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7日,清朝的北洋水師(又稱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這是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
北洋艦隊鐵甲戰列艦定遠號的歷史宿命
定遠艦定遠號戰列艦是清廷海軍頂尖的7000噸級鐵甲艦,也是北洋艦隊的旗艦,同時期的姊妹艦還有鎮遠艦、濟遠艦和威遠艦!定遠艦1886年8月北洋水師"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到訪日本!日本人被這些巨艦所震撼,有著憂患意識的大和民族感覺到了威脅。
-
百年誤讀:北洋水師比日本聯合艦隊裝甲厚、主炮大?
懸掛德國商船旗,剛剛抵達中國的「定遠」、「鎮遠」二艦,各有4門305毫米主炮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主炮口徑達到320毫米首先,看北洋水師的大口徑艦炮。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之所以被認為是以「大口徑主炮」為主,是因為在海戰中「北洋水師」由於速射炮不足,只能更多發揮了主炮威力。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打不過日軍,真的是因為裝備不行嗎?
先是,1879年,向英國訂造了兩艘撞擊巡洋艦揚威號、超勇號;然後,1880年,又向德國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之後,1880年在天津又專門設立了負責海軍事務的機構——海軍營務處;兵又在1881年,選定了東北旅順和山東威海兩個地方修建了倆大海軍基地,等到北洋艦隊成型之後,其實力確實已經不容小覷。其中,鐵甲艦有倆首,即:定遠、鎮遠。
-
清軍北洋艦隊的主力軍艦合集
定遠號鐵甲艦 定遠號鐵甲艦是中國清朝委託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製造的7000噸級的鐵甲艦,於1885年開始服役,成為清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而定遠則同時為艦隊旗艦。
-
龍旗飄揚:大清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
「定遠」艦下水於1882年,管帶為劉步蟾。 北洋艦隊的鐵甲艦有「定遠」及「鎮遠」 ,「定遠」號鐵甲艦是當時北洋主力艦,也是大清國北洋水師的旗艦,是亞洲少見的鐵甲巨艦,曾引起日本國民極大恐慌。「定遠」艦為維多利亞式塗裝的,其特點為黑色船身,紅色水線,白色甲板上層建築與黃色煙囪及桅杆。
-
黃海海戰,北洋艦隊襲擊日本海軍作戰部長,險些改變歷史!
文/滅霸他爸提到甲午戰爭時期的北洋水師,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鎮遠」號和「定遠」號等主力鐵甲戰艦,其實當時北洋艦隊還裝備了一批魚雷艇,其中13艘參加了黃海海戰,還險些擊沉日軍戰艦。甲午戰爭爆發時,清王朝海軍共有魚雷艇35艘,日本擁有24艘,儘管總數佔有優勢,但清朝的魚雷艇分別隸屬於北洋艦隊、南洋艦隊和廣東水師,力量分散。另外,清王朝的魚雷艇已經裝備10多年,性能老化,而且全部是進口的,自己無生產能力,日本的魚雷艇,服役時間短,性能略勝一籌,更重要的是,日本具有獨立生產魚雷艇的能力。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清朝為什麼要購買定遠號鐵甲艦和鎮遠號鐵甲艦呢?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這時新興的德國人看到市場,給李鴻章報了一個相當優惠的價格,戰艦威力強大又物美價廉,李鴻章當場拍板:買它!最後李鴻章以330萬兩白銀的價格,買下了「定遠」、「鎮遠」兩艘主力鐵甲戰艦,排水量7300萬噸級。
-
當年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為何打不過日本聯合艦隊?
不提鐵甲艦定遠和鎮遠,其餘5艘軍艦都弱於敵人主力艦。 經遠 來遠 致遠 靖遠 濟遠5艦,排水量都是2000多噸,而日軍有9艘主力艦排水量超過3000噸,其中4艘超過4000噸,幾乎是北洋軍艦排水量1倍。 排水量相差這麼大,意味著無論武器還是防禦都有很大差距,雙方很難正面對抗。
-
北洋水師主力艦艇盤點 打不沉的定遠鐵甲艦和悲壯航行的致遠忠魂
甲午海戰又正好爆發於海軍科技高速發展的19世紀末期,幾年相差的可能就是一個科技等級,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北洋水師還在使用老式的克虜伯前裝填架退炮,而日本海軍已經在使用後裝填速射炮了。裝備的差距加上其他亂七八糟的因素,甲午海戰中被日本海軍摁在地上摩擦也就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了。接下來簡單盤點一下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的主力艦艇。
-
北洋水師三巨艦歸宿尋蹤(圖)
三艦為當時「世界第三艦」,僅次於英國「英弗來息白」號(Inflexible,長一百零四點八五米)和德國「薩克森」號(Sachsen,長九十八米)。一八八六年八月,北洋水師出訪日本,軍艦停泊於日本長崎港。大清國堅船利炮,引起日本朝野一片驚恐。日本軍部遂以三艦為假想敵,加緊海上軍事訓練,尋找機會同北洋水師一較高下。
-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結果被擊穿重創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面對著北洋艦隊的旗艦,1885年服役的定遠號戰列艦(也稱為一等裝甲艦、一等鐵甲艦),以及鎮遠號,兩艦各有4門305毫米主炮,水線上裝甲厚達355毫米,水線下裝甲也有305毫米厚。
-
定遠艦33釐米鐵甲被打撈,北洋水師真正戰敗原因:不是炮彈不足
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和日本的聯合艦隊在黃海的大東溝相遇,甲午海戰爆發。僅5個小時之後,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之稱的北洋水師損失了四艘船艦,退出戰鬥。 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定遠艦和鎮遠艦仍然存在,日方的松島號被炮彈擊中喪失了戰鬥力。
-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結果被反炸重創
日本防護巡洋艦:320毫米艦炮為對付北洋艦隊 面對著北洋艦隊的旗艦,1885年服役的定遠號戰列艦(也稱為一等裝甲艦 此時的日本海軍還並沒有一戰、二戰旗艦的那樣強大,聯合艦隊的前身常備艦隊也並沒有建立,尤其是1886年北洋水師定遠、鎮遠等艦停靠長崎時,曾與當地人發生過衝突,給予日方極大的震撼和壓力,因為此時的日本海軍中並沒有刻意與之匹敵的戰艦。
-
上海航船世家與北洋水師黃海海戰
01鐵甲艦「鎮遠」號鎮遠號和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兩艘裝甲戰列艦,是北洋艦隊的主力,其艦體裝甲之厚與火炮之利都是當時遠東其他國家海軍無法相比的。然而,日本海軍卻乘機大力擴充兵力,在短時期添建了巡洋艦「浪速」號、「高千穗」號(3708噸、航速18節);4278噸排水量17節航速的炮艦三艘,甚至在小軍艦上裝備了與艦體極不相稱的大口徑火炮。為消滅北洋艦隊作了充分的準備。
-
長崎事件:北洋水師作死之路的開始
在回程途中,定遠號、鎮遠號、濟遠號、威遠號奉命前往日本長崎的船廠進行燃料補給,同時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號也需要保養。 一方面,當時清朝的北洋水師在東亞數一數二,李鴻章派遣北洋水師演習、訪問各國的目的之一就是炫耀北洋水師的武力。
-
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為什麼沒有擊沉一艘日艦?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參戰的鎮遠號和定遠號的實力可謂是正常戰爭中戰鬥力最強的,而且當時日本的綜合國力也不是很強大,那為什麼當時北洋水師都沒有擊沉一艘日軍軍艦呢,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完敗?從後世的一些影片中來看,對於北洋艦隊在中日甲午海戰中戰敗的原因,一些導演一味將戰敗的原因用裝了黃沙的炮彈、北洋水師的炮彈口徑要比炮管粗來解釋,這其實是一個愚蠢的解釋,其實北洋水師之所以完全的落敗的原因是因為北洋水師當時不相信科學、自以為是、坐井觀天的愚昧思想,其實對於北洋水師戰敗的原因共有四點。
-
甲午海戰中,定遠號和鎮遠號為什麼連一艘日艦都沒有擊沉?
李三萬摘要: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的兩艘主力艦定遠號和鎮遠號,排水量大,裝甲防護厚實,主炮口徑大射程遠,戰鬥力是所有參戰艦艇中最強的,為什麼連一艘日軍艦艇都沒有擊沉?1894年9月17日是甲午海戰爆發的日期,今天正是一百二十五年的幾年日,特發本文以為紀念。
-
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覆滅。背後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去深思
後來日本加大艦艇建造,到甲午戰爭爆發時,日本聯合艦隊的總噸位才比北洋水師多了8000多噸,艦炮的數量少了77門。 高級軍官 北洋艦隊各主要戰艦艦長及高級軍官幾乎全為福州船政學堂畢業,並多曾到英國海軍學院留學實習。中層軍官內多有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國後到福建水師學堂學習海軍後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