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早的時候,巖茶還沒有加入「拼配」這個玩法。
那時,做茶的出發點還比較單純,以純料為主。
一種茶,一種味。
矮腳烏龍、水仙、鐵羅漢、半天妖、石乳、玉麒麟……
將每種茶的品種風味做出來,讓水仙有蘭花香,鐵羅漢有當歸藥香,矮腳烏龍有蜜桃香,就能拿到合格分。
但現在,情況就不同了。
當下這個時代,個性化標籤才是最值錢的概念。
喝茶口味多元化的今天,大家早已經不再滿足於,一款巖茶只做出基礎風味的1.0階段。
因為那樣略顯無趣,沒有挑戰性。
從近幾年巖茶風味變遷史不難看出,將單一品種玩出新花樣,才是時髦。
像巖茶界的網紅品種——肉桂,從蜜桃香到大桂皮,每年都在引領新潮流。
而拼配大紅袍,在擁有「拼配」這門尚方寶劍後,風味更是變化無窮。
通過拼配的手段,將不同種類的巖茶有序搭配在一塊,組合出無限香氣、滋味、韻致的可能。
說起「拼配大紅袍」,很多茶客對它抱有複雜的情感態度。
而許多新茶友,更是一頭霧水地好奇:好端端的大紅袍,為什麼偏要走上「拼配」這條路?!
分析起來,有這4點原因。
《2》
第一,母樹大紅袍絕版了。
拼配大紅袍與母樹大紅袍,存在千絲萬縷的關聯。
尤其是2006年母樹大紅袍正式停採後,為了復原大紅袍的風採,武夷山的茶人通過「拼配」的方式,不斷嘗試與調整,市面上的拼配大紅袍,由此遍地開花。
位於九龍窠崖壁上的6株母樹大紅袍,是武夷風景區的遊客必經打卡點。
這裡打岔一下話題,聊聊母樹大紅袍的二三事。
母樹大紅袍當真是古籍記載的「大紅袍」嗎?非也。
受戰亂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大紅袍的族群逐漸凋零。當年有人不願看到大紅袍的湮沒,於是找到了幾株外形與大紅袍相似的茶樹,種在九龍窠崖壁上。
據傳,第一株被人稱為大紅袍的茶樹,就發源自九龍窠。九龍窠在巖茶江湖裡,有著大紅袍祖庭之稱。
後來,大約到了建國後,大家又再次想起武夷巖茶,想起大紅袍。於是又從別的地方,移植來茶樹,與舊有的茶樹一起,組成了「六株母樹大紅袍」這個巖茶界天團。
據老茶人回憶,當年將這6株茶樹上的茶青鮮葉一同採下,按巖茶加工工藝,製作出來的產品就稱為「母樹大紅袍」。
但據後世的「滴血驗親」式科學考證,溯源起來發現那6株母樹,壓根不是同一品種。其中包括北鬥、奇丹、雀舌等。
這一下就非常尷尬了。究竟誰才是古籍傳說裡的「大紅袍」?這顯然已成了未解難題。
不過從側面可以看出,當年的「母樹大紅袍」已經具備「拼配」雛形。(用料並非單一品種)
自2006年,母樹大紅袍正式退出巖茶江湖後,拼配大紅袍作為繼任者正式在茶圈冉冉升起。
《3》
第二,北鬥、奇丹等品種,未能全部繼承「大紅袍」衣缽
北鬥與奇丹,它們都曾有「純種大紅袍」之稱。
原因是這兩個品種與景區裡的母樹大紅袍,存在親屬血緣關係。是通過扦插等無性繁殖方式,培育出來的大紅袍直系後代。
除此之外,後續通過雜交等技術手段,大紅袍還有紫紅袍、小紅袍等後代。
不過,就市場影響力而言,北鬥與奇丹顯然是眾多大紅袍後代裡的佼佼者。
但是,它們的樹形與風味特點,與古籍資料記載的「大紅袍」,有不少出入。
現如今的巖茶圈,更多人願意將北鬥與奇丹,看作獨立的巖茶品種。
換言之,北鬥與奇丹,它們究竟是不是「純種大紅袍」?誰才是真正的大紅袍東宮太子,目前業內仍有爭議。
何況了解過景區那6株母樹大紅袍的真實來歷後,真正的大紅袍尚且是未解難題。
更遑論,所謂的「純種大紅袍」一說呢?
將這段複雜的關係,逐一分清。不難看出,大紅袍的繼承者們,未能全部繼承「大紅袍」這三字的沉甸甸光環。
所以,拼配大紅袍的存在,自有它的重要意義!
《4》
第三,大紅袍是巖茶裡名氣最大的一類茶,需要「繼承者」
在巖茶江湖裡,大紅袍擁有諸多美談。
傳說裡,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狀元歸來感恩,為茶樹身披紅袍。
而在近代,大紅袍曾留下「半壁江山」的外交美談。
1972年尼克森訪華,當時送給尼克森的國禮裡有四兩大紅袍。當時,中方翻譯在向美國人介紹這些禮物,尼克森露出不解的神情,既然是這麼好的茶葉,為什麼只送給他一點點?
當時周總理上前,解釋到大紅袍的來歷。全中國這麼大的地方,一年也就只產八兩。這四兩茶,可謂是「半壁江山」啊。
再然後,「大紅袍」這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不誇張地說,論及傳播力,「大紅袍」是巖茶界的王牌。
外面不知道有巖茶,而只知道有大紅袍存在的人,比比皆是。
大紅袍作為巖茶界的一塊豐碑,為武夷巖茶的揚名,作出過重要貢獻。
如今在廣義層面上,大紅袍作為武夷巖茶的代名詞,所有的巖茶都可以稱為「大紅袍」。
考慮到大紅袍的影響力,「大紅袍」這三個字,需要有繼承者。
一來,是滿足廣大茶客,想喝到一泡帶有巖骨花香、活甘清香風味的大紅袍需求。
二來,是繼續延續大紅袍的高名氣。
由此,拼配大紅袍應運而生。
這既算是繼承了「大紅袍」的衣缽與光環,又進一步為巖茶發展做貢獻。
不然,「大紅袍」這三個字會被歸入故紙堆,少人關注,從此籍籍無名。
《5》
第四,拼配大紅袍,亦是巖茶界精品
拼配大紅袍,也稱商品大紅袍。
目前,它與武夷水仙、武夷肉桂一道,是巖茶界的主流品種。
很多新茶客,一提到「拼配」、「非純料」等概念,下意識就會非常反感。認為茶葉經過拼配後就是垃圾。拼配茶=劣質茶。
其實,這樣的想法,完全大錯特錯。
自始至終,拼配只是一門正常的制茶手段。
公允客觀來講,拼配≠粗製濫造。
茶青原料好,做青做透,焙火焙透,且拼配技術爐火純青,將不同品種完美組合在一起,實現1+1>2的效果。
既實現取長補短,搭配出一款香氣、滋味、韻感獨到的好茶。
又做到了風味的和諧,幹茶勻稱,火功一致,葉底勻整,拼配痕跡不明顯。
風味多變,不走尋常路的拼配大紅袍,是巖茶界的一份子。
產區好,工藝精,自然能出好茶。
喝巖茶,不應該對「拼配」二字,抱有偏見!
《6》
不久前,在朋友那喝到過一款大紅袍。
在「變態」的拼配技術下,那款茶喝起來讓人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衝,揭蓋熱聞,讓人感覺像金牡丹的梔子花香,特別甜美。
但隨後每一道茶湯,風味都不斷變化,像川劇的變臉。
一會讓人喝起來像北鬥的木質味,一會又覺得像雀舌的脂粉甜香,沒過多久竟然還有老叢的叢香……
將一泡茶喝到最後,風味特徵不斷在變化,讓人喝起來特別驚喜。
每喝一道茶,就能擁有像「拆盲盒」般的樂趣。
並且,茶湯滋味飽滿,入口甘潤,湯感上也挑不出毛病。
喝到這樣有意思的巖茶,絕對能讓你打消拼配大紅袍是劣質茶的偏見。
一泡好喝又好玩的拼配大紅袍,它的存在,不需要過多解釋!
……
2021年,我們未完待續
- END -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
↓長按二維碼,關注巖茶課堂↓
今年的好肉桂究竟有多難做?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搶購2020《小牛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