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資本借殼上市有險情 金控集團模式讓人擔心

2020-12-20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網

劉陳希婷

金控平臺監管政策變化之下,中糧資本選擇了「曲線」闖關。

近日,中原特鋼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將所持全部資產及負債,與中糧集團所持中糧資本64.51%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並向溫氏投資等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中糧資本35.49%股權,注入資產的交易價格為211.86億元。交易後,中原特鋼將對中糧資本全資控股,業務範圍涵蓋信託、期貨、保險、銀行等多項金融業務,成為以農業金融為特色的投資控股平臺。

然而,投資者對這種「鋼鐵換金融」的重組政策並不認可,華夏財富君注意到,自中原特鋼5月17日復牌後,公司股價連續多日重挫,盤中走出冰火兩重天形態。不過,投資者對這種在金融強監管下還要試圖要重組上市的做法不認可,因此不看好中原特鋼的前景。

試圖「曲線」闖關

據了解,中原特鋼主要從事以特殊鋼材料為基礎的工業專用裝備和高品質特殊鋼坯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由於2014年至2016年,中原特鋼受上遊行業價格提升、下遊行業需求低迷影響以及同行業激烈競爭,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虧損,2016年雖然實現微利,但經營情況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以至於2017年雖然收入出現增長,但仍虧損2.58億元。

中糧資本則是以農業金融為特色的投資控股平臺,擁有9家控股子公司。通過控股中糧信託、中糧期貨、中英人壽、中糧資本(香港),參股龍江銀行等金融機構,經營信託、期貨、保險、銀行等業務。

不難看出,此次交易完成後,中糧資本將實現「曲線」上市,而中原特鋼也將由原來的鋼企化身為金融投資控股平臺。中原特鋼將不僅持有中糧資本100%股權,還通過中糧資本持有中糧信託76.01%股權、中糧期貨65%股權、中英人壽50%股權、中糧資本(香港)100%股權、龍江銀行20%股份,將間接持有中糧資本下屬相關金融企業股權,從事相應金融牌照業務。

但市場對於這起重組卻並不買帳,自5月17日中原特鋼復牌以來,股價連續兩日跌停,此後雖有所回升,但從盤面來看,投資者跟隨意願不強。據統計,截至5月23日,中原特鋼復牌後累計下跌了24.53%。

而一路向下的走勢也出乎大多數投資者的預料。記者注意到,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表示:「目前這種情況類似於新股破發,沒法玩。」

值得一提的是,有投資者指出,2017年10月,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年會期間發表演講時,首次公開提及金融穩定四大重點關注領域,包括影子銀行、資產管理行業、網際網路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在金融監管方面,將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網際網路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事實上,過去一年多,針對以上四方面,監管機構相繼重拳出擊。隨著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成為當下金融穩定領域首當其衝的任務。因此,投資者選擇了用腳投票。

事實上,此次重組並未導致上市公司實控人發生變化。據悉,今年4月13日,中原特鋼原控股股東兵裝集團將所持中原特鋼約3.3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7.42%)股份無償劃轉至中糧集團。無償劃轉前,中原特鋼控股股東為兵裝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國務院國資委;無償劃轉後,中原特鋼控股股東變更為中糧集團,國務院國資委仍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也就是說,此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仍為中糧集團,實際控制人仍為國務院國資委。

現金流量不穩

據了解,本次交易的整體方案由重大資產置換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兩項內容組成,互為條件、同時進行。

預案顯示,中原特鋼擬以211.86億元收購中糧資本100%股權。其中,中原特鋼持有的以截至評估基準日2017年9月30日經評估的全部資產及負債與中糧集團持有的以截至評估基準日2017年9月30日經評估的中糧資本64.51%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同時,中原特鋼向弘毅弘量、溫氏投資、首農集團、結構調整基金、寧波霧繁、航發資產、上海國際資管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中糧資本35.49%股權。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糧資本資產總額為562.4億元,負債總額為356.05億元。2015年至2017年,中糧資本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7.1億元、66.48億元、80.72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6.62億元、8.6億元、10.94億元。

雖然中糧資本的盈利指標表現尚可,但其經營活動現金流不穩定,投資活動現金流連續3年為負。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中糧資本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7億元、36.73億元和11.81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1.73億元、-22.2億元和-53.09億元。也就是說,業績與現金流量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剪刀差」。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現金流不穩定的原因可能是在公司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為提高收益,加大了投資,從而拉長了回款周期,造成的大量資金流出。」

不確定性因素較多

從另一個方面而言,中糧資本作為重要的央企金融控股平臺,其股權也相當受關注。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4日,深交所向中原特鋼下發許可類重組問詢函,詳細列出19個問題,要求中原特鋼進行說明。5月16日,中原特鋼在對深交所的回覆中表示:上市公司控制權未發生變化,不涉及《重組管理辦法》第十三條所述情形,不構成重組上市;2018 年 4 月實施的無償劃轉未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本次交易未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

而對於是否符合監管要求,中原特鋼獨立財務顧問則認為:「中糧資本主要股東及控股股東均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完善的公司治理、清晰的股權結構、專業的管理能力、良好的財務狀況、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真實合法的投資資金來源,其投資行為發生在《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企業監管的指導意見》公布前。若未來中糧資本主要股東及控股股東需要進一步規範,其有能力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相關監管機構的要求進行規範以滿足監管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糧資本在持有諸多金融牌照的情況下,亦涉及多項金融業務。加之,此前湖南財信借殼華菱鋼鐵及寶鋼集團旗下金融板塊借殼韶鋼松山兩家鋼企均公布過類似方案,但兩者均以失敗告終。

對此,中原特鋼在對深交所的回覆函中表示,中糧資本依託中糧集團深厚的農業、食品行業背景,可較好實現其金融與產業資源的有效對接,從而通過整合平臺內的資源、客戶和服務渠道,成為以農業金融為特色的投資控股平臺。在業務規模方面,在合併口徑下,中糧資本規模低於可比公司,但業績增速相對較高,上市後將借力資本市場打破金融企業資本金不足的發展瓶頸。而在業務類型上,中糧資本在產融特色方面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中糧資本「鋼鐵換金融」能不能成功很難判斷,一方面鋼鐵本來是過剩的行業、壓縮的行業,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理由;但是另一方面換的是金融,不是其他實業,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相關焦點

  • 央企金控平臺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解析中糧資本「三字訣」
    於2019年初通過資產重組上市後,作為中糧集團旗下運營管理金融業務的專業化公司及投資平臺,中糧資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資本」)被市場冠以「農業金融第一股」之稱。市場期待,登陸深交所一年的中糧資本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4月25日,答案揭曉,中糧資本發布上市首年年報。
  • 僑福企業變身中糧置地 H股頻現內地房企借殼上市
    近年來,選擇在港上市的內地房企並非中糧一家,招商地產 、金地集團 、綠地集團、萬達等公司也同樣選擇在港借殼上市。  中糧集團地產業務「H強A弱」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糧集團旗下有兩家公司在做地產業務,一是在A股上市的中糧地產 ,還有就是中糧置地;中糧地產主要做住宅項目,但效果並不好,因此單獨設立了中糧置地主要做商業物業
  • 香港僑福企業換血完畢 中糧集團地產業務上市平臺或確立
    長久以來,中糧集團旗下地產業務整合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同時對於此事的推進,坊間也有多種版本,但至今未有官方的正式表態。  不過,日前其赴港買殼倒有新的進展,僑福企業現已換血完畢,這或許意味著中糧的地產業務H股上市平臺就此確立。
  • 中糧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見成效 實現「三超」
    2017年初以來,中糧集團聚焦糧、油、糖、棉四大核心主業,進一步完善貿易業務購銷一體化經營模式,擴大加工業務產能利用率,深化區域和渠道深耕,各類產品銷量和市場份額明顯提升,整體經營質量和盈利能力大幅改善,成效顯著。
  • 中糧集團「十三五」元年糧油主業逆市增長
    作為中國糧油行業的龍頭企業,中糧集團聚焦糧油糖棉核心主業,旨在當好中國人民的「端碗人」。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提供中糧方案2016年,中糧集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總體方案出臺,目標是改組成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管理模式從管資本、資產向管資本轉型,生產運營商業模式向專業化公司轉型,企業定位向承擔國家糧食和食品安全的功能轉型,發展模式向內涵式提質增效轉型,將中糧集團打造成國際大糧商。
  • 青島城投借殼香港上市 紅籌模式搭建資本橋
    12月29日,青島控股(國際)有限公司成功借殼港股上市,當天報收於2.6港元,上揚1.17%。  作為青島城投集團旗下子公司,這就意味著,青島控股也是山東省首家紅籌架構企業在香港主板上市。
  • 中信集團借殼上市背後:榮氏家族淡出中信泰富
    近日中信泰富發布公告稱,中信泰富擬以現金及發行新股方式,反向收購中信集團高達2250億元人民幣的絕大部分資產和股東權益,實現中信集團在港整體上市。那麼中信集團為何會選擇借殼中信泰富上市?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因經濟和政治地位均頗為獨特的巨無霸央企中信集團擬借殼中信泰富在香港整體上市,後者再次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  中信集團為何選擇中信泰富?在2008年中信泰富遭遇澳元衍生品巨虧之前,中信集團在這家紅籌藍籌加身的子公司裡並不具話語權,直至榮智健引咎辭職。
  • 凱撒旅遊:借殼上市,海航系「出海」,如何玩轉資本
    目前,國內借殼上市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通過股權有償轉讓,即花錢買殼;股權的無償劃撥,即空手套殼;出手買下快要破產的殼公司,即通過司法裁定的途徑;逐漸收購殼公司的股權,最終實現控股,即二級市場公開收購。凱撒旅遊(000796.SZ)作為優質的大型出境遊運營商,2015年10月,借殼易食股份成功在A股上市,成為資本市場中的一員。
  • 中糧集團總裁於旭波:力推2.0版國企改革方案,目標是整體上市
    中糧集團轉變發展方式,把握好發展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的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特點,兼顧規模、效益和現金流的平衡,實現高速度增長與高質量發展的統一。第一財經:中糧集團在2018年開啟了國企改革「中糧方案」升級版探索,向更深層次的問題發起挑戰。請問在「管資本」方面有哪些探索和經驗?
  • 中糧集團趙雙連:中糧將在更高層次實現重塑
    「2018年,中糧集團將堅持聚焦主業、量利兼顧、適度放量,堅持從嚴治企、嚴控風險,突出抓好三大拉動,全力推動四個轉型,為實現中糧國際化一流企業目標再創輝煌。」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趙雙連告訴記者。 兩年來,中糧集團的改革成果凸顯:管資本與管資產分開,改革集團總部職能,定型專業化經營商業模式;聚焦主業發展,戰略清晰,目標明確;經營資產有退有退,混改、上市優化資本結構,完成企業恢復性增長。 趙雙連告訴記者,這首先得益於中糧集團找準和解決了改革的五大關鍵問題:發展定位問題;資本與資產的關係問題;放權和監督的關係問題;機制不活、激勵不到位的問題;資本系統優化問題。
  • 火幣花6億借殼上市,稱霸幣圈的李林還能玩轉資本市場嗎?
    火幣要上市了。近日,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宣布,桐成控股的大股東將分別向火幣集團董事長李林和裂變資本董事長滕榮松轉讓73.73%和6.8%的股權,轉讓完成後,火幣集團的CEO李林已經成為桐成控股實際控制人。這也意味著,在國內幣圈叱吒風雲的李林終於邁出了在資本市場的第一步。
  • 中糧集團中糧糖業董事會秘書蔣學工一行蒞臨中虹源洽談交流
    11月21日,中糧集團中糧屯河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糧糖業ﻪ股票代碼:600737)董事會秘書、法務總顧問蔣學工,資產管理部總經理郭懷胤、副經理安軍以及華金證券新疆分公司總經理郭蕾一行蒞臨中虹源實業有限公司考察交流、洽談合作。中虹源實業有限公司總裁廖連中、投資發展部總經理石阿玲、總助周蓉參與溝通洽談。
  • OK集團完成前進控股集團收購 交易所競相借殼上市?
    據了解,前進控股集團早前因公司涉及重大收購問題,1月份已經經歷了兩次短期停牌。分別是1月2日和1月10日。相似的舉動 OK和火幣都想借殼上市?前進控股集團和區塊鏈毫無關係,徐明星此舉業界眾多人士看來,是想要借殼上市。
  • 藍潤A股上市袖裡乾坤 8億借殼盛運醫療的注資選擇題
    觀點地產網 在A股市場借殼上市無疑是房地產行業的焦點之一,如今這份借殼名單裡增添了一個新角色:藍潤。6月28日晚間,上海運盛醫療公告披露,四川藍潤資產以每股人民幣15.7元,受讓九川集團持有的5350.83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15.69%,標的股份轉讓總價款約為84008.10萬元。
  • 吉野家香港借殼上市估值過高 成餐飲業上市另類模板
    曾經想要在香港掛牌上市的中港吉野家,近日選擇了在香港借殼上市。記者日前獲悉,香港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興集團」)宣布與Queen Board Limited(「賣方」)訂立收購協議。按合興集團2010年度純利1.2億元計算,市盈率約29倍,而在早些時候,市場曾有傳言合興飲食擬集資23.4億元,這一次收購作價比當時估值有近五成溢價,而且這次收購併不包括香港業務。香港股匯通分析師李相鋒認為,這次估計足足高了一成。對此,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康建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29.5倍的PE值來看,34.75億港元的收購價格的確較高。」
  • 英雄金控完成退出天津榮耀 背後英雄互娛兩度上市失敗籌謀精選層
    記者注意到,另一股東天津英雄金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雄金控」),為英雄互娛(430127.OC)旗下。  工商資料顯示,英雄金控成立於2015年5月,註冊資本為7.1億元人民幣,由英雄互娛全資持股。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推廣等。  近年來,背靠英雄互娛的英雄金控悄然崛起。
  • 盛京金控集團百億母基金首單落子中和資本
    投中網(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編者按:基金由中和資本作為管理人,將重點服務瀋陽市的環保領域的創新型企業。近日,瀋陽盛京金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管理的瀋陽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已經成立了第一支子基金。本次成立的基金為瀋陽景秀源環保科技創業投資基金,是瀋陽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進入2.0時代以來註冊成立的第一支子基金,基金由中和資本作為管理人,規模為3億元,將重點服務瀋陽市的環保領域的創新型企業。
  • 集團、上市、下屬公司:五種主流混改模式
    總體來說,國企混改大致有五種主流模式:模式一:集團層面混改國有企業多數已經成長為集團性公司,目前無論是中央企業集團還是地方國企集團,在一級本部多數仍是全資企業,所以混改和股權多元化是有必要,也有空間的。
  • 資本潛規則被揭:德隆舊部操盤50億借殼案手法曝光
    近日,一紙訴訟判決將*ST東碳數年間兩次籌劃借殼的幕後隱情展露無遺。在動輒十數億、數十億的借殼運作中,竟處處閃現著德隆舊部的身影,其穿針引線、借雞生蛋、呼風喚雨、李代桃僵……對資本的「潛規則」爛熟於胸,幾乎把上市公司和重組方「指揮」得團團轉。
  • 爆雷、破產、借殼、揮別舊模式……2019併購七重門
    在這其中,有一部分是上市公司或其實際控制人發生債務危機,國有資本給予階段性支持。就國有資本對上市公司的「紓困」方式來看,主要有三種。一是股權層面合作。比如上市公司原實際控制人先協議轉讓或劃轉部分股份給合作方、原實際控制人放棄表決權等多種安排。但2019年出現了不同的借殼手法。比如浙建集團借殼多喜愛(002761)上市,採用的手法是「兩層交易,兩次註銷」。首先看兩層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