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期,國內多地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事件令市民談「冷」色變,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購買嗎?安不安全?
近日,區市場監管局邀請十餘位社區居民「化身」監督員,跟隨執法人員走進某超市,實地了解進口冷鏈食品的防疫管理措施,並現場體驗了一堂「如何在消費進口冷鏈食品過程中做好自我防範」的演示課。
在冷凍食品陳列區域,執法人員隨機挑選了一包從紐西蘭進口的青口貝,要求超市負責人出示「三證」,即入境貨物檢疫檢驗證明、外包裝消毒證明以及核酸檢測報告。「有此三證,證明所銷售的青口貝是由海關部門核驗後進口,並依照現行防疫規定進入中轉倉庫進行了外包裝消殺、核酸檢測陰性後才上市銷售的。」執法人員向居民們解釋道。
現場,執法人員還向超市負責人詳細詢問了進口冷鏈食品到店後從接收到上架各個環節的防疫措施,並檢查了貨物查驗記錄、店方的消毒記錄等。該執法人員介紹,具備「三證」的進口冷鏈食品並不意味著萬無一失,商家接收食品後,還需對內包裝進行消毒處理;存放進口冷鏈食品的庫房、冷櫃以及工具、用具也都要落實嚴格的消毒規定。此外,接觸進口冷鏈食品的工作人員每月要進行核酸檢測,確保身體健康。
緊接著,居民們和執法人員一起檢查了超市防疫制度、人員管理、採購貯存、加工操作、銷售管理等其他方面的防疫措施。居民馬阿姨告訴記者,之前在選購進口冷鏈食品時還有些提心弔膽,但通過今天的親身參與,自己對上市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須符合哪些防疫要求有了更全面、深刻地認識,今後也能吃的放心、安心。最後,執法人員轉化為家庭主婦,現場演示了進口冷鏈食品處理、烹調過程的六步防護法。
據悉,為進一步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的疫情防控工作,區市場監管局已先後出臺並落實了一系列工作舉措:制定《冷鏈食品經營監督檢查要點》,細化統一檢查標準,對商超等重點場所開展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採樣監測;持續督促企業嚴格落實進貨查驗、追溯管理、防護消毒等要求,切實做好人員管理,對高風險崗位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使企業進口冷鏈食品的自我管理步入制度化、系統化、規範化階段;深入社區,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科普宣傳,引導居民正確選購進口冷鏈食品、掌握正確的防護方法。
記者:齊傳彬
攝影:齊傳彬
原標題:《談「冷」色變,進口冷鏈食品還能購買嗎?安不安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