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看看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差距,才知道為何贏不了

2020-12-12 向東向南看

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大東溝海域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艦隊遭遇後,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艦首先發射炮彈,其他艦隊在指揮下齊齊連發,一時間海上炮聲連連,硝煙瀰漫,海水激蕩翻騰。經過激烈的戰爭之後,清政府的北洋水師被日軍擊潰,北洋水師是洋務運動的產物,泱泱大國所組建的北洋水師,為何會被一個彈丸之地的艦隊打敗?

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之後,日本政府為了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實施自己的殖民擴張計劃,緊密策劃了甲午海戰。甲午海戰的落敗,使得本就搖搖欲墜的清政府受到了致命一擊,大清朝失去了之前幾千年積累的名望,徹底被世界列強判定為弱者。甲午海戰的勝利,不僅使得日本將自己的名聲宣揚至全世界,還使得各國加快了瓜分清政府的步伐。

洋務運動自1861年開始,以「自強」、「求富」為旗號,學習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洋務運動開展之後幾年內,中國一改頹然不振的形象,積極致力於工業製造。先後具備了鑄鐵煉鋼、機器生產各種軍工用品等的能力。由於大炮、魚雷、彈藥等武器的問世,洋務派建立了各種軍事學校,而北洋水師的艦員都是當時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畢業的學生。艦隊一經組建,鑑於其規模和殺傷力,在世界海軍佔據了一席之地。

北洋艦隊為何慘敗,除去清政府的腐敗,各種因素也不容小覷。

甲午海戰的意義,對於兩個國家的意義是不同的,對於日本,此次海戰最重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敗大清國海軍,為自己宣揚名聲。日本海軍參戰的都是精銳部隊,就連船艦都是精心挑選的。當時日本艦隊中有一艘船原本是英國造船廠為北洋水師建造,但是原本用來支付製造費用的錢被挪用至慈禧太后的生辰宴會,而日本聽聞之後,當機立斷就將這艘船買了下來。當時日本為了增強國家的綜合力量,無論男女老少都節食,每天只吃一頓飯,將省下的錢用來購買軍工用品。反觀清政府,當時南洋水師就在甲午海戰附近,可是眼看戰爭失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滅後,依舊無動於衷。

隨著當時工業的發展,原本木質的戰艦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鐵甲艦船。由於之前並沒有可以借鑑的鐵甲艦設計,所以各國都是靠自己的摸索進行設計,直至甲午戰爭之後,才形成完整的體系。當時北海艦隊所搭載的武器都是大口徑老式後膛重炮,可以用大口徑的火力摧毀目標,所以當時日軍還是比較忌憚定遠與鎮遠艦。由於日軍艦隊組建較晚,所以船艦的硬性裝備和操作無疑比北洋水軍更優秀,日軍艦隊搭載的是助推復進機,火力的投射量呈現壓倒性優勢。

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在技術落後的情況下還以少擋多,儘管歷史記載是12對12,但實際戰爭中北洋水師一直是以少打多。交戰之初,北洋艦隊擁有船艦10隻,兩隻派來支援的超勇揚威船艦在剛出港不久就遭受到了集火攻擊,被擊沉於港口附近。之後經遠艦與致遠艦在海戰中撞船沉沒,濟遠艦架船遠逃。面對精銳的聯合艦隊,只有火力不足的幾艘船艦拼死抵抗,最終寡不敵眾壯烈犧牲。

對於這場海戰,清政府毫無準備,直到日本艦隊逼近,李鴻章才派北洋水師匆忙迎戰。無論是戰場上的指揮還是戰前的協調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船艦上的管理機制混亂,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本是淮軍出生,對於海軍戰略也是一知半解,一開始丁汝昌就身負重傷,無人指揮,北洋艦隊毀滅之後,丁汝昌自殺殉職。據歷史記載,9月12日,「致遠」、「靖遠」、「來遠」來到大沽,原計劃由三艘船艦裝運一批彈藥軍火,但是5點鐘時三艘艦船已經開航,彈藥就暫留大沽。這批彈藥並沒有記載被運送至威海,顯然是沒有趕上甲海戰爭,所以當時北洋水師只有5倍開花彈3個,2.8倍開花彈69個,除去發射的實心彈可以得出 ,150發中有45發開花彈是不合格的。儘管艦船殺傷力大,但是彈藥不足,面對日本海軍密集的火力壓制,北洋水師毫無勝算可言。看著來勢洶洶的日本聯合艦隊,沒有經歷過實戰的北洋水軍,軍心渙散,導致本來較高的命中率急速下降,白白浪費本就不充裕的炮彈。

甲午海戰的潰敗,將洋務派的心血消耗殆盡,而李鴻章的「避戰保船」觀念使得艦隊無心奮戰,只為保存船艦,所有的因素使得最後名聲蕩蕩的北洋水師落得一個永沉黃海的下場。

相關焦點

  • 看看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的差距,才知道甲午海戰為何贏不了
    文/寂寞的紅酒1894年9月17日,在中國黃海北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這就是著名的黃海海戰,也叫中日甲午海戰。在這場中日海軍的巔峰對決中,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輸的一敗塗地,日本海軍最終獲得了黃海海戰的勝利。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何全軍覆沒?深度解析其原因
    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經過黃海海戰、威海衛海戰等戰役,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廷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收場。大清亞洲第一的海軍,為何打不過日本海軍呢?北洋水師為何會全軍覆沒呢?咱們來分析一下其原因。原因一、制度劣勢。
  • 北洋水師為什麼會在甲午海戰中敗給日本?
    甲午海戰永遠是中國人記憶裡抹不去的傷痛,北洋水師在這場海戰中敗給了日本聯合艦隊,隨後籤署的不平等條約,讓清政府屈辱的割地賠款,極大的打擊了我們民族的自信心,那麼當時人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為什麼會在甲午海戰中敗給日本呢?
  • 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它不僅是百年前甲午戰爭實物證據,是教育警醒國人的最好教材,也是記載中國近代海軍艦船發展史的重要證物。它的出水,讓人們又仿佛回到了1895年那個風雲激蕩的歲月,讓人看到了那隻號稱亞洲最強艦隊昔日的榮光。甲午海戰是中華民族之殤,中國海軍之殤。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實力強大的北洋海軍,會在日本人手中不堪一擊?甲午海戰失敗的真正根源是什麼?
  • 北洋水師揚威日本,長崎事件為甲午海戰埋下禍根
    我們知道1894年爆發中日甲午海戰,清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臺灣島及澎湖列島給日本,被日本統治50年之久,直到現在還沒回到大陸。如果我們今天看甲午海戰,雖然有朝鮮之亂,日本擴張野心等各方面因素,但還有一個很重要也被人們忽略的原因,那就是發生在甲午海戰之前六七年的日本長崎事件。
  •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失敗只是因為假炮彈?別再被影視劇騙了!
    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失敗只是因為假炮彈?別再被影視劇騙了!在中國的5000年歷史中,晚清時期一定是最黑暗的一段歲月。因為在晚清之前,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強國。在中國近代百年屈辱史中,最令人揪心的莫過於甲午海戰了。記得小時候看電影《甲午風雲》的時候,就被當時的情況給氣到了。電影中,原本清軍佔盡優勢,但是卻因為炮彈裡裝滿了沙子而慘敗。於是,小時候在筆者的心裡,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假炮彈。之後很多年,我也一直是這麼認為的。
  • 如果提前十年開戰,那麼北洋水師能不能贏日本海軍?
    事件發生後,北洋水師總教習英國人琅威理頗為憤怒,請求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炮轟長崎,揚言「立即打垮日本海軍。」 丁汝昌馬上請示李鴻章,李鴻章壓住了這事,指示用外交手段解決。雙方互相賠償醫藥費了事。 後來,就有一些觀史者認為,清政府錯過了最好的開戰時機。而且,如果英國人琅威理不走,北洋水師就一定能勝日軍。
  • 甲午海戰給了我們多少歷史教訓?|甲午戰爭|軍艦|北洋水師_網易訂閱
    甲午海戰的三戰皆敗,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沒,對整個戰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直接導致後來的「割地賠款」、喪國辱權,使中華民族遭受到了一場巨大的歷史災難。  同時甲午海戰中,以鄧世昌為代表的海軍官兵浴血奮戰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慘烈的失敗,極大地激醒了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鬥志。  救亡圖存,尋找救國方略,成為甲午戰後,中國社會的主旋律。
  • 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師為何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沒
    致力於建造北洋水師的李鴻章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北洋水師第一次在海戰中亮相:黃海的大東溝一戰北洋水師被日軍擊沉了4艘重型鐵甲艦,威海衛一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北洋水師為何會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沒呢?北洋水師如此浩大海軍實力,清政府應該打個勝仗,把小日本摁到太平洋裡喝海水,當烏龜。但是戰爭的結果實在是讓國人難以接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之敗,是否是丁汝昌指揮失誤所致,還是另有原因
    這個問題首先要說明一點,黃海海戰其實並非丁汝昌指揮。現在在網上有很多人批評李鴻章籌建海防,建設北洋水師時,任命陸軍出身的丁汝昌為北洋水師提督,以外行領導海軍,對於北洋水師最終戰敗起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準確。丁汝昌確實出身陸軍,對於海軍並不是很了解。
  • 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為何甲午海戰卻輸的一敗塗地
    文/寂寞的紅酒北洋水師是晚清時期由洋務重臣李鴻章重金打造的一支近代化海軍。北洋水師凝聚了李鴻章畢生的心血,總投入超過3000萬兩白銀,艦船齊備、實力雄厚,總排水量接近五萬噸,是當時中國乃至亞洲最強大的海軍。
  • 甲午海戰,中日雙方的實力有何差距?
    1894年9月17日,清王朝和日本發生了一場海戰,最終以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告終,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甲午中日海戰徹底揭開了清王朝變法改革的「遮羞布」。
  • 甲午海戰的失敗,只因北洋水師的「長崎嫖妓事件」,日本才下狠心
    甲午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慘痛的一次海戰,這次戰爭導致了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更是籤訂了恥辱的《馬關條約》,賠款白銀,割讓租界。這次戰役也導致清政府苦心經營多年的海軍毀於一旦,從此更加無力對抗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侵略。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打不過日軍,真的是因為裝備不行嗎?
    呂海峰話說,自古以來,決定中國命運的有好幾次關鍵性的戰役,其中一次就是中國同日本之間的甲午海戰,而就在這場戰役當中,大清朝的北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既讓當時的北洋大臣李鴻章顏面掃地,也讓大清帝國的高大威猛形象轟然倒塌
  • 甲午海戰中,擊傷日本海軍戰艦的平遠艦竟是「國造」?!!!
    原創 中國軍視網 中國軍視網 收錄於話題#軍迷行天下3個在許多軍迷的印象中1894年發生在黃海的中日甲午海戰是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的一場蒸汽裝甲艦海上大對決馬尾的標誌性建築它俯瞰著馬江入海口見證了一場世界海戰史上最為悲壯也是最為「荒唐」的一幕中國福建水師與法國海軍艦隊的一場海戰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這艘軍艦是英國為北洋水師量身定做的快速型軍艦(航速高達22.5),彌補艦隊速度遲緩的問題。這個消息被日本知道後,立馬全國湊錢「截胡」給買下了,大清不要,我們日本要了。可笑的是,這艘船就是後來鄧世昌拼死也沒撞沉的——「吉野」號!
  • 日本為何能在甲午海戰中打敗清朝?你看看李鴻章奏摺內,寫了些啥
    二、清朝的北洋水師,號稱世界第八,亞洲第一這個稱號,是公元1888年之前的,而甲午海戰是發生在公元1894年。就如現在的體育比賽,你總不能拿著一塊金牌,天天說事吧?須知,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所謂不進則退。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一次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
    長崎事件本是北洋水師一次可以將日本海軍扼殺於搖籃的絕佳機會,卻被清政府白白地浪費了,更要命的是為幾年後的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的慘敗埋下了禍根,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當時的北洋水師總教習英國人琅威理甚至建議北洋水師藉此機會,直接對日本宣戰,當時的日本海軍剛剛起步,而北洋水師有壓倒性優勢,是將日本海軍扼殺在搖籃中的絕佳機會。
  • 上海航船世家與北洋水師黃海海戰
    ,我才知他的父親(陳有恬)是清朝北洋水師的總管輪(輪機長)。然而,這時的清政府已腐敗透頂,使北洋海軍打了一場不該失敗的海戰,從而也宣告了洋務派「新政」的徹底破產。��【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突現其衝角艏,證實了艦隊司令官乘坐的旗艦在必要時,也會衝撞敵艦】 在船塢中的北洋水師旗艦鐵甲艦「定遠」號的衝角艏(見上圖)清晰可見,包括「鎮遠」「致遠」號在內的所有大艦都有衝角艏,所以在甲午海戰中,鄧世昌管帶(艦長)下令「致遠」號衝撞日本海軍吉野號,既是當時的常規戰術,也是千鈞一髮之際所採取的果斷措施。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什麼沒有擊沉一艘日艦?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參戰的鎮遠號和定遠號的實力可謂是正常戰爭中戰鬥力最強的,而且當時日本的綜合國力也不是很強大,那為什麼當時北洋水師都沒有擊沉一艘日軍軍艦呢,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完敗?從後世的一些影片中來看,對於北洋艦隊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戰敗的原因,一些導演一味將戰敗的原因用裝了黃沙的炮彈、北洋水師的炮彈口徑要比炮管粗來解釋,這其實是一個愚蠢的解釋,其實北洋水師之所以完全的落敗的原因是因為北洋水師當時不相信科學、自以為是、坐井觀天的愚昧思想,其實對於北洋水師戰敗的原因共有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