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洋水師主力到日本海軍的: 被俘的北洋水師戰艦 「濟遠」曾對...

2020-12-19 潞安通判

圖:緊急搶修後的「鎮遠」艦被拖回日本長崎港。

北洋艦隊各艦艇在1895年威海衛投降後皆被日軍俘虜,除了「康濟」號練習艦 因為載運北洋艦隊遣散降兵及運送回自裁軍官的棺柩被釋回,以及戰損沉沒不堪使用的之外,其餘全部都被俘虜回日本納入日本海軍使用。其中主力中的「八遠艦」有三艘被日軍俘虜,並加入敵人的陣營效力。

圖:緊急搶修後的「鎮遠」艦被拖回日本長崎港。

有趣的是日本人保留了全部原北洋的漢字艦名,只不過將發音改為日語而已。所以在各艦的艦尾都可以看到日語發音的片甲名拚音, 實際上漢字是完全一樣的艦名。

圖:日本海軍軍官組隊參觀「鎮遠」艦,在其305mm主炮塔前留影。

這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鎮遠」,這是日本海軍史上第一艘可以稱為「戰列艦」(一般也稱為鐵甲艦)的戰艦。但是為什麼一個沒有戰列艦的國家能打贏有「戰列艦」的國家?其他還有「濟遠」、「平遠」、「廣丙」三艘納入日本海軍序列後參加日俄戰爭,竟在極其接近的時間內分別觸礁或事故沉沒。至於六艘蚊子船因為已無軍事價值,很早就除役撥交政府單位或民間使用。

圖:「鎮遠」艦在日本艦隊以漢字源艦名服役,這張照片是手工上色的彩照。

「鎮遠」艦則在1905年3月16日入籍日本艦隊後仍名「鎮遠」她曾參加日俄戰爭為第三艦隊第五戰隊之一員及明治卅三年在神戶的海上觀艦式大校閱。這是日本海軍史上第一艘「鐵甲艦」。

圖:「鎮遠」艦艦在日本艦隊服役時景。

1898年定為二等戰列艦級,1905年12月改一等海防艦級,1911年4月1日除籍做為武器試射靶艦,1912年4月6日出售拆解,所遺船錨錨鏈炮彈等陳列在東京上野公園,直到抗戰勝利後方為我國索回,北京人民解放軍史館成立後移置館內展示。

圖:「鎮遠」艦艦在日本艦隊服役時景。

「鎮遠」艦艦在日本艦隊服役時為維多利亞女王葬禮發射弔喪禮炮。

「鎮遠」艦艦的遺物「船錨」,二戰之後從日本索回。

圖:「濟遠」被日本俘虜後,日軍檢查其前主炮。

「濟遠」被俘之後被編入日本海軍,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時本艦隸屬日本第三艦隊於11月30日支援旅順203高地攻擊行動時,在旅順港外的羊頭窪海域觸俄國水雷而沉沒。

圖:被俘後的「濟遠」艦主桅上懸日本海軍少將旗,照片為人工上色。

新中國成立後,於1982年4月,由煙臺救撈局的打撈船撈起「濟遠」艦之前後主炮與右主錨,現存放在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展示。

「濟遠」艦被俘後加入日軍攻臺艦隊,正在對臺灣布袋口岸進行炮轟。

圖:甲午戰後被日本俘虜的「平遠」艦,

「平遠」艦於1895年3月16日將艦籍編入日本艦隊。1898年3月21日再改列為一等炮艦。日人曾將「平遠」艦的副炮改為英制6寸炮並當成訓練艦使用。甲午戰後被日本俘虜的「平遠」艦, 已經掛上日本海軍旗,注意其舷側漂亮的大清帝國騰龍紋章。

圖:日軍俘虜後仍沿用「平遠」艦名加入其艦隊,本照片是人工上色。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本艦為日本第三艦隊第七戰隊之一員,於9月18日炮擊金州灣俄軍要塞時,在鳩灣洋面觸俄國水雷而沉沒。日軍俘虜後仍沿用「平遠」艦名加入其艦隊, 只是在日文中「平遠」的發音成為「Hei Yen」。注意艦尾的平甲名拼音,本照片是人工上色。

「廣丙」艦被日軍俘虜後懸掛日本海軍旗。

「廣丙」艦被日軍俘虜後懸掛日本海軍旗。「廣丙」艦投降後加入日軍艦隊服役,1895年12月21日在臺灣澎湖遇風暴而沉沒。

圖:「鎮西」號蚊子船在日本服役時景,可見增建了船艏樓及前舵房。

「鎮」字號炮艦在威海衛投降後,被編入日本聯合艦隊服役,於1898年3月21日改列為二等炮艦。1903年8月21日六艦一同除籍成為雜役船,其中「鎮東」艦1906年6月8日報廢,1907年轉售;「鎮南」艦1908年5月15日報廢於1913年轉售,「鎮西」艦於1908年5月23日轉隸文部省,「鎮北「於1906年6月8日報廢,1909年轉售。

圖:「鎮邊」號蚊子船在日本服役時景。

上述四艦在日軍時代因艦況不佳,無甚貢獻,唯有「鎮中」與「鎮邊」兩艦由於船齡較新,在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之役時尚被日軍派赴中國大沽執勤。「鎮中」與「鎮邊」兩艦皆於1906年6月8日報廢,「鎮中」於1909年轉售,「鎮邊」則於當年7月16日改隸司法省。

被日軍俘虜後的「福龍」號大型出海魚雷艇,仍沿用舊名。

日本海軍的「第二十七號」魚雷艇,就是擄自北洋艦隊的「右隊三號」。

最早被俘的「操江」艦

「操江」是北洋水師各艦中最早被俘的,18949月12日編入日本海軍籍,於1898年3月31日重新劃分為二等炮艦,併兼做測量艦之用。1903年5月22日在根室灣觸礁擱淺,當年10月26日自海軍除籍改為內務省神戶港與兵庫縣的檢疫船。在1924年以機帆船「操江丸」登錄船籍,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到了1965年居然才除籍,是日本海軍曾經轄屬艦艇中最長壽的一艘。

相關焦點

  • 1894甲午戰爭:日本海軍對北洋水師的完美復仇
    如果我們進行簡單地梳理,會發現這場戰爭實際上是日本對北洋水師的一場復仇之戰。那得從1886年說起。這一年的7月,大清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領「定遠」、「鎮遠」、「濟遠」、「威遠」4艦主力戰艦組成的艦隊,奔赴日本長崎。一方面在三菱造船所進行檢修的同時,另一方面對日本進行友好訪問。這是近代史上,中國海軍部隊第一次友好訪問對他國。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7日,清朝的北洋水師(又稱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這是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 北洋水師三巨艦歸宿尋蹤(圖)
    一八八六年八月,北洋水師出訪日本,軍艦停泊於日本長崎港。大清國堅船利炮,引起日本朝野一片驚恐。日本軍部遂以三艦為假想敵,加緊海上軍事訓練,尋找機會同北洋水師一較高下。   鎮遠:拆解展覽羞辱中國人   近代史稱列強以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但中國擁有了真正的堅船利炮,卻仍難逃喪師辱國的命運。這恐怕是李鴻章們所始料未及的。
  • 龍旗飄揚:大清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
    北洋艦隊的鐵甲艦有「定遠」及「鎮遠」 ,「定遠」號鐵甲艦是當時北洋主力艦,也是大清國北洋水師的旗艦,是亞洲少見的鐵甲巨艦,曾引起日本國民極大恐慌。「定遠」艦為維多利亞式塗裝的,其特點為黑色船身,紅色水線,白色甲板上層建築與黃色煙囪及桅杆。「鎮遠」艦,"定遠"級鐵甲艦其中的一艘,「定遠」艦的姊妹艦。管帶為林泰曾。1885年10月二艦駛抵大沽口,鎮遠、定遠正式編入北洋水師。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軍旗是龍旗。此時的大清海軍已陸續採購大小軍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其中主力以「八遠艦」命名:定遠、鎮遠、來遠、經遠、致遠、靖遠、濟遠、平遠。
  •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沉沒戰艦致遠艦將重建(圖)
    隨著1965年操江號在日本神戶被解體,北洋水師所有的戰艦都已經走入了歷史的背後,只有這艘我國保留下來唯一一艘清末蒸汽輪船,依然能夠讓我們回味那個時代艨艟的影子,這是一艘清末振興海軍過程中,向外購買軍艦時附送的火輪船,其精美的雕刻,仿佛製作豎琴一般細膩的工藝,讓我們隱約感到,在一百多年前,中國為了實現近代化進行的那一次自強努力,曾有著異乎尋常的認真。
  • 濟遠號:北洋水師最大的汙點 不戰而逃又撞沉友艦
    濟遠號只從軍事的角度而言,棟哥個人覺得雖然北洋水師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弊端,但在作戰方面卻足夠英勇。管帶鄧世昌、林永升、黃建勳、林履中戰死,水師提督丁汝昌、總兵劉步蟾、林泰曾自戕等等足以說明問題。然而北洋水師中卻有那麼一個人讓艦隊最後的忠勇也蒙上了一層陰影,他就是濟遠號管帶方伯謙。北洋水師話題還得從濟遠號誕生說起,說來濟遠號的誕生也有機緣巧合之處。李鴻章本是準備為北洋水師訂購4艘定遠級鐵甲艦,但後期出於經費等因素考慮才將後兩艘改為巡洋艦(要是大東溝海戰北洋有4艘定遠級出戰,也許戰果會大為改觀吧)。
  • 百年誤讀:北洋水師比日本聯合艦隊裝甲厚、主炮大?
    懸掛德國商船旗,剛剛抵達中國的「定遠」、「鎮遠」二艦,各有4門305毫米主炮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主炮口徑達到320毫米首先,看北洋水師的大口徑艦炮。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之所以被認為是以「大口徑主炮」為主,是因為在海戰中「北洋水師」由於速射炮不足,只能更多發揮了主炮威力。
  • 簡介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14艘主力戰艦,圖七一直服役到1965年!
    簡介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14艘主力戰艦,圖七一直服役到1965年! 1881年建造,1882年下水,1885年竣工交付北洋水師。1894年9月17日,參加黃海海戰。1895年2月17日,鎮遠艦被俘,隨即編入日本聯合艦隊。1904年,鎮遠艦還參加了日俄戰爭。1911年,鎮遠艦被日軍除籍,次年解體出售。
  • 北洋水師也曾在日本逞強,解密長崎事件
    大家都知道,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被日軍重創,幾乎全軍覆沒。北洋水師徒具「亞洲第一水師」之名,被自己曾經的學生打得慘敗。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洋水師之前到過日本本土,並逞強一時。1886年,袁世凱報告俄國人覬覦朝鮮半島。
  • 北洋水師主力艦艇盤點 打不沉的定遠鐵甲艦和悲壯航行的致遠忠魂
    海軍不像陸軍,你拿著70年前的AK47照樣不怵現役的M4或者95突,但同級別的海軍爺爺艦永遠剛不贏新銳艦艇。甲午海戰又正好爆發於海軍科技高速發展的19世紀末期,幾年相差的可能就是一個科技等級,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北洋水師還在使用老式的克虜伯前裝填架退炮,而日本海軍已經在使用後裝填速射炮了。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作死之路的開始
    接下去的1879年、1880年,李鴻章相繼又向英國、德國購買了許多巡洋艦、鐵甲艦,極大地加強了北洋水師的實力。 1886年,北洋水師奉命前往朝鮮的元山一帶演習操練,之後北洋水師又前往沙俄的海參崴進行訪問。在回程途中,定遠號、鎮遠號、濟遠號、威遠號奉命前往日本長崎的船廠進行燃料補給,同時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號也需要保養。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損失慘重,日軍也同樣遭到重創
    早在光緒十四年清朝組建成北洋艦隊之時,日本軍方便邀請北洋艦隊到日本訪問,為他們進行示範操練,實際上,日本此舉是為了摸清清朝海軍的虛實,以針對北洋艦隊來組建他們的海軍,為最後擊敗中國海軍作準備光緒二十年八月十八日上午,海軍提督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運兵至鴨綠江口的大東溝,正準備返航的時候,忽然發現西南方海面上出現柱狀薄煙
  • 如果提前十年開戰,那麼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談及近代大清對日本的海戰,很多人把甲午戰爭前十年發生的長崎事件,視為大清對日本開戰的最好時機,認為如果此時開戰,大清水師定將日本海軍打得潰不成軍。 所謂長崎事件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一場大清水兵到日本嫖娼引起的打鬥事件。
  • 長崎事件中,日本無奈向北洋水師低頭,8年後,為何卻是清朝慘敗
    清朝此次共派遣了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四艘戰艦,其中定遠跟鎮遠均為德國接受清政府的委託製造而成,乃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號稱「亞洲第一巨艦」,排水量高達7340噸。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打不過日軍,真的是因為裝備不行嗎?
    首先,我們先共同回首北洋水師。它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12月17日,在當時的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而就在成立之初,大清朝政府就對它寄予了厚望,不但每年要從當時已經捉襟見肘的財政當中,撥出大約400萬兩的白銀交給北洋水師使用,還又從世界各大造船廠買回了很多最新式的戰艦。所以,如果按照當年《美國海軍年鑑》的標準進行劃分的話,這支艦隊的實力最起碼也是東亞第一,世界第九。
  • 北洋艦隊所有戰艦及武器裝備圖 北洋水師定遠號、鎮遠號等
    北洋艦隊所有戰艦及武器裝備圖北洋水師定遠號、鎮遠號等 (/18) (共18張) 2014-09-01 10:32 信息來源:163.com
  • 北洋水師八大著名軍艦,曾威震東亞
    1888年北洋艦隊正式成軍,被指定為旗艦。以劉為右翼總兵統帶。定員331人。1894年9月12日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艦隊由威海衛出發,為赴朝軍隊護航,17日由大東溝返航,與尋戰的日本聯合艦隊相遇。12時50分,雙方艦隊接近5300米時,奉劉步蟾命以左舷炮轟擊日艦,激戰中先後擊中日艦比睿、赤城、西京丸、松島等艦,本艦中彈起火後,將士一面救火,一面奮戰。
  • 甲午海戰:看看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差距,才知道為何贏不了
    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大東溝海域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艦隊遭遇後,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艦首先發射炮彈,其他艦隊在指揮下齊齊連發,一時間海上炮聲連連,硝煙瀰漫,海水激蕩翻騰。
  • 看看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的差距,才知道甲午海戰為何贏不了
    在這場中日海軍的巔峰對決中,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輸的一敗塗地,日本海軍最終獲得了黃海海戰的勝利。對於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人們向來眾說紛紜,一直爭執不下。實際上看看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的差距,就知道甲午海戰為何北洋水師會輸的一敗塗地。我們都知道,海上作戰的主力是軍艦,而決定軍艦性能的主要有四大要素:噸位、航速、火力和裝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