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園中建築毀於一旦,隨後腐敗的清王朝與西方殖民者籤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喪失了中國部分主權。清統治者返回北京,以為天下無事,又過起了紙醉金迷的生活辛酉政變後,慈禧太后控制了政權,為了慶祝她六十歲大壽,不惜挪用海軍軍費,擴建頤和園。光緒二十年(1894年),頤和園擴建完成。正當朝廷上下在園中籌備太后壽辰慶典之時,卻傳來了日本海軍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的消息。日本由於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清政府與殖民者籤定的條約中,未獲取較大的利益,便急紅了眼,也想仿效英法,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
早在光緒十四年清朝組建成北洋艦隊之時,日本軍方便邀請北洋艦隊到日本訪問,為他們進行示範操練,實際上,日本此舉是為了摸清清朝海軍的虛實,以針對北洋艦隊來組建他們的海軍,為最後擊敗中國海軍作準備光緒二十年八月十八日上午,海軍提督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運兵至鴨綠江口的大東溝,正準備返航的時候,忽然發現西南方海面上出現柱狀薄煙。丁汝昌舉起望遠鏡一看,竟是懸掛美國國旗的十二艘軍艦急速駛來。不一會,艦上的美國星條旗卻換上了日本的太陽旗,並已經排好魚貫縱列、頭尾相連的陣勢,向北洋艦隊衝來。丁汝昌見狀,立即下令艦隊列陣,作「犄角魚貫」狀,艦隊分為兩路,以噸位最大、鐵甲最厚、火力最強的「定遠」和「鎮遠」號為前鋒,準備迎擊敵艦。北洋艦隊的戰艦都是向英、德等國購買的,有大小艦艇四十餘艘,但是這次能投入作戰的僅十餘艘,而且艦艇舊,速度慢。
丁汝昌過去曾向清廷建議增置新式快船,但海軍軍費卻被挪用,為太后修茸頤和園,不僅無力購買快艦,甚至沒有更多錢購買彈藥。再加上清廷官吏腐敗和外國商人的破壞,有的炮彈和大炮口徑不一,根本不能使用,使北洋水師的戰鬥力受到影響。儘管如此,廣大愛國將士仍同仇敵愾,誓與敵人血戰到底。黃海海面,雙方艦隊劍拔弩張。日本艦隊以「吉野」號等四艘快艇為前鋒,攻擊北洋水師的右翼小艦。丁汝昌見狀,則令旗艦「定遠」號首先發炮製敵。此時,炮火連天,煙霧瀰漫,雙方在黃海上展開了激戰日艦集中火力攻擊掛有帥旗的「定遠」號,丁汝昌此時正站在艦橋上指揮作戰。突然一發炮彈擊中「定遠」號,艦橋被炸斷,丁汝昌身受重傷,但他早將生死置之度外,咬緊牙關,堅持坐在甲板上指揮作戰。由於黑煙漫布,北洋諸艦難以看到甲板上主帥的號令旗,無奈,只好各自為戰,亂了陣勢。
日軍則乘機發起了更為強大的攻勢,失去指揮的北洋水師「超勇」和「揚威」號相繼中彈起火,「超勇」號沉沒,「揚威」號帶傷,仍堅持戰鬥。在這危急之時,「濟遠」號管帶方柏謙卻貪生怕死,強迫水手調轉船頭逃跑,在慌亂之中將堅持戰鬥的「揚威」號撞沉,造成了戰局對北洋艦隊極為不利的局面。「致遠」號管帶鄧世昌見狀,立即升起大旗,代替旗艦指揮作戰。這樣,「致遠」號則成為日軍攻擊的主要目標。鄧世昌,字正卿。十八歲始進入水師學堂,曾兩次出洋學習海軍技術,精通操船技藝和海戰戰術。他參加過中法戰爭,隨福建水師出徵迎戰法國海軍,有實戰經驗,是北洋水師中的精英。在這危急之時,鄧世昌沉著應敵,毫無畏懼。
他命令「濟遠」和「經遠」號向自己靠攏,集中火力攻擊日軍旗艦「松島」號和日軍主力艦「吉野」號。鄧世昌越戰越勇,給「吉野」號以重創,但終因艦速不足,彈藥亦將耗盡,使「吉野」號得以喘息,再次向北洋水師攻擊。「致遠」號連中數彈,甲板起火,艦身傾斜。此時,鄧世昌冷靜地分析了形勢,認為:「吉野」號是日軍的主力,它速度快,炮火兇,威脅大。擊沉「吉野」有利於整個戰局。但現在「致遠」中彈起火,彈藥亦無,要想擊沉「吉野」,只有以受傷的「致遠」迎頭撞擊「吉野」,同歸於盡。他的想法得到全艦官兵的擁護,「撞沉『吉野』,寧死不屈」,官兵們的呼聲在海上迴蕩。鄧世昌注視著自己心愛的士兵,揮起了右手,果斷下達撞擊命令。
他親自掌舵,開足了馬力,懷著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向敵艦衝去。「吉野」號上的日軍見「致遠」號燃著烈火,像脫韁的野馬,不要命地衝了過來,嚇得掉頭逃去。在倉皇逃跑中,「吉野」連續發射魚雷阻截。不幸,一發魚雷擊中了「致遠」,艦上鍋爐爆炸起火,沉入黃海。全艦二百多官兵壯烈犧牲鄧世昌落水後,他的隨從向他拋來救生圈,丁汝昌也迅速派艇救援,但他決心與「致遠」艦官兵共存亡,毅然拒絕救助。他的愛犬遊到他身旁,咬住髮辮要拖他遊向救護船,但他仍不登船。愛犬不肯離他而去,他只好將犬首按入水中,共同沉入波濤滾滾的大海。「致遠」號沉沒了,但「致遠」號官兵的愛國豪情和大無畏的英雄壯舉,卻極大地鼓舞了北洋艦隊的愛國官兵。「定遠」號和「鎮遠」號頑強抵抗日本艦隊的圍攻,雖然中彈多處,但全體官兵仍堅持戰鬥,重創敵艦「松島」號,打死打傷敵軍100多人。「吉野」號也受重創,喪失戰鬥能力,其他日艦也都傷亡慘重,不能再戰,只好退出戰場。這次海戰,北洋水師損失慘重,但日軍也同樣遭到重創。但由於清廷腐敗無能,經此一戰,嚇破了膽,不準將士再次出擊。結果,日軍乘機攻陷了旅順,進犯威海,又使中國喪失部分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