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損失慘重,日軍也同樣遭到重創

2020-12-14 愛情大團圓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園中建築毀於一旦,隨後腐敗的清王朝與西方殖民者籤定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喪失了中國部分主權。清統治者返回北京,以為天下無事,又過起了紙醉金迷的生活辛酉政變後,慈禧太后控制了政權,為了慶祝她六十歲大壽,不惜挪用海軍軍費,擴建頤和園。光緒二十年(1894年),頤和園擴建完成。正當朝廷上下在園中籌備太后壽辰慶典之時,卻傳來了日本海軍向中國軍隊發起進攻的消息。日本由於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清政府與殖民者籤定的條約中,未獲取較大的利益,便急紅了眼,也想仿效英法,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

早在光緒十四年清朝組建成北洋艦隊之時,日本軍方便邀請北洋艦隊到日本訪問,為他們進行示範操練,實際上,日本此舉是為了摸清清朝海軍的虛實,以針對北洋艦隊來組建他們的海軍,為最後擊敗中國海軍作準備光緒二十年八月十八日上午,海軍提督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運兵至鴨綠江口的大東溝,正準備返航的時候,忽然發現西南方海面上出現柱狀薄煙。丁汝昌舉起望遠鏡一看,竟是懸掛美國國旗的十二艘軍艦急速駛來。不一會,艦上的美國星條旗卻換上了日本的太陽旗,並已經排好魚貫縱列、頭尾相連的陣勢,向北洋艦隊衝來。丁汝昌見狀,立即下令艦隊列陣,作「犄角魚貫」狀,艦隊分為兩路,以噸位最大、鐵甲最厚、火力最強的「定遠」和「鎮遠」號為前鋒,準備迎擊敵艦。北洋艦隊的戰艦都是向英、德等國購買的,有大小艦艇四十餘艘,但是這次能投入作戰的僅十餘艘,而且艦艇舊,速度慢。

丁汝昌過去曾向清廷建議增置新式快船,但海軍軍費卻被挪用,為太后修茸頤和園,不僅無力購買快艦,甚至沒有更多錢購買彈藥。再加上清廷官吏腐敗和外國商人的破壞,有的炮彈和大炮口徑不一,根本不能使用,使北洋水師的戰鬥力受到影響。儘管如此,廣大愛國將士仍同仇敵愾,誓與敵人血戰到底。黃海海面,雙方艦隊劍拔弩張。日本艦隊以「吉野」號等四艘快艇為前鋒,攻擊北洋水師的右翼小艦。丁汝昌見狀,則令旗艦「定遠」號首先發炮製敵。此時,炮火連天,煙霧瀰漫,雙方在黃海上展開了激戰日艦集中火力攻擊掛有帥旗的「定遠」號,丁汝昌此時正站在艦橋上指揮作戰。突然一發炮彈擊中「定遠」號,艦橋被炸斷,丁汝昌身受重傷,但他早將生死置之度外,咬緊牙關,堅持坐在甲板上指揮作戰。由於黑煙漫布,北洋諸艦難以看到甲板上主帥的號令旗,無奈,只好各自為戰,亂了陣勢。

日軍則乘機發起了更為強大的攻勢,失去指揮的北洋水師「超勇」和「揚威」號相繼中彈起火,「超勇」號沉沒,「揚威」號帶傷,仍堅持戰鬥。在這危急之時,「濟遠」號管帶方柏謙卻貪生怕死,強迫水手調轉船頭逃跑,在慌亂之中將堅持戰鬥的「揚威」號撞沉,造成了戰局對北洋艦隊極為不利的局面。「致遠」號管帶鄧世昌見狀,立即升起大旗,代替旗艦指揮作戰。這樣,「致遠」號則成為日軍攻擊的主要目標。鄧世昌,字正卿。十八歲始進入水師學堂,曾兩次出洋學習海軍技術,精通操船技藝和海戰戰術。他參加過中法戰爭,隨福建水師出徵迎戰法國海軍,有實戰經驗,是北洋水師中的精英。在這危急之時,鄧世昌沉著應敵,毫無畏懼。

他命令「濟遠」和「經遠」號向自己靠攏,集中火力攻擊日軍旗艦「松島」號和日軍主力艦「吉野」號。鄧世昌越戰越勇,給「吉野」號以重創,但終因艦速不足,彈藥亦將耗盡,使「吉野」號得以喘息,再次向北洋水師攻擊。「致遠」號連中數彈,甲板起火,艦身傾斜。此時,鄧世昌冷靜地分析了形勢,認為:「吉野」號是日軍的主力,它速度快,炮火兇,威脅大。擊沉「吉野」有利於整個戰局。但現在「致遠」中彈起火,彈藥亦無,要想擊沉「吉野」,只有以受傷的「致遠」迎頭撞擊「吉野」,同歸於盡。他的想法得到全艦官兵的擁護,「撞沉『吉野』,寧死不屈」,官兵們的呼聲在海上迴蕩。鄧世昌注視著自己心愛的士兵,揮起了右手,果斷下達撞擊命令。

他親自掌舵,開足了馬力,懷著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向敵艦衝去。「吉野」號上的日軍見「致遠」號燃著烈火,像脫韁的野馬,不要命地衝了過來,嚇得掉頭逃去。在倉皇逃跑中,「吉野」連續發射魚雷阻截。不幸,一發魚雷擊中了「致遠」,艦上鍋爐爆炸起火,沉入黃海。全艦二百多官兵壯烈犧牲鄧世昌落水後,他的隨從向他拋來救生圈,丁汝昌也迅速派艇救援,但他決心與「致遠」艦官兵共存亡,毅然拒絕救助。他的愛犬遊到他身旁,咬住髮辮要拖他遊向救護船,但他仍不登船。愛犬不肯離他而去,他只好將犬首按入水中,共同沉入波濤滾滾的大海。「致遠」號沉沒了,但「致遠」號官兵的愛國豪情和大無畏的英雄壯舉,卻極大地鼓舞了北洋艦隊的愛國官兵。「定遠」號和「鎮遠」號頑強抵抗日本艦隊的圍攻,雖然中彈多處,但全體官兵仍堅持戰鬥,重創敵艦「松島」號,打死打傷敵軍100多人。「吉野」號也受重創,喪失戰鬥能力,其他日艦也都傷亡慘重,不能再戰,只好退出戰場。這次海戰,北洋水師損失慘重,但日軍也同樣遭到重創。但由於清廷腐敗無能,經此一戰,嚇破了膽,不準將士再次出擊。結果,日軍乘機攻陷了旅順,進犯威海,又使中國喪失部分主權。

相關焦點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何全軍覆沒?深度解析其原因
    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經過黃海海戰、威海衛海戰等戰役,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廷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收場。大清亞洲第一的海軍,為何打不過日本海軍呢?北洋水師為何會全軍覆沒呢?咱們來分析一下其原因。原因一、制度劣勢。
  • 甲午海戰給了我們多少歷史教訓?|甲午戰爭|軍艦|北洋水師_網易訂閱
    清政府籌建北洋艦隊  第一、二次鴉片戰爭的慘敗,使清政府開始意識到鞏固海防,建設海軍的重要性。加上自造艦,北洋水師的艦艇總數達50餘艘,清政府北洋水師正式成立。  這支海上力量的存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遏制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堆遲了戰爭爆發近10年之久,同時,支撐了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堅持了7個月的時間。  可惜,這支代表清政府海防的北洋艦隊,卻在甲午海戰中慘敗。清政府苦心經營數10年的環渤海防禦設施損失殆盡,未能有效地保衛中國的海防。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打不過日軍,真的是因為裝備不行嗎?
    呂海峰話說,自古以來,決定中國命運的有好幾次關鍵性的戰役,其中一次就是中國同日本之間的甲午海戰,而就在這場戰役當中,大清朝的北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既讓當時的北洋大臣李鴻章顏面掃地,也讓大清帝國的高大威猛形象轟然倒塌
  • 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9月17日,在中日甲午海戰126年紀念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清朝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艦的水下打撈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定遠艦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經過10多小時的奮戰,最終成功將一塊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從而有幸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的真容。這塊鐵甲長2.86米、寬2.60米、厚0.33米,重約18噸,是定遠艦的防護裝甲。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什麼沒有擊沉一艘日艦?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參戰的鎮遠號和定遠號的實力可謂是正常戰爭中戰鬥力最強的,而且當時日本的綜合國力也不是很強大,那為什麼當時北洋水師都沒有擊沉一艘日軍軍艦呢,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完敗?從後世的一些影片中來看,對於北洋艦隊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戰敗的原因,一些導演一味將戰敗的原因用裝了黃沙的炮彈、北洋水師的炮彈口徑要比炮管粗來解釋,這其實是一個愚蠢的解釋,其實北洋水師之所以完全的落敗的原因是因為北洋水師當時不相信科學、自以為是、坐井觀天的愚昧思想,其實對於北洋水師戰敗的原因共有四點。
  • 甲午海戰:看看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差距,才知道為何贏不了
    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大東溝海域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艦隊遭遇後,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艦首先發射炮彈,其他艦隊在指揮下齊齊連發,一時間海上炮聲連連,硝煙瀰漫,海水激蕩翻騰。
  • 北洋水師為什麼會在甲午海戰中敗給日本?
    甲午海戰永遠是中國人記憶裡抹不去的傷痛,北洋水師在這場海戰中敗給了日本聯合艦隊,隨後籤署的不平等條約,讓清政府屈辱的割地賠款,極大的打擊了我們民族的自信心,那麼當時人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為什麼會在甲午海戰中敗給日本呢?
  •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失敗只是因為假炮彈?別再被影視劇騙了!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失敗只是因為假炮彈?別再被影視劇騙了!在中國的5000年歷史中,晚清時期一定是最黑暗的一段歲月。因為在晚清之前,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強國。在中國近代百年屈辱史中,最令人揪心的莫過於甲午海戰了。記得小時候看電影《甲午風雲》的時候,就被當時的情況給氣到了。電影中,原本清軍佔盡優勢,但是卻因為炮彈裡裝滿了沙子而慘敗。於是,小時候在筆者的心裡,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假炮彈。之後很多年,我也一直是這麼認為的。
  • 看看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的差距,才知道甲午海戰為何贏不了
    文/寂寞的紅酒1894年9月17日,在中國黃海北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這就是著名的黃海海戰,也叫中日甲午海戰。在這場中日海軍的巔峰對決中,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輸的一敗塗地,日本海軍最終獲得了黃海海戰的勝利。
  • 直擊甲午中日海戰現場,張張真實慘烈,圖8是被擊毀的日本軍艦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戰爆發,因當年是甲午年,歷史上稱為甲午中日海戰,由於日本蓄謀已久,加日本軍艦強大,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激烈交戰後,損失慘重,退守威海衛基地,最後以中國戰敗
  • 北洋水師揚威日本,長崎事件為甲午海戰埋下禍根
    我們知道1894年爆發中日甲午海戰,清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臺灣島及澎湖列島給日本,被日本統治50年之久,直到現在還沒回到大陸。如果我們今天看甲午海戰,雖然有朝鮮之亂,日本擴張野心等各方面因素,但還有一個很重要也被人們忽略的原因,那就是發生在甲午海戰之前六七年的日本長崎事件。
  • 甲午海戰的高光時刻:曾俘獲日本艦艇,那些日軍不願人知道的真相
    到了9月17日,日本海軍與派往朝鮮運兵的北洋水師發生了遭遇戰,甲午海戰的第一場也就此拉開了帷幕。在經歷了5個多小時的惡戰之後,北洋水師其實也重創了日本的艦隊,然而由於艦艇比較陳舊並且失於維護,所以在戰爭一開始的時候炮艇就已經起火了,北洋水師可以說完全就是靠著士氣和毅力跟日軍在進行殊死的搏鬥。
  • 定遠艦33釐米鐵甲被打撈,北洋水師真正戰敗原因:不是炮彈不足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的聯合艦隊在黃海的大東溝相遇,甲午海戰爆發。僅5個小時之後,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之稱的北洋水師損失了四艘船艦,退出戰鬥。 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定遠艦和鎮遠艦仍然存在,日方的松島號被炮彈擊中喪失了戰鬥力。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據史料記載,甲午海戰前,日軍已配備了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主力戰艦,全套新式自動火炮,炮彈均為黃色炸藥,威力是北洋海軍用的實心彈10倍有餘。而且,日本特務掌握北洋海軍的資料後,特意從德國定製了三艘專門對付鎮遠、定遠的軍艦。
  • 菊紋與龍旗之戰:淺談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失利的根本原因
    此後日本不宣而戰,先後主動發起了豐島海戰和平壤戰役。8月1日,清朝宣布兩國斷交,中日正式開戰。中日兩國海軍主力在黃海附近爆發了近代最大規模的海戰——黃海海戰。北洋水師在這一戰中遭受重創,當時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實力上並不存在太大的差距,但是結果卻大大超出預料,本文主要從戰略和戰術兩方面來分析北洋水師在黃海海戰中失利的原因所在。
  • 中日甲午海戰:世界蒸汽動力裝甲戰艦的首次大規模海戰
    1894年7月,日本海軍與中國清政府的北洋水師在黃海的豐島海域附近遭遇,日艦吉野號首先向北洋水師艦隊突然開炮,挑起了中日甲午海戰的戰火。至此北洋水師艦隊擁有主力戰艦達到20餘艘。日本對中國的新型鋼鐵裝甲艦十分恐懼,為了在未來海戰中能與中國抗衡,日本投入巨資趕建了一批鐵甲戰列艦。
  • 甲午海戰中,定遠號和鎮遠號為什麼連一艘日艦都沒有擊沉?
    李三萬摘要: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兩艘主力艦定遠號和鎮遠號,排水量大,裝甲防護厚實,主炮口徑大射程遠,戰鬥力是所有參戰艦艇中最強的,為什麼連一艘日軍艦艇都沒有擊沉?1894年9月17日是甲午海戰爆發的日期,今天正是一百二十五年的幾年日,特發本文以為紀念。
  • 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師為何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沒
    致力於建造北洋水師的李鴻章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北洋水師第一次在海戰中亮相:黃海的大東溝一戰北洋水師被日軍擊沉了4艘重型鐵甲艦,威海衛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北洋水師為何會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沒呢?北洋水師如此浩大海軍實力,清政府應該打個勝仗,把小日本摁到太平洋裡喝海水,當烏龜。但是戰爭的結果實在是讓國人難以接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
  • 上海航船世家與北洋水師黃海海戰
    原創 盧銘安 上海老底子上海航船世家與北洋水師黃海海戰盧銘安今年7月25日是甲午風雲中的「黃海海戰」126周年紀念日,筆者用自己所知的,有說服力的事實,以與此有關聯的普通人角度頌揚這場雖敗猶榮的海戰
  • 還記得電影甲午風雲裡的吉野號嗎,它差點成了北洋水師的一員
    電影《甲午風雲》電影甲午風雲中鄧大人命令致遠艦撞沉吉野的一幕令小夥伴們熱血沸騰。 吉野號吉野號與北洋水洋有淵源。甲午之戰前,北洋水師軍艦儘管噸位大,但航速低,火炮射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