歷史書,它將幾百年來人們對於宗教、神權與價值觀之間的交織碰撞,盡數鏤刻在它的每一塊磚石中,每一個神像上。位於西提島的巴黎聖母院落成於十二世紀到十三世紀之間,具體時間並沒有可考證的參照物和證據。
  • 義大利最浪漫古城,藏著世界最美教堂,建築藝術成就超巴黎聖母院
    在義大利有座著名的旅遊文化名城,它也是歐洲的著名的藝術中心。它就是佛羅倫斯(Firenze義大利語),而Firenze在義大利的含義是「花之都」,比起我們翻譯過來佛羅倫斯更有富有文藝氣息。在佛羅倫斯,著名的大衛的雕像也在其中,該城市旅遊業是主要的經濟收入,其中最著名的是聖母百花大教堂。該教堂被譽為世界最美教堂之一,也是佛羅倫斯最高的建築,從建築學史上來看他的地位超過了巴黎聖母院,讓我們來看下這座教堂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吧。聖母百花大教堂位於佛羅倫斯的中心區域,在1982年列入了世界文化遺址。
  • 巴黎聖母院被大火焚毀!有些風景,一旦錯過,就是永遠……
    據法國媒體報導,巴黎聖母院的所有木製框架都在燃燒,大火已蔓延至其中一個標誌性的長方形鐘樓。當地時間3月15日,法國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發生火災。這是推特網友@Hash Miser拍下並發布的現場視頻,視頻顯示,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尖頂已被燒塌墜落。截至發稿時止,尚不清楚大火的起火原因、人員及財產損失。
  • 細數全球最美的教堂:巴黎聖母院和米蘭大教堂,你最喜歡哪一個?
    如果你曾經有過出國旅遊的經歷,那麼你應該看過很多有名的教堂了,當然!在中國這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也自然有很多教堂。很多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景點,那就是教堂,小景雖然沒有去調查過,但是相信每一個國家都至少會有一個教堂。那麼今天小景就要帶大家一起走進世界各國的「共同」景點——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