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提前實現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車「兩通」目標,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基礎設施保障——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公交
「以前進縣城要到鎮上坐農班車,車票10塊錢,還經常不準點;現在鄉村公交準班準點,只要3塊錢」
提前完成「兩通」目標任務,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9月5日中午,在定遠縣爐橋鎮李家崗村村口,一輛公交車穩穩地停靠站臺前,車上走下滿面笑容的方文玉老人。老漢早上進縣城買藥,中午便回到家,擱在以前出門可沒這麼方便。
「以前要到鎮上坐農班車,車票10塊錢,還經常不準點,現在開通了鄉村公交,半小時一班,準班準點,票價3塊錢,公交站就在家門口,再也不用到鎮上換乘農班車了。 」方老漢笑吟吟地說。
方老漢的出行便利得益於定遠縣農村公交改革。定遠縣公路運輸管理所副所長李廷宏告訴記者,去年定遠縣大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將原有的37條農村客運線路統一改造成公交線路。截至目前,全縣城鄉公交線路達64條,投入運營公交車150輛,覆蓋全縣22個鄉鎮及196個建制村,實現建制村全部通客車。 「我們還開發了公交查詢系統,乘客打開手機APP,可以查看公交車位置、何時到站。 」
脫貧摘帽,交通要發揮先行官作用。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省交通運輸廳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抓手,全力投入脫貧攻堅戰,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脫貧攻堅中的基礎性、先導性、支撐性作用,全面完成「兩通」目標任務。截至目前,我省納入統計範圍內的1455個鄉鎮(包括街道、鄉、鎮等)和17091個建制村(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已全部通硬化路,通硬化路率為100%;我省納入統計範圍的1233個鄉鎮(不含街道等單位)已全部通客車,14393個建制村(不含居民委員會等單位)中14343個已通客車,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9.7%,其中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已100%通客車。 「十三五」以來我省實施的10.8萬公裡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中,31個貧困縣佔比約64%,率先實現較大村民組通硬化路,村民「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成為現實。
「去年貧困地區不僅實現了『兩通』目標,還實現了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撐。」省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要「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在深化拓展「兩通」成效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1.1萬公裡,確保全省基本實現村民組通硬化路。聚焦省掛牌督戰的7縣12村,持續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和運輸服務水平,進一步鞏固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成效,確保高質量完成目標任務。
「以前連電瓶車都騎不出來,一畝地藥材光運輸費就要1500多塊。現在路修好了,節省了很多運輸成本」
建設一批旅遊路、資源路、產業路,打通鄉村發展「筋脈」
路通,百業興;路暢,百業旺。在亳州市譙城區華佗鎮小奈村,中藥材種植大戶王紀俠深刻體會到了農村路網完善帶來的好處。
「以前連個電瓶車都騎不出來,一畝地的藥材光運輸費就要1500多塊。現在路修好了,節省了很多運輸成本。 」看著合作社門前新修好的水泥路,王紀俠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華佗鎮一直有種植藥材的傳統,便利的交通能幫助藥農運輸藥材。作為譙城區2020年農村公路擴面提升工程之一,華佗鎮的道路擴面提升工程已經實現了道路莊莊通。據了解,近兩年來,譙城區共完成村道建設項目517.773公裡,村與村之間、村與主幹道之間基本上都有一條水泥路相連。
定遠縣吳圩鎮高埂村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曾經是個一窮二白的空殼村,全村只有一條硬化路。現如今交通路網四通八達,鄉村產業興旺,各類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周邊各大中城市。
「以前車輛進不來,產品出不去,沒有大戶願意來投資。」在定遠縣吳圩鎮高埂村第一書記王玉虎看來,交通設施落後是致貧的重要因素。 2016年以來,村裡陸續修通了42公裡產業路,實現了組組通。路修好了,農業企業紛至沓來,先後有6家現代農業企業入住,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現在機耕路、產業路路路暢通,園區道路四通八達,讓企業發展更便利,我們發展產業更有信心。」定遠縣合一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有國告訴記者,目前產業園規模已發展至1600多畝,年銷售達1600萬元,已有50多戶貧困戶實現就業脫貧,每戶每年的務工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
日前,在肥西縣嚴店鄉三元村百果採摘扶貧產業園內,採摘瓜果的遊客絡繹不絕。產業園負責人孔勇告訴記者,以前3.5米的村道太狹窄,不僅旅遊大巴進不來,拉有機肥的大車都開不進來。這兩年村道拓寬成了6米的大路,園區裡又修通了一批產業路,車輛進出方便多了。馬上園區裡還要修條產業路,遊客可以直接乘觀光車進到地裡採摘。
為助力脫貧攻堅和產業振興,我省堅持「交通+」脫貧理念,建設一批旅遊路、資源路、產業路,帶動貧困地區資源優勢轉化。一大批特色產業、旅遊業、服務業因路而興、蓬勃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更多農民從傳統農業轉向第二三產業,打通了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現在做路管員,每月工資2000元,在企業做保潔,每月收入1000元。在家門口就業,還能照顧老人,挺好的」
開發道路管養公益崗,確保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為加強農村公路管養,同時幫助更多貧困人員就近就業,我省大力開發鄉村道專管員等公益性崗位,優先選用本地戶籍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幫助他們穩定增收。
日前,在肥西縣豐樂鎮三裡村外,一條寬敞整潔的鄉村公路直通村口,路旁荷塘一碧萬頃,荷葉迎風招展,傳來陣陣荷香。
守護這條美麗村道的是三裡村的脫貧戶李邦森,前幾年父母身患重病,在外打工的他便回鄉照顧父母,現在是一名鄉村公路路管員,負責著附近幾個村30多公裡村道的管護。李邦森告訴記者:「現在做路管員,每月工資2000元,在企業做保潔,每月收入1000元。在家門口就業,還能照顧老人,挺好的。 」
為保障路有所養,肥西縣將所有鄉村公路納入日常養護,並配備鄉村公路養護員負責道路養護,優先聘用貧困人員從事道路養護。以豐樂鎮為例,300多公裡的鄉村公路,由8名貧困戶做路管員,負責道路日常巡查。
最近,濉溪縣臨渙鎮臨南村村民段書雲有了一份新的工作,負責村裡3公裡村道的路面清掃,每個月有800元收入。
55歲的段書雲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考慮到他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村裡為其安排了公路養護公益性崗位,讓他在照顧家人的同時,再多一筆收入。 「清掃路面每個月有800元的工資,家裡還種了藥材,由村裡統一收購,現在生活越來越好。 」
定遠縣在建好農村公路的同時,加強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全面落實縣鄉村三級路長制體系,完善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開發公益性崗位6567個,為脫貧攻堅奔小康奠定堅實的交通支撐。(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