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今年大暑的具體時間為7月22日23:15:18。
大暑是24節氣的第12個節氣,
也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集自張謇書法
夏季有三伏,今年的大暑恰逢中伏,應該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乾坤大暑似蒸坊,壠熱風炎鳥獸藏。唯有農耕人最古,金黃入屋又田秧。」《七絕·大暑節》形象地描述了酷熱難當的氣候特徵以及農人勞作的辛苦。「小暑接大暑,熱得沒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南通民間的說法就更加直白。酷暑雖難當,美景亦不乏:「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大暑時節悶熱、潮溼,是螢火蟲最活躍的季節。「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大暑三候說,只要有綠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見到那忽明忽暗的點點綠光,像天上的星星在閃閃飛舞。「火螢蟲兒夜夜飛,下來吃烏龜。烏龜不長毛,下來吃葡萄。葡萄不開花,下來吃黃瓜。黃瓜不結籽,下來吃果子。果子不甜,下來種田。田耕不動,做你個大頭兒夢!」童趣盎然的本地兒歌,伴隨著過去孩子們度過炎炎夏夜。
孔瑋 攝
從前沒有空調,電風扇也不是家家都該得起的,南通民間過夏就是消暑乘涼,解熱除煩。
清晨,賣豆漿、豆腐腦、粢飯糰的擔子就現身街頭。白天,賣涼粉、熟玉米、鮮果等爽口食物的小販遍布街市。「赤豆棒冰吃哇!奶油棒冰吃哇!」賣者手拿小木塊使勁敲擊著木箱,模仿上海人的叫賣聲不絕於耳;農民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拐兒瓜(黃金瓜)、芝麻梨、蘋果瓜,很受主婦們的歡迎。路上嘴幹了不要緊,商店門口有現成的藿香佩蘭茶,儘飽!
有井的人家自有自便,西瓜往井水裡一浸,吃起來「冰凊人」(凊,讀音「鄭」,意:冷)的;井水煮粯子粥,上頭有一層赯紅的面子,很惹吃。
圖片來源於網絡
涼粉,南通人叫「砣粉」。做好的砣粉從大缽頭裡往臺兒板上一倒扣,就是一個高高厚厚的砣粉圓柱。怕蒼蠅叮,上頭還蓋塊紗布。賣的人是用一把有好多的洞眼兒的刨子在砣粉上轉圈兒地刨,刨出來一根根的細絲兒,用醋、麻油,蔥花、蒜茸、榨菜丁、茶幹丁、辣椒醬這些佐料拌好了送到你面前,吃起來瀴(瀴,讀音「印」,意:冷)涼篤篤,夏天最得寵。賣熟玉米一般總在下了晝之後。一身藍印花布打扮的農村少婦,清清爽爽的架子,手上擓(擓,讀音「塊陽去」,意:挎)個拎桶,桶上沰塊溼水巾,邊走邊喊:「熟(讀音「素」)——玉米哎!」好聽的是前頭「熟」的一聲拖得很長,恰如在唱原生態民歌。以前的玉米都是本玉米,穗穗粉嫩。
大暑篆刻 周筱君
茶葉蛋是煮好了放在拎桶裡,上頭還要弄塊棉墊兒一焐,保溫呀!茶葉蛋一般要到將夜才上街,一直要賣到半夜以後。最精彩的是賣蛋人的叫賣聲。白天街上人多的時候你還不怎麼覺得,到了夜裡路上人少,路燈又不怎麼亮,「五香——茶葉蛋——唉!」悠長的聲音有起有伏,還略帶悽涼,聲音能傳得老遠老遠。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茶葉蛋大概就要算是最好的半夜飯了。
荷塘消夏 錐石國畫
入夜,點心店門口支的是大平底鍋,蔥油炒麵、咖喱炒麵、重油炒麵,香氣四溢,堂吃還送一碗牛肉清湯。糖粥、漿糟、素雞、爊包肉、豆腐腦子、油煠豆腐、桂花酒釀圓子……各式各樣的擔子川流不息,還邊走邊吆喝,聲音是一浪蓋過一浪。賣糖粥的要算最特別,他用一根小鐵棒在竹爿兒上敲,一邊唱順口溜:「篤篤篤,賣糖粥。糖粥甜,不甜不要錢;糖粥香,吃了過長江……」餛飩擔子是搖著銅鈴沿街吆喝。賣烘蕃芋、烘蜜糕、炒白果、油端子、蔥花麻油胡椒五香爛豆的擔子,把南城門口擠得水洩不通。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夏夜難眠,邀上三五老友,一壺「十二兩四」,豬頭佬兒搛搛,長生果兒拈拈,五香螺兒嗍嗍,五香茶葉蛋剝剝,倒也逍遙自在。街頭巷尾撒過井水的地上以及橋頭、城河邊,遍布著消暑乘涼的竹榻、竹椅、藤椅、躺椅、門板、爬兒櫈。儘管空氣中瀰漫著蚊香煨燃的濃味,可手裡還是拿著把搖不停歇的芭蕉扇。扇子兩用:一搧風,二抶(讀音:豁,意:抽打)蚊子。此乃通城夏夜特別的市井風情。
作者系南通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資深媒體人,著有《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江蘇·南通市區卷)》《衣胞之地——我的南通州》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大暑期間,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等習俗。今年大暑的具體時間為7月22日23:15:18。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螢火蟲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第一侯是說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侯是說大暑時節,天氣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大地猶如一個巨大的蒸籠。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編者
夏日閒放
唐·白居易
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
靜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
褰裳復岸幘,閒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涼一覺睡。
午餐何所有,魚肉一兩味。
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
資身既給足,長物徒煩費。
若比簞瓢人,吾今太富貴。
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
大暑不暑,五穀不起。
小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
小暑大暑不熱,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無酷熱,五穀多不結。
大暑連天陰,遍地出黃金。
大暑大雨,百日見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風,秋後熱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東風,大暑怕紅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願回家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