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緊急搶修後的「鎮遠」艦被拖回日本長崎港。
北洋艦隊各艦艇在1895年威海衛投降後皆被日軍俘虜,除了「康濟」號練習艦 因為載運北洋艦隊遣散降兵及運送回自裁軍官的棺柩被釋回,以及戰損沉沒不堪使用的之外,其餘全部都被俘虜回日本納入日本海軍使用。其中主力中的「八遠艦」有三艘被日軍俘虜,並加入敵人的陣營效力。
圖:緊急搶修後的「鎮遠」艦被拖回日本長崎港。
有趣的是日本人保留了全部原北洋的漢字艦名,只不過將發音改為日語而已。所以在各艦的艦尾都可以看到日語發音的片甲名拚音, 實際上漢字是完全一樣的艦名。
圖:日本海軍軍官組隊參觀「鎮遠」艦,在其305mm主炮塔前留影。
這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鎮遠」,這是日本海軍史上第一艘可以稱為「戰列艦」(一般也稱為鐵甲艦)的戰艦。但是為什麼一個沒有戰列艦的國家能打贏有「戰列艦」的國家?其他還有「濟遠」、「平遠」、「廣丙」三艘納入日本海軍序列後參加日俄戰爭,竟在極其接近的時間內分別觸礁或事故沉沒。至於六艘蚊子船因為已無軍事價值,很早就除役撥交政府單位或民間使用。
圖:「鎮遠」艦在日本艦隊以漢字源艦名服役,這張照片是手工上色的彩照。
「鎮遠」艦則在1905年3月16日入籍日本艦隊後仍名「鎮遠」她曾參加日俄戰爭為第三艦隊第五戰隊之一員及明治卅三年在神戶的海上觀艦式大校閱。這是日本海軍史上第一艘「鐵甲艦」。
圖:「鎮遠」艦艦在日本艦隊服役時景。
1898年定為二等戰列艦級,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艦級,1911年4月1日除籍做為武器試射靶艦,1912年4月6日出售拆解,所遺船錨錨鏈炮彈等陳列在東京上野公園,直到抗戰勝利後方為我國索回,北京人民解放軍史館成立後移置館內展示。
圖:「鎮遠」艦艦在日本艦隊服役時景。
「鎮遠」艦艦在日本艦隊服役時為維多利亞女王葬禮發射弔喪禮炮。
「鎮遠」艦艦的遺物「船錨」,二戰之後從日本索回。
圖:「濟遠」被日本俘虜後,日軍檢查其前主炮。
「濟遠」被俘之後被編入日本海軍,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時本艦隸屬日本第三艦隊於11月30日支援旅順203高地攻擊行動時,在旅順港外的羊頭窪海域觸俄國水雷而沉沒。
圖:被俘後的「濟遠」艦主桅上懸日本海軍少將旗,照片為人工上色。
新中國成立後,於1982年4月,由煙臺救撈局的打撈船撈起「濟遠」艦之前後主炮與右主錨,現存放在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展示。
「濟遠」艦被俘後加入日軍攻臺艦隊,正在對臺灣布袋口岸進行炮轟。
圖:甲午戰後被日本俘虜的「平遠」艦,
「平遠」艦於1895年3月16日將艦籍編入日本艦隊。1898年3月21日再改列為一等炮艦。日人曾將「平遠」艦的副炮改為英制6寸炮並當成訓練艦使用。甲午戰後被日本俘虜的「平遠」艦, 已經掛上日本海軍旗,注意其舷側漂亮的大清帝國騰龍紋章。
圖:日軍俘虜後仍沿用「平遠」艦名加入其艦隊,本照片是人工上色。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本艦為日本第三艦隊第七戰隊之一員,於9月18日炮擊金州灣俄軍要塞時,在鳩灣洋面觸俄國水雷而沉沒。日軍俘虜後仍沿用「平遠」艦名加入其艦隊, 只是在日文中「平遠」的發音成為「Hei Yen」。注意艦尾的平甲名拼音,本照片是人工上色。
「廣丙」艦被日軍俘虜後懸掛日本海軍旗。
「廣丙」艦被日軍俘虜後懸掛日本海軍旗。「廣丙」艦投降後加入日軍艦隊服役,1895年12月21日在臺灣澎湖遇風暴而沉沒。
圖:「鎮西」號蚊子船在日本服役時景,可見增建了船艏樓及前舵房。
「鎮」字號炮艦在威海衛投降後,被編入日本聯合艦隊服役,於1898年3月21日改列為二等炮艦。1903年8月21日六艦一同除籍成為雜役船,其中「鎮東」艦1906年6月8日報廢,1907年轉售;「鎮南」艦1908年5月15日報廢於1913年轉售,「鎮西」艦於1908年5月23日轉隸文部省,「鎮北「於1906年6月8日報廢,1909年轉售。
圖:「鎮邊」號蚊子船在日本服役時景。
上述四艦在日軍時代因艦況不佳,無甚貢獻,唯有「鎮中」與「鎮邊」兩艦由於船齡較新,在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之役時尚被日軍派赴中國大沽執勤。「鎮中」與「鎮邊」兩艦皆於1906年6月8日報廢,「鎮中」於1909年轉售,「鎮邊」則於當年7月16日改隸司法省。
被日軍俘虜後的「福龍」號大型出海魚雷艇,仍沿用舊名。
日本海軍的「第二十七號」魚雷艇,就是擄自北洋艦隊的「右隊三號」。
最早被俘的「操江」艦
「操江」是北洋水師各艦中最早被俘的,18949月12日編入日本海軍籍,於1898年3月31日重新劃分為二等炮艦,併兼做測量艦之用。1903年5月22日在根室灣觸礁擱淺,當年10月26日自海軍除籍改為內務省神戶港與兵庫縣的檢疫船。在1924年以機帆船「操江丸」登錄船籍,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到了1965年居然才除籍,是日本海軍曾經轄屬艦艇中最長壽的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