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會址」日記|預約參觀減少排隊時間,實現「可追溯」

2020-12-13 澎湃新聞

【編者按】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實行預約參觀的新措施。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5月15日,星期五,陰。

時針指向下午1時,上海興業路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門前,幾位參觀者已經在此等候了幾分鐘。工作人員一邊安慰他們「請稍等片刻,館內正在利用中午進行全面消殺,馬上就可以進了」,一邊提醒後來的觀眾用手機掃一下路邊易拉寶上的二維碼,預約下午的參觀券。

從5月1日一大會址紀念館開始實行預約參觀的新措施到今天,已有半個月。時間一到,紀念館下午場準時開放,只見一位工作人員手持智能終端,負責掃描觀眾手機上的預約成功二維碼,另一位工作人員負責核驗入場觀眾的身份證和綠色隨申碼,安檢通道內的工作人員則通過無接觸式的紅外體溫儀,篩查參觀者的體溫,現場有條不紊,短短幾分鐘時間,七八位參觀者便順利入場參觀。

一大會址紀念館辦公室副主任林晶暉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因疫情影響而閉館了一段時間後,一大會址紀念館於3月13日恢復開館,但由於參觀者在入館前要出示綠色隨申碼、身份證並登記個人信息,給觀眾帶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5月1日起改用預約參觀方式,就是為了減少觀眾排隊參觀等候的時間,避免觀眾扎堆造成安全隱患,同時也能更有效地控制客流。

工作人員掃描觀眾手機上的預約成功二維碼,另一位工作人員負責核驗入場觀眾的身份證和綠色隨申碼。

「我們通過票務系統來實現預約功能,每天分10個預約時段,每個時段半小時、可預約100人,這樣就把每天最高承載量限定在1000人以內。」林晶暉說,預約參觀實行半個月來,所起到的最大效果就是避免了人員聚集,減少了觀眾排隊時間,按照預約時間前來的參觀者幾乎不要排隊,就可以隨到隨進。而且,預約系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自動記錄每位預約參觀者的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和進館時間,一旦出現情況,能夠做到「可追溯」,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公眾的安全和健康。

智能終端顯示,截至13:30,當天預約參觀人數為229人,核銷63.76%、146人。

記者在館方提供的智能終端上看到,截至13:30,當天預約參觀人數為229人,核銷63.76%、146人。

「這個意思就是,在今天已預約的229人中,到下午13:30已有146人進館參觀,佔到全天預約人數的63.76%。」林晶暉說,館方還規定,同一時間內展廳內觀眾人數上限不得超過50人,一旦達到50人,將採取暫停進場的限流措施。他說,從目前來看,預約參觀推出後的這段時間,可以說是一大會址紀念館觀眾參觀體驗最好的時期。而在疫情之前,紀念館最多一天的客流量曾達到12000人左右。

林晶暉表示,目前一大會址紀念館的預約參觀,每個帳號一次最多預約5人、每天限約一次,暫不接受團隊預約。何時恢復團隊預約和人工講解,要視疫情防控情況而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大會址」日記|24歲小夥:參觀後明白了奶奶說的一句話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一大會址」日記|父親帶女兒來參觀:這裡是小長假最佳去處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五一小長假想去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周公館參觀?記得提前預約
    受疫情影響,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曾於1月24日起閉館,後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實行實名制限流參觀。 近日,記者獲悉,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營造健康安全的參觀環境,自5月1日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實行預約參觀。
  •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周公館5月1日起實行預約參觀
    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營造健康安全的參觀環境,自5月1日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將實行預約參觀,無預約或錯過預約時間將謝絕入館。紀念館開放時間為9:00至11:30(11:00停止入場),13:00至16:30(16:00停止入場),周一閉館(除國定假日外)。
  • 「一大會址」日記:參觀隊伍排到了街角 大客流催生駐點導遊
    原標題:「一大會址」日記|參觀隊伍排到了街角,大客流催生駐點導遊  12月7日,星期四,多雲。  這一個月,導遊黃裳(化名)從「空中飛人」模式抽離出來,每天清晨,準時出現在上海興業路上的中共一大會址,成為這裡的定點導遊。
  • 「一大會址」日記|參觀時這些被忽視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26日起開放時間回歸常態
    記者從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獲悉,自明天(26日)起,該館開放時間恢復正常,實行預約、限流參觀,瞬時觀眾流量控制在100人。與此同時,恢復定時講解,講解時間為:9:30、10:30、14:30、15:30。
  • 「一大會址」日記|她來自另一個紀念館,此次參觀感觸頗深
    「一大會址」日記|她來自另一個紀念館,此次參觀感觸頗深 澎湃新聞駐中共一大會址報導組記者 何穎晗 2019-10-30 18:54
  • 「一大會址」日記|快遞員:打聽知道這是一大會址,就特想來
    「一大會址」日記|快遞員:打聽知道這是一大會址,就特想來 澎湃新聞駐中共一大會址報導組記者 李佳蔚 2019-03-05 19:14
  • 「一大會址」日記|42歲黨員參觀有感:這是一次心靈洗滌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一大會址」日記|國慶過節氣氛濃烈,市民遊客帶國旗參觀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今起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一大會址」日記|26歲女生參觀有感:自己的心沉靜下來了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一大會址」日記|母親帶孩子參觀:給他搭建起革命歷史框架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一大會址」日記|外國參觀者漸增,館方正籌備英文語音導覽
    「一大會址」日記|外國參觀者漸增,館方正籌備英文語音導覽 澎湃新聞駐中共一大會址報導組記者 鍾笑玫 2018-11-09 22:53
  • 「一大會址」日記|上海小學生自帶水彩筆,畫下參觀所見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一大會址」日記|6名學生組隊參觀:比在家看歷史書深刻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一大會址」日記|父子同遊:直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一大會址」日記|紀念館的垃圾去哪兒了?保潔員說……
    原標題:「一大會址」日記|紀念館的垃圾去哪兒了?保潔員說……  [編者按]  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 「一大會址」日記|從北京來上海旅遊,他把這裡作為第一站
    【編者按】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 「一大會址」日記|三名大學生參觀有感:更珍惜當下生活環境
    連日來,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他們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