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難史上,生還率極低,歷經空難且生還者在事後肯定得感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1971年12月24日,17歲的少女朱莉安同母親乘坐了飛向普卡爾帕的飛機,結果途中遭遇空難,92人從3000高空墜落,掉落在亞馬遜熱帶雨林,最終僅有朱莉安一人生還。
朱莉安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獨自徒步走了10天,最終被當地人發現,因此獲救,現如今朱莉安已經65歲了,她對這段「生死」往事直言道,最糟糕的部分並不是穿越熱帶雨林時的危險,而是對成為飛機唯一倖存者的內疚感。
人就是如此,按理說朱莉安是最幸運的人,遭遇那般的險境卻還能夠活下來,也表現出了人類強烈的求生欲,以及堅韌的生命力,但是朱莉安卻常常陷入內疚之中,心理很是痛苦,甚至有極少數人,其中包括遇難者的家屬,會惡毒的想:為什麼只有你活了下來?
這樣的「矛盾」在世界上存在得並不少,1972年10月12日,5名機組人員和30名烏拉圭橄欖球手,以及10名橄欖球手的家屬上了烏拉圭空軍571號包機,飛往智利首都聖地牙哥。
飛機飛到安第斯山脈附近時,因為天氣緣故,在阿根廷的門多薩臨時降落了,後於第二天早上起飛,但是天氣依然不是非常樂觀,結果飛機在茫茫雲海中撞到了安第斯山脈深處的一座無名山峰。
飛機墜毀在雪山上,45人僅有28人活了下來,但是這些倖存者的情況都不容樂觀,並且多數人還只是18歲至22歲的年輕人,死亡依然籠罩在每個倖存者的心中,尤其是到了空難發生後的第10天,收音機傳來消息,搜尋倖存者的行動已經停止。
那麼被困於雪山的空難倖存者饑寒交迫,聽此消息,覺得十分絕望,而身邊的同伴也一個個倒下,後來這些倖存者為了活下去,雖然他們不知道還能活多久,他們立下了協議,表示「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吃掉我。」
空難發生後的第16天,雪山上發生了一場雪崩,空難倖存者的處境更為惡劣,此時還有19人活著;空難發生後的第34天,僅有16人還活著,12月12日,有三名倖存者決定翻越西邊的高山,儘管他們不能保證是否能夠走過去,說不定脫離群體後,他們會死得更快。
但是三名倖存者實在不甘心在雪山「等死」,後來經過9天的徒步跋涉,三人的身體完全失去了知覺,僅有心中強烈的救生欲望支撐著一絲清醒,促使著他們向前走去,最終,他們看到了一個騎馬人的身影。
空難發生後的第71天,救援直升機救出了所有倖存者,16名倖存者被稱為是「安第斯奇蹟」,但是這些倖存者也陷入了很大的輿論中,當時有報紙刊登了文章《靠同類相食生存?》,裡面稱:「16名倖存者是靠吃朋友的屍體活下來的。」
1974年,《活著:安第斯空難倖存者的故事》出版,遭遇了「1972年安第斯空難」的一名倖存者在書中表示:「靠吃『人肉』活下來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經歷,後來我問自己這樣做是否值得,答案是值得。這樣做是為了能讓活著的人繼續生存,如果當時地上是我的屍體,我也希望你做同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