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收到張道長將要過來廣州的消息是在10月中旬,廣州聚友會義工組都很激動,在油麻菜的鏡頭和文章裡,從傳說中走下來的張至順老道長,竟然能有機會見到其真人,可遇不可求。
中醫與道密不可分,嶺南雖安處一隅,道教中醫方面卻不缺乏人才。遠迄先秦方士鄭安期,曾在廣州白雲山一帶行醫賣藥,傳說某年瘟疫流行,為了拯救民眾,他在白雲山上採仙草九節菖蒲時失足墜崖,後駕鶴成仙。後人感念其誠,在其飛升處建了「鄭仙祠」。
至客居廣州,隱居羅浮山,著有《抱樸子》、《肘後備急方》的葛洪;乃至清李明徹祖師始創的廣州道教純陽觀,無不訴說著嶺南道文化悠久的傳承。
同樣有著悠久歷史的是位于越秀山南麓的廣州道教三元宮,史載由東晉時南海太守鮑靚所建。鮑靚之女鮑姑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鮑姑一生幾十年都在廣東度過。
為了採藥、行醫,她足跡遍及南海、番禺、博羅、惠陽等地。她行醫濟世,採集草藥紅腳艾,配以院中井水,製藥以灸贅瘤,救人無數,後人感其醫德善功,集資塑像,在越秀山下三元宮內建「鮑姑祠」以表紀念。
《三元宮歷史大略記》載:「南海越秀山右有鮑姑井,猶存,其井名虯龍井,有贅艾,藉井泉及紅艾活人無算。」
15日預先到達廣州的張道長一行前往拜謁。據隨行人員言,張道長三十餘年前曾雲遊至三元宮,此番故地重遊,張道長几十餘年前的事情仍記得相當清晰,令旁人嘆而觀止。
張道長一行人約於下午一時許乘車蒞臨純陽觀,由車高飛道長接待參觀了純陽觀。據地質學家考證純陽觀地貌為兩億年前一火山噴發所遺留,主殿純陽寶殿供奉呂祖呂純陽,兩邊分別為全真道開山祖師王重陽真人,以及龍門派開山祖師丘處機真人。
恰好張至順老道長即歸屬全真龍門派,在車道長的指引下老道長逐一給祖師爺奉香,兩百餘年風雨屹立純陽觀,百年滄桑歷遍老道長,令人感嘆冥冥中若有定數。道長隱修許久,出山公開講道第一場即為在祖師爺的道場之中,機緣因果所合,殆非人定。
參拜完祖師爺後,張道長稍適小憩,即來到會場。老道長入場時講堂裡全場起立,夾道鼓掌。
面對把自己一生獻給道教,為理想求索一生的老道長,無論如何,這一刻值得起立鼓掌。油麻菜開場主持,講述了與道長結緣的故事。
三年前大概這個時候,一個傻傻的記者過去海南海蟾宮拜見張道長,故事就這樣開始……
當時老道長有個心願,就是要把《炁體源流》這本書出版出來,讓世人都能夠看到。後來經過眾人努力用一年半的時間,終於把《炁體源流》這本書給整理出來了。老道長另外一個心願,就是他覺得除了修行之外,人活著還要健康。
最好的辦法是除了心情安寧平靜外,最好每天還要做些運動。尤其像道家的八部金剛等功法,傳給大家。三年時間以來,大家的任務都完成得不錯。《八部金剛》、《米晶子濟世良方》也都出版了。
直至今日,全國各地趕過來的聚友們齊聚一堂,難得的緣分,聽老道長傳道。張志順道長興致頗高,站著講課,一刀師兄滿臉嚴肅在背後寫板書。
道長開篇說到《炁體源流》,這本書老道長準備了八十年,道長在道藏裡面看到的覺得有必要的東西,節選到《炁體源流》這本書上面。道藏浩瀚,令人望而畏止,道長有心精選出來作為入門階梯,接引後人。
隨後老道長詳解了「炁、體、源、流」這四個字,源是發源,它比海還要大。
大家都知道有三山五嶽,三山就是蓬萊、瀛州、方丈山,這三座山每一座山都要比地球還要大。
要知道這個源,這個起源有多大,無邊無際。「炁體」兩個字,大家看過《陰符經》,陰符經是從陰轉陽,《道德經》是從道,從炁上,由陽轉陰。
講道不離陰陽,一陰一陽謂之道,大家都知道。那麼這個炁體,太上一炁化三清,是從炁上來的。炁不離體,體不離炁。
道長詳細拆解了火這個字,《炁體源流》裡河圖洛書的章節就是這個道理,人生是從火裡生,人死也是火裡死。
從哪裡來從哪裡去,從哪裡生從哪裡死。這麼看,一撇一捺,一陰一陽為人。人字兩邊點兩點就是火。
道長很謙虛,在這個中間有講錯的地方,請大家原諒。因為沒讀過書,就是按照道長知道的來說,不知道的不說。
毛主席有一句話:「不經過調查了解沒有發言權」,這是一個真理。道長自言也不會寫書,大家提出來什麼,就講什麼。知道的就回答,不知道的,就自己回去再琢磨。
「真人,真實的人」,講座後某聚友這樣感嘆道。義工組大鵬說看到講課道長入場時那一刻,突然感動到要哭,冥冥中似有因緣。
某聚友看著道長又興嘆,此生修行難及道長的一半,不過也很開心,大方向定好,今生修不成來生繼續修,三生因果十世修行,因緣起合,孰能料之?
(本文由騰訊道學根據《嶺南問道,羊城聞醫:張至順道長作客廣州純陽觀論壇散記》整理髮布,選自「廣州純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