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驃國遺址
Pyu Ancient Cities
2014年,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批准通過緬甸古驃國罕林(位於現實皆省)、貝德諾(位於現莫圭省)、室利差羅(位於現勃固省)三座古城遺址的世界遺產名錄申請報告,包括古城裡的宮殿城堡、墓地、早期工業生產遺址、佛塔、部分城牆、水道等。這也是緬甸首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緬甸古驃國形成於兩千多年前,上述三古城為緬甸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歷史最早、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申遺理由是它們均為緬甸最早的城市文化發源地、小乘佛教最早傳入地、東南亞地區最早的古城遺址之一,以及奠定了蒲甘王朝工藝文化基礎等。
◎ 緬甸的歷史古城蒲甘也保留了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佛塔和佛寺,是緬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驃國,是7至9世紀緬甸驃人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今緬甸伊洛瓦底江下遊),護城河守護著遺址內大量逾越千年的碑文和磚牆。這些古城是2000多年前佛教傳入東南亞的有力證據之一,同時也見證了隨之而來的在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上的巨大變革,在9世紀堪稱是最偉大、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城市文明。
◎ 古驃國遺址是東南亞地區最早的古城遺址之一。
驃國人創造出了一種特殊形式的城市向外擴展的格局,這種格局之後對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城市化建設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這種早期的以佛教為主的城市在文學、建築和一些傳統儀式的傳播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開創性的角色。而對於印度文化所帶來的影響,驃人顯示出了驚人的吸收能力,並能迅速地將其轉化為另一種成果。例如驃國根據印度的文字創製了自己的文字——驃文,這是藏緬語族諸族中第二個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略早於藏文。
◎ 緬甸勃固省的大金塔。在14至16世紀勃固省曾是緬甸全國的佛教中心。
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9世紀,這三座古城反映了驃國王朝的繁榮昌盛。從發達的文化、造詣頗高的鑄造錢幣、瓷器和金屬器皿的技術、佛教寺院、獨特的喪葬制度以及先進的灌溉系統,還有遠距離貿易等方面都為驃國的城市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特別是灌溉系統,對於現在緬甸的農村生活依然有著重要影響。
◎ 2014年,緬甸的三座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另外緬甸的另一佛教文化遺址——蒲甘,也保留了緬甸各個歷史時期建造的諸多佛寺、佛塔等古蹟,它們均是緬甸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也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緬甸的諸多佛寺和佛塔,均為緬甸古老建築藝術的縮影,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