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樹結出幸福果——孟州市南莊鎮「扶貧扶智」工作初現成效

2020-12-17 河南頻道

「你們小村的柿子和石榴長得多好,又大又紅,一定能買上好價錢。我們回去也要組織村裡的貧困戶進行特色種植,到時候請你們過去傳授經驗!」11月12日,在南莊鎮「逐村觀摩整鄉推進」活動結束的路上,其他村的支書看著進村路兩邊結著累累碩果的柿子樹和石榴樹感慨道。

脫貧攻堅工作伊始,南莊鎮黨委政府就開始踐行習總書記「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精準扶貧」的脫貧論,把「扶志、扶智」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突破口,深化「幸福不會從天降,自力更生奔小康」的思想,幫助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激發貧困群眾「自立自強、自主創業、自力更生」的內生動力。

2016年南莊鎮小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開始帶領全村貧困、低保群眾種植果樹發展農作物經濟,提高收入,第一批完成300畝石榴園種植。

經過專業的技術人員指導,在小村群眾的精心管理下,今年,石榴園迎來了第一次豐收。一株株石榴樹長勢茂盛,修剪整齊。一顆顆石榴果紅中透黃、碩果纍纍,一粒粒石榴籽飽滿紅潤、剔透甘甜。石榴畝產量達到了500斤/畝,刨去成本,每畝純收入至少可達2500元。

石榴樹的豐收讓貧困群眾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讓他們更加堅定了靠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的信念。小村一戶未參與特色種植的低保戶張圈表示「種石榴樹投入資金不多,每年需要打理的時間也少,除了石榴樹的收益,還可以再去打工,再多得一份收入,明年我也報名參加特色種植!」目前,小村的貧困戶在村裡的帶領下,已實現全部脫貧。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滿滿碩果的收穫讓貧困群眾更加堅定了致富信心。他們明白,幸福不是張嘴叫來的,不是伸手要來的,不是在家翹著腿等來的,是靠自己奮鬥出來的!(中共孟州市委宣傳部王靈鴿)

相關焦點

  • 孟州市南莊鎮:支部聯建助力精準扶貧
    8月5日,正值酷暑,大地像蒸籠一樣,熱得讓人喘不過氣,孟州市人大機關黨支部的黨員同志們卻頂著烈日,大汗淋漓的來到孟州市南莊鎮貧困戶苟吉貞家中,為他送來雞蛋、牛奶等營養品,送來溫暖與問候。 「真是感謝你們,經常來看俺們老兩口,有啥困難都二話不說幫著解決,感謝你,感謝黨啊!」
  • 孟州市南莊鎮人民政府關於孟州市南莊鎮垃圾填埋場項目招標公告
    本招標項目為孟州市南莊鎮垃圾填埋場項目 ,已由孟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設資金為項目已具備招標條件,現進行國內公開招標。 一、項目名稱:孟州市南莊鎮垃圾填埋場項目       2、工程概況:本項目位於孟州市南莊鎮北小謝莊北,南莊鎮鎮區東北約1.5公裡。
  • 孟州市南莊鎮上口村郭愛芬:逆境脫貧 勤勞致富
    2016年,孟州市南莊鎮上口村五組農民郭愛芬丈夫、公婆先後病世,撇下兩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念初中,家裡收入微薄。當年她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鎮領導和幫扶幹部的關心下,她藉助扶貧好政策,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了脫貧致富。
  • 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尋樹文 歐陽珺初冬時節,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童市鎮合旺村許多村民家門前的地坪上,鋪滿了金黃的油茶果。這些油茶果會統一運送到加工廠制油,村民能從油茶銷售所得中分紅。
  • 孟州市南莊鎮貧困戶郭玉亮:身殘志不殘 學門技術來脫貧
    1月22日,孟州市南莊鎮貧困戶郭玉亮掩飾不住自己內心的喜悅激動地說。郭玉亮是南莊鎮裡村人,腿腳有殘疾走路不利索,妻子身體又單薄,幹不了活,全家的經濟來源都靠他在外邊打零工,前幾年得了腎病後,花光了家裡的積蓄,一度連小兒子的奶粉錢都湊不出來,2017年5月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 孟州市南莊鎮司莊村:鞋墊小產業 脫貧大希望
    孟州市南莊鎮司莊村的鞋墊生產由來已久,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村企業在用工上為幫助困難群眾,踴躍提供適合貧困群眾靈活工作的崗位,儘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服務貼心高效的司莊村黨群服務中心近日,記者到孟州市南莊鎮司莊村溫鑫鞋墊廠採訪時,與該村村民王海燕聊起了天。
  • 孟州市南莊鎮司莊村:小鞋墊奉獻大愛心
    「就在家門口上班,既能掙錢,又能照顧家庭,工作時間還能自己靈活掌握」,孟州市南莊鎮司莊村貧困群眾武海燕一邊忙活,一邊高興地說著。武海燕現在司莊村溫鑫鞋墊廠上班,與其他工人不同,她按件計算工資,工作時間相對靈活,平均每月至少能領到2000多元。
  • 孟州市南莊鎮三村大街上拍到的一幕!多虧了他們!
    長按上方圖片 關注孟州最新動態 5月8日,孟州市南莊鎮三村大街上一群頭戴藍色安全帽、身著國家電網字樣工作服的電網人在電桿上忙碌,身後是「渾漿涼粉」的叫賣聲和絡繹不絕的食客。
  • 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初冬時節,湖南省嶽陽市平江縣童市鎮合旺村許多村民家門前的地坪上,鋪滿了金黃的油茶果。這些油茶果會統一運送到加工廠制油,村民能從油茶銷售所得中分紅。 「今年雖然雨水多,但產籽量不少,出油上萬斤肯定沒問題……」武警湖南總隊嶽陽支隊扶貧工作隊隊員吳小斌,這段時間在村裡幫助村民們採摘和整理油茶果。合旺村所在的平江縣是革命老區,吳小斌看到紅土地上結出「幸福果」,格外開心。 合旺村位於低山丘陵地帶,十分適合種植油茶樹,但以前油茶林管理粗放,在種植方法和品種選擇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產籽量和出油率都較低。
  • 孟州市南莊鎮裡村貧困戶郭玉亮:脫貧致富不忘回報社會
    2月25日,記者來到孟州市南莊鎮敬老院裡,兩位按摩工正在仔細地為老人們洗腳、修腳,讓這些孤寡老人們也享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其中一位頭髮半白的按摩工,就是南莊鎮裡村的原貧困戶郭玉亮。
  • 扶貧先扶智——陝西米脂扶貧扶智採訪見聞
    新華社西安7月17日電  題:扶貧先扶智——陝西米脂扶貧扶智採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彤  農曆六月的陝北高原天高雲淡,微風習習。這就需要在脫貧攻堅中將扶智、扶志與產業發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併謀劃。」  今年55歲的農民羅平安家裡共有11畝土地,因為技術欠缺、思想落後,原先種植的玉米、土豆等農作物完全處於「自生自滅」狀態,「種地致不了富」「播種、收穫早一天晚一天都一樣」曾是他腦海中根深蒂固的觀念,全家三口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讓這個家庭長期遭受貧困襲擾。
  • 惠恭健:扶貧先扶志 扶貧必扶智
    無錫市在扶貧工作中堅持「志智雙扶」,注重物質與精神幫扶並舉,實現了扶貧與扶志、扶智的有機統一,提高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方法。有了奮鬥的願望和意志,扶起來的貧困群眾才能硬得起腰杆、邁得開腳步,走上奔小康之路。
  • 介紹教育部直屬高校扶貧工作進展及成效
    中山大學扶貧工作情況介紹 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 國亞萍  現將中山大學在雲南省鳳慶縣幫扶工作以及通過高校旅遊扶貧聯盟探索開展「組團式幫扶」工作情況介紹如下。  二是聚焦「三個領域」發展,為鄉村教育扶智扶志。中山大學聚焦基礎設施完善、實施遠程+派駐培訓、開展實踐育人教育三個領域,為貧困地區教育扶智扶志,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已整合校友和社會資源捐贈超過2000萬元用於改善教育基礎設施、開展「一幫一」助學、發展特殊教育、獎學獎教金項目等,切實助力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  三是緊扣「三個環節」發力,為當地產業增勢賦能。
  • 扶貧扶智又扶志 肇慶雙象村小桃源有顏值更有價值
    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輝靈表示,雙象村黨總支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最終形成了「黨總支統籌+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工作模式。村委會門前小廣場上,已有六百年歷史的古榕枝幹虯曲蒼勁,枝葉茂密,就像一位時間老人站立於此,看時間流淌,見證了雙象村從省定貧困村蛻變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古榕大花壇上,紅彤彤的九個大字——「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是這一切最好的註解。
  • 2700米高原結出的「紅色扶貧果」 雲南省麗江市分行黨委產業扶貧...
    供圖  雪山之側,金沙江畔,海拔2700米,一排排蘋果樹生機盎然、碩果纍纍,在高原特殊的氣候條件下,散發出誘人的果香。  「這是我們種下的『紅色扶貧果』。」郵儲銀行雲南省麗江市分行黨委書記李朝東談到寧蒗縣新營盤鄉「2700蘋果項目」,臉上洋溢著自豪。
  • 脫貧攻堅|紅土地結出幸福果 ——穀城縣南河鎮蘇區村的脫貧之路
    10月28日,記者走進穀城縣南河鎮蘇區村,看到的是安寧祥和的幸福景象。蘇區村是穀城縣著名的「紅色村」,紅軍曾在這裡戰鬥過。過去,由於山高路遠、人多地少,村民長期脫貧無路、致富無門,該村被劃為省級重點貧困村。2015年,市委宣傳部扶貧工作隊進駐蘇區村。
  • 扶志扶智拔窮根——梨樹縣精神扶貧工作紀實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梨樹縣高舉精神扶貧大旗,堅持「扶貧、扶志、扶智」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發揮精神支撐和文化滋養作用,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呈現出村組拂新風,產業成風景,人人爭先進,發展日日新的良好勢頭。
  • 扶志又扶智!肇慶市文廣旅體局精準扶貧顯成效
    「小安靜和小都都,去到學校,你們一定要乖乖的,要聽學校老師的話,要好好學習,好好訓練,將來考大學,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讓你爸爸媽媽不再那麼辛苦了。你們有什麼事可以找老師,或者和爸爸媽媽說,我們都很關心你們的。」
  • 【展扶貧成效】古郊嶺東的幸福嬗變
    【展扶貧成效】古郊嶺東的幸福嬗變 2021-01-12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孟州市政府原黨組副書記湯文勝被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侯夢菲 8月31日晚,河南省紀委監察委發布消息,據焦作市紀委監察委消息,孟州市政府原黨組副書記湯文勝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焦作市紀委監察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湯文勝簡歷湯文勝,男,漢族,1956年9月出生,孟州市人,大專學歷,1981年5月入黨,1973年3月參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