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 古驃國遺址

2020-12-12 騰訊網

古驃國遺址

Pyu Ancient Cities

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批准通過緬甸古驃國罕林(位於現實皆省)、貝德諾(位於現莫圭省)、室利差羅(位於現勃固省)三座古城遺址的世界遺產名錄申請報告,包括古城裡的宮殿城堡、墓地、早期工業生產遺址、佛塔、部分城牆、水道等。這也是緬甸首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緬甸古驃國形成於兩千多年前,上述三古城為緬甸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歷史最早、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申遺理由是它們均為緬甸最早的城市文化發源地、小乘佛教最早傳入地、東南亞地區最早的古城遺址之一,以及奠定了蒲甘王朝工藝文化基礎等。

◎ 緬甸的歷史古城蒲甘也保留了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佛塔和佛寺,是緬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驃國,是7至9世紀緬甸驃人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遊),護城河守護著遺址內大量逾越千年的碑文和磚牆。這些古城是2000多年前佛教傳入東南亞的有力證據之一,同時也見證了隨之而來的在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上的巨大變革,在9世紀堪稱是最偉大、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城市文明。

◎ 古驃國遺址是東南亞地區最早的古城遺址之一。

驃國人創造出了一種特殊形式的城市向外擴展的格局,這種格局之後對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城市化建設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這種早期的以佛教為主的城市在文學、建築和一些傳統儀式的傳播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開創性的角色。而對於印度文化所帶來的影響,驃人顯示出了驚人的吸收能力,並能迅速地將其轉化為另一種成果。例如驃國根據印度的文字創製了自己的文字——驃文,這是藏緬語族諸族中第二個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略早於藏文。

◎ 緬甸勃固省的大金塔。在14至16世紀勃固省曾是緬甸全國的佛教中心。

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9世紀,這三座古城反映了驃國王朝的繁榮昌盛。從發達的文化、造詣頗高的鑄造錢幣、瓷器和金屬器皿的技術、佛教寺院、獨特的喪葬制度以及先進的灌溉系統,還有遠距離貿易等方面都為驃國的城市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特別是灌溉系統,對於現在緬甸的農村生活依然有著重要影響。

◎ 2014年,緬甸的三座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另外緬甸的另一佛教文化遺址——蒲甘,也保留了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諸多佛寺、佛塔等古蹟,它們均是緬甸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也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緬甸的諸多佛寺和佛塔,均為緬甸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相關焦點

  • 世界遺產之緬甸篇(2個)
    (2014)2蒲甘 (2019)1   緬甸驃國古城 (2014)Pyu AncientCities驃國古城位於緬甸中部這些遺蹟見證了驃國在公元前200年至公元900年間1000多年的輝煌歷史。驃國是古代緬甸發展程度較高的早期文明國家。公元前2世紀,驃人在緬甸中部建立了驃國。
  • 緬甸歷史文化發展及中緬交往
    緬甸古都蒲甘   2003年6月,緬甸文化部考古局考古團在太公城中心一座古代王宮遺址的土崗上挖掘出一個驃國少女的骨灰甕,骨灰甕裡發現了螺紋形銅鈴鐺,此後在附近地區的考古挖掘發現了經鑑定,這個骨灰甕和3枚古錢幣是緬甸青銅器時代向鐵器時代過渡時期的文物。有學者認為,這一重大發現證實了緬甸廣泛流傳的「緬甸歷史源於太公」的說法和中國史籍關於驃國的記述,證明太公是緬甸歷史上最早由驃人建立的城邦國家。這一考古發現把緬甸古代國家起源的時間亦即文明的開端提前到公元前5世紀,在此之前,一般認為,驃國的歷史開始於公元前後。
  • 茅海建緬甸行③︱緬甸與史學:在過去與未來之間
    曼德勒清晨求布施的小僧人仰光國家博物館看到的「驃國」史與白居易的「驃國樂」我之所以要到東北師範大學「民國史研習營」來講緬甸歷史,很大程度上是在仰光國家博物館的感受。仰光的國家博物館建於1952年,陳列著這個國家的許多重要的文物。
  • 這裡是緬甸!
    仰光金塔,穿越千年茵萊水居,潮起潮落這裡有傳統與現代的交錯之美東方與西方的融合之味這裡是緬甸金色國度,異域風情緬甸是新興的旅遊目的地>還留存了許多世間獨有的勝景仿佛一個時空隧道讓人得以追憶歷史的年華古都曼德勒曾是帝王的統治中心幾經戰火,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的曼德勒皇宮中古樹蔭翳
  • 緬甸歷史上強盛的「蒲甘王朝」,是如何從興盛走向滅亡的?
    蒲甘王國遺址一、蒲甘王朝繁榮的原因西方諺語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7到9世紀毗訖羅摩王朝統治驃國時,曾經十分強盛,有18個屬國,298個部落和9個城鎮。驃國還有著十分繁榮的文化,擅長石刻、鏤刻,並且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驃國還喜愛音樂,驃國的樂團曾多次到長安的宮廷上演出,唐代貞元十六年至十七年間(801一802年),驃國國王還派遣王子舒難陀率領的友好使團到中國訪問。唐代的詩人和文人也有數篇詩歌記錄了對驃國樂的深刻印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驃國樂》 中寫道:「玉螺一吹椎髻聳,銅鼓一擊文身踴。珠纓炫轉星宿搖,花鬘鬥藪龍蛇動。
  • 天珠旁系緬甸驃(pyu)珠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
  • 緬甸一村寨發現佛寺遺址,發掘出青銅佛像、古陶罐等文物
    2020年8月25日,緬甸實皆省甘尼鎮(Kani)瓦亞村的一處寺廟附近準備施工時,機緣巧合,卻發現早在古代這裡就是有佛寺! 據了解,在該處佛教遺址
  • 緬甸驃時期珠子介紹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
  • 緬甸為啥稱呼中國為「德祐」?原因很簡單!
    緬甸是我們的鄰國,每年去那裡的旅遊的中國人很多。在我們國家,稱呼外國來的朋友,大多叫做老外。但是,在緬甸,他們稱呼我們叫做「德祐」。那麼,緬甸為啥稱呼中國為「德祐」?「德祐」是什麼意思呢?緬甸的歷史也很長,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因為離得近,中國對緬甸的稱呼也發生過多次變化。最開始,中國人稱呼緬甸為驃國。為啥呢?相傳在公元前200年,依洛瓦底江的上遊地區有一個民族壯大,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
  • 緬甸經濟主要靠什麼?緬甸經濟發展現狀
    緬甸經濟發展現狀緬甸農作物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的,主要有水稻、小麥、甘蔗、玉米、花生、棉花、豆類等。緬甸全國從業人員中,農業從業人員佔60%以上。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較多的文化古蹟,有豐富的自然風景和動植物資源,有非常好的旅遊業的條件。近年來旅遊業成為緬甸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旅遊業年年增長,發展趨勢非常好。緬甸驃國古城遺址和蒲甘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高校助力緬甸妙烏古城申遺
    周小棣在妙烏古城遺址上準備放飛固定翼飛機,航測古城核心區地形。新華社南京1月20日電(記者陳席元)再過幾天就是中國農曆新年,東南大學建築學院董衛教授卻更忙了。2月初,他就要帶隊再次赴緬甸,協助妙烏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他接手這個項目已經整整3年了。妙烏是緬甸若開邦的歷史文化名城,曾是阿拉幹王國的都城。
  • 習近平在緬甸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 1月16日,在對緬甸聯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緬甸《緬甸之光》、《鏡報》、《緬甸環球新光報》同時發表題為《續寫千年胞波情誼的嶄新篇章》的署名文章。
  • 緬甸人的起源是哪裡?他們真的是中國人的後代嗎?
    緬甸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其內部也是分為多個民族的。如果要仔細劃分,大概有135個民族。但從語言使用來劃分,一共有三大派系,分別是講漢藏語言的民族,包括操藏緬語、壯侗語、苗瑤語的各個民族,講南亞語系孟高棉語的民族和講南島語系的古馬來語的民族。
  • 日本幫助緬甸佛教遺址蒲甘開發旅遊資源 緬甸有意申遺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初曉慧】2011年緬甸軍方把權力移交給民選政府後,外國遊客急劇增加。據日本共同社9月24日報導,由於封閉的軍政府長期執政,該國才剛剛開始完善接納能力。在被視為世界三大佛教遺址的中部城市蒲甘,日本開始對緬甸開發旅遊資源提供幫助。據悉,蒲甘是11世紀到13世紀左右緬甸民族建立的王朝所在地。
  • 佛國緬甸,懟天懟地懟自己,「亂」貫古今
    中南半島諸國,緬甸非常獨特。像越南,心比天高,總是想當霸主而不得。像泰國,看起來很亂,其實猶如形散神聚之散文。緬甸有著自己的特點。緬甸是一個佛教國家。按照通常印象,佛教世界比較溫和。但緬甸不是,很亂。雖然緬甸很亂,但貫穿緬甸歷史的,其實是一個「懟」字。緬甸曾經懟元、懟明、懟清、懟英、懟印度;懟完這些之後,又自己懟自己,把自己懟得一片混亂一團糟。
  • 曾經強大過的緬甸,他們還有機會嗎?
    中國著眼於未來的商貿和戰略,投資89億美元打造「中緬經濟走廊」:北起中國雲南,經中緬邊境木姐南下到曼德勒,然後向東延伸到仰光新城,向西延伸到緬甸皎漂經濟特區。為緬甸修建這樣一條南北大動脈和相關開發項目,在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分成兩大交通幹道。曼德勒位於緬甸中心地帶,是緬甸內陸的交通樞紐,英屬緬甸時期,分為上緬甸和下緬甸,正是以曼德勒為界。
  • 話說緬甸佛塔(南洋伯 Maung Chan)
    南洋伯 Maung Chan 緬甸人敬三寶——佛、法、僧。
  • 緬甸貢榜王朝徵戰史:英國是如何將緬甸變為「英屬緬甸」的?
    推薦緬甸視頻:緬甸語學習 | 仰光新城 | 緬甸旅遊 | 航拍緬甸 | 緬甸歷史 | 緬甸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