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擊美法商船,長州藩挑起下關戰爭

2020-12-12 本心元創

引言:1863年,在長州藩等尊攘派的推動下,孝明天皇發出了攘夷赦紙,幕府將軍被迫向朝廷保證在6月25日發動攘夷。

6月25日,長州藩以久坂玄瑞為首的攘夷派(光明寺黨),斷然開炮襲擊了正在下關海峽的美國商船「彭布羅克號」。

炮擊外國商船

7月8日他們炮擊了法國通訊船「建昌號」,3天後又炮擊了荷蘭軍艦「梅迪薩號」。

7月16日,美國的一艘軍艦「懷俄明號」對長州藩的炮臺、軍艦進行了報復性攻擊,擊沉了三艘長州軍艦,同時封鎖了下關海峽。

法國東洋艦隊也派出了兩艘旗艦「塞米拉米斯號」和「唐克雷德號」 進行報復,於21日對下關附近的前田炮臺發起攻擊。

法國人隨後派出250名左右的陸戰隊員登陸作戰,佔領了附近的幾處炮臺,並一路燒毀了好幾個村莊。

長州藩的勇士們雖然進行了頑強抵抗,但由於實力對比懸殊,在堅船利炮面前遭受了巨大損失。

7月18日高杉晉作奉命防守下關,他組織了日本第一支的新式軍隊:長州奇兵隊。

高杉晉作

長州藩方面在受到炮擊後,重新修復了炮臺,趁機佔領了對岸小倉藩的部分領地,增建炮臺,繼續封鎖海峽。

1864年長州奇兵隊已經發展到了4000多人,平時所有著裝、訓練、武器都效仿西方各國。這是一支以武士和農民為主的新式軍隊。

9月,長州藩遭到了英美法荷四國聯合艦隊的報復性攻擊。

聯合艦隊共有17艘軍艦,配備了288門大炮和5000多名士兵、3艘聯絡船。

艦隊開始攻擊下關,猛轟三天後,長州所有炮臺都被摧毀。長州軍隊雖頑強戰鬥,但終因實力懸殊敗北。

長州藩的炮臺

最終,長州藩主派高杉晉作(使用化名、經過化妝避免被認出)為使者,與西方列強籤定了放棄攘夷的「下關條約」。

正所謂:激進攘夷派,不打不明白。你打了才能知道差距在哪裡,才能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所謂攘夷,我認為更多的包含了日本人的民族情緒在裡面。畢竟他們閉關鎖國太久了,想讓他們從原來的思維裡走出來,還需要一些時間和經歷。

相關焦點

  • 下關戰爭慘敗而歸,又面對幕府大軍徵討,長州藩要如何死裡逃生?
    而對於這兩件事中的核心長州藩來說,就更是災難性的一年了,與英法荷美四國的下關戰爭以失敗告終不說,意圖劫持孝明天皇的計劃也以失敗告終,更別提現在他們還要面對孝明天皇讓幕府組織的十五萬大軍討伐。如今內憂外患之下,長州藩要如何逃過一劫呢?
  • 頭鐵無比的長州藩,是如何進行獨立的擊退,並單挑出四大聯軍的?
    2、第一次下關戰爭長州家族的計劃很簡單。他們計劃派遣軍艦和炮臺封鎖日本海和瀨戶內海的戰略要地——下關海峽。為此,長州藩準備了1000名士兵,加強了要塞的防禦,並準備了兩艘風帆戰艦"丙辰丸"和"庚申丸",以及兩艘蒸汽動力戰艦"壬午丸"和"葵海丸"。
  • 以倒幕為目標的薩摩藩,為什麼要聯合會津藩屢屢打擊長州藩?
    其主要措施就是在1863年5月封鎖馬關海峽(現在的關門海峽),並且對航行中的美國和法國商船進行炮擊。英國和法國吃了虧之後,自然不會不展開報復,於是美國和法國的軍艦遂在6月份展開報復還擊。 這一次長州藩徹底撐不住了,被打的大敗而歸。
  • 驅逐長州藩出京與第一次徵長
    引言:長州藩下關戰爭的失敗,一下子讓朝堂上的各方找到了打擊的對象。政治從來就是殘酷的,尤其戰敗的一方難逃被踩踏的命運,這幾乎成了定律。此時的薩英之戰也打完了,賠償款還是幕府墊付的,所以薩摩藩這時候基本是作為幕府的應聲蟲的,沒辦法吖!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長州藩之前是假借天皇名義,脅迫幕府同意開戰的。打贏了,皆大歡喜;打輸了,那就是長州藩下犯上,假傳「聖旨」。
  • 長州藩經歷對外戰爭失敗和舉國討伐後選擇和薩摩藩共同倒幕
    在佩裡的武力威脅下,1854年德川幕府被迫籤署《日美親善條約》12條,祖宗家法被外部壓力徹底碾碎。 開放國門還是鎖國攘夷?日本國內的態度一分為二,有人支持打開門做生意、有人主張武力驅逐外國人。毋庸置疑,幕府對外國人的退讓,尤其是相繼與美國、俄國、英國、法國、荷蘭籤署《安政五國條約》導致其威望嚴重下跌。
  • 明治的陰謀:薩摩、長州兩藩為何盛產維新志士
    薩摩、長州之所以被德川幕府刻意防範,乃是因為這兩個藩的實際財力大大超出了規定的「石高」,而其大量財富的重要來源之一,則是非法的海上走私貿易活動。德川幕府在建立後不久就開始實行所謂的「鎖國政策」,禁止地方大名和民間私自從事海外貿易。日本全國只有長崎一個港口向荷蘭和中國的商船開放,而長崎則由幕府直接管理。
  • 日本強藩向三大列強開戰遭報復,一小時內炮臺失陷,兩天後投降
    2這位老大,毛利敬親,是長州藩藩主。在當時的日本,他算得上開明的。他推崇蘭學,學習西洋技術,引入先進武器,開辦近代工廠。他還主張朝廷與幕府公武合體,一起掌權。5月10日,炮擊通過下關海峽的美國商船彭布羅克號;23日,炮打法國軍艦建昌號;三天後,再轟荷蘭軍艦密託沙號。半個月內與三大強國為敵,他吃了多少熊心豹子膽呀!列強怒了,要幕府搞定長州;但長州並不聽幕府的,於是,列強決定自己來執行懲罰。(本文為當地公園裡複製的大炮)
  • 第一次徵討長州,幕府意外獲「強援」,長州藩無奈投降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第一次徵討長州,幕府意外獲「強援」,長州藩無奈投降   第一次徵討長州發生於公元1864年7月23日,主要原因在於長州藩意圖通過軍事方式恢復藩主父子等人的權勢,但在其他地方強藩的努力下,長州藩敗退。
  • 第一次長州徵伐,江戶幕府勝利,卻沒對長州藩趕盡殺絕!為啥
    第一次長州徵伐以長州藩的失敗落幕,在這場戰爭中,長州藩和國內外反動勢力勾結反對江戶幕府,奇怪的是,江戶幕府沒有對長州藩趕盡殺絕,不僅沒有,這場戰爭的失敗甚至絲毫沒有影響長州藩的戰爭潛力和倒幕政策
  • 被戰火燃燒的京都古城,長州藩如何膽大包天掀起禁門之變?
    而這個風暴的中心就是日本諸多藩國裡,最有精神的長州藩。長州藩這一年幹的事情可是一個比一個,不僅要在下關海峽死磕列強的艦隊,甚至於還在京都放了一把大火,搞了一個'京都燒烤大會'出來。這件事就是日本歷史上的'禁門之變',而其原因則是長州藩想要把孝明天皇帶到自己的地盤上。
  • 從兩起事件看,為何薩摩和長州能領導日本的明治維新
    領導這次運動的是薩摩和長州兩個藩鎮,倒幕運動就是這兩個強藩發動的,明治維新早期的領導者也多出自這兩藩。這兩個藩之所以能領導明治維新,其原因很多,不過原因還出在兩藩自己身上。那麼為何這兩藩能領導明治維新?我們從兩件事就能看出這並不是偶然。事件一:生麥事件及薩英戰爭。1862年,在日本神奈川縣生麥村發生了薩摩藩武士攻擊英國商人的事件,此舉引發了世界的譁然。
  • 宮崎市定:薩摩和長州兩藩為何突然由「攘夷」轉向「開國」
    在全藩範圍內大規模從事走私活動的,其實正是薩摩和長州。薩摩的走私條件得天獨厚。自從強制琉球對其臣服以後,為了往來琉球,薩摩藩因此製造了大型船隻,通過琉球與中國展開貿易。同時,在本藩沿海地區則招徠清朝商船,走私貿易非常昌盛。長州則靠近朝鮮。與朝鮮的交往,本來應該是由對馬島上的宗氏來承擔的,但對馬本身幾乎沒有物產,必須藉助本土的力量。
  • 就士遊 從長州藩到大阪城——日本明治維新之旅(3)
    就士遊日本之行的第一場講座  12月11日.下關從長州藩到大阪城
  • 幕末尊王攘夷的中心:長州藩
    長州藩就是毛利藩,領有周防、長門兩國,根據後期檢地領地大概在37萬石。由於藩債不斷增加,農民窮困,藩內各地不斷發生百姓一揆。以村田清風為首的改革派上臺,採取緊縮財政開支的措施,重建鄉村統治。周布政之助從開港的中央政局和海防發展出發,採取富國強兵和重商主義的政策,長州藩逐漸成為尊王攘夷派的據點。經過1863年的八月十八日政變及幕府兩次徵伐長州後,與薩摩藩同為討幕的領導力量。幕末長州藩的思想家吉田松陰提出了「一君萬民論」,主張天皇一人之下萬民平等。
  • 1864第一次長州徵討 幕府不戰而屈長州之兵 長州降伏
    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在長州藩,尊王攘夷、公武合體的倒幕思想盛行,因此長州藩圖謀對京都的政局進行幹涉。1864年為求得對長州藩主父子的赦免,長州對京都進行了稱為「禁門之變」的軍事行動。因此,朝廷以長州藩向京都御所開炮為由將長州立為「朝敵」,向幕府下達了長州徵討的敕命。
  • 倒幕戰爭互拍悶棍,戰後相互落井下石
    當然了,因為這次戰爭的失敗,薩摩藩和長州藩瞅對方都是很氣得慌的。 這麼一來,長州藩和薩摩藩就都倒了黴,全都被德川家康減了封。按說這麼一來,後來到了倒幕戰爭的時候,這倆應該是盟友。 但很不幸的是,在倒幕戰爭的時候,這倆還不算盟友。因為二者在倒幕這件事情上,不僅思路南轅北轍,而且做法也差別特別大。
  • 隱藏在幕末的陰謀,長州藩火燒京都的計劃,如何被新選組破獲?
    除去西方勢力的介入,日本內部的政局也變的混亂起來,幕府和攘夷派的紛爭越來越大,雙方爭鬥的同時,武力衝突也日益加劇,隨時都可能演變為一場戰爭。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864年7月8日,負責維護京都治安的新選組在接到線報之後,突襲了一家名為池田屋的旅館,在這裡他們將揭開長州藩的陰謀,並將這個陰謀扼殺在搖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