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的軍港,為什麼選在了旅順和威海衛,而不是青島

2020-12-09 不沉的經遠

自鴉片戰爭以後,列強屢次從海上入侵,後來甚至連日本這樣,在清政府眼裡不過是蕞爾小國的貨色都欺負上門。就算清政府再遲鈍,也意識到了海防的重要性,因此自1875年起開始了海防建設。

在清政府的規劃中, 籌辦的海軍分北洋、南洋兩支,分別由北洋大臣、南洋大臣負責。其中北洋水師的防守範圍包括了直隸、山東、奉天三省的沿海,而其中的重點則是京畿地區,以防止出現第二次鴉片戰爭那樣,列強海軍在塘沽登陸,直接威脅北京的情況。

甲午戰爭前的旅順軍港

而要保證京畿地區的海上安全,最理想的辦法就是扼守渤海灣的口子,防止敵方艦隊深入。在這種情況下,分別位於渤海灣南北兩處的威海衛和旅順兩個地方就成為北洋水師軍港的首選。

相比之下,青島雖然從水文條件來說並不比威海衛、旅順差,但是畢竟位置靠南了一些。一旦遇到緊急戰事反應不免要慢上幾拍。此外把軍港設在威海衛、旅順,即使北洋水師不敵,還可以退入港口依託炮臺防守。這樣敵方艦隊如果深入渤海灣,那麼就可以襲擾對方的後路,以牽制敵方的行動。

在甲午戰爭時,日本一定要殲滅北洋水師,就是因為想從海上登陸攻擊北京,擔心駐泊威海衛的北洋水師對這一計劃造成威脅。但是如果把軍港設在青島,就起不到這個效果了。

所以從清政府對於北洋水師的定位來說,不可能用青島取代威海衛。

劉公島淪陷以後的景象

當然,李鴻章在基本完成旅順、威海衛的建設以後,又在大連灣、膠州灣等地修建港口、炮臺,作為北洋水師軍港的補充。只是因為經費、時間所限,這些地方的規模要小得多。

而且從歷史上來看,甲午戰爭威海衛的失守,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援兵。而缺少援兵的原因,一方面是清政府在前線接連失敗,因此不得不將各地調來的援兵集中到北京,以防日軍對北京發起進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山東巡撫李秉衡和北洋大臣李鴻章不和,不願意派山東的軍隊去救援。

因此很明顯,不管北洋水師把軍港設在威海衛還是青島,一樣不會有援兵,還是會被日軍攻克,和歷史上不會有任何區別。

相關焦點

  • 為何李鴻章把北洋水師基地定在旅順,放棄更優越的威海衛和膠州灣
    但清廷中的許多官員對北洋水師基地的選址有不同看法。山東巡撫丁寶楨認為應該重點建設威海衛,許景澄、朱一新等認為膠州是不可忽略的良地。而英、德等外國人都對旅順基地的選址有非議。如此爭議,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中期。 在遭受內外雙重非議,且威海衛、膠州條件明顯比旅順優越的情況下,李鴻章依然堅持要把旅順建設為「北洋水師總埠」,這是為什麼呢?
  • 旅順軍港旅遊景點介紹 旅順軍港地圖
    旅順軍港始建清代,其實早在明代旅順就設有水師營,由此出海巡哨,隨著帝國主義不斷侵入黃渤沿海。為加強旅順口海上防務,從1880年至1890年10年間,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經營旅順港。在旅順徵民大擴航道,疏浚港灣、填海、築炮臺、建港池,使旅順口成為當時世界聞名的軍事要塞,並為五大軍港之一。
  • 大清,北洋水師為何全軍覆沒?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當時所有的西方國家都是極其看好大清朝 ,因為當時清朝剛經過如火如荼的洋務運動,建立了號稱亞洲最強的北洋水師。這一支海軍艦隊,無論是人數還是戰船的噸位都明顯強於日本,而且大清的國力和領土面積也是日本這個彈丸小國不可比的。然而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堂堂大清的北洋海師,最後居然被一個弱國的海軍打得全軍覆沒,最後絕望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自殺殉國。
  • 北洋水師八大著名軍艦,曾威震東亞
    1887年建成,同年11月加入北洋水師,造價845000兩,是致遠艦的姊妹艦。 1888年靖遠艦隨致遠艦參加了平定臺灣呂家望番社起義的戰鬥。靖遠艦參加了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海戰中被擊中110彈,死2人傷16人。1895年2月9日,靖遠艦被日軍佔領的鹿角嘴炮臺發射的兩發炮彈擊中沉沒。1897年被打撈起來後拆解。
  • 旅順軍港公園大變樣,公園變航母
    旅順軍港位於大連市旅順口區白玉山腳下。早在明代旅順就設有水師營,至清代建立了旅順軍港,旅順口成為當時世界聞名的軍事要塞,並為五大軍港之一。軍港經歷了甲午海戰等多次戰爭的戰火洗禮。如今,旅順軍港也是我們人民海軍北海艦隊重要港口之一。
  • 北洋水師十大主力艦的最終下場,各艦管帶的最終結局
    清末給大家的感覺就是腐敗無能,特別是甲午戰敗後,北洋艦隊飽受國人指責,成了歷史的千古罪人,殊不知這些將士也都也是在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北洋艦隊的最終結局,雖然戰敗,至少他們戰至最後一刻!
  • 你可知清末四大水師是以何種方式在歷史舞臺上謝幕的?
    由福州船政局節制,駐防福建沿海,以馬尾軍港為基地,主要艦船由船政工廠自製,因此又稱船政水師。1884年8月22日中法爆發馬江海戰,法國遠東艦隊偷襲停泊在馬尾軍港的福建水師,主艦統帥臨陣脫逃,艦隊群龍無首倉促應戰,海戰不到半小時,福建水師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後雖經恢復,但已難成軍。1909年,清政府將福建水師與廣東水師、北洋水師、南洋水師,合併重編為巡洋艦隊和長江艦隊,福建水師就此解散。
  • 沙俄統治下的旅順口,昔日北洋軍港
    【亞瑟港的海軍會所】旅順口為大連的下轄區,距市區三十二公裡。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船隊在此地登陸、收復了遼東;此地亦被改稱旅順口。清朝光緒六年(1880年),旅順口成為北洋水師的艦隊基地;李鴻章對該基地非常重視。
  • 上海航船世家與北洋水師黃海海戰
    因為在威海衛沒有船塢可進,從上海江南製造局派來的工匠也無濟於事,這艘得不到完善修理的北洋艦隊主力艦終於喪失了戰鬥力,管帶林泰曾憂憤異常,留下請罪的遺書,服毒自盡。由於北洋大臣李鴻章下了「保船制敵」的命令,以及在北洋艦隊失去了堅船名將之後,造成了北洋艦隊坐守待斃的局面。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何全軍覆沒?深度解析其原因
    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經過黃海海戰、威海衛海戰等戰役,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廷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收場。大清亞洲第一的海軍,為何打不過日本海軍呢?北洋水師為何會全軍覆沒呢?咱們來分析一下其原因。原因一、制度劣勢。
  • 此人是屠殺數萬中國人,是旅順大屠殺元兇,後被清軍炮轟而死
    此前,清軍剛剛在朝鮮被日軍擊潰,而在海上作戰中,北洋水師也遭到日本艦隊重創。連敗兩陣之後,清軍正是士氣低落之時,加之內部士兵素質低下,武器裝備落後,因此根本不是日軍的對手。一路日本陸軍輕鬆突破了日軍鴨綠江防線,連續佔領九連城,安東,海城等地。而大寺安純所在的其餘日軍也一路攻克金州、大連等地,並在12月份攻佔了北洋水師基地-旅順港。
  • 出鞘: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因何灰飛煙滅
    1885年入編北洋海軍後列為海軍旗艦,1894年中日甲午黃海海戰爭中主動開炮迎敵,其主炮威力與超強的鐵甲防護能力在海戰中有著不俗的表現,一度被譽為「永不沉滅的定遠艦」。後續的威海衛保衛戰中,不幸被日軍魚雷艇偷襲而中彈受損,緊急移船到劉公島東村外擱淺,不久即因戰局崩潰主動自爆以免資敵。戰後被日軍大肆拆卸,武器與艦材被當作戰利品運去日本。
  • 港內停泊著許多海軍艦艇,可去軍港公園或白玉山頂觀軍港風光
    旅順軍港地處遼東半島西南端、白玉山南麓,這裡地形險要,是世界著名的軍事良港。旅順軍港四面有群山環繞,平時港口內停泊著許多軍艦,遊客可去軍港公園遠觀軍艦,也可以登白雲山頂俯瞰港口全景,風光極佳。旅順軍港始建於清代,晚清時期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經營旅順港。
  • 從北洋水師主力到日本海軍的: 被俘的北洋水師戰艦 「濟遠」曾對...
    北洋艦隊各艦艇在1895年威海衛投降後皆被日軍俘虜,除了「康濟」號練習艦 因為載運北洋艦隊遣散降兵及運送回自裁軍官的棺柩被釋回,以及戰損沉沒不堪使用的之外,其餘全部都被俘虜回日本納入日本海軍使用。其中主力中的「八遠艦」有三艘被日軍俘虜,並加入敵人的陣營效力。圖:緊急搶修後的「鎮遠」艦被拖回日本長崎港。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打不過日軍,真的是因為裝備不行嗎?
    ,然而,這場戰役,為什麼大清帝國會敗的這麼慘,難道真的是因為北洋水師的裝備不行嗎?先是,1879年,向英國訂造了兩艘撞擊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然後,1880年,又向德國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之後,1880年在天津又專門設立了負責海軍事務的機構——海軍營務處;兵又在1881年,選定了東北旅順和山東威海兩個地方修建了倆大海軍基地,等到北洋艦隊成型之後,其實力確實已經不容小覷。其中,鐵甲艦有倆首,即:定遠、鎮遠。
  • 北京、大連、旅順、威海、青島之旅
    8月1日上旅順遊玩。2日在大連夏家河子海濱浴場遊玩,當晚乘天鵬號輪船於3日抵達威海,乘興遊玩了成山頭、聖水宮,下午乘車抵達青島。4日在青島市內遊玩並在海濱浴場接受了海水的沐浴。這也一家三口第一次外出旅遊,經過精心謀劃,選擇了北京——大連——旅順——威海——青島這條路線。
  • 炮打橫須賀 劍指東京灣 北洋水師直攻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
    沙皇俄國和美國都沒有能力與英法一戰,清朝在亞洲仍然是老大的地位。但是甲午戰爭的失敗卻使得大清王朝顏面盡失,日本作為一個彈丸小國竟然擊敗了清朝,在當時來說對清朝的震撼是非常大的,甲午戰爭有戰術上的問題,也有戰略上的問題,也有兵器不如人的問題,總之,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但是鮮有人知的是,北洋水師也曾經有過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計劃。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定遠」、「經遠」、「來遠」捉住日艦中實力較弱的「扶桑」、「赤誠」、「西京丸」和「比睿」,進行猛烈攻擊,「比睿」號慌不擇路,竟從北洋水師中穿插過去,可惜北洋水軍以穿甲彈為主,重傷「赤誠」、「西京丸」和「比睿」後,竟沒能擊沉敵艦。
  • 重讀甲午·北洋水師敗於避戰保船嗎?_歷史頻道_鳳凰網
    沒有相應工業基礎,北洋艦隊淪為只用一次的消耗品。戰艦為何總也修不好為什麼永遠修不好受傷的軍艦?我們看看北洋艦隊的後勤系統就一目了然了。可見戰後北洋水師軍艦維修的真實水平。而就是這樣水平的工匠,北洋水師也沒有能多加利用。梁和及其帶領的10名鉗匠到旅順後不數日,龔照嶼因不同意付給他們已在天津得到承諾的高於平時的工錢,竟將他們全部辭去,而且由於同樣的原因,還準備將後去的工匠也一併遣回。盛宣懷為此急電龔照嶼曉以利害:「虎鉗匠十名已回,又聞尊處因鍋匠、銅匠工貴,又要撤回。
  • 簡介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14艘主力戰艦,圖七一直服役到1965年!
    來遠艦,德國造裝甲巡洋艦,1885年9月動工,1887年下水,同年12月交付北洋水師。1894年9月17日參加黃海海戰,1895年2月威海衛之戰被日軍魚雷艇擊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