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杭州有著名的「西湖十景」。最早形成於南宋時期,至今已流傳了千年。
最常見的說法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
歷史上,杭州曾多次開展」西湖十景「評選活動,每次評選都極大地提高了西湖和杭州的知名度、美譽度。
在南宋之後,又分別有元代錢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後來還有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屆中國杭州西湖博覽會西湖十景。
在2007年,歷時8個月之久的三評「西湖十景」中,最終包括: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嶽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院、楊堤景行、三臺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萬松書院】
萬松書院,位於鳳凰山北萬松嶺上 ,始建於始建於唐貞元年間(785-804),名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參政周木改闢為萬松書院。
萬松書院曾名太和書院、敷文書院,是明清時杭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文人匯集之地。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
有聯為證——
浙水重敷文,看此山左江右湖,千尺峰頭延俊傑;
英才同樹木,願多士春華秋實,萬松聲時播歌弦。
經過創辦初期的摸索和實踐,明代萬松書院在不斷擴建與重修中,逐漸成為江浙一帶頗具影響力的知名書院。
明代理學家王陽明、清代齊召南等大學者都曾在此講學,"隨園詩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讀。
清康熙帝南巡時,為書院題寫了「浙水敷文」匾額,遂更名為「敷文書院」。
乾隆帝初次巡臨萬松書院時,賜額"湖山萃秀"。此後,五次下江南又五次巡臨,可見,對萬松書院格外重視。
現如今,書院遺址尚存有「萬世師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見「至聖先師孔子像」的石碑等物。
【梁祝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中國四大民間愛情神話傳說之一,曾被周總理稱為「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千百年來,《梁祝》故事經過了歷代作家和民眾的不斷修改和再創造,但主要的情節始終未變:「喬裝求學」、「草橋結拜」、「同窗共讀」、「十八相送」、「樓臺相會」、「哭墳化蝶」等。
民間很早就有梁山伯和祝英臺結伴就讀萬松嶺、同窗共讀三年有餘的傳說,因此,萬松書院也被稱作「梁祝書院」。
最早將「梁祝」故事與萬松書院結上關係的,是創作於明末清初的《同窗記》中,是寓居杭州的著名劇作家李漁所創作的。
李漁在他的作品中,處處突現出鮮明的杭州地域特色,如:梁祝分別從家鄉(會稽、上虞)渡錢江,在草橋門偶遇而義結金蘭;在當時杭州最著名的書院——萬松書院同窗共讀。三年後,分別時,沿著長長的鳳凰山古道送別。
作者把固有的書院、山川、草橋、長亭等都編織在故事當中,增添了故事的說服力和渲染力。
所以,近代的許多電影、電視都是根據這個版本進行改編的。
作為一個向遊人開放的收費公園,重建後的萬松書院設置了一明一暗、一實一虛兩條文化主線:明為「明清知名學府」、暗為「梁祝愛情之地」。
中軸線上以古代書院的布局為實景,而在右側石林中又依自然地勢巧妙點綴與「梁祝」十八相送有關的場景,如觀音堂、草橋亭、獨木橋等等。
讓美麗的傳說為肅穆的書院增添更多的人文情懷,同時讓虛無的故事也有了真實的場景可以尋找。
【雙照井邊】
梁山伯與祝英臺三年同窗,一朝分離,戀戀不捨,十八裡相送到長亭。祝英臺想趁此機會表白自己的心意,就用各種方法暗示自己是女兒身,可生性憨直的梁山伯全然不解。
他們一同坐在一口古井旁休息,祝英臺掏了一碗井水喝,同時喚山伯來看。
山伯以為英臺在井中看到什麼魚蝦之類,便走了過來,站在英臺身旁,探頭向井中一望,看不見井中有東西。
只見清清的井水,明澈如鏡,照見英臺披著滿頭烏油油的長髮和一雙水靈靈的明眸,含情脈脈地在向他發笑。便說道:「井中只有賢弟之影,並無他物?」
英臺嘆了一聲,說:「豈止小弟身影,你且聽我吟來:
『古井喜逢春,兄弟雙照影。
一男並一女,和合天配成。』
祝英臺這般暗示,奈何梁山伯仍是不解其意。
這口古井的原址,在望江門(又名草橋門)外的海潮寺內,因與梁祝傳說有關,故聲名遠揚。
由於梁祝雙雙在此照過身影,杭城父老就稱它為「雙照井」。
海潮寺也因為有了「雙照井」,香火更旺。杭城民間甚至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若要夫妻同到老,雙照井中照一照。」
此井因梁祝的愛情故事而得名,故萬松書院內也仿造了這口古井。
不過,書院最初可能誤以為「雙照井」指的是兩口井,於是在仿造的時候,造了兩口井...
然而,「雙照井」實際上只有一口,「雙」指的是梁祝二人。於是,如今書院裡的井已經改為一口了~
關於梁祝傳說及其愛情故事,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有眾多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蹟可供佐證。
但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
而萬松書院始建於唐貞元年間(785-804),前後時間相差約1000多年。
所以,梁祝二人是不可能就讀於萬松書院的~
另一方面,雖然「梁祝」傳說人們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事的起源地究竟在哪兒。
據中國民俗協會有關人員介紹,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裡!
【相親一角】
為了使「知名學府」、「梁祝愛情」這兩個文化主題得以進一步弘揚,自2002年10月開放以來,萬松書院藉助社會各界的力量,努力做好「成人」、「成家」這兩篇文章。
所謂「成人」,即學習中國傳統的儒學文化,以書院為學習場所,從古聖先賢的經典著作中學習做人的準則,延伸產物為「萬松講堂」。
所謂「成家」,即是從「梁祝」愛情故事中派生出來的找尋意中人,成家立業的意思,延伸產物為「萬松書院相親會」。
自2018年3月17日起,每周六上午7:30-12:00,景區管委會在萬松書院景區內劃出專門區域對相親人員免費開放,引導原路邊相親活動進入園區內。
萬松書院一直都是大家念叨的杭州最熱鬧的相親角之一,梁祝的經典愛情故事,也為這裡增添了不少浪漫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