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花季女孩偷偷「夾腿」,兩位媽媽不同做法,造就女兒不同人生

2020-12-19 木蓮媽媽

本文為木蓮媽媽原創作品,圖片為木蓮媽媽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評論分享收藏

婚戀觀念在現今越發開放,婚前在一起都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可是當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涉及到這樣的事情時,可能很多父母不能接受。

一旦發現孩子表現出了這方面的好奇傾向,家長們往往很緊張,甚至有的爸媽會覺得生氣,從而不能冷靜對待這件事,做出後悔的言行,不過同時也有一部分父母卻很開明也很冷靜,能夠正確的處置。

14歲女兒偷偷「夾腿」,兩位母親的反應各不相同

1、憤怒責罵的母親,鑄就自卑怯懦的女兒

王阿姨的女兒十四歲,出落得很漂亮,氣質也很好,一直是王阿姨的驕傲,平時王阿姨對女兒的管教很嚴,無論是學習還是交友,都在她的控制之中,可是最近卻發生了一件讓她十分生氣的事。

王阿姨有次出門後發現有東西忘記帶上,便中途折返回去取,誰知無意間發現女兒竟在房間內偷偷「夾腿」,這讓保守的王阿姨無法接受,當即一聲怒吼嚇得女兒打了個寒顫。

女兒用一種心虛害怕的神情看著王阿姨,這讓她更怒了,劈頭蓋臉的責罵女兒:「你怎麼能做這種不要臉的事?」

從這次以後,王阿姨就總會不定時的「查崗」,生怕女兒又偷偷做那種事,可是這並沒有讓女兒按照她想像中的那樣「變好」,女兒反而越加的沉默寡言,無論做什麼事,總會表現的自卑怯懦,學習成績也跟著下滑。

但是固執的王阿姨卻認為女兒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變化,是由於偷偷做了不該做的事,於是對女兒的監管也更加嚴密了,但卻正是她的責罵讓女兒越發自卑膽小。

2、開明開放的母親,鑄就開朗成熟的女兒

無獨有偶,與王阿姨住在同一個小區的張阿姨之前也碰到了這樣的尷尬事,她也是不小心撞見了女兒偷偷「夾腿」,但她的反應卻與王阿姨不同。

張阿姨面對有些羞惱的女兒,沒有責罵,反而坦言讓她不用覺得害羞,這是很正常的事,而且還提醒女兒平時注意衛生就行,態度開明開放。

之後張阿姨和丈夫給女兒制定了學習計劃,增加了一些運動,讓她多和同學朋友們玩,漸漸女兒的注意力就被轉移了不少,女兒不僅沒留下什麼陰影芥蒂,而且變得愈發開朗成熟,學習成績也從原來的全校一百名,擠進了前二十名。

這兩位母親面對女兒偷偷「夾腿」的反應各不相同,也鑄就了不同性格的女兒,他們的方法孰優孰劣,顯而易見。

父母們要明白,青春期的「夾腿」行為很正常

步入青春期後,孩子的身體和心理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們的身體漸漸開始發育成熟,自然而然的會萌發出一種別樣的衝動,這並不羞恥,十分正常。

應對孩子「夾腿」行為,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對待他們

正確方法一:態度要擺正

需要家長理性看待孩子們的「生理衝動」,人吃五穀雜糧,都有七情六慾,這種衝動是正常的,父母的態度要擺正。

若是發現女兒有「夾腿」行為,第一時間最好別怒斥,青春期女孩很要面子,惡劣的態度會讓她們受傷。

正確方法二:正確進行教育

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告訴他們這是正常的衝動,不必覺得過於羞恥。

同時要給孩子科普必要的知識,這樣可以保護她們順利度過青春躁動的年紀。

女孩在十幾歲的年紀偷偷「夾腿」是正常的,父母們最重要的是要以正確的方式應對,而不是責罵侮辱。

相關焦點

  • 「女兒,你幹嘛總夾腿……」媽媽的批評,讓寫作業的女兒羞紅了臉
    ,青少年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人的過渡期,也是人生發展歷程中一個獨具特色的關鍵時期。與兒童期相比,性成為這一時期極為重要的發展內容和發展主題,成為影響人生進程的重要課題。因此,接受科學、完整、適當性教育,註定是青少年的必修課程。最近,小玲的媽媽發現了小玲總是把門緊緊關著,問她在裡面幹嘛也不說。
  • 誰能幫幫這個14歲的花季女孩
    誰能幫幫這個14歲的花季女孩 民生熱點 │ 2019-04-11 09:55來源:
  • 孩子夾腿被奶奶發現,奶奶一句話,被媽媽幾句話神懟
    孫女夾腿,奶奶一句話,媽媽火冒三丈慶慶今年15歲,由於慶慶媽自己工作比較繁忙,孩子由奶奶照顧著。好不容易騰出空來,慶慶媽想好好陪陪孩子。奶奶在廚房忙著自己的事情,像平時一樣,呆在自己的房間。這個時候,慶慶媽走了進來,很生氣的樣子,沒有斥責女兒,相反,慶慶媽轉向婆婆:「你怎麼可以這樣說孩子!難道你小時候沒有過嗎?」
  •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同樣走紅的兩個女孩,人生為何不同?
    12年過去後,這兩個小女孩,一個被北影中戲拒收,一個卻能到美國名校深造,為什麼會出現截然不同的人生呢?前幾天,我在看視頻時,偶然刷到了某位視頻博主對這兩個小女孩的人生分析,最後找到了答案。1999年,林妙可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藝術世家,父親是一位攝影記者,母親是一位大學教授。
  • 「花季媽媽」年齡成謎題:女孩出生上戶口,普遍都要「加」幾歲,報哪...
    很多正值花季的少女,本該擁有絢爛多彩的校園生活,卻在貧困和偏見中放棄學業,早早嫁人生育," 花季媽媽 " 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如何保障這些貧困女孩接受教育的權利,走出看得見的 " 貧困循環 ",需要社會各方力量共同發力,專項治理早婚早育、加大控輟保學力度,切實把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傳遞到大山深處的每一個村寨裡。
  • 《十六歲的花季》主創30年後重聚
    富敏回憶道,女兒那個年紀,寒暑假最愛看日本的是《排球女將》,「女兒就問,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不拍一部戲,讓我暑假也能看?」   於是,這就有了後來的《十六歲的花季》。劇名也是女兒取的,因為當時恰逢「席慕容熱」席捲校園。   《十六歲的花季》稱得上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青春校園劇,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上海一所中學裡五位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
  • 校園要留下花季少女,村寨不該有「花季媽媽」
    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記者王麗、李驚亞、劉智強)7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校園要留下花季少女,村寨不該有「花季媽媽」——貴州在脫貧攻堅戰中專項治理早婚早育阻斷「貧困循環」》的報導。
  • 貳角錢上的那兩個女孩,後來人生竟有這麼大不同?
    即40年前,被印在人民幣上的兩位美麗女孩是誰?後來她們的人生命運如何?有何不同? (一)擔任解說員的兩位美麗少女 1980年版的貳角人民幣上印有兩位美麗的女孩,她們都是少數民族人。
  • 桂花苑|《十六歲的花季》重回螢屏
    30年前,一部中國最早校園青春劇《十六歲的花季》在上海誕生,「白雪」「陳非兒」等一群花季少年給人留下了難忘印象。日前,修復版《十六歲的花季》重回螢屏,在東方影視頻道假日劇場播出,集數由原來的12集變為14集,這讓打造這部電視劇的編導富敏、張弘夫婦十分高興。
  • 南通通州警方火速找回兩名不辭而別的花季少女
    南通通州警方火速找回兩名不辭而別的花季少女 來源: 江海晚報 發布時間:2020-09-15 字體:[ 大 中 小 ]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通州區兩名花季少女出於對哈爾濱冰雕世界好奇心理,利用周末結伴偷偷離家出走,家長多方尋找無果向警方報案。令人欣慰的是,在通州警方和安徽蕪湖警方共同努力下,兩名前往哈爾濱的初二少女被民警火速找到並安全送回家中。
  • 14歲少女失蹤6年被找到,如今已生3個孩子,母親:精神都有點失常
    14歲少女失蹤6年被找到,如今已生3個孩子,母親:精神都有點失常近日,在河南駐馬店發生了一件讓人心痛的事情,一位花季年華的少女與家人爭吵後離家出走,從此音訊全無,6年後才被家人找到,找到後少女已經生下3個孩子,母親立刻選擇報警,這個14歲的花季少女到底遭遇了什麼事情呢
  • 14歲女孩發明液體創可貼!獲評美國頂尖科學家!網友全酸了!
    近日,一位來自美國的14歲華裔科學家女孩火了。14歲的Kara Fan憑其發明的納米銀液體繃帶,獲評「美國頂尖青年科學家」,並獲25000美元獎金。該液體繃帶可對抗抗生素的過度使用,防止抗生素耐藥性感染。
  • 山東泰安13歲女孩服藥自殺獲救 遺書稱不想拖累媽媽(圖)
    齊魯頻道《每日新聞》記者供圖  幾天前,泰安13歲女孩服藥自殺,留下了一封遺書。花季少女為何選擇死亡?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頻道《每日新聞》記者趕到泰安,見到了剛剛甦醒的女孩和她的媽媽。  13歲女孩留遺書自殺:要去天國旅旅遊  「媽媽姑姑奶奶爸爸還有妹妹弟弟們,我走了,我只是去天國旅旅遊,看看爺爺,下輩子回來你們不要想我。」這是13歲女孩希希留給家人的遺書。幾天前,這個初二女生服藥自殺。  記者今天見到了女孩的母親。手裡拿著女兒留下的遺書,她怎麼也想不到,平日裡乖巧懂事的孩子會選擇走這條路。
  • 時隔30年,《十六歲的花季》今晚...
    > #十六歲的花季#肯定能霸佔熱搜至少一季! 導演蹲在校門口取材 創作靈感來自女兒 為什麼非要是「十六歲」的花季?
  • 18歲花季少女患白血病 乖乖女很樂觀:這就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坎
    「她總是安慰我,媽媽不要哭,我很好。」說起女兒的病情,劉穎的母親不禁流下了眼淚。重慶鐵路運輸技師學院2014級供電3班的女孩劉穎突患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血癌),此時的她正在醫院的病床上艱難地接受著化療,卻仍以頑強的信念堅持著,「沒關係,這就是人生路上的一個坎,沒什麼事過不了」。
  • 腦癱女子做糖讓5歲女兒賣 女兒:媽媽不在了會變成天上的星星嗎
    腦癱女子做糖讓5歲女兒賣 女兒:媽媽不在了會變成天上的星星嗎「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媽媽的心在天涯……」每每聽這首老歌,都會讓小編熱淚盈眶,真的好感動,媽媽的愛真的好溫暖,真的好偉大。下面要說的就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 「媽媽,我要玩手機」,三種媽媽不同回答,直接影響孩子的人生觀
    「媽媽,我要玩手機」,你的孩子是不是有過這樣的訴求?你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三個等級的媽媽回答是不同的:一流媽媽動腦,二流媽媽動嘴,三流媽媽的回應最可怕!
  • 孩子要玩手機,媽媽們不同的做法,網友誇小西媽媽太機智了
    由於孩子們還小,沒有什麼自制力,很容易沉迷遊戲或者近視眼,所以很多家長不允許他們玩手機,也有一部分家長,允許孩子玩,約束定好時間,那這兩種做法有什麼不同呢?孩子要玩手機,媽媽們不同的做法,網友直誇小西媽媽太機智了一、數落孩子小雪是一位八零後的寶媽,對孩子一向很嚴格,從小的時候就不允許孩子看手機,在孩子九歲生日的時候提出了一個願望,就是想要一部手機,小雪,想都沒想直接拒絕了,小雪說:「這麼小,不好好學習,要手機幹什麼?
  • 19歲女孩跟父母吵架賭氣鑽車底6小時,家有女兒,到底該如何養育
    大家可以大膽猜測一下,如果一個19歲的女孩跟父母鬧矛盾,她一般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怒?可能你會說,最多哭鼻子,躲房間不吃飯,還能怎麼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19歲的姑娘是怎麼做的。8月27日,湖北來鳳李女士(化名)報警求助,女兒躲車底一下午怎麼都不出來。邊續幾天不吃飯與家人發生矛盾,19歲女孩賭氣鑽車底6小時,消防員救援被喊 妖怪」的視頻在網上傳開。據了解當天37度的高溫,人已經十分虛弱了,女孩抱住排氣管 ,手和腳仍在用力,左腳腳趾插在底盤縫隙內。
  • 「媽媽,我要吃車釐子」,面對80一斤,兩位媽媽做法值得反思
    兩位媽媽面對80元1斤的車釐子,做法截然不同家長們不管去菜市場買菜,還是去超市買東西,都會習慣去水果區看一眼,有沒有便宜又很好從吃的水果,可以買一點回去。這天,小王帶著她4歲的女兒,逛超市,逛到水果區的時候,女兒看見紅彤彤的車釐子,就不肯走了,給媽媽說了一句:「媽媽,我要吃車釐子」,就拉著媽媽就去買,媽媽看了一眼價格80元一斤,好貴。果斷拉住孩子逃離這個區域,說這個水果太貴了,等過兩天便宜了,媽媽再給你買。不如我給你買蘋果吃吧,你看剛剛那個都沒有蘋果大,還沒有蘋果紅,肯定不好吃。兒子雖然不情願,只能接受媽媽這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