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主力艦艇盤點 打不沉的定遠鐵甲艦和悲壯航行的致遠忠魂

2020-12-14 桌面戰爭兵棋
超勇、揚威

(本文由桌面戰爭兵棋原創撰寫,圖片來源於網絡。「桌面戰爭兵棋」專注於軍事領域的耕耘,堅持原創,堅守初心。歡迎您的指點。)

海軍不像陸軍,你拿著70年前的AK47照樣不怵現役的M4或者95突,但同級別的海軍爺爺艦永遠剛不贏新銳艦艇。甲午海戰又正好爆發於海軍科技高速發展的19世紀末期,幾年相差的可能就是一個科技等級,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北洋水師還在使用老式的克虜伯前裝填架退炮,而日本海軍已經在使用後裝填速射炮了。裝備的差距加上其他亂七八糟的因素,甲午海戰中被日本海軍摁在地上摩擦也就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了。接下來簡單盤點一下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的主力艦艇。

超勇號模型

1866年歐洲利薩海戰奧地利大獲全勝,奧地利旗艦「斐迪南德」號將義大利艦隊旗艦攔腰撞沉,在歐洲海軍引發了一股撞擊巡洋艦熱潮。而對於軍費不足以購買一等鐵甲艦的北洋水師來說,無異於天賜良機,買大型鐵甲艦買不起,購兩艘小巡洋艦還是綽綽有餘的。遂李鴻章再次委託赫德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兩艘新式撞擊巡洋艦。

1880年4月17日,隨著首批資金到位,中國兩艘撞機巡洋艦的建造計劃正式啟動。同年12月27日,兩艘軍艦被正式命名為超勇、揚威,遵從西方海軍的習慣,兩艘軍艦並稱為「超勇」級。因為自身防護能力較弱,而主要作戰手段又是極為冒險的撞擊戰術,超勇級在艦體上採用了簡潔、低矮的設計。這樣能儘可能隱蔽自己,降低被敵方命中的可能,但同時也使超勇級適航性變差。超勇級撞擊巡洋艦在建成時是世界最新式的軍艦,是當時整個海軍的潮流。所以有些以十年後大東溝海戰來評價超勇級軍艦質量低劣的言論是不符合實際的。

日本海軍筑紫號(超勇級姊妹艦)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超勇、揚威再度奔赴戰場,但此時二艦已經老化,最高速度已不及12節。與其同時期的日本超勇級姊妹艦「筑紫」號已退入二線(原為英國為智力製造,後被日本購買)。

1894年9月17日,舉世聞名的中日甲午海戰爆發,丁汝昌出於保護考慮將超勇、揚威二艦配置於艦隊右翼翼端。可出人意料的是日本艦隊甘冒艦隊側面暴露的風險將矛頭直指北洋水師右翼的超勇、揚威二艦。面對新式軍艦組成的日本第一遊擊隊,超勇、揚威浴血奮戰,先後擊傷秋津洲、高千穗,並重創吉野號。然而已垂垂老矣的超勇、揚威終究不敵日軍新式戰艦,戰至下午14時23分,超勇、揚威沉沒,超勇管帶黃建勳拒絕救援,與艦同沉;揚威管帶林履中悲憤萬分,毅然跳海自盡。

定遠號

自超勇、揚威兩艦入役後,北洋水師的實力踏上了新的臺階。但無力購買鐵甲艦(戰列艦的前身)一直是海軍心頭一痛,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至死都念念不忘「臣所每飯不忘者,在購買鐵甲船一事,至今無及矣。而懇懇之愚,總以為鐵甲船不可補辦,倭人萬不可輕視」。到1877年,日本於英國訂購的二等鐵甲艦「扶桑」號下水更是對中國產生了重大的刺激。1880年中德正式籤定了鐵甲艦的定造合同,定遠級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參照了德國海軍主力薩克森級,同時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一些英國軍艦的優秀設計。

1885年7月3日,建造完成的定遠、鎮遠兩艦回國(本來1884年就建設完成,但因與法國開戰,不得不延遲回國)。同年11月8日,兩艦正式加入北洋海軍序列,中國海軍裝備落後的歷史已然被改寫。甚至一度引發了日軍的恐懼,為了對付定遠、鎮遠二艦,日本制定了龐大的海軍擴張計劃,同年開始研發、建造針對定遠級設計的松島、橋立、嚴島三艘巡洋艦。作為中國海軍實力的象徵,定遠、鎮遠每年都要巡弋任務,像世界宣示這支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中國海軍。

定遠號模型

然而從1890年開始,中國海軍的建設陷入了停頓。此時的定遠、鎮遠就是整個北洋水師的縮影,經費匱乏,艦隊長期缺乏保養。而我們的老對手日本卻在同一時期奮發圖強,已然搶走了亞洲第一海軍的桂冠。

1894年中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甲午海戰,定遠、鎮遠作為主力迎敵。旗艦定遠號在6000米的距離上率先打響了黃海海戰的第一炮,不幸的是開戰不久旗艦定遠號被日軍火炮擊中望臺,提督丁汝昌受傷,定遠喪失指揮能力。在整個黃海海戰中,定遠、鎮遠互相支援。定遠號擊毀日軍旗艦松島號7號炮位,擊斃赤城號艦長坂元八郎太;鎮遠號重創松島號,使其失去戰鬥力。整場戰鬥中定遠、鎮遠中彈逾百,但巍巍不倒,致使有日軍士兵抱著炮彈痛哭流涕道:定遠為什麼擊不沉啊……

濟遠號

李鴻章本是準備為北洋水師訂購4艘定遠級鐵甲艦,但後期出於經費等因素考慮才將後兩艘改為巡洋艦(要是大東溝海戰北洋有4艘定遠級出戰,也許戰果會大為改觀吧)。在得知李鴻章有意訂購巡洋艦後,英國有意向其推銷新式的穹甲巡洋艦「埃斯美拉達」號(本為智利海軍建造,可優先供給中國)。無奈李鴻章已經對英國方面失去信任,訂單最終流入了德國伏爾鏗船廠,但由於是德國第一次設計穹甲型巡洋艦,導致濟遠號存在許多小毛病,諸如煤倉容積小導致巡航能力不足、穹甲布置不到家等。

濟遠號模型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濟遠號受命與廣乙號一同護送兵船登錄牙山。7月25日與日軍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艘實力強勁的穹甲巡洋艦相遇,爆發遭遇戰。炮戰中濟遠號被命中司令塔,大副沈壽昌等當即陣亡。在此之前方伯謙的處置都無可異議,但大副的陣亡可能對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響,濟遠號開始不顧友軍奪路而逃,甚至還掛起了白旗和日本海軍旗。以至於後至的操江號被日軍俘獲、兵船高升號被日軍擊沉,千餘名陸軍士兵葬身海底。由於逃跑的醜事並未被揭發,方伯謙得以繼續率領濟遠號參加了隨後的大東溝海戰。但如同豐島海戰一樣,戰至中途方伯謙再次選擇回撤逃跑,逃跑途中濟遠號又將被日軍重創的揚威號撞沉。戰後回港的北洋軍艦均拒絕與逃艦濟遠號同泊,同樣方伯謙的好運也走到了頭,清廷中樞軍機處正式下令將方伯謙正法。

致遠號

中法戰爭結束後,馬江之戰的慘敗再次激發了中國外購軍艦的熱潮。北洋大臣李鴻章本意是以濟遠號為藍本在英、德兩國再訂購4艘濟遠級巡洋艦,但因濟遠級設計上諸多的不足讓清政府更改了計劃,分別在英國訂購2艘英式穹甲巡洋艦(致遠、靖遠),在德國訂購2艘裝甲巡洋艦(經遠、來遠)。

致遠級穹甲巡洋艦由英國設計師懷特設計,採用兩臺復燃機與四座燃煤鍋爐作為動力系統,功率5500匹馬力,排水量2300噸,最大航速18節(如果採用強壓通風手段,可以將功率提升到7500匹馬力,但會加速老化鍋爐)。與半吊子水平的濟遠號相比,致遠級才是正宗的穹甲巡洋艦,4英寸厚的的穹甲甲板可有效加強鍋爐輪機等要害部位的保護,而良好的水密性設計進一步提高了致遠級的生存能力。

致遠號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9月17日北洋水師在護送陸軍登陸時在大東溝與日本聯合艦隊遭遇,打響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鐵甲艦的決鬥。致遠號與靖遠號分別位於艦隊左右兩翼,在戰鬥中定遠號受到日軍猛烈打擊,致遠號前往支援。為了保護旗艦致遠號以身做盾,很快被日軍火力不斷擊中,艦體開始傾斜。接下來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幕,步履蹣跚的致遠號突然開足馬力一往無前的衝向日軍主力艦吉野號。

這是中國海軍史上最悲壯的一段航程,孤獨的鄧世昌用這種捨命一擊的方式為艦隊努力贏得時間與機會,然而天不佑致遠,日軍猛烈的炮火擊中致遠號的魚雷艙,巨大的爆炸讓致遠號在十分鐘內就永遠的沉入海底。落海後的鄧世昌拒絕救援,與愛犬同沉大海以身殉國。聽聞此消息的光緒皇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壯烈的鄧世昌從此成為中國海軍不朽的軍魂。

北洋水師

經遠級裝甲巡洋艦繼續由德國伏爾鏗船廠製造,排水量為2900噸,動力系統採用兩座複式蒸汽機和四座燃煤鍋爐,功率4400匹馬力,最大航速可達16節。經遠級的防護仿造了定遠級的設計,以豎甲形成一圈堅固的鐵甲堡,最厚處的裝甲達到9.5英寸。

1887年9月12日,經遠、來遠號起航回國。由於臺海局勢的緩和,這4艘本因臺澎防務定製的先進軍艦再次被劃歸北洋水師,成為新一代北洋一線主力。在艦隊回國後,林永升、邱寶仁被任命為兩艦管帶,為了發揮裝甲巡洋艦和穹甲巡洋艦的優勢互補,北洋水師一直採用「經遠—致遠」、「來遠—靖遠」的獨特編隊

經遠號

甲午戰爭爆發後,兩艦隨軍參加了大東溝海戰,分別與致遠、經遠號搭配位於艦隊兩翼。左翼的經遠號在攻擊日本二等鐵甲艦比睿號的過程中一度準備接舷俘獲這艘遭受重創的日艦,但由於比睿號上的機關炮壓制未能成功。同時右翼的來遠號則在相鄰軍艦配合下重創日軍赤城號,擊爆其彈藥艙,當場擊斃艦長坂元八郎太。

但隨著戰鬥進行,北洋水師逐漸陷入劣勢。隨著致遠號沉沒,濟遠號和廣甲號的逃跑,北洋水師左翼徹底崩潰。經遠號也在日軍火力下遭受重創,被迫向淺水區撤退自救,但被尾隨而來的4艘日軍最新式穹甲艦圍攻,管帶林永升不幸陣亡,接替指揮的大副與二副也先後陣亡,最終於下午5時29分沉沒。日軍海軍也對經遠號表現出了極高的敬意「敵軍終未升起降旗,一直奮戰,死而後已,當可瞑目海底」。右翼的來遠號也在戰鬥中遭受重創,被迫與靖遠一同前往淺水區自救,後又返回戰場,一直戰鬥到海戰結束。

參考書目:陳悅先生著《北洋水師艦船志》

相關焦點

  • 北洋水師主力艦艇盤點 打不沉的定遠鐵甲艦和悲壯航行的致遠忠魂
    海軍不像陸軍,你拿著70年前的AK47照樣不怵現役的M4或者95突,但同級別的海軍爺爺艦永遠剛不贏新銳艦艇。甲午海戰又正好爆發於海軍科技高速發展的19世紀末期,幾年相差的可能就是一個科技等級,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北洋水師還在使用老式的克虜伯前裝填架退炮,而日本海軍已經在使用後裝填速射炮了。
  • 不沉的戰艦還是被日本人打沉了:薩沙帶你看北洋水師定遠艦
    薩沙也是北洋水師歷史的愛好者(不敢說研究者)。上個月去威海旅遊,遊覽了著名的劉公島和定遠鐵甲艦很有感觸。不覺聯想起今天的遼寧號。聽薩沙說一說吧。裝甲和人一樣厚,這是什麼概念!定遠號的彈藥庫、動力艙、主炮,全部在厚重裝甲的保護下!在當年的亞洲來說,根本沒有一種炮,能夠擊穿定遠號的主要裝甲。在黃海海戰中,定遠號被日軍中大口徑炮彈擊中高達160發。全艦多次燃起大火,火炮和設備有一定損傷,官兵傷亡也不輕,可就是打不沉。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放眼整個19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強國當屬英國。英國的造船水平和能力也是首屈一指。
  • 當年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為何打不過日本聯合艦隊?
    我們就單純的海戰實力對比來看,其實北洋水師根本就打不贏。   不提鐵甲艦定遠和鎮遠,其餘5艘軍艦都弱於敵人主力艦。   經遠 來遠 致遠 靖遠 濟遠5艦,排水量都是2000多噸,而日軍有9艘主力艦排水量超過3000噸,其中4艘超過4000噸,幾乎是北洋軍艦排水量1倍。   排水量相差這麼大,意味著無論武器還是防禦都有很大差距,雙方很難正面對抗。
  • 清軍北洋艦隊的主力軍艦合集
    北洋艦隊是清末清廷重金打造的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當時亞洲地區國家中軍艦數量最多,噸位最大的一支艦隊,剛剛成軍時在亞洲地區實力首屈一指,其風頭一時無兩,但是僅僅過了幾年就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成為國人心中的痛。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領略一下那隻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的真容和他們最後悲壯的結局。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北洋水師曾經之所以能稱之為亞洲第一,全仗著它的十大主力艦。這十艘艦除平遠艦外,全部由英國和德國製造,代表著當時世界先進的軍事造船水平。但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卻全軍覆沒,有五艘被日本海軍擊沉,有兩艘為免資敵,自行炸沉;有三艘被日軍俘獲,並編入了日本海軍。
  • 出鞘: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因何灰飛煙滅
    那麼北洋水師因何輝煌過後迅速隕落,真實的定遠艦又在甲午戰爭中發揮了多大作用,本期《出鞘》我們就來回顧這段歷史。「定遠艦」為清朝委託德國坦特伯雷度(現名什切青,二戰後歸屬波蘭領土)的伏爾鏗造船廠建造的7000噸級一等鐵甲艦。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北洋水師曾經之所以能稱之為亞洲第一,全仗著它的十大主力艦。這十艘艦除平遠艦外,全部由英國和德國製造,代表著當時世界先進的軍事造船水平。但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卻全軍覆沒,有五艘被日本海軍擊沉,有兩艘為免資敵,自行炸沉;有三艘被日軍俘獲,並編入了日本海軍。
  • 出鞘: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因何灰飛煙滅
    那麼北洋水師因何輝煌過後迅速隕落,真實的定遠艦又在甲午戰爭中發揮了多大作用,本期《出鞘》我們就來回顧這段歷史。「定遠艦」為清朝委託德國坦特伯雷度(現名什切青,二戰後歸屬波蘭領土)的伏爾鏗造船廠建造的7000噸級一等鐵甲艦。
  • 上海航船世家與北洋水師黃海海戰
    01鐵甲艦「鎮遠」號鎮遠號和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兩艘裝甲戰列艦,是北洋艦隊的主力,其艦體裝甲之厚與火炮之利都是當時遠東其他國家海軍無法相比的。從鐵甲艦「鎮遠」號的悲壯悽涼的歷史中可以看到清朝北洋海軍的縮影。就當時中日雙方海軍的實力而言,不分上下,中國進行的又是反侵略的正義戰爭,士兵英勇作戰,不少愛國將領堅貞不屈,全國人民又一致支持。然而,這時的清政府已腐敗透頂,使北洋海軍打了一場不該失敗的海戰,從而也宣告了洋務派「新政」的徹底破產。
  • 龍旗飄揚:大清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
    「定遠」艦下水於1882年,管帶為劉步蟾。 北洋艦隊的鐵甲艦有「定遠」及「鎮遠」 ,「定遠」號鐵甲艦是當時北洋主力艦,也是大清國北洋水師的旗艦,是亞洲少見的鐵甲巨艦,曾引起日本國民極大恐慌。「定遠」艦為維多利亞式塗裝的,其特點為黑色船身,紅色水線,白色甲板上層建築與黃色煙囪及桅杆。
  • 北洋水師三巨艦歸宿尋蹤(圖)
    三艦為當時「世界第三艦」,僅次於英國「英弗來息白」號(Inflexible,長一百零四點八五米)和德國「薩克森」號(Sachsen,長九十八米)。一八八六年八月,北洋水師出訪日本,軍艦停泊於日本長崎港。大清國堅船利炮,引起日本朝野一片驚恐。日本軍部遂以三艦為假想敵,加緊海上軍事訓練,尋找機會同北洋水師一較高下。
  • 北洋艦隊所有戰艦及武器裝備圖 北洋水師定遠號、鎮遠號等
    北洋艦隊所有戰艦及武器裝備圖北洋水師定遠號、鎮遠號等 (/18) (共18張) 2014-09-01 10:32 信息來源:163.com
  • 定遠艦30cm厚的鐵甲出水,印證北洋水師的實力,戰敗原因令人心寒
    北洋水師成立於1888年,是中國近代化的海軍艦隊,也是當時清朝四支海軍中,實力最強的一支。北洋水師有官兵四千人,25艘軍艦,50艘輔助艦和30艘運輸船。北洋水師的建設經費是400萬兩白銀,號稱是亞洲第一水師。
  • 歷史的印跡|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定遠艦 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自從1885年來到中國,加入北洋水師開始,定遠艦和他的姊妹艦鎮遠艦就是中國海軍的驕傲。這兩艘鐵甲艦,是中國人自存圖強努力的結晶。作為體形上的對比,新中國人民海軍剛成立時,大型艦艇排水量一般只有1000多噸;1970年下水的051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3670噸;被稱為中華神盾的052D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為7000噸。1886年8月,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艦隊到日本長崎進行保養。當定遠艦和鎮遠艦駛入港口時,日本朝野上下受到巨大震動。
  • 歷史的印跡 | 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定遠艦 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自從1885年來到中國,加入北洋水師開始,定遠艦和他的姊妹艦鎮遠艦就是中國海軍的驕傲。這兩艘鐵甲艦,是中國人自存圖強努力的結晶。1879年,晚清名臣沈葆楨去世,臨終前遺疏上奏:「臣所每飯不忘者,在購買鐵艦船一事,至今無及矣。
  • 歷史的印跡 | 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定遠艦 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自從1885年來到中國,加入北洋水師開始,定遠艦和他的姊妹艦鎮遠艦就是中國海軍的驕傲。這兩艘鐵甲艦,是中國人自存圖強努力的結晶。1879年,晚清名臣沈葆楨去世,臨終前遺疏上奏:「臣所每飯不忘者,在購買鐵艦船一事,至今無及矣。
  • 歷史的印跡|尋找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號
    定遠艦 遍地球第一等鐵甲船自從1885年來到中國,加入北洋水師開始,定遠艦和他的姊妹艦鎮遠艦就是中國海軍的驕傲。這兩艘鐵甲艦,是中國人自存圖強努力的結晶。作為體形上的對比,新中國人民海軍剛成立時,大型艦艇排水量一般只有1000多噸;1970年下水的051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3670噸;被稱為中華神盾的052D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為7000噸。1886年8月,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艦隊到日本長崎進行保養。當定遠艦和鎮遠艦駛入港口時,日本朝野上下受到巨大震動。
  • 北洋水師失敗之源:主力軍艦都是特價品或縮水貨,清朝仍嫌花錢多
    但是,從北洋水師發展過程中的一些事例,我們卻能發現某些特殊現象,對戰敗結局確實存在因果關聯。 通過歷史資料來看,北洋水師的主力戰艦幾乎都是特價品,或者是性能縮水產品。客觀講,這種現象是歷史的無奈,但如果合理利用,這些特價品一樣能發揮巨大價值。然而,清政府似乎對此並沒有清醒認識。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北洋艦隊陣容北洋水師的火炮比較老舊,重炮裝備在船頭位置為主,以雁形陣出擊,靠「定遠」、「鎮遠」兩艦以重型鐵甲艦打頭衝陣,其餘軍艦在兩翼,但航速較日軍慢。中午12點50分,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打響了黃海海戰的第一炮,但未命中敵艦。隨後,日軍旗艦「松島」向北洋水師開炮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