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發現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黑腹濱鷸

2021-01-20 中國西藏網

  專家: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新發現

  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研究人員今年冬季在西藏拉薩林周縣發現了2隻鷸科鳥類——黑腹濱鷸,系西藏鳥類分布新記錄種。這一新發現的相關文章也已刊登在《動物學雜誌》上,文章第一作者為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工程師陳越。鳥類分布新記錄種的發現究竟意味著什麼呢?記者進行了了解。

  初步推斷為旅鳥

  途經拉薩河流域「歇腳」

  每年10月至來年4月,是拉薩河流域越冬水鳥的主要遷徙期,出於個人愛好,陳越和同事每年會在這個季節到拉薩周邊的溼地觀鳥。「本次發現黑腹濱鷸,也是周末觀鳥時偶然發現的。」陳越告訴記者。

  今年入冬後,她們在拉薩市林周縣卡孜鄉海拔3805米的卡孜水庫觀鳥時,觀察到了2隻鷸科鳥類。「發現時,黑腹濱鷸於河邊灘涂活動,周圍有扇尾沙錐、鳳頭麥雞和白腰草鷸。」陳越介紹,「這兩隻全身呈灰色,喙為黑色且嘴端下彎,有白色眉紋,背部呈灰色,腹部為白色;飛行時,腰為白色,尾羽兩側為白色;體長約20釐米,經鑑定為黑腹濱鷸。」

  黑腹濱鷸分類上隸屬鴴形目鷸科濱鷸屬,分布廣泛,全球共計10個亞種,我國記載的有5個亞種。大部分種類雌雄羽色相似,但是冬羽與夏羽有區別。本次發現黑腹濱鷸時間屬於非繁殖期,所以形態鑑別特徵不明顯。「由於黑腹濱鷸的亞種區分主要是根據繁殖期腹部黑斑等信息確定,這次發現是在其非繁殖期。再加上未採集DNA數據進行分析,所以,這次發現的黑腹濱鷸亞種尚待進一步研究,其居留型初步推斷為旅鳥。」陳越說。

  關於黑腹濱鷸的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級別,記者也作了了解,黑腹濱鷸多棲息於凍原、高原和平原地區的湖泊、河流、水塘、河口等水域岸邊的附近沼澤與草地上,常成群活動於水邊沙灘、泥地或水邊淺水處。性活躍,善奔跑,常沿水邊跑跑停停,飛行快而直。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蠕蟲、昆蟲等各種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繁殖期為5-8月。屬於 「三有動物」;IUCN紅色名錄為無危物種。

  據初步推斷,這次發現的黑腹濱鷸為旅鳥,可能是在蒙古、西伯利亞等區域繁殖完成後,遷徙至印度過冬。途經拉薩河流域「歇腳」。

  林周區域

  是越冬遷徙鳥類的主要通道之一

  本次發現屬於偶然發現,黑腹濱鷸在該區域具體的遷徙時間和遷徙地點,還有待更多的觀察發現。陳越表示:「在未來的工作中也會對其加強一些關注,為今後保護區的管理提供依據。」

  在拉薩林周縣發現黑腹濱鷸分布新記錄,意味著什麼? 陳越表示:「在該區域發現黑腹濱鷸,對更新保護區物種名錄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說明林周區域是越冬遷徙鳥類的主要通道之一,是越冬水鳥遷徙期的主要停歇地和遷徙路線,未來,還會有更多其他在西藏未被記錄的遷徙鳥類,在該區域陸續被發現。」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西藏科研人員和鳥類工作者的增加,西藏還是有很多類似的鳥類被發現,如:有科研人員在色林措發現了彩䴉,其他的還有豆雁、灰頭麥雞、綠鷺等,不過,鳥類的分布新記錄種發現區主要還是集中在墨脫區域,雅江中遊區域相對較少。

  業內專家建議,當地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該區域的重視,加強對溼地等自然資源的保護,為越冬水鳥提供良好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雲南省鳥類新記錄,坐標保山青華海
    近日,東方鴴、斑胸濱鷸、棕尾鵟、短趾雕等近十種珍稀鳥類陸續抵達保山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經專家鑑定,新增鳥類記錄9種。>其中,東方鴴為雲南省鳥類新記錄,保山市鳥類新記錄6種,分別是東方鴴、斑胸濱鷸、黑腹濱鷸、三趾濱鷸、短趾雕、棕尾鵟。
  • 候鳥「約會」石獅遠不止黑腹濱鷸 還有近一百種
    ­  蚶江石湖的黑腹濱鷸 ­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8日,本報刊登《別來無恙,西伯利亞候鳥》圖文報導,記錄石獅蚶江石湖候鳥萬羽齊飛的震撼場面,再次引起政府部門、觀鳥人士及新聞媒體的關注。
  • 膠州灣沿海灘涂溼地黑腹濱鷸大軍翔集
    最近,膠州灣沿海灘涂溼地黑腹濱鷸大軍翔集上演了一幕精彩「大片」↓↓↓您的瀏覽器暫時無法播放此視頻。您的瀏覽器暫時無法播放此視頻。△黑腹濱鷸上下快速翻飛,忽而簇擁一團躥到天上,忽而扯成一片灑落海面。
  • 黑腹濱鷸:為勺嘴鷸放哨
    飛翔中的黑腹濱鷸。    不久前,本報報導了「世界極危鳥種勺嘴鷸重返雷州灣越冬」的消息,引起了許多觀鳥愛好者的興趣。日前,他們滿懷熱情前往雷州灣紅樹林保護區,想對勺嘴鷸進行遠距離拍攝,卻被一大群黑腹濱鷸攔住去路。為了不幹擾鳥兒們,攝影師們最終放棄了拍勺嘴鷸,並稱黑腹濱鷸為「勺子的義務哨兵」。    是日,觀鳥攝影師們來到發現勺嘴鷸的雷州灣紅樹林保護區。這裡有大片的紅樹林,為鳥類棲息提供了安全的庇護之所,灘涂上有豐富的小魚小蝦小貝類,吸引了大量的海鳥聚集於此。
  • 黑腹濱鷸
  • 候鳥「約會」石獅遠不止黑腹濱鷸 觀鳥拍鳥更要護鳥
    11月18日,本報刊登《別來無恙,西伯利亞候鳥》圖文報導,記錄石獅蚶江石湖候鳥萬羽齊飛的震撼場面,再次引起政府部門、觀鳥人士及新聞媒體的關注。除了來自西伯利亞的黑腹濱鷸,「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位於泉州灣南岸的石獅沿海灘涂溼地成為越冬候鳥棲息的天堂;候鳥遷徙季節,觀鳥拍鳥更要護鳥。
  • 新疆10年拍到41個新鳥種 9個中國鳥類新記錄
    12月6日,新疆觀鳥會年會公布了10年來新疆觀鳥界的主要收穫,10年間共觀測到41個鳥類新記錄,其中9個屬於中國鳥類新記錄。  根據2004年至2014年發現鳥類新記錄的時間看,2011年、2012年發現新記錄的數量最多,均為7個;喀什地區和阿爾金山保護區以及烏魯木齊周邊(五家渠、烏拉泊)等地發現新記錄的鳥類較多。  「截至2014年11月,新疆新觀測到的鳥類為477個。觀鳥會由原來幾個人到現在100餘人,人數還在不斷增加,不久的將來也許會發現更多鳥類新記錄。」新疆觀鳥會會長苟軍說。
  • 第1842期「網絡精華」黑腹濱鷸的鳥陣
    撰文、攝影丨山晉大鸚鵡黑腹濱鷸(學名:Calidris alpina)是鷸科濱鷸屬鳥類。
  • 呼倫湖今年新增三趾鷗、黃腹鷚、斑背大尾鶯等3種罕見鳥類
    圖為正在對鳥類進行監測。 範明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6月14日電 (李愛平 王豔清 龐博)內蒙古自治區呼倫湖保護區管理局14日對外通報,今年以來呼倫湖保護區首次發現三趾鷗、黃腹鷚、斑背大尾鶯等3種罕見鳥類。
  • 青島環灣溼地迎上萬隻黑腹濱鷸過境
    2018年5月3日,在青島環灣溼地,上萬隻黑腹濱鷸形成壯觀「鳥潮」躲避鷹隼襲擊。  2018年5月3日,在青島環灣溼地,上萬隻黑腹濱鷸形成壯觀「鳥潮」躲避鷹隼襲擊。  2018年5月3日,在青島環灣溼地,上萬隻黑腹濱鷸形成壯觀「鳥潮」躲避鷹隼襲擊。
  • 海南越冬水鳥調查:5名年輕人會文趕海尋鳥 發現瀕危鳥類
    也有新發現讓春香興奮不已,她在這裡看到了很罕見的小青腳鷸和黃嘴白鷺,樂壞了。會文溼地是海南10多年來唯一的小青腳鷸分布點。與喜歡成群活動的椋鳥不同,有些鳥喜歡「高冷地獨來獨往」,小青腳鷸就是其中之一。小青腳鷸屬於全球性瀕危鳥類,種群數量非常稀少,一般繁殖於東北亞的薩哈林島等地,遷徙時會經過我國一些東部沿海省份。
  • 西藏蝴蝶種類達500種以上 發現新記錄5種
    中新社拉薩6月17日電 (江飛波 趙延)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17日透露,該所2017年啟動西藏蝶類生物多樣性研究,截至目前,根據搜集資料及生境分析得出的名錄顯示,西藏境內分布的蝴蝶種類有500種以上。
  • 新疆首次發現美洲斑胸濱鷸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王暢彤/文 通訊員人工/圖)10月9日,記者從新疆觀鳥會了解到,新疆鳥友人工拍攝並記錄到了美洲斑胸濱鷸近日現身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縣水域。據悉,美洲斑胸濱鷸屬於小中型涉禽;體長23釐米,翼展37-45釐米,體重126克左右。
  • 青海湖鳥類又添新成員 鳥種總數增至225種
    新華社西寧9月14日電(駱曉飛、王浡)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繼今年5月22日發現草鷺之後,巡護監測人員9月8日又在保護區內首次發現小濱鷸,至此,青海湖鳥種記錄增加至225種。
  • 又刷新記錄!德宏鳥類升至712種!
    12月2日,德宏自然生態攝影師張海鈺在瑞麗市弄麼湖拍攝到3隻針尾鴨,經香港觀鳥會前主席張浩輝博士等人核查確認,這次記錄是針尾鴨在德宏的首筆記錄。
  • 中國鳥種新紀錄作品展(六)
    2008年6月30日,香港鳥友餘日東首次記錄於西藏聶拉木縣樟木鎮記錄到該鳥種,經文獻查閱、諮詢及鑑定,確定為中國鳥類新紀錄種。體長25釐米,喙、眼圈、腿黃色。雄鳥頦、喉白色,兩側具深的縱條紋,上體暗灰褐色,腰灰色。下體淡灰白色,下腹白色。尾灰色,尾下覆羽白色。雌鳥的喉白色,具暗色條紋。上體橄欖褐色,下體黃褐色,下腹、尾下覆羽白色。棲息於闊葉林、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
  • 全球又有24種鳥類入瀕危名錄 四川發現7種瀕危鳥
    2015 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更新,包括鳳頭麥雞(左圖)在內的多種鳥類在名錄上排名有變化,這些鳥在成都基本都可見。彎嘴濱鷸。鳳頭麥雞。草原鵰。棲息地破壞 成鳥類致危因素之首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2015年度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名錄」),共有24種鳥類調升為有滅絕威脅的級別(包括易危、瀕危及極度瀕危),涉及中國鳥種13種,其中包括草原鵰、鳳頭麥雞、紅頭潛鴨在內的7種鳥類,均在四川有過觀測記錄。
  • "觀鳥達人"溼地"論劍" 發現北大港溼地的鳥類分布新記錄
    最終,自然之友野鳥會代表隊以記錄53種鳥的最佳成績獲得一等獎。   據了解,本次大賽由濱海新區人民政府、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主辦,天津舉行此類比賽尚屬首次。   「快看,八成是震旦鴉雀。」幾個黑影箭似地從葦叢間掠過,然而並沒有逃過陳志國的眼睛。一旁的隊友自信地翻看相機屏幕,清點出一共6隻,趕緊將發現時間和地點錄入觀鳥記錄冊。
  • 2020年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第...
    受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委託,成都觀鳥會於2020年1月1日起全面啟動成都市生物多樣性(鳥類)監測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工作。一季度內,主要開展了第四輪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春季鳥類遷徙調查、新冠肺炎疫情鳥類疫病監測等重點活動,動員協會人員和廣大觀鳥愛好者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開展日常觀鳥活動,並收集匯總和分析觀察記錄數據。
  • 青島435種野生動物 鳥類最多
    數據顯示,青島的四大類陸生野生動物中,鳥類的品種最多,其中扁嘴海雀、醜鴨等都是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卻在青島現身的珍稀物種。發 布 青島有435種野生動物據青島野生動植物保護站調查,青島現有兩棲類8種,爬行類17種,鳥類390種,獸類20種。但由於人口密度大,農業歷史悠久,工業生產相對發達,無大型森林,因此,大型陸生脊椎動物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