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實行預約參觀的新措施。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5月15日,星期五,陰。
時針指向下午1時,上海興業路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門前,幾位參觀者已經在此等候了幾分鐘。工作人員一邊安慰他們「請稍等片刻,館內正在利用中午進行全面消殺,馬上就可以進了」,一邊提醒後來的觀眾用手機掃一下路邊易拉寶上的二維碼,預約下午的參觀券。
從5月1日一大會址紀念館開始實行預約參觀的新措施到今天,已有半個月。時間一到,紀念館下午場準時開放,只見一位工作人員手持智能終端,負責掃描觀眾手機上的預約成功二維碼,另一位工作人員負責核驗入場觀眾的身份證和綠色隨申碼,安檢通道內的工作人員則通過無接觸式的紅外體溫儀,篩查參觀者的體溫,現場有條不紊,短短幾分鐘時間,七八位參觀者便順利入場參觀。
一大會址紀念館辦公室副主任林晶暉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因疫情影響而閉館了一段時間後,一大會址紀念館於3月13日恢復開館,但由於參觀者在入館前要出示綠色隨申碼、身份證並登記個人信息,給觀眾帶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5月1日起改用預約參觀方式,就是為了減少觀眾排隊參觀等候的時間,避免觀眾扎堆造成安全隱患,同時也能更有效地控制客流。
工作人員掃描觀眾手機上的預約成功二維碼,另一位工作人員負責核驗入場觀眾的身份證和綠色隨申碼。
「我們通過票務系統來實現預約功能,每天分10個預約時段,每個時段半小時、可預約100人,這樣就把每天最高承載量限定在1000人以內。」林晶暉說,預約參觀實行半個月來,所起到的最大效果就是避免了人員聚集,減少了觀眾排隊時間,按照預約時間前來的參觀者幾乎不要排隊,就可以隨到隨進。而且,預約系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自動記錄每位預約參觀者的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和進館時間,一旦出現情況,能夠做到「可追溯」,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公眾的安全和健康。
智能終端顯示,截至13:30,當天預約參觀人數為229人,核銷63.76%、146人。
記者在館方提供的智能終端上看到,截至13:30,當天預約參觀人數為229人,核銷63.76%、146人。
「這個意思就是,在今天已預約的229人中,到下午13:30已有146人進館參觀,佔到全天預約人數的63.76%。」林晶暉說,館方還規定,同一時間內展廳內觀眾人數上限不得超過50人,一旦達到50人,將採取暫停進場的限流措施。他說,從目前來看,預約參觀推出後的這段時間,可以說是一大會址紀念館觀眾參觀體驗最好的時期。而在疫情之前,紀念館最多一天的客流量曾達到12000人左右。
林晶暉表示,目前一大會址紀念館的預約參觀,每個帳號一次最多預約5人、每天限約一次,暫不接受團隊預約。何時恢復團隊預約和人工講解,要視疫情防控情況而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