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一所書院,相傳是《梁祝》的發生地,其前身竟是佛寺

2020-12-25 夢想環遊全世界

《梁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出名的一段愛情故事,故事中的梁山伯和祝英檯曆經磨難後化蝶,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因為《梁祝》非常受歡迎,所以被翻拍成電視劇,多次被搬上銀幕。而杭州有一所書院,相傳是《梁祝》的發生地,其前身竟是一座佛寺。

這座書院就是萬松書院!萬松書院,位於鳳凰山上北萬松嶺上,地處偏僻 ,環境優美寧靜,是一處絕佳的求學之處。書院建於唐貞元年間,但此處一開始並不是書院,而是佛寺,一所名為「報恩寺」的佛寺。直到明弘治十一年,浙江右參政周木將此處改為「萬松書院」。

梁祝

萬松書院是明清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文人聚集地,明代理學家王陽明也曾在此講學,求學的年輕人更是數不勝數。《梁祝》故事中的梁山伯和祝英臺,據說都是在此地求學三年。

萬松書院

雖然《梁祝》就像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但是據考證《梁祝》是真實存在的,而且萬松書院也應該就是《梁祝》的發生地,但專家們卻無法拿出十分準確的證據。

對於萬松書院的傳說,有人相信萬松書院就是當年《梁祝》故事的發生地,而有些人覺得《梁祝》就是一段悽慘的愛情故事,是不存在的。你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杭州萬松書院原院長邵群:傳播梁祝文化 助推書院教育
    在談到萬松書院定位與未來發展時,邵院長那江南女子所特有的溫柔語調中帶著堅定的語氣說:「梁祝之戀,其情真意切的愛情感動了太多中國人。這裡的林濤有書聲,這裡的松香有情分。所以,我們將『梁祝』故事與『成人』『 成家』相結合,經過十幾年的苦心建設經營,萬松書院目前已成為每年接待40萬國內外遊客的熱門景點和學習場所,大家在這裡欣賞美景的同時也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傳播梁祝文化,助推書院教育,我們一直在路上。」
  • 杭州這個書院是我國著名故事的發生地,這故事改編的樂曲世界聞名
    杭州有一個萬松書院,位於西湖邊的萬松嶺上,始建於明代,書院很多,但這個書院可是很了不起,它是我國著名故事的發生地,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就於此發生,這故事改編的樂曲《梁祝》也是世界聞名,是被世界人民喜歡的可以代表中國的樂曲。
  • 杭州有一個書院,梁祝曾在此求學,有著1200多年的歷史!
    著名詩人白居易曾說:「記江南,記杭州最多」,杭州作為一個受歡迎的旅遊城市,有許多景點,尤其是西湖、雷峰塔、靈隱寺等,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每年都有很多人專門來參觀,但可能有人不知道,杭州還有一個書院,王陽明曾經在那裡講學,梁祝曾經在那裡讀書,清朝的康熙、乾隆也為這個書院寫過匾額,可謂風光無比
  • 杭州不只有白娘子,還有梁祝哦!
    在南宋之後,又分別有元代錢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後來還有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屆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西湖十景。在2007年,歷時8個月之久的三評「西湖十景」中,最終包括: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嶽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院、楊堤景行、三臺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 愛來啦重走梁祝化蝶路 連結千古情緣 刻畫杭州愛情符號
    馬家迎娶之日,英臺花轎繞至山伯墳前祭奠,霎時風雷大作,墳墓爆裂,英臺縱身躍入,與山伯化作一雙蝴蝶飛舞。相傳梁祝當年同窗就在杭州萬松書院,十八裡相送直到西湖畔長橋。杭州與梁祝最早將「梁祝」故事與萬松書院結上關係的是創作於明末清初的《同窗記》中,是寓居杭州的著名劇作家李漁所創作的。
  • 梁祝曾在此同窗共讀 杭州萬松書院辦「相親會」
    杭州萬松書院出名,並非因為這裡曾塑造了多少博學之士,而是因為它是中國古典愛情傳說──「梁祝」故事的起點。如今,它正在為中國現代的單身青年創造著姻緣。  2006年2月11日,西方情人節前夕,29歲的工程師喬軍走進了萬松書院,參加在這裡舉辦的「相親會」。
  • 肇慶有一所千年書院,曾是這所學校的前身!
    肇慶有一所千年書院,曾是這所學校的前身!▲星巖書院正門嶄新的建築,掩不住歷史厚重的痕跡。作為肇慶市第一中學的前身,星巖書院有怎樣的故事呢?千年書院說起星巖書院,就必須提到一位端州歷史文化名人,包拯。
  • 萬松書院:昔日梁祝十八相送處 今成杭州相親地
    中新社杭州七月三十日電 題:昔日梁祝十八相送處今成「紅娘之地」  中新社記者 林露露  杭州西子湖畔的「萬松書院」曾經演繹了中國最著名的古典愛情故事——「梁山泊與祝英臺」。而今,這裡變成了杭州父母選媳擇婿的相親地,許多大齡青年的父母在每個周六的上午從各地趕來,想借舊日的「紅娘之地」為子女謀一個好姻緣。
  • 杭州萬松書院,梁山伯祝英臺在此同窗三載,王陽明在這裡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裡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松書院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萬松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 京漢古道尋梁祝——旅遊者的天堂,年輕人的愛情聖地
    梁祝故事發生在魏晉時期,是一首響徹全球的千古愛情絕唱,是燦爛的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綿綿千載,廣為傳頌,成為勞動人民追求崇高愛情的象徵。據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汝南縣梁祝鎮,故裡遺址現有梁祝墓、梁莊、祝莊、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裡相送故道、曹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悽美愛情所感染。汝南流傳的梁祝故事有頭有尾,相當完整。
  • 這個杭州的新「朋友」,一樣有「西湖」和「錢塘江」,還有「梁祝...
    杭州能有今日的人文底蘊和名譽地位,多半要拜西湖所賜。 當時是13世紀末葉的巴爾託洛梅歐王的統治時期,現在維羅納仍然保存著多處與這一徇情故事有關的史跡。在離市中心「芳草廣場」布遠的卡佩羅街,有一處幽靜的院落,牆壁上的一個銅牌寫明這是朱麗葉的家。這裡有一尊朱麗葉的青銅塑像,亭亭玉立,深情而又略帶憂傷,似乎仍在期盼羅密歐的翩翩來臨。銅像左上方,就是莎士比亞筆下那座有名的大理石陽臺。據說,當年羅密歐就是攀上這個陽臺和朱麗葉共訴衷腸的。
  • 這個杭州的新「朋友」,一樣有「西湖」和「錢塘江」,還有「梁祝...
    杭州能有今日的人文底蘊和名譽地位,多半要拜西湖所賜。拱宸橋在杭州拱墅區北部,東連麗水路、台州路;西接橋弄街,連小河路,杭州市地名辦的工作人員說,相傳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兩手相合表示敬意。每當帝王南巡,這座高高的拱形石橋,象徵對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橋之名由此而來。
  • 萬松書院.杭州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三年,幾百年後為相親姻緣景點
    因為昔日梁祝是由萬松書院成姻緣、因姻緣而成故事,於是萬松書院由姻緣而成為杭州熱門景點,追尋而去的愛情男女有不少!石牌坊上面寫有:「萬松書院」進門正面的石牌坊上面寫有:「萬松書院」,通體高9.22米,是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上面是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 杭州最冷門景點,平時遊客不多,但每逢周六大爺大媽卻齊聚於此
    導讀:杭州最冷門景點之一,曾是佛寺後來變成書院,現成現代人相親角錢塘自古繁華,魚米之鄉,而杭州又是其中最為繁華的城市。關於杭州的定義有很多: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宜居城市,人間天堂。萬松書院位於西湖南緣鳳凰山萬松嶺,書院始建於唐貞元年間(785-804),原名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由浙江右參政周木改闢為萬松書院。後又改名太和書院、敷文書院,三次更名四拆四建,始終撼動不了其在明清時期杭城書院之首的地位。
  • 盤點杭州歷史上人文薈萃的學堂書院
    且跟著我們一起走進杭州的這些書院,去領略那迴蕩在朗朗書聲裡的人文之韻吧!浙江大學前身,杭州知府林啟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創辦求是書院,是浙江近代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初名求是書院,幾經更名,1928年改名為「國立浙江大學」。
  • 杭州記憶丨明代杭州大辦書院
    杭州也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誕生了一個又一個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創業創新故事。 在時代的年輪中,每個城市都留下了屬於自己的記憶。浙江新聞客戶端杭州頻道攜手杭州市檔案局推出《杭州記憶》連載,帶你追溯歷史,品味風光,領略現代都市的魅力。
  • 到王陽明教書的地方做學問萬松書院:打造杭州的「百家講壇」
    明清知名學府 梁祝愛情聖地  萬松書院是明清時期杭城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書院,曾是浙江省文人匯集之所,作為當時浙江最高學府,書院為浙地造就了諸多人才。    明著名學者王陽明,清著名學者齊召南、秦瀛等,都曾在此講學。袁枚曾就讀其間。  書院遺址於2000年7月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
  • 萬松書院.杭州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三年,幾百年後為相親姻緣景點
    因為昔日梁祝是由萬松書院成姻緣、因姻緣而成故事,於是萬松書院由姻緣而成為杭州熱門景點,追尋而去的愛情男女有不少!石牌坊上面寫有:「萬松書院」進門正面的石牌坊上面寫有:「萬松書院」,通體高9.22米,是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上面是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 中國古代十大悽美愛情故事發生地,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山東日照,《嫦娥奔月》故事發生地。數千年後,故事裡的嫦娥可能還活在廣寒宮。但是人間的一切,在她的見證下,完全不同了。四川成都《鳳求凰》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故事發生地。一別之後,兩地相思,說的是三四月,卻誰知是五六年。嘗遍人世間的喜怒哀樂,最終發現,愛情的力量是多麼偉大。
  • 合肥大寶佛寺華藏書院第四屆開學典禮圓滿
    合肥大寶佛寺華藏書院舉行第四屆開學典禮。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安徽省佛教協會執行會長、合肥大寶佛寺住持智文大和尚在開學典禮上闡述了,華藏書院是一所弘揚和教導東方傳統文化的地方,學習使人致遠,唯有不斷地學習,才能將各自人生推向遠處、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