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35年歷史的港龍航空宣告結束營運。新冠疫情下全球航空業受到嚴重打擊,香港也未能倖免。
國泰航空(0293.HK)10月21日在港交所公告,董事局現已通過由管理團隊提呈的重組計劃,內容包括全資附屬公司國泰港龍航空將停止營運;將整體削減約八千五百個職位等。重組成本約22億港元;預計此次重組將使集團在2021年每月減少約5億港元的現金支出。受消息刺激,國泰航空(0293.HK)21日早盤平開後快速拉升,漲幅一度擴大至6.64%報6.1港元,創逾1個月新高。
對此,香港財政司表示,今次的業務重組安排是國泰集團的商業決定。我所委派於集團董事局的兩位觀察員,雖然沒有投票權,但已就安排向公司提供了參考意見,亦提醒公司管理層,在業務調整中須儘可能減低對員工以及社會的影響。
國泰航空:裁員令人痛心
國泰航空行政總裁鄧健榮發內部信,指集團要削減包括國泰港龍航空約8500個職位,佔集團總職位24%,而集團已透過凍結招聘,加上自然人手流失,已將實際受影響的員工減少至約5900人。行政總裁鄧健榮形容裁員是一個令人痛心,但必須作出的決定,深感抱歉。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志對e公司表示,由於航空業是重資產行業,營運成本是很高的,國泰目前的操作,相信是要控制成本,希望捱過艱難時刻。
10月21日,國泰航空宣布,董事局已通過由管理團隊提呈的重組計劃,將停止運營其子公司港龍航空,並將整體削減8500個職位,佔國泰航空集團員工總數24%。國泰航空方面估計,重組成本約港幣22億元。另外,港龍的大部分航線轉由國泰航空和另一子公司香港快運航空營運。
重組計劃具體內容包括:國泰港龍航空將停止營運,由今天(10月21日)開始生效。國泰航空擬尋求監管機構批准,由國泰航空及旗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快運航空有限公司營運國泰港龍航空的大部分航線;國泰航空集團(包括國泰港龍航空)將整體削減約8500個職位,約佔國泰航空集團總數3.5萬個職位的24%。在該8500個職位當中,未來數周將裁減約5300名駐港員工,另有約600名非駐港員工可能受到影響,但要視乎有關地區的監管規定而定。
國泰航空將要求駐港機艙服務員及機師同意更改其服務條件,以達至包括令薪酬更貼近生產力及提升市場競爭力的目標。重組成本約港幣22億元,國泰將就重組作出港幣13億元的遞延稅項資產減值。在編制國泰航空集團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經審核財務報表時,將考慮計入其他減值及支出。
國泰航空行政總裁鄧健榮發出內部信,形容裁員是一個令人痛心,但必須作出的決定,深感抱歉。鄧健榮表示,集團會要求駐港機師和機艙服務員過渡到新的服務條件,所有員工2021年不獲加薪,不會獲發今年度的酌情年終獎金,明年繼續實施高層減薪安排,明年上半年向非機組人員推出第三輪自願特別休假計劃。作出包括裁員等措施後,每月現金消耗可以由現時15至20億元,減少約5億元。
鄧健榮表示,疫情對航空業和國泰的業務持續帶來沉重打擊,國泰客運業務完全依賴跨境旅遊,困境比其他航空公司更為嚴峻,公司由以往通常每日載客近10萬人次,到今年9月每日客量約1500人次。他強調,已採取一切避免裁員措施,包括因應需求而縮減航班及推遲新飛機交付等,而未來前景非常不明朗,因此必須作根本性的重組。
鄧健榮指,對告別眾多優秀同事感到傷感難過,疫情持續為航空業帶來沉重打擊,必須進行根本性的重組,盡力保留最多的工作崗位,否則將無法繼續營運下去。鄧健榮表示,國泰港龍過去35年來贏得實至名歸的崇高信譽,國泰航空是大家引以為傲的香港品牌,對重組計劃充滿信心,深信定能渡過難關,對國泰和香港作為航空樞紐的長遠前景,以及香港在大灣區及其他地區擔當重要角色絕對充滿信心。
疫情衝擊下,香港航空業冰封已久。今年9月最新運營數據顯示,國泰航空與國泰港龍9月合共載客4.706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暴跌98.1%,每日載客僅為1568人次,同期收入乘客千米數同比減少97%。乘客運載率下跌48.8個百分點至24.9%。今年前9個月,載運乘客人次較去年同期下跌83.2%。
今年6月國泰航空公布一項資本重組計劃,集資總額約390億港元。香港政府共投資273億港元,其中70%即195億港元用於認購優先股,其餘78億港元為過渡性貸款。但這筆融資也無法支撐太久,據國泰高管透露,目前每月營運開支15億到20億港元,因此要擺脫困境,需要進一步的節流及融資。
35年歷史宣告終結
國泰港龍航空的前身——港龍航空於1985年5月由商人曹光彪、包玉剛、霍英東及中資機構華潤、招商局等組成的「港澳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成立,希望創辦一家有中資背景的本地化航空公司,與當地長期處於壟斷地位的英資公司香港國泰航空有限公司競爭。
上世紀90年代,經歷多次重組後,國泰航空和太古集團先後投資持股港龍航空。直到2006年6月,國泰航空通過收購控股港龍。雙方達成協議,國泰航空將以82億港元及發行新股(股份佔九成),向港龍航空其他股東全面收購港龍。2006年9月28日,港龍航空正式成為國泰航空全資附屬公司。2016年1月28日,國泰航空正式將港龍航空易名為「國泰港龍航空」(Cathay Dragon),並公開新塗裝。
1985年港龍首航時,只擁有一架波音737-200客機。經過多年發展,停運前的國泰港龍的空中巴士機隊共有20架飛機,皆為空中巴士產品;截至2020年10月,港龍航空機隊的平均機齡為14.7年,略高於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及國泰航空,成為香港平均機齡最高的航空公司。
2020年,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事件導致香港往返各地的航班客量大幅下跌,國泰港龍航空大幅調低運載力,往來內地航班只保留往來上海-浦東及北京-首都的部分航班。停運前港龍自行營運前往35個航點的客運航班。
新冠疫情為航空業帶來嚴峻的挑戰,國泰航空的管理團隊一直靈活應對這個極為艱難的局面。國泰航空已著手進行該公告所述的資本重組計劃,推行了多項現金保存措施,包括暫停非必要開支、推遲飛機交付、推出特別休假計劃及實施高級管理層減薪。即使作出多番努力,國泰航空每月仍然流失港幣15億至20億元現金。
這次港龍航空停止營運,預計將使集團在2021年每月減少5億港元的現金支出。
即使這樣航空業也難言樂觀。國泰航空表示,未來前景仍然非常不明朗,而復甦步伐顯然相當緩慢。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航空客運量須待2024年才有望回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因此國泰管理團隊認為,在各項可能出現的情況中,國泰航空以負責任的態度所能採取最樂觀的方案,是將2021年國泰航空的客運運力縮減至遠低於2019年的50%。假設現行研發的疫苗證實有效並能於2021年夏季成功在全球推出,國泰航空預期2021年上半年的客運運力將遠低於25%,但預計2021年下半年的客運運力將會逐步回升。國泰航空將繼續留意航空業的相關發展,並採取相應措施,以確保國泰航空可以渡過疫情危機,成為目標更明確、效率更高、競爭力更強的航空公司。
香港財政司:須儘可能減低對員工及社會影響
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官網,就國泰航空有限公司今日宣布的業務重組計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回應稱,全球航空業因2019新冠疫情而受到嚴重打擊。作為本港最主要的本地航空公司,國泰集團亦正面對史無前例的經營挑戰和財務壓力。這個存亡問題倘若不獲妥善處理,將傷害本港作為區內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和發展,其負面影響更會幅射本港其他經濟環節,不利香港的整體利益。
政府運用土地基金投資國泰集團,是為了協助集團渡過極端嚴峻的市場環境,維持香港區內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防範它對其他經濟環節的影響,並為政府取得回報。我們在六月份注資時已明確指出,特區政府無意長線持有其股權,亦不會參與集團的日常營運。集團的運作仍然由董事局及管理層負責。當時,國泰集團已提及會密切注視市場環境和進行評估,並會於今年第四季就集團最合適的營運規模及模式向董事局提出建議,務求在滿足香港的航空旅遊需求的同時,讓集團得以維持下去。國泰集團其後亦曾申請特區政府的保就業計劃,從力保就業的角度來持續營運。
事實上,環球過去大半年的疫情,令航空業的經營環境變得非常困難。很多主要國際航空公司在得到其政府或國營基金援助的同時,都無可避免地要透過業務重整及縮減規模等措施以減省成本,力求能夠渡過經濟寒冬。
今次的業務重組安排是國泰集團的商業決定。我所委派於集團董事局的兩位觀察員,雖然沒有投票權,但已就安排向公司提供了參考意見,亦提醒公司管理層,在業務調整中須儘可能減低對員工以及社會的影響。
機構存在分歧
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師葉尚志對e公司表示,新冠疫情的衝擊,不單是香港航空業面對的問題,也是全球航空業正在要面對的。因為就算香港的防疫措施做好了,疫情控制下來了,但是歐美疫情仍在爆發,航班尤其是國際線的都不能飛。由於航空業是重資產行業,營運成本是很高的,國泰目前的操作,相信是要控制成本,希望捱過艱難時刻。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指,國泰航空今年9月份營運數據顯示,公司的經營仍然積弱,並預期明年運力仍維持在50%以下,而今年餘下時間大約會在10%。高盛認為,公司明年的預期大致符該行預期,因預期明年的可用座位公裡(ASK)會在2019年的46%,不過卻低於其他券商預期。高盛下調國泰2020-2022年每股盈利預期分別1.1%、0.2%及0.4%,以反映最新的營運數字,目標價維持5.05港元不變,評級「沽售」,相信目前市場對流量及收益恢復過於樂觀。
大和證券則較為樂觀。大和發表研究報告稱,國泰航空最新營運數據顯示,在公司客運運力減少至9%下,9月份收入乘客千米數同比跌97%;月內貨運運載率環比上升30個基點至75.3%,主要受惠於貨運旺季讓9月貨運業務保持強勁。該行表示,早前已將公司評級上調至「買入」,以反映香港特區政府「旅遊氣泡」協議及國泰成本架構重組計劃將可提振投資情緒,以及公司盈利已見底的預期,而目標價則為6.9港元。
大和表示,受惠於中國內地乘客轉機需求回升,9月歐洲航線強勁復甦,而轉機客佔公司整體乘客約33%。至於貨運方面,管理層強調,在傳統旺季推動下,貨運需求已開始改善,跨太平洋航線的貨運量有顯著增加。
(編輯:王星)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qygcb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