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超164萬人外流:東北人口振興不能只靠「沈大長」

2020-12-09 21世紀經濟報導

從2013年開始,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持續7年淨流出,合計流出了164萬人。目前,東北地區只有瀋陽、大連、長春等少數幾個重點城市人口處於淨流入狀態,黑龍江幾乎所有城市人口都在淨流出。

近日,新華社旗下媒體《半月談》援引數據稱,2014-2018年,黑龍江省高校到省外創業和工作的生源畢業生數量約為25.17萬人,年均流出5.03萬人。考入省外高校的,僅有14%回省就業。

高端人才流失,只是東北地區人口外流的一個側面。據21世紀經濟報導統計,從2013年開始,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常住人口持續7年淨流出,人口淨流出規模從2013年的0.79萬擴大到2019年的33.17萬,相當於7年間合計淨流出了164萬人。

僅少數城市人口淨流入

東北人口減少一直是不爭的事實。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共1.079億人,短短幾年時間,佔全國人口的比重從2014年的8.0%下降到2019年的7.7%。

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東北人口不斷外流?一般而言,一個地區的人口增長由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組成。前者是由人口出生和死亡而引起的變動,後者則是由人口遷入、遷出而引起的變動。

東北地區呈現出人口自然增長和人口機械增長雙雙下滑的現象,且從2013年開始,由人口遷出導致的機械負增長成為東北地區人口減少的主因。

2013年,東北地區常住人口為1.097億人,較上年增加2.88萬,剔除人口自然正增長的3.67萬人外,當年東北地區人口淨流入-0.79萬人,開始由升轉降。

自此後,東北地區人口淨流出現象開始明顯加速,並在2016年達到一個小高峰。據21世紀經濟報導統計,2013-2019年間,東北地區人口淨流出規模分別為0.79萬、5.22萬、25.89萬、34.9萬、32.23萬、32.54萬、33.17萬,相當於7年間合計淨流出了164萬人口。

「改革開放以來,率先崛起的東南沿海地區,吸引著很多東北人往『東南飛』。但隨著本世紀初東北振興戰略的提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人口外流的速度,但現在看這一現象仍在加劇。」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因2014年煤炭價格的下行,東北多座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人口外流速度明顯加快。但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東三省內部開始出現明顯分化,遼寧、吉林人口外流現象有所好轉,而黑龍江的人口外流則繼續。

2019年,黑龍江常住人口為3751.3萬,其中剔除人口自然負增長因素外,當年全省淨流出人口在東三省中最多,達到18.02萬。也就是說,黑龍江當年淨流出人口就佔到了全省總人口的4.8‰,相當於1個1000人口的社區,每年有1-2個家庭舉家遷出。

用衣保中的話來說,越往北人口外流現象就越明顯,尤其是資源型城市。目前,東北地區只有瀋陽、大連、長春等少數幾個重點城市人口處於淨流入狀態。

因煤而興、因煤而困,是黑龍江多數人口外流城市的典型畫像。雞西市政府網站發布的「人口流失情況分析」顯示,在這座總人口不到180萬人的邊陲小城,近幾年來每年人口淨遷出規模保持在1萬-2萬人,其中遷往省外人口約佔淨遷出人口的60.7%。

就連黑龍江的省會城市哈爾濱也難以獨善其身。2019年年末,哈爾濱常住人口1076.3萬人,比上年減少9.5萬人,其中剔除人口自然增長0.2萬人外,去年哈爾濱人口淨流出規模高達9.7萬人。

如何留住人口、吸納人口?是東北地區必須面對的問題。

人口流出的連鎖反應

「為什麼要離開東北?」面對這個問題,在西安上大學並在當地安家就業的90後王薇(化名)直言,自己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

「如果回吉林老家,大概只能進國企,每月拿四五千元的工資吧,工作機會太少,而且幹啥事都得靠關係。」在畢業四年後,王薇把爸媽接到西安同住,全家人都成為了西安「新移民」。

像王薇這樣,一人遷出、全家投奔的情況並非個例。家住長春的衣保中粗略數了數,在他的同學朋友圈中,有一半的父母都跟隨在外上學、工作的子女,離開了東北老家。

「為了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和更好的發展機會,多數本地生源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到較大的發達城市就業生活,導致優質人口資源流失。同時,由於傳統因素,父母一般都跟隨子女共同生活,產生人口流失的連鎖反應,也會因此在其他城市購房等,導致資產隨著人口而轉移。」黑龍江統計局發布的《應對黑河市人口流失的思考和建議》一文如是分析。

房地產市場,是人口外流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中最直觀的一環。以大慶為例,自2014年開始,當地人口一直處於淨流出狀態,2019年全市淨遷出人口8923人。據當地官方預測,人口外流導致剛需缺乏,「若按人均30平方米住房計算,直接影響了26.8萬平方米住房銷售。」

「目前東北外流的人口,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大學生、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和產業轉型中被淘汰的員工。」衣保中分析說,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壯年人口,他們的離開勢必會加重東北當地勞動力短缺現象和社會撫養負擔,進而制約創新能力和經濟增長潛力。

如何留住人口、吸納人口?是東北地區必須面對的問題。幾天前,吉林省公安廳等聯合發布《吉林省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全省範圍內租房即可落戶,攬才之心可見一斑。

衣保中建議,人隨產業走,歸根到底還是要提振經濟,通過產業結構升級改變二產過大的現狀,進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讓更多東北人想回、能回。同時,要狠抓營商環境改革,通過提高政府效率,增強服務意識,吸引新興產業進入東北。

(作者:李燚 編輯:李博)

(責任編輯:周湘傑)

相關焦點

  • 7年超164萬人外流:東北人口振興不能只靠"沈大長"
    (原標題:21人口論|7年超164萬人外流:東北人口振興不能只靠「沈大長」)
  • 7年淨流164萬人,年輕人紛紛「逃離」東北,為什麼?
    在東北鶴崗,有著全國最低的房價,買一套房僅需5萬元,甚至低至2.2萬元,造成這樣的原因是鶴崗人口不斷外流,據統計公報顯示,鶴崗近年來人口變動情況是這樣子的:2015年105.6萬人,2018年99.5萬人,人口增長連年為負數,四年內人口不斷外流。
  • 東三省人口越來越少,7年時間164萬人「出逃」,專家給出解決辦法
    東三省人口越來越少,7年時間164萬人「出逃」,專家給出解決辦法推薦語:曾幾何時,幾萬元可以買一套鶴崗房的新聞在網絡上喧囂一時。這個新聞背後,越來越多的資源枯竭型城市正在步鶴崗的「後塵」。官方資料顯示,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僅僅在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分別減少7.6萬人、13.33萬人和21.8萬人,合計減少42.73萬人。查看過去7年時間的人口流動數據,發現東北約有164萬人外流。近年來,我國東北地區的人口始終呈現出負增長的態勢,而且這種趨勢始終沒有看到扭轉的跡象。
  • 老齡少子、人口外流、經濟低迷的東北現狀,也許就是中國的未來
    而東北三省常住人口負增長情況則與北京完全不同,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概括起來有兩個:一方面是人口外流,2019年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省的常住人口分別減少了21.8萬、13.33萬和7.6萬。人口外流一直是最近幾年東北人口負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從2013年開始,東北地區常住人口事實上已持續7年淨流出,人口淨流出規模從2013年的0.79萬擴大到2019年的42.73萬,相當於7年間合計淨流出了180萬人。東北人口流失已是不爭的事實。
  • 是什麼原因導致東北三省的人口外流越來越嚴重?看完心情沉重
    是什麼原因導致東北三省的人口外流越來越嚴重?看完心情沉重之前,東北人口在十年內流失了將近100萬的新聞在網絡上瘋傳,雖然後來證實了是謠言,但東北人口一直在流失這是肯定的,且未來東北地區人口佔比將會持續減少,那大家知不知道,時隔兩年,東北人口流失情況依舊不容樂觀。2017年東北三省常住人口均出現減少。
  • 中國人力資本報告:東北「打工人」平均年齡最高,人口流失嚴重
    東北勞動力人口外流問題一直以來備受關注。據公開數據資料整理,2019年全國主要常住人口增量上,東三省和北京是少數常住人口出現負增長的省市,其中黑龍江、吉林、遼寧的常住人口分別減少了21.8萬、13.33萬和7.6萬。
  • 2018年出生人口圖譜:廣東「最能生」,東北出生率墊底
    數據顯示,儘管廣東省在2018年出生人數比上一年度少了7.65萬人,但仍保持了143.98萬人的高位增長。反觀「二胎」大省山東,其2018年出生人口相比2017年少了42萬人,出生人口為132.95萬人。山東、廣東、河南作為傳統的人口大省,其出生人口一直保持高位增長。2018年,3個省份的出生人口均超過了100萬大關。
  • 東北又一座「空城」出現,房價從1萬跌到不足4千,仍無人問津
    鶴崗是黑龍江省地級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總面積14684平方千米,轄6個市轄區、2個縣,常住人口僅約為100萬人,這座東北的城市聞名於全國,不是他的自然資源,而是源自於兩年前的一篇新聞報導:「東北樓市驚現白菜價:一套房賣1.9萬元!」
  • 人口外流庫存壓頂,哈市打響樓市降價第一槍,下一個會是青島嗎
    如今在北上廣深這樣的超一線城市,房價依然堅挺,甚至有些豪宅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而在廣大新一線,甚至是二線城市,樓市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人口外流庫存壓頂成主因這次政策主動降價,可能讓很多人感到有些意外。但就城市來說,出現在東北的哈爾濱,而一點也不讓人感到吃驚,因為就這座城市來說,實在是想不出能夠支撐其高房價的理由了。而此次降價,也跟人口外流和庫存壓力有很大的關係。
  • 東北「打工人」平均年齡超過40歲,七年間流失人口164萬
    報告顯示,1985年至2018年,全國勞動力平均年齡由32.2歲上升到38.4歲,東北三省平均年齡最高,黑龍江的「打工人」平均年齡甚至超過40歲。東北「打工人」年紀最大東北勞動力平均年齡偏大,原因之一是勞動適齡人口外流,東北地區逐漸從原來的人口流入地向人口流出地轉變。數據顯示,目前東北三省人口都淨流出。
  • 東北振興耗時6年GDP仍墊底 東北復興路在何方?
    近幾年,東北經濟持續凋敝,人口外流嚴重,2020年上半年全國31省份GDP,黑吉遼跌至26、25、17位,三省GDP加起來高於第七位的福建省,低於第六位的四川省。
  • 全國16個城市人口破千萬,2020年這5座城市有望超千萬
    其中有7座城市過去三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長位列全國前十名單,分別為重慶、成都、廣州、深圳、杭州、鄭州和西安。北京、哈爾濱、南陽人口外流現象比較嚴重,北京是因為嚴格的落戶政策很多人想留留不下來,哈爾濱則是整個東北地區經濟下滑人口外流的縮影,南陽市50%以上的外流人口都流出了省外,打工群體佔據了絕大部分。
  • 張可雲:振興東北失敗論站不住腳
    東北地區曾是中國現代工業的搖籃,但進入新世紀後發展轉型壓力逐漸增大。2002年底中央適時提出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如今政策實施至今已有12年,對其進行科學評估是必要的。但最近社會上流傳著「東北振興失敗」「東北振興遭遇挫折」等論調,筆者認為這類觀點是不科學的,根本站不住腳。
  • 延遲退休:中國各省多少勞動年齡人口?北京天津居前,東北被誤解
    根據浙江省發布的人口數據公報,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830.7萬人,佔比為14.2%,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浙江跨入深度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人口總數的14%),2019年全國深度老齡化省份增至7個,蘇浙滬集體邁入深度老齡化。
  • 振興東北關鍵要破解人才流失問題
    智庫看兩會本報記者 周子勳東北地區作為全國區域經濟的「四大板塊」之一,是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區域,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推動東北振興。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振興東北的關鍵要破解人才流失問題。
  • 華泰宏觀:東北最終發展什麼產業要靠市場自然選擇
    1.2.2 人口外流問題嚴重出生率低迷、自然增長率為負並不是東北僅有的人口問題,東北還面臨著嚴重的人口外流。數據顯示,黑龍江省存在持續的人口淨流出,2014年後有所加速,2015年、2016年分別淨流出人口18.7、10.93萬人,吉林省此前人口流出狀況相對溫和,但2016年大幅流出人口20.15萬人,遼寧省在2014年之前的年份基本都是人口淨流入,但2014年起出現人口淨流出,2014-2016年分別淨流出0.14、6.76和3.81萬人。
  • 31省份勞動年齡人口佔比:中西部人口大省普遍較低
    也就是說,天津人口淨流入達到了453.65萬人。與京津類似情況的還有上海、廣東、浙江和江蘇等地。根據浙江省發布的人口數據公報,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830.7萬人,佔比為14.2%,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
  • 東北人口逐漸減少!為什麼?看完讓人很不舒服
    在東北因為國企單位比較多,當時國家規定,如果在國企的員工生養兩個孩子,那麼他們就會失去工作,這樣很多人都不會要第二個孩子,這樣直接就讓東北人口顯著下降,東北的老齡化就變的越來越嚴重。
  • 【觀見】東北人還能不能振興東北?聽聽一個「東北人」的聲音
    因為一連串公共事件,這些天,東北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作為一個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的東北人,我的心情很複雜。 上海與東北的聯繫一直不少。比較近的一件大事,就是2017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確定上海與大連結對子。
  • 疫情重創東北,「東北振興」關鍵出路在哪兒?
    四年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對外發布,這意味著東北三省必須改變以往的粗放式增長方式,探索尋求新的發展之道。這四年東北三省正處於改革和轉型的攻堅期,經濟增長明顯乏力。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全國大多數地區都為負增長。只不過,在僅有的4個降幅高於全國一季度GDP平均降幅的省份中,東北三省就佔了兩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