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之日本隨軍攝影師拍攝的甲午戰爭:威海衛失陷(上)

2020-12-11 百家號

1月25日,設於榮成的山東作戰軍司令部發出向威海衛進軍的命令,日軍主力在大山巖指揮下,從榮成出發,分南北兩路向威海衛進犯。圖為溫泉湯方向,第六師團一部雪地向虎山行進 照片取自日本陸軍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寫真班《日清戰爭寫真帖》、龜井茲明《明治二十七八年戰役寫真帖》

1月29日,威海衛港東南岸高地,第二師團集合,白馬河戰役後,日軍長驅直入,繼續西犯。日軍第二師團佔領溫泉湯,,開始對威海衛南幫炮臺後路形成包圍。

1月30日,楊家灘附近,水師軍艦炮擊日步兵第五聯隊,日軍首先進攻威海衛南岸的制高點摩天嶺。守衛在這裡的清軍僅一個營,在營官周家思指揮下,奮起抵抗,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港內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來遠等艦也駛至南岸助戰。日軍也亂放山炮應戰。

1月30日,楊家灘附近,水師軍艦炮擊日步兵第五聯隊(冒黑煙是鎮遠艦,其右側是靖遠或濟遠艦)海軍提督丁汝昌親自指揮靖遠、鎮南等4艘炮艦駛到南岸楊家灘附近,用排炮向日軍轟擊,日軍不支,倉惶逃走。

摩天嶺堡壘一部,日軍在軍官的驅趕下繼續猛撲,守軍雖頑強抵抗,但因兵力太少,一營人全部壯烈犧牲。日軍雖然佔領了摩天嶺,但也付出了重大傷亡的代價。左翼隊司令官大寺安純少將也被來遠艦所發炮彈擊斃在摩天嶺炮臺上。

摩天嶺堡壘一部,日軍攻佔摩天嶺炮臺後,用炮臺的大炮掩護右翼隊向楊楓嶺進攻。

楊峰嶺炮臺,楊楓嶺守軍一營,在副將陳萬清指揮下,抗擊數倍於己的敵人,自上午8時至11時,激戰3小時,打退了日軍多次衝鋒,予敵以重大殺傷。敵軍衝不上去,就集中炮火瘋狂轟擊。炮臺周圍的樹木被擊中起火,彈藥庫也被擊中,炮臺上烈焰升騰,守軍傷亡過半,被迫撤退,楊楓嶺炮臺被攻陷。

楊峰嶺炮臺,楊楓嶺守軍一營,在副將陳萬清指揮下,抗擊數倍於己的敵人,自上午8時至11時,激戰3小時,打退了日軍多次衝鋒,予敵以重大殺傷。敵軍衝不上去,就集中炮火瘋狂轟擊。炮臺周圍的樹木被擊中起火,彈藥庫也被擊中,炮臺上烈焰升騰,守軍傷亡過半,被迫撤退,楊楓嶺炮臺被攻陷。

楊峰嶺副炮臺一部, 當日軍右翼隊進攻南幫炮臺時,左翼隊也向南幫陸路炮臺南側的虎山發起進攻,企圖一舉攻克虎山,再向北推進,切斷南幫炮臺清軍退路,配合右翼隊實行南北夾擊。駐守虎山的兩營清軍奮勇殺敵,炮兵也配合轟擊,使日軍傷亡慘重。後來,清軍由於指揮官劉樹德貪生怕死,棄軍逃跑而自行潰散,虎山失陷。

相關焦點

  • —張老照片,發現柏頂炮臺
    是年4月,3年一度的北洋海軍校閱舉行,其間的4月15日,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巡查威海軍港及陸地海防設施。5月29日,他提交了這份奏摺:「……道員戴宗騫,於威海衛南北岸原設六炮臺外,又於柏頂、九峰頂、楊峰嶺、謝家所四處,添建新式陸路炮臺各一座……」,「柏頂炮臺」第一次出現在官方文件中。
  • 甲午戰爭中最悲哀一幕:日軍用中國大炮轟炸中國艦船
    下面這是一張拍攝於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的老照片。在這張老照片上,一名日本軍官模樣的人,正在撫摸一門大口徑大炮。這門大口徑大炮,位於威海衛黃土崖炮臺,它的主人原本是中國軍隊。現在,它落入到日本軍隊手裡了。黃土崖炮臺,是威海衛陸上防禦體系中的一環,拱衛著威海衛港內北洋水師的安全。當年,李鴻章創建北洋水師後,將威海衛作為北洋水師的軍港,同時,在環威海衛陸地沿線構建了一圈炮臺,設置南幫炮臺群(5個炮臺,37門火炮)、北幫炮臺群(5個炮臺,24門火炮)、劉公島炮臺群(6個炮臺,62門火炮)、日島炮臺(8門火炮),配備守軍19營共1萬多人。
  • 老照片 日俄戰爭後的東北 日本隨軍記者拍攝
    老毛子的無賴行為與另外一個帝國主義日本的利益發生了衝突,結果1904年日本和俄國之間在中國東北爆發了一場日俄戰爭。這些老照片為當時日本隨軍記者拍攝,記錄了那時候的東北遼寧。昌圖的街道開原市的街道兩旁不少房子掛起了日本旗。遼陽,圖中的塔為東北最高的古塔遼陽白塔。黑溝臺附近的這座漢帝廟也沒能逃過戰爭的劫難。蓋平東關門外。蓋平,即現在的遼寧蓋州市。日軍佔領後的奉天城(瀋陽),街道兩旁也掛了不少的日本旗。那時候的瀋陽城牆和城門還保存完好。奉天機器製造銀元總局。
  • 日本人拍攝的甲午戰爭照片流出-還原真實的甲午戰爭之黃海戰役
    註:文章裡帶日語和英語的圖片是日本人小川一真拍攝編輯的,沒有日文和英語的就不是日本人拍攝的照片。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師主力艦12艘由威海出發,赴鴨綠江口的大東溝,護送陸軍登陸。日本海軍與北洋水師在戰略上「保船制敵為要」不同,日本海軍在戰爭之前就制定了以艦隊決戰奪取制海權的明確計劃。
  • 簡單了解一下中日甲午戰爭(威海衛之戰,第一次中日戰爭)
    在陸軍爭奪朝鮮半島的同時,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也前出至黃海西部,甚至闖到威海衛和旅順軍港挑戰,企圖尋機與北洋艦隊進行主力決戰。北洋艦隊在豐島海戰後因為「保船制敵」之令,主要巡弋於威海、旅順之間,將黃海制海權讓給日本海軍。9月上旬,清廷鑑於平壤將有大戰,由海路迅速運兵赴援,北洋艦隊奉命護航。
  • 真實的威海衛之戰:清軍在自己的國土上人數還不到日軍的一半
    甲午戰爭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可能主要都集中在了甲午海戰了,而遺忘了其實甲午戰爭是一場打了足足半年多的中日大決戰!但是,遺憾的是,從眾多史料中,每每發現一種情況真是讓國人汗顏,因為甲午大戰的主場地明明是我們中國,可是甲午陸戰的場景卻是,數量遠遠高於清朝軍隊的日本軍隊在中國的大地上橫行無忌威海衛之戰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典型,威海衛開戰之前,金旅之戰結束,清朝陸軍慘敗,於是日本為了徹底殲滅北洋水師,日本陸軍編組」山東作戰軍「,轉向山東半島作戰!」
  • 天津衛,威海衛,金山衛,鎮海衛並稱明代海防四大衛,如今如何?
    明朝建立後,改革了建軍制度,在全國設立了500多個衛,2500多個所,這就是明代衛所兵制。其中天津衛,威海衛,金山衛,鎮海衛,被稱為明代海防四大名衛。天津衛,在隋唐時期只是京杭大運河的一個水陸碼頭,後來成為集鎮。
  • 簡介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14艘主力戰艦,圖七一直服役到1965年!
    1894年9月17日參加黃海海戰,1895年2月威海衛之戰被日軍魚雷艇擊沉。 1894年9月17日參加黃海海戰,次年2月17日於威海衛之戰被俘,編入日本艦隊。1894年日俄戰爭爆發,平遠艦參戰,同年9月18日觸雷沉沒。
  • 日本間諜改變了中日甲午戰爭結果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頻繁的日本間諜活動影響了一系列的軍事活動,例如在豐島海戰和日軍進攻遼東半島、威海衛等地的行動中,他們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日本間諜也愈發猖獗。談到中日海軍的首次交鋒——豐島海戰的爆發,不得不提到日本間諜通過賄賂中國電報員得知「高升」號開船日期一事。
  • 北洋水師的軍港,為什麼選在了旅順和威海衛,而不是青島
    自鴉片戰爭以後,列強屢次從海上入侵,後來甚至連日本這樣,在清政府眼裡不過是蕞爾小國的貨色都欺負上門。就算清政府再遲鈍,也意識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因此自1875年起開始了海防建設。在這種情況下,分別位於渤海灣南北兩處的威海衛和旅順兩個地方就成為北洋水師軍港的首選。相比之下,青島雖然從水文條件來說並不比威海衛、旅順差,但是畢竟位置靠南了一些。一旦遇到緊急戰事反應不免要慢上幾拍。此外把軍港設在威海衛、旅順,即使北洋水師不敵,還可以退入港口依託炮臺防守。
  • 日本教科書和檔案館裡的「甲午戰爭」
    強調戰爭「正當性」淡化侵略色彩為探究日本是如何描述與解讀甲午戰爭的,本報記者近日找到了日本中學使用頻率較高的、由山川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史」教科書。書中對「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的描述主要放在了戰爭的背景和原因上。
  • 自欺欺人:甲午戰爭期間中國的報刊插畫是如何誤導大眾輿論的?
    下圖就是清朝的報刊,英國人的素描和日本的浮世繪記載下的不同版本的甲午戰爭,我們來對比他們有什麼不同吧:於明治天皇御前大本營會議這個圓桌會議的細節很值得回味英國人記錄的日本海軍擊敗了朝鮮水師,海軍差距太大,有種穿越感
  • 揭秘甲午戰爭堅船利炮的清軍為何敵不過不如自己的日軍?
    在甲午戰爭時期,清朝軍隊的軍備要遠遠超過日軍。單從當時的「戰場之王」大炮來看,清軍在作戰戰場上的野戰火炮和要塞大炮實際上達到1000門以上,而且口徑極為巨大,是日本陸軍師團的炮力的至少10倍-20倍以上,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著絕對優勢。
  • 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戰爭:先進文化戰勝落後文化
    甲午戰爭中,中國為什麼失敗?當然有很多原因,在此我想說的是被國內學界常常忽略的一個方面,即甲午戰爭期間的日本宣傳戰。除去戰場上的「槍桿子」爭奪之外,我們在「筆桿子」爭奪的軟實力方面,比如國家形象的包裝、媒體宣傳戰略,都與日本存在巨大的差距。  ■西方媒體怎麼看甲午之戰?  在中國人看來,甲午戰爭是一場侵略戰爭。
  • 甲午戰爭:大清輸得不冤,日本早在20年就已經開始布局
    100年前的日清甲午戰爭是中日近代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場戰爭,這一場戰爭之後,雙方的地位也開始進行了對調,在這場較量中,日本「以小博大」,他們賭上國運的一戰看似贏的很艱險,但實際上卻早已在意料之中。特別是在戰場上日本總是能佔儘先機,和年邁不堪重負的大清相比,日本在戰爭中的表現更像是一個靈活的輕量級拳擊手。
  • 甲午戰爭旅順屠城細節公開 僅剩36人埋屍體(圖)
    現場展示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戰爭和屠殺圖冊,50篇日本隨軍記者龜井茲明的日記,日本參戰官兵戰後獲得的從軍紀念章……  廣東省博物館歷史部副研究館員易建萍稱,本次展出的證物是去年專門從日本民間購買回來的原件,其中記錄日軍和清軍的戰爭書籍就有500冊,這些書籍和證物是侵華日軍自己形成的文字和圖片記載內容,數量之多在中國內地罕見。
  • 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戰爭:認為是解放中國、光復中原
    ■「高升號」、「旅順大屠殺」事件中日本的成功危機公關   甲午戰爭期間出現了兩次大的公關事件,一是「高升號事件」,一是「旅順大屠殺」,日本都成功進行了危機公關,扭轉了局勢。   「高升號」是戰前中國政府往朝鮮增兵時,從英國怡和洋行租借的一艘商船。
  • 日本攝影師見證的中國歷史:1894~1945-虎嗅網
    根據這樣的取樣原則,可選的攝影師有:拍攝中日甲午戰爭的日軍陸地測量部攝影師龜井茲明、樋口宰藏;庚子事變期間的山本贊七郎、小川一真;拍攝日俄戰爭的淺井魁一、小倉儉司;隸屬滿鐵的櫻井幸三日影町一代當年集中了很多歌舞伎場所,因此附近去山本的照相館拍照的藝伎很多,照相生意一度很好,他拍攝的一些照片曾在日本國內的勸業會上獲獎,本人也加入了「日本寫真會」。明治二十八年,他加入著名攝影師鹿島清兵衛開設的照相館「玄鹿館」,與中島待乳、小川一真一起擔任駐場技師。
  • 潮州開元寺老照片:一座唐代佛寺的百年記憶
    此行這兩個日本人還詳細地記錄下韓文公祠從某種意義上說潮州早期的古代建築研究始於此1932年太虛法師應潮州僧俗之請在潮州開元寺弘法一周應住持福來法師之請在開元寺創辦嶺東佛學院次年,佛學院成立後太虛親自兼任院長創辦佛學雜誌《人海燈》半月刊請橫屏觀看攝影師: 潮安春光美術照相樓,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