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長州徵伐,江戶幕府勝利,卻沒對長州藩趕盡殺絕!為啥

2021-01-17 騰訊網

第一次長州徵伐以長州藩的失敗落幕,在這場戰爭中,長州藩和國內外反動勢力勾結反對江戶幕府,奇怪的是,江戶幕府沒有對長州藩趕盡殺絕,不僅沒有,這場戰爭的失敗甚至絲毫沒有影響長州藩的戰爭潛力和倒幕政策,這是怎麼回事呢?

縱觀世界歷史,無論是中國、奧斯曼還是沙俄,封建政府對於有可能動搖自己統治的勢力從來是寧可錯殺三千不放過一個,即使藉助外國勢力也要毀滅殆盡,第一次長州徵伐卻是一個例外。

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第一次長州徵伐的主力並非江戶幕府自己的軍隊,而是西國21藩。至於為什麼不是江戶幕府自己的軍隊,是因為江戶幕府根本沒有軍費支撐這場戰爭。

江戶幕府建府200多年,關東親藩旗本8萬騎食祿承平日久,根本已經徹底喪失作戰積極性,而幕府徵集軍費也是多重推諉,困難重重。所以到了第一次長州徵伐的時候,幕府已經沒有征討的經費了,只能依靠權威讓大名聯軍出徵。

長州在關西,幕府就近調兵徵伐,西國21藩自然而然成了主力。第一次長州徵伐的總督參謀是薩摩藩的西鄉隆盛,他們根本不想和長州藩死磕,畢竟損失損失的是各藩的兵,而好處都讓幕府得了。所以西鄉隆盛力主通過談判不戰而勝。

此時的幕府雖然自保有餘,但已經大不如前了,面對各懷鬼胎的西國大名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也想息事寧人,長州藩求和給了幕府一個臺階。於是,幕府最後決定通過長州支藩巖國藩主吉川經幹提出長州藩投降的條件,包括:長州藩降服,藩主毛利敬親謹慎,禁門之變有責任的國司信濃、益田右衛門介和福原越後三家老自殺,處死四參謀以及將尊攘派三條實美等五公卿轉移至福岡等。

這些條件,長州藩一一答應,所以幕府方面也就見好就收了。在這種情況下,幕府即便想要將長州藩趕盡殺絕也是無能為力,只能儘量維持和平以自保。

第一次長州徵伐,江戶幕府勝利,卻沒對長州藩趕盡殺絕!為啥?

相關焦點

  • 第一次徵討長州,幕府意外獲「強援」,長州藩無奈投降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第一次徵討長州,幕府意外獲「強援」,長州藩無奈投降   第一次徵討長州發生於公元1864年7月23日,主要原因在於長州藩意圖通過軍事方式恢復藩主父子等人的權勢,但在其他地方強藩的努力下,長州藩敗退。
  • 1864第一次長州徵討 幕府不戰而屈長州之兵 長州降伏
    日本江戶時代後期,在長州藩,尊王攘夷、公武合體的倒幕思想盛行,因此長州藩圖謀對京都的政局進行幹涉。1864年為求得對長州藩主父子的赦免,長州對京都進行了稱為「禁門之變」的軍事行動。因此,朝廷以長州藩向京都御所開炮為由將長州立為「朝敵」,向幕府下達了長州徵討的敕命。
  • 驅逐長州藩出京與第一次徵長
    此時的薩英之戰也打完了,賠償款還是幕府墊付的,所以薩摩藩這時候基本是作為幕府的應聲蟲的,沒辦法吖!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長州藩之前是假借天皇名義,脅迫幕府同意開戰的。打贏了,皆大歡喜;打輸了,那就是長州藩下犯上,假傳「聖旨」。
  • 下關戰爭慘敗而歸,又面對幕府大軍徵討,長州藩要如何死裡逃生?
    當然了,這件事最後被薩摩藩和會津藩破壞,長州藩也被解除了兵權並趕出京都,日本史學界稱之為「八月十八日政變」(按照日本舊曆,是8月8日沒錯)。不過長州藩腦子有點軸,上到藩主下到武士都是頭鐵無比。但可惜的是,長州藩的軍力本就一般,對西方技術的引進也不算積極,所以說是連續吃了兩次敗仗。比如說第一次下關戰爭,剛在1863年5月襲擊了美國、法國和荷蘭船隻後,還沒開心幾天呢,西方國家的報復還擊就來了。先是在6月1日被美國的軍艦懷俄明號暴打一頓,長州藩兩艘蒸汽動力軍艦和一艘風範軍艦都被擊沉。
  • 幕末尊王攘夷的中心:長州藩
    長州藩就是毛利藩,領有周防、長門兩國,根據後期檢地領地大概在37萬石。由於藩債不斷增加,農民窮困,藩內各地不斷發生百姓一揆。以村田清風為首的改革派上臺,採取緊縮財政開支的措施,重建鄉村統治。周布政之助從開港的中央政局和海防發展出發,採取富國強兵和重商主義的政策,長州藩逐漸成為尊王攘夷派的據點。經過1863年的八月十八日政變及幕府兩次徵伐長州後,與薩摩藩同為討幕的領導力量。幕末長州藩的思想家吉田松陰提出了「一君萬民論」,主張天皇一人之下萬民平等。
  • 推翻德川幕府的長州藩,變革有多狠?欠錢分37年還、學習明朝軍陣
    摘要:推翻德川幕府的長州藩,變革有多狠?欠錢分37年還、學習明朝軍陣日本江戶時代,天保七年毛利家第十一代藩主毛利齊元死後,年輕的第十二代藩主毛利齊廣繼任不足一個月也離世,由毛利齊元長子毛利慶親繼任家督。而這個時候,日本全國各地受大饑饉所苦,米價暴漲,到處都有騷動,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天保大饑饉。
  • 明治的陰謀:薩摩、長州兩藩為何盛產維新志士
    在後來武力倒幕的過程中,發揮主力作用的便是薩摩和長州兩藩的軍隊。所謂明治維新的實質,其實便是薩摩、長州兩藩聯手推翻德川幕府、建立新政府的過程。而1866年兩藩結成的同盟可以說是為倒幕以及建立明治新政府奠定了基礎。長期以來,明治維新一直被日本人看成是一段充滿「榮光」的歷史。
  • 宮崎市定:薩摩和長州兩藩為何突然由「攘夷」轉向「開國」
    因此,對朝貿易中的實際獲益者就是長州。同時,長州在跟清朝的貿易上也毫不含糊,長州遠離長崎,卻反而給走私提供了便利。八代將軍吉宗即位後,曾試圖在日本西海岸取締走私活動。享保二年(1717),幕府令長州、福岡、小倉各藩緝捕在海上與清朝奸商從事貿易活動的人。應該說沒有什麼比幕府的這種命令更愚蠢的事了,設想,如果沒有藩主在後面煽動鼓勵,走私怎麼可能進行得了呢?
  • 長州藩經歷對外戰爭失敗和舉國討伐後選擇和薩摩藩共同倒幕
    長州藩是攘夷的積極分子,其本身對幕府倒沒什麼大的反感,一開始只是「尊王攘夷」。很多事情很難預料,長州藩要坐攘夷第一把座椅的願望如此強烈,以至於他們頻頻招惹外國人,無視幕府的警告。一系列變故後,長州藩發生根本改變,從「尊王攘夷」變為「尊王倒幕」。
  • 被戰火燃燒的京都古城,長州藩如何膽大包天掀起禁門之變?
    一、長州藩的計劃 如果說長州藩想要'請'孝明天皇去自己家落腳這件事,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1863年的時候,長州藩就曾經密謀把孝明天皇帶走了。 作為'尊皇攘夷'派的領袖(自封的),長州藩希望趁著孝明天皇出巡的時候,直接把孝明天皇劫持過來,然後借天皇之名,要求幕府採取攘夷的舉動。
  • 以倒幕為目標的薩摩藩,為什麼要聯合會津藩屢屢打擊長州藩?
    相比於幕府的軟弱無能,與西方國家籤訂條約和打開港口,各地方藩國則出現了攘夷的呼聲,進而這種攘夷的呼聲變成了要推翻德川幕府的呼聲。其中長州藩和薩摩藩無疑是最為熱衷於推翻幕府的藩國,長州藩展開了許多針對幕府的刺殺活動,而薩摩藩則暗中積蓄力量,意圖武裝推翻幕府。但是雖然說這兩個藩國在後來確實締結了同盟,可是在這之前薩摩藩卻聯合會津藩屢屢打擊長州藩,直接破壞了長州藩的攘夷大計,這又是為什麼呢?
  • 頭鐵無比的長州藩,是如何進行獨立的擊退,並單挑出四大聯軍的?
    阿爾科克在1859年來到日本後,先是逼迫德川幕府與他籤訂日英通商條約,然後在江戶城遊行,奪取江戶城的東禪寺作為英國駐日公使館,甚至帶人到日本人心目中的神山富士山上耀武揚威。這一切都讓日本人恨之入骨,而阿爾科克自己也感覺良好,從富士山下來後再與英軍一起巡邏日本,儼然一副人類的姿態。
  • 炮擊美法商船,長州藩挑起下關戰爭
    引言:1863年,在長州藩等尊攘派的推動下,孝明天皇發出了攘夷赦紙,幕府將軍被迫向朝廷保證在6月25日發動攘夷。6月25日,長州藩以久坂玄瑞為首的攘夷派(光明寺黨),斷然開炮襲擊了正在下關海峽的美國商船「彭布羅克號」。
  • 隱藏在幕末的陰謀,長州藩火燒京都的計劃,如何被新選組破獲?
    除去西方勢力的介入,日本內部的政局也變的混亂起來,幕府和攘夷派的紛爭越來越大,雙方爭鬥的同時,武力衝突也日益加劇,隨時都可能演變為一場戰爭。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864年7月8日,負責維護京都治安的新選組在接到線報之後,突襲了一家名為池田屋的旅館,在這裡他們將揭開長州藩的陰謀,並將這個陰謀扼殺在搖籃之中。
  • 從兩起事件看,為何薩摩和長州能領導日本的明治維新
    領導這次運動的是薩摩和長州兩個藩鎮,倒幕運動就是這兩個強藩發動的,明治維新早期的領導者也多出自這兩藩。這兩個藩之所以能領導明治維新,其原因很多,不過原因還出在兩藩自己身上。那麼為何這兩藩能領導明治維新?我們從兩件事就能看出這並不是偶然。事件一:生麥事件及薩英戰爭。1862年,在日本神奈川縣生麥村發生了薩摩藩武士攻擊英國商人的事件,此舉引發了世界的譁然。
  • 就士遊 從長州藩到大阪城——日本明治維新之旅(3)
    就士遊日本之行的第一場講座  12月11日.下關從長州藩到大阪城
  • 長州藩尊王討幕派領袖之一,西海的狂人騎士高杉晉作
    1830年9月,吉田松陰出生在長州藩。九年以後,高杉晉作在山口藩出生,這兩個人對日本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為日本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前一位是最早系統地提出「尊王攘夷」思想,並且因為想要周遊列國而違反天皇禁令的軍事教育家;後者是一生風流倜儻、叱吒風雲的一代騎士。
  • 明治維新|這個幕府末代將軍丟了政權卻贏了民心
    「一會桑」:德川慶喜的將軍之路歷來認為,明治維新的鬥爭雙方是「(打)倒幕(府)派」(明治政府)與「(輔)佐幕(府)派」 (江戶幕府),也就是薩摩、長州等志在倒幕的西南雄藩與德川幕府舊勢力之間的對決。然而奇怪的是,新政府軍的「東徵先鋒總司令官」叫做德川慶宜,正是16代尾張藩藩主,這可是擁有幕府將軍繼承權的「御三家」之首。
  • 德川幕府倒臺後,明治政府面臨的局面多棘手?沒兵,沒錢,也沒權
    在日本各地諸多藩地當中,長州藩和薩摩藩一直和幕府處於敵對狀態。再加上二者距離江戶幕府的核心江戶城十分遙遠,因此大有一副「山高皇帝遠」的味道在裡面,因此也時常不受幕府的控制。當然,長州藩和薩摩藩與幕府關係不睦這種情況並非是在江戶末期時才出現的。
  • 倘若日本幕府早幾年開國,倒幕運動或許不會成功
    原作者 | [日]半藤一利摘編 | 徐悅東高杉晉作「獨自一人的叛亂」幕府得到朝廷的敕許,第一次向長州派遣了徵伐軍隊。此時的總參謀長是薩摩的西鄉隆盛。西鄉認為發起戰爭實屬愚蠢之舉,不如讓長州藩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因此最後並未開戰。有關西鄉的想法,背後有這樣一個說法。在他與勝海舟見面之際,勝海舟對他說,今後的日本即便是由外樣大名執政也沒問題,必須起用強藩的優秀人才,實行共和政治,也就是今日所說的代議制度,如今的幕府已經不可依賴了。西鄉可能是聽取了他的意見,進而認為摧毀長州藩對日本沒有任何好處。但他雖讓長州藩自己處理,自然也提出了各種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