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慶群眾大會上演講時,稱中國行動支付(電子支付)領先全球,新加坡的行動支付還很落後,上海路邊攤都有行動支付,新加坡人去上海就像鄉巴佬。
這番感悟源自新加坡人力部長林瑞生去上海體驗到的無現金生活:
幾年前,林瑞生看到上海街頭人們排隊買慄子,他們只搖晃了一下手機,沒有付現金就拿例子走了。林瑞生以為這是有什麼特別優惠,於是輪到他時,他對小販說我不用優惠,我會全價付款。結果小販露出奇怪的表情,並指了指旁邊的二維碼。林瑞生這才知道,二維碼不是什麼優惠,是用來微信支付的。
上海買慄子的小故事說明了新加坡發展已經落後中國一些智慧城市,如何縮小差距?據媒體報導,新加坡政府近期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的10年計劃,行動支付成為了他們的戰略性國家項目之一,未來將被應用於餐飲、零售和服務業等各個領域。
而為了給中國遊客、學生與工作人員提供便利,新加坡的行動支付戰略並不排斥支付寶與微信支付。
支付寶率先被引進新加坡,據悉,支付寶從2015年進入新加坡,在當地有2000家商家支持支付寶,包括環球影城、動物園、聖淘沙、Metro美羅百貨、Ribinsons百貨等。近期,新加坡最大的計程車公司「康福德高德士」正式接入支付寶,旗下超過15000臺計程車都支持手機付款。
不僅新加坡,中國行動支付發展還引起了這些國家的羨慕嫉妒恨。
今年2月,英國《金融時報》發布了一篇名為《相比於中國,美國的行動支付市場看上去像是侏儒》的文章,該文對比中美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發現2016年中國行動支付市場規模已經是美國的近50倍。
日本論壇上甚至有網友擔心,中國行動支付這麼普及,中國人來日本旅遊,會不會因為現金又髒又不方便,從而看不起「野蠻的日本人」?
馬雲去非洲演講,肯亞的青年在讚美了中國行動支付方便之餘,希望支付寶能落地肯亞。
業界分析,中國行動支付領先全球,原因在於後發優勢: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沒有深厚的信用卡文化,這讓其得以從現金時代直接跳躍至行動支付時代。
此外,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快速普及,網際網路大佬們前期以促銷優惠等形式積極培育用戶消費習慣;新型消費場景(網際網路專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不斷形成……也對行動支付的發展功不可沒。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行動支付總額約209萬億元人民幣,超過美國2016全年GDP(折合人民幣約128萬億元)。
如今,行動支付已與高鐵、網購和共享單車一道成為中國「新四大發明」,未來它將帶來什麼新成就?在各國都積極補短板,發力行動支付的背景下,我們不妨關注支付寶、微信支付在全球的發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