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藩向三大列強開戰遭報復,一小時內炮臺失陷,兩天後投降

2020-12-17 凡人摸史

1

下關海峽,一門大炮,一艘貨船,這張照片拍得很有歷史感。因為150多年前,這裡發生了一場震驚日本的大戰。

2

這位老大,毛利敬親,是長州藩藩主。在當時的日本,他算得上開明的。他推崇蘭學,學習西洋技術,引入先進武器,開辦近代工廠。他還主張朝廷與幕府公武合體,一起掌權。但1862年,在桂小五郎也就是後來的明治維新三傑之一木戶孝允等人策動下,他放棄了之前的理念,轉而尊王攘夷。人最危險的時候,就是從一種思想轉到別一種思想的時候。為何這樣說呢?

3

毛利敬親改了觀點,很快就付諸實踐了。1863年5月,策動朝廷下達《異國船打法令》。5月10日,炮擊通過下關海峽的美國商船彭布羅克號;23日,炮打法國軍艦建昌號;三天後,再轟荷蘭軍艦密託沙號。半個月內與三大強國為敵,他吃了多少熊心豹子膽呀!列強怒了,要幕府搞定長州;但長州並不聽幕府的,於是,列強決定自己來執行懲罰。(本文為當地公園裡複製的大炮)

4

當年6月,美、法軍艦進入長州,一番戰鬥之後,派人上岸把下關炮臺炸掉了。長州不甘心失敗,又把炮臺建了起來。這下可讓列強更不爽了,1864年9月5日,美法英荷四國聯合艦隊17艘戰艦、218門大炮、5000多人氣勢洶洶地殺向了下關海峽。

5

這次,長州藩那些狂熱的攘夷分子,終於知道自己與列強有多大差距。

6

雙方大炮互轟,一個小時之後,下關炮臺就受到毀滅性打擊。聯軍派出2000餘人登陸,把炮臺徹底摧毀(本圖為被佔領的長州前田茶屋高臺場炮臺)

7

沒打完的彈藥,則直接扔到了海裡(本圖為被佔領的長州前田茶屋低臺場炮臺)

8

聽聞老家挨了打,在英國留學沒多久的伊藤博文(後右),井上馨(下左)急忙回國。搞笑的是,在去留學之前,他們曾燒了新建的英國領事館;長州派他們去留學的時候,卻又是請英國領事幫忙,讓他們先偷渡到上海,再到的英國。因為當時日本人私自出國,還是重罪。他們在波譎雲詭的幕末登上了歷史舞臺。

9

本圖是毛利敬親與英國談判使節的合影(後來上的色)。被狠狠教訓了一頓的長州藩服氣了,賠款之外,允許外國船隻自由通過下關海峽,被打爛的炮臺不再修復。未久,毛利敬親失勢,長州攘夷派在京都池田屋被幕府新選組砍了個措手不及,重要人物多數死亡,桂小五郎因遲到而倖免。吃了虧的長州由攘夷變成直接倒幕,在後來的日本歷史上唱了幾十年大戲。(本文照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風雲:從幕府統治到明治維新,倒幕運動是如何影響了日本的?
    》日本倒幕運動一、「尊王攘夷」到「倒幕開國」在日本與美國籤訂不平等的《神奈川條約》後,英國、荷蘭、俄國、法國、普魯士等國家不甘落後,又爭先恐後與日本籤訂了同樣的不平等條約。幕府的這種賣國行為,在地方強藩和人民心中引起了強烈的反對。
  • 日本一個藩就敢炮轟英國軍艦,為何大清卻讓敵人橫衝直撞
    文/寂寞的紅酒中國和日本是東亞兩大強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19世紀中期,兩國同時遭到了西方列強的入侵,都在西方的炮艦下被迫打開國門。但同樣面對列強的入侵,兩國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在收取日本政府賠償的10萬英鎊(約合30多萬兩白銀)賠償金後,英國艦隊繼續南下,在薩摩藩附近海域遊弋,英國要求薩摩藩再繳納2.5萬英鎊的撫恤金。此舉激怒了薩摩藩的領主島津茂久。薩摩藩是日本強藩之一,雖然當時日本還沒有進行明治維新,但薩摩藩早已開始了近代化步伐,並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西化,不僅實力較強而且態度強硬。
  • 炮擊美法商船,長州藩挑起下關戰爭
    引言:1863年,在長州藩等尊攘派的推動下,孝明天皇發出了攘夷赦紙,幕府將軍被迫向朝廷保證在6月25日發動攘夷。6月25日,長州藩以久坂玄瑞為首的攘夷派(光明寺黨),斷然開炮襲擊了正在下關海峽的美國商船「彭布羅克號」。
  • 大沽炮臺二百年祭
    根據這一諭旨,1817年4月,清政府開始在大沽口南北兩岸各建炮臺一座。其中,南炮臺高1丈5尺、寬9尺、進深6尺,北炮臺規模稍小。同時,設水師一營,後又添設水師總兵一員,管轄新設水師營兵丁1000名。  建成20多年後,大沽口炮臺遭遇了西方侵略者第一次武力威脅。
  • 日本史:一次錯誤的翻譯,導致英日談判破裂,數百年古城成了廢墟
    五月十日,乃是預定的攘夷日期,長州激進尊攘派的領袖、松下村塾的高徒久坂玄瑞當即下令向通過的美國商船彭布羅克號開炮,並且指揮兩艘新式炮艦——庚申丸和癸亥丸—左右夾攻,迫使彭布羅克號倉皇退去。到了五月二十六日,長州再度悍然炮擊荷蘭軍艦梅杜莎號,當場打死荷蘭水兵四名。列強對此自然不會視而不見,首先跑來報復的是停泊在橫濱港的美國軍艦懷俄明號。
  • 長州藩經歷對外戰爭失敗和舉國討伐後選擇和薩摩藩共同倒幕
    長州藩是攘夷的積極分子,其本身對幕府倒沒什麼大的反感,一開始只是「尊王攘夷」。很多事情很難預料,長州藩要坐攘夷第一把座椅的願望如此強烈,以至於他們頻頻招惹外國人,無視幕府的警告。一系列變故後,長州藩發生根本改變,從「尊王攘夷」變為「尊王倒幕」。
  • 近代西方列強為什麼只侵略清朝,而不去侵略日本?
    (日本是美國前往中國的必經之路)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休·培裡率領4艘戰艦強闖東京灣,在這四艘戰艦中有兩艘是鐵甲蒸汽船,巨大的鐵甲艦極大地震撼了沿岸的日本人。而眼瞅著美國人與日本籤署了和約,英法俄自然是坐不住的,紛紛與日本籤署了類似和約,德川幕府也都來者不拒,全部都籤了。其實德川幕府是比較識時務的,德川幕府明白日本打不過列強,貿然與列強開戰會使國家陷入危險的地步。況且當時與列強籤署的不平等條約也沒有賠款割地,還是可以接受的。
  • 第一次徵討長州,幕府意外獲「強援」,長州藩無奈投降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第一次徵討長州,幕府意外獲「強援」,長州藩無奈投降   第一次徵討長州發生於公元1864年7月23日,主要原因在於長州藩意圖通過軍事方式恢復藩主父子等人的權勢,但在其他地方強藩的努力下,長州藩敗退。
  • 從兩起事件看,為何薩摩和長州能領導日本的明治維新
    文/寂寞的紅酒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歷史上的一次著名變革,日本通過這次維新運動擺脫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入侵,一躍成為世界強國之一。領導這次運動的是薩摩和長州兩個藩鎮,倒幕運動就是這兩個強藩發動的,明治維新早期的領導者也多出自這兩藩。
  • 此地本是亞洲最早共和國,獲得英法列強承認,最後卻被日本給滅掉
    到慶應三年(公元1867年)時,德川幕府已經擁有8艘軍艦,雖然都是從列強手中買來的舊貨,但對地方各藩顯然仍有著壓倒性優勢——當時實力最強的藩也就只有一兩艘軍艦。次年1月,由於幕府軍在「倒幕戰爭」中接連敗北,有生力量幾乎被消耗殆盡,明治政府遂發動了清剿幕府殘餘勢力的「戊辰戰爭」,在伏見、鳥羽之戰中大破幕府軍隊,進逼江戶。
  • 列強殖民世界時,為何不殖民日本?從日本當時的國際環境深度解析
    只是日本謹小慎微,天主教僅僅只是提了一下可派大軍支持內戰,就為日人所忌後遭禁教,而後各國均在日本行教不暢,天主教便是前由。所以說,天主教在思想上的控制,可以說是完敗。這背後最大的受益者日本天皇,不知是否是背後的操控者,這未可知。
  • 下關戰爭慘敗而歸,又面對幕府大軍徵討,長州藩要如何死裡逃生?
    得到命令的德川家茂不敢怠慢,連忙組織起36個藩國的軍隊,約有15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向長州藩殺去。而此時的長州藩,不僅面臨政治上的壓力,更面臨內部的巨大壓力。二 、損失慘重的長州藩如果說僅僅是外部壓力,或許長州藩這次頂一頂,咬咬牙和幕府見真章的打一兩場勝仗的話,或許還能挺過去。
  • 頭鐵無比的長州藩,是如何進行獨立的擊退,並單挑出四大聯軍的?
    由於西方國家和強制性貿易條約的影響,憤怒的日本武士形成了排外派,決心趕走這些討厭的外國人。而在反夷派中,以常州氏最為激進,不僅要刺殺在日本的外國人,還要武裝反夷派。於是他們在下關積極備戰,炮轟所有經過的外國船隻。這無異於向他國宣戰,這就是對日本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馬關戰爭。
  • 1945年日本投降時懸掛的一面國旗,本是日本的希望最終卻讓其絕望
    1945年在美軍「密蘇裡」號甲板上舉辦的日本投降儀式 閉關鎖國兩百年的日本 16世紀中葉起,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列強先後來到日本傳教
  • 老照片之日本隨軍攝影師拍攝的甲午戰爭:威海衛失陷(上)
    圖為溫泉湯方向,第六師團一部雪地向虎山行進 照片取自日本陸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寫真班《日清戰爭寫真帖》、龜井茲明《明治二十七八年戰役寫真帖》1月29日,威海衛港東南岸高地,第二師團集合,白馬河戰役後,日軍長驅直入,繼續西犯。日軍第二師團佔領溫泉湯,,開始對威海衛南幫炮臺後路形成包圍。
  • 會開戰嗎?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誓言報復,美國航母開向波斯灣!
    也有所表態 他說: 法赫裡扎德是伊朗 最頂級的核物理學家 他的死 將使伊朗的核計劃倒退 馬爾羅伊還提醒 那些可能遭到伊朗報復的國家
  • 核彈之父遭暗殺 伊朗官媒呼籲攻擊以色列第三大城市
    伊朗政府《世界報》11月29日發表評論文章稱,伊朗應該襲擊以色列港口城市,作為對核專家遭刺殺事件的報復。這篇評論文章認為,如果以色列在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遭襲擊事件中負有責任,那麼伊朗應該向以色列的港口城市海法發動襲擊。文章還主張,那些襲擊除了要摧毀當地的設施,還要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
  • 日本史:西方列強敲開了日本的國門,使得幕府的鎖國體制瀕臨崩潰
    他首先向幕府中高層官僚和各藩大名通報了情況,然後又派特使前往京都覲見天皇,請求朝廷的宣諭。在此之前,相關國家大事,幕府從來都是獨斷專行的,很少聽取諸侯們的意見,而至於聽取朝廷的意見,恐怕自德川家康以來都是頭一遭。
  • 日本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為何與倒幕派開戰?
    摘要:日本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為何與倒幕派開戰?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一行人,在進入大阪城後,略作休息於翌日先接見立場親近幕府的法國公使侯許。英國公使巴夏禮無意間聽聞此消息後,認為大英帝國的駐日使節理應享有日本外交的優先權,豈能落在法國之後?12月14日是公元1868年1月8日,兵庫已經正式開港,巴夏禮緊急喚來使館通譯官薩道義,冒著傾盆大雨趕赴大阪城。由於巴夏禮臨時亂入,慶喜因而擱置原先和侯許的話題,改向侯許和巴夏禮述說五日前「王政復古大號令」的經過。
  • 徐平:日本投降的前前後後
    包括毀滅廣州和武漢,毀滅京滬杭三角洲內一切建築物。第二階段:從事本土及中國黃河以南之防禦戰。第三階段:最後決戰階段,即日本、偽滿、朝鮮的整個毀滅階段。包括全力保衛東京,以自殺戰術阻抗盟軍,如果東京陷落,即向盟國無條件投降。東京投降後,中國華北、東北及朝鮮的日軍必須繼續決戰,直至全軍覆滅,不許一兵一卒投降或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