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的養老院,醫護看到了什麼?|無國界醫生戰疫

2020-12-15 小志小無奈

養老院的其中一名護士曾經為無國界醫生工作,護士向我們報告了院內的情況……

就在幾個小時前,我和阿德裡安娜通了電話。她是西班牙一間養老院的醫生,那裡有65名年長者,其中,至少有50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阿德裡安娜說,當意識清醒的老年人在公共空間看電視,或在自己房裡聽廣播,認識到疫情的嚴重性時,有些人讓她回家。他們告訴阿德裡安娜,她是一個年輕女子,應該好好照顧自己。他們感謝她的勇氣和奉獻精神,也跟她說她應該回家,呆在安全的地方。至於他們自己?他們已經老了,來這裡只是度過最後的時光,等待死亡來臨。

阿德裡安娜當然沒有走。她和護士、清潔工們一起留守。阿德裡安娜說,他們怎麼可以離開呢?出於道德義務,出於人性使然,他們都必須留下來。

3月21日,養老院裡出現了首位新冠肺炎感染者。這個數字很快上升到19、29、38,直到50。

養老院的其中一名護士曾經為無國界醫生工作,護士向我們報告了院內的情況,我們立即派出了由醫護人員和後勤人員組成的救援隊。

無國界醫生正在西班牙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其中一項主要工作就是護理年長者,他們特別容易感染病毒。我們的養老院年長者護理項目統籌洛洛(Doctor Ximena Di Lollo)醫生告訴我,我們在養老院的工作是不間斷的。我們為養老院提供建議,如何應對大量的新冠肺炎病人,通過為員工提供工具和培訓,包括如何使用個人防護設備、管理衛生措施,如何設計行動線路來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也就是說,我們會重新組織空間的運用,這樣新冠肺炎檢測結果呈陽性的病人和沒有症狀的人會住在不同的區域。我們也協助管理員工和年長者的活動路線和範圍,以避免出現病毒互相傳播的風險。

但是在阿德裡安娜工作的養老院裡的情況,顯示了目前的系統還沒有準備好同時應對這麼多病人。起初,養老院可以區分新冠肺炎感染者和未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所住的房間,但後來,一些沒有任何症狀的老年患者在半夜開始走到紅色區域,四處走動,不知方向。很多員工因為被感染而請了病假(現在也包括阿德裡安娜在內了),照顧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工作人員同時照顧沒有感染新冠肺炎的年長者。

阿德裡安娜說:「即使是被派過來支援我們的員工也被感染了。」對於養老院沒能把患者撤離,送到轉到醫院接受更專門的護理,她感到遺憾。

面對新冠肺炎大流行,我們不能像應對其他的醫療危機,必須改變我們的看法。這是一個緊急危機,就像無國界醫生在我們開展項目的其他國家所做的,我們需要分析問題所在,從人道危機的視角去尋求解決方案。因此我們花了數周時間和管理養老院的有關部門和以及私人公司開會,共同努力建立一個單線的指揮系統,以便迅速做出決策並應用到養老院裡。巴塞隆納已經採取了這個模式,在我們看來,這是應對挑戰的重要一步:增加人手;在養老院找到更多地方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提倡更加人性化的治療和護理,包括讓他們有尊嚴地辭世。無國界醫生與政府合作,並支援他們面對這些挑戰。

給臨終病人以尊嚴

在阿德裡安娜感染新冠肺炎自我隔離之前,養老院已經有兩人去世。在個人防護裝備不足的情況下(幾天後才抵達),阿德裡安娜和一名護士處理了兩具遺體。因為殯葬服務不堪重負,遺體在養老院放置了24小時。

阿德裡安娜告訴我,他們如何盡力給這些病人有尊嚴的護理。大多數人都理解限制親朋好友來探訪的規定,因為他們不想讓孩子、孫子或者侄子侄女感染病毒。但是,隨著情況惡化,人們開始撐不住了。他們看到工作人員配備越來越多防護裝備,越來越恐懼,越來越緊張。之後最堅韌的年長者都開始恐慌、哭泣、叫喊,給他們的孩子、孫子、侄子侄女打電話。這一切都讓阿德裡安娜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好像命運在開一個可怕的玩笑。但這一切都是真的。

無國界醫生在養老院工作的重點之一是在艱難的處境下,讓臨終病人得到有尊嚴的護理,盡其所能提供舒緩治療。我們相信在專門的舒緩治療中心照顧他們很關鍵。不管是醫院還是我們稱作「安慰旅館」,即增加配套後可以為病人提供有尊嚴的舒緩治療的旅館。無國界醫生現在正為專門提供舒緩治療的醫院員工提供培訓。

我們也在養老院為年長者和他們的家人提供有莊嚴的告別,這樣他們可以用某種方式說再見。

阿德裡安娜不想讓年長者在痛苦中獨自死去。但是她也知道在這個時刻很難避免這樣的情況。她告訴我,養老院裡的止疼藥物已經耗盡,目前只有危重症病房才有鎮靜劑。在我們結束通話的時候,阿德裡安娜又說,這些年長者將會在痛苦中獨自死去,沒有葬禮,也無人可告別。

相關焦點

  • 無國界醫生戰疫 | 在西班牙的養老院,醫護看到了什麼?
    無國界醫生戰疫 | 在西班牙的養老院,醫護看到了什麼?養老院的其中一名護士曾經為無國界醫生工作,護士向我們報告了院內的情況,我們立即派出了由醫護人員和後勤人員組成的救援隊。無國界醫生正在西班牙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其中一項主要工作就是護理年長者,他們特別容易感染病毒。我們的養老院年長者護理項目統籌洛洛(Doctor Ximena Di Lollo)醫生告訴我,我們在養老院的工作是不間斷的。
  • 想接收新病人,只能等人出院或離世,無國界醫生義大利抗疫手記
    在盡力維持各地救援項目的同時,無國界醫生擴大了在義大利、西班牙、瑞士、法國、挪威、希臘和比利時等地的工作規模。在義大利北部的洛迪(Lodi)省,無國界醫生自3月起就在當地支援三間醫院,並向義大利中部的一些養老院提供支援。
  • 無國界醫生義大利抗疫手記:要想接收新病人,只能等人出院或不幸離世
    在盡力維持各地救援項目的同時,無國界醫生擴大了在義大利、西班牙、瑞士、法國、挪威、希臘和比利時等地的工作規模。在義大利北部的洛迪(Lodi)省,無國界醫生自3月起就在當地支援三間醫院,並向義大利中部的一些養老院提供支援。項目統籌萊波亞醫生(Dr Chiara Lepora)負責應對疫情工作,她分享了自己與義大利的醫生和護士在前線並肩作戰的經歷。
  • 「無國界醫生」組織裡的中國醫生
    幸而他們還有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s)的幫助。然而,2月15日,中國新年後上班的第三天,援助敘利亞民眾的無國界醫生組織被軍事襲擊,8名醫護人員失蹤。
  • 無國界醫生組織唯一信條:生命沒有國界(圖)
    黃潔心/供圖  無國界醫生:生命沒有國界  「我立刻想到那些父母,他們一定十分傷心,我替他們難過,覺得一定得做點什麼」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楊梅菊發自北京 「生命沒有國界」——這是無國界醫生組織(MSF)的唯一信條。
  • 外科醫生無懼槍林彈雨 參與無國界醫生救援
    不過,香港外科醫生範寧無懼槍林彈雨,昨晚啟程趕赴該國西部城市米蘇拉塔,參與無國界醫生在該地的醫療服務,成為首位到利比亞參與人道救援的香港醫生。 不過,香港外科醫生範寧無懼槍林彈雨,昨晚啟程趕赴該國西部城市米蘇拉塔,參與無國界醫生在該地的醫療服務,成為首位到利比亞參與人道救援的香港醫生。範寧笑言,能為世界盡一分力,是他的光榮。  現年40歲的範寧,不但是公立醫院外科手術醫生,也是現任無國界醫生香港董事會主席。
  • 無國界醫生:在醫院戰勝不了大傳染病,真正的戰場是在社區
    無國界醫生新冠疫情應對特別工作組負責人布萊斯•德勒文(Brice de le Vingne)新冠疫情開始以來,無國界醫生團隊在義大利、西班牙、瑞士、法國、伊拉克、利比亞、辛巴威、敘利亞等國支援抗疫工作,包括給當地提供病床及醫療設施
  • 在義大利抗疫的中國醫生:「戰疫」無國界 期待早日「戰勝」歸國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正在義大利錫耶納大學醫院進修的中國醫生祁雷的平靜生活,讓他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海外「抗疫戰」。病毒之前無國界,作為目前留在義大利錫耶納市的唯一一名中國醫生,他積極主動地分享中國的戰疫經驗,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這場全球抗疫阻擊戰。
  • 兩個故事帶你走近「無國界醫生」
    那麼,無國界醫生究竟是怎樣開展工作的?他們身上有著怎樣的故事?讓我們跟隨文中的兩位醫生,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叫陳健華,今年37歲,香港人,2004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之後在香港的聯合醫院外科部工作十餘年。2011年我考取了外科專科醫生的資格,2014年離開了政府醫院,開始在私人診所工作。
  • 無國界醫生:戰爭中逆流而行的人
    而在霍斯特,孕婦往往沒有任何產檢,這名病人沒有病歷,連病史都無從知曉。  當地的幾名麻醉科醫護人員也慌了,連連擺手稱處理不了,只能靠阿依夏,她是醫院裡唯一的外籍麻醉醫生,技術也是最好的。  與國內不同,身邊沒有專家共同診治,阿依夏只能臨場判斷,結合無國界醫生的麻醉準則,為患者降血壓、給藥,配合產科醫生儘快為孕婦做剖宮產。
  • 中國無國界醫生講述救治生活:酬勞是病人康復
    在激戰正酣、賴比瑞亞民眾與外界完全隔絕之際,「無國界醫生」的救援隊伍首先進駐,堅持為戰爭受害者提供緊急醫療救援。14年後,戰爭停止,當全球傳媒和國際焦點已經轉移視線,「無國界醫生」們仍然留下來,為當地人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培訓醫護人員,重建醫院診所,為災難倖存者作心理輔導。屠錚便是其中的一分子。
  • 無國界醫生安娜 奔走在戰火中
    從小隻想當醫生安娜說自己在東城區的胡同裡長大,自小的性格就比較痛快,在成為一名無國界醫生之前,她便對歷史悠久、野生動物多的地方感興趣,由於父母都是醫生,她自小便沒想過做別的職業,只想當醫生。 據悉,1982年出生的安娜如願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系。
  • 炮火硝煙中的白衣天使——無國界醫生
    無國界醫生組織提供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無國界醫生。這個成立於1971年的組織是目前全球獨立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    蔣勵和阿依夏也是無國界醫生救援人員。蔣勵曾是北大醫院婦產科醫生,阿依夏現就職於北京積水潭醫院麻醉科,她們心中都懷著「幫助災難中人群」的樸素願望。所不同的是,阿依夏是第一次參加無國界醫生項目的志願者,醫院為她保留了職位。蔣勵已經辭去工作,奔赴無國界醫生項目前線。
  • 「無國界醫生」講述全球救援故事 大陸醫生漸增
    範寧醫生正在講述自己的救援故事。【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亮 實習記者 許曄】7月14日,著名非政府組織「無國界醫生」在北京舉辦「救援無疆」救援人員分享會及圖片展。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及國外的多名有豐富經驗的「無國界」醫生現身說法,和與會者們分享他們奔走在全球戰亂衝突地區、天災疫病現場及貧瘠國度,為不同膚色和種族的人們提供人道主義醫療救援的故事。「無國界醫生」香港董事主席、外科醫生範寧以「人道與醫學」為主題,介紹了這一由多名醫生及新聞工作者1971年成立於法國的組織及其精神。
  • 古天樂呼籲捐一天工資 支持無國界醫生
    古天樂  新浪娛樂訊北京時間6月4日消息,據香港媒體報導,身為「無國界醫生日」榮譽行動大使的古天樂,日前為活動拍攝宣傳影片時透露,很關注早前在西非爆發的伊波拉疫情,也非常敬佩當地抗疫的無國界醫生及救援人員
  • 無國界醫生組織:可以治療他人病痛的藥
    「可以治療他人病痛的藥品」(「Pastillas por el dolor ajeno」)是無國界醫生組織在西班牙境內開展的大型慈善募捐活動,集合了平面、視頻、網絡等多種媒體的力量,自活動開展以來已經在全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它吸引了652,000網站訪問者,網絡索引次數高達150,000,視頻廣告觀看次數超過
  • 加拿大華裔女醫生出任無國界醫生國際組織主席
    加拿大華裔女醫生出任無國界醫生國際組織主席   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導,人道醫護工作譽滿全球的無國界醫生國際組織,出現第二位加拿大人出任主席。
  • 黃潔心:無國界醫生的危險生涯
    2013/09/24   1971年在巴黎成立的無國界醫生,是一個由各國專業醫學人員組成的國際性志願者組織,也是全球最大的獨立人道醫療救援組織。在最危險、最有需要的地方踐行人道理念、實現公益價值,是這個組織帶給世界的全球性禮物。黃潔心,從《明報》記者到無國界醫生的行政人員,她在媽媽的哭聲中前往前線。
  • 刷爆朋友圈的「無國界醫生」是一名麗水姑娘
    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3年前,她辭去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工作,冒著槍聲和炮火,到阿富汗、巴基斯坦做醫療志願者。  在阿富汗的3個月裡,她和另一位無國界醫生一起工作,每月接生超過1200例。在極為簡陋的醫療條件下,沒有一例孕婦死亡。  這段往事,如果不是被某自媒體翻出,蔣勵或許會將它深埋心底。
  • 日本醫院醫護確診 其他人被拒載家人被養老院拒收
    (原標題:日本一出現確診醫院職員遭歧視:計程車拒載、家人被養老院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