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新一代的Kindle設備已經發布,亞馬遜無疑要為它們設定新的目標。該公司的高管一致認為Kindle電子閱讀器是電子圖書和數字雜誌的完美伴侶,而Kindle Fire平板主要是用來輔助電影視頻、音樂和應用程式等業務的銷售。撇開硬體自身來說,它們的目的已經非常明顯:為亞馬遜的數字內容服務開拓一個銷售渠道。
Gartner公司分析師Michael Gartenberg在Twitter上表示,亞馬遜的真正目的是出售一些可以連接到數字內容服務的設備。而亞馬遜CEO Jeff Bezos在發布大會上對於Kindle Fire的描述也跟他十分相似。Bezos認為消費者需要的並不是單純的平板設備,而是相關的服務。Kindle Fire事實上更像一個亞馬遜數字內容服務的「附庸品」。
硬體設備都是為服務打造的
在這次的發布大會上,亞馬遜的確給消費者帶來了數款新設備,但是更富創新意義和價值的是X-Ray技術。通過這個技術,正在使用亞馬遜設備觀看電影的用戶只需要點擊一下屏幕,IMDB資料庫就會向用戶投遞內容相關的廣告信息。另外亞馬遜還向用戶提供過了一個廉價的無線網絡服務。雖然每月250M流量並不足以應付正常的網頁瀏覽、聽歌和收看視頻,但是足以從亞馬遜下載電子書籍。其實我們也應該意識到,亞馬遜每推出一個功能或者服務都是為了吸引用戶去自家的商店購物的。
分析師Gartenberg指出,Kindle電子閱讀器和部分Kindle Fire設備都是為亞馬遜的數字生態和服務而生的。比起平臺,Kindle更主要的是數字生態,這也是它們能夠在市場獲得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這次並不是一場發布會那麼簡單,它更像一場宣戰!」
新Kindle對亞馬遜來說意味著什麼?
亞馬遜最重要的目的是吸引新顧客,並把他們留住。不管是蘋果還是撥號時代的AOL,他們都會想盡辦法做這樣的事。不過亞馬遜似乎做的更出色一些:在美國,有86%的網民都有網上購物的經歷,他們都曾經在亞馬遜網站下過單。根據Forrester Research公司的研究報告,在美國消費者網上購物的消費總額中,亞馬遜獲得的所佔的比例從2001年的9%上升到了2011年的19%。
在內容服務上,蘋果也憑藉這iOS應用市場和iTunes獲得了巨大的成功。Current Analysis公司的分析師Avi Greengart指出,蘋果的強項在於應用生態、用戶界面和用戶習慣。而亞馬遜的優勢在於提供了更便宜的內容服務。我們相信亞馬遜未來會在內容服務上投入更多的資源,因為其CEO Bezos在大會上說過:「現在的亞馬遜更希望通過用戶使用設備而賺錢,而不是通過銷售設備而賺錢」。
Kindle遠超過了當初的設想
「我的直覺是,亞馬遜最初只把它當作一個實驗品而已。」Forrester公司零售分析師Sucharita Mulpuru指出,「當時市面上已經存在其他公司所生產的電子閱讀器,亞馬遜一開始也沒想到它能取得多大的成就。誰也沒想到它後來演變成另一樣東西,並引起了亞馬遜和出版商之間的鬥爭。」
在開始銷售電子圖書的時候,亞馬遜確實低估了他們的市場價值。後來眾多出版商被亞馬遜這個業務所激怒,但是由於這個網際網路巨頭是他們最大的客戶,他們不敢做出很強勢的抗議。如今電子圖書的地位卻在不斷增加:根據BookStats的7月份報告,從2010年到2011年亞馬遜通過電子圖書而獲得的收入翻了一番。最明顯的是在成人小說方面,電子圖書的銷售量已經超越了印刷版本。
不過話說回來,亞馬遜的真正業務是電商,而不是單單的電子圖書。我們有理由相信,Kindle對於其他商品的銷售也是有幫助的,這才是Kinlde真正的迷人之處。
繼沃爾瑪之後,亞馬遜成為零售商的最大威脅
只要亞馬遜願意,他們完全能以虧本的價格向消費者兜售Kindle和Kindle Fire,從而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吸引更多的客戶。分析師Mulpuru甚至懷疑亞馬遜有可能會在機場或者其他市區中心建立其小型的實體店,從而更好的銷售Kindle設備、電子圖書和其他產品。
「對於零售商而言,亞馬遜是繼沃爾瑪之後最大的威脅。他們涉足的行業非常得多。不管對於電子商務、物流、零售還是其他,亞馬遜都會帶來巨大的衝擊。」不過Mulpuru也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如果亞馬遜所有的業務都是賺錢的話,為什麼他們不開實體零售店呢?也許一般人是無法理解CEO Jeff Bezos的瘋狂想法的!
Via:readwriteweb
(抽水 供雷鋒網專稿,轉載請註明來自雷鋒網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