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封建社會的瓦解和新中國的成立,越來越多的新思想注入到了我們的文化中,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我們大力發展學習新鮮事物。
然而,在這樣的學習中,一些傳統的文化也難免流失,眾多因素下,一些傳統在城鄉之間逐漸拉開了差距。
因為一些政策上的自由,農村相較於城市保留下來了一些更多傳統的規矩和習俗,婚喪嫁娶,禮儀禁忌,以及家族制度。
那麼,農村家族中的「五服」是什麼意思呢?
何為五服
這裡的五服可不是五件衣服,五個物件。它指的是一種由血緣關係決定的親屬制度。
五服二字在古語中有多種解釋,這裡農村流傳的五服,是指從古代父系社會衍生的家族體系,本指因親疏遠近不同的五種喪服。
所以,簡單來說,五服就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和自身五代。
如果把自己看做起點,那麼向上數四代向下數四代,一共九輩人,這上四下四便都是你五服之內的親人了。
中國人重情義,講究血緣往來,所以五服之內,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按理說都是要參加的,如若出了五服,關係就淡了,也就可以不去了。
五服的由來
前面說過,五服,即五種喪服,分別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斬衰最親,緦麻為五服之內最遠。
五服,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喪禮禮治。晚輩為逝去的長輩披麻戴孝以示孝道和哀痛。該項制度出自周禮,是儒家的禮制。
斬衰:是五種喪服中最重的一種,以粗麻布為材料縫製而成的一種褂子,左右和下邊不縫。
斬衰的守孝期為三年,主要是兒子和未出閣的女兒,兒媳,重孫,妻子妾室。
齊衰:用比斬衰稍輕一些的粗麻布製成,衣旁和下邊要縫合。
齊衰服喪期為三月到三年不等,主要是子女為繼母,丈夫為妻子,孫輩為祖父母等。
大功:大功的材質是粗熟布,粗熟布稍細一些,服喪期為九個月,主要是堂兄弟,未出嫁的堂姊妹之間又或者為叔伯。
小功:為較細的熟麻布製成,重量也更輕。小功的服喪期為五個月,主要是本宗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等。
緦麻:是五服之中最輕的一個,由細熟麻布製成。服喪期也只有三個月,主要是本宗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等。
以上五種不同材質的喪服即民間五服一說的由來。
五服的禁忌習俗
關於五服,有著許多的規矩,其一便是未出五服,不得通婚的說法。
古人有云,「同姓而婚其後不繁」,老祖宗也許早就意識到了遺傳科學的重要性,為了避免更多悲劇,定下了五服之內不能通婚的規矩。
當然隨著多民族的融合和社會的進步,族系家譜也漸漸流失,所以五服之內禁通婚的說法也只在部分農村地區存在。
依照今天我國的法律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也就是並非五服之內完全禁止。
那麼,你可能會覺得疑問,古代那些戲曲傳說中,表兄妹成婚親上加親也案例不是比比皆是嗎?
其實不然,古代的親上加親是姨表親可以成親,就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林妹妹,而姑表親是不可以的,例如賈寶玉和惜春妹妹。
姑表親也就是五服之內的兄妹關係了,因為古代講究父係為宗,所以五服之內的父系一脈看作是一家,這樣一來成婚也就意味著亂倫,於情於理都有傷風化。
而女子通常在出嫁之後就成了外人,因此,姨表親雖說是親,但卻是外家親,可以成親婚配。
歷史上近親婚姻有很多,比如王獻之一家,賈寶玉和林黛玉,陸遊和唐婉。
還有最有名也最讓人唏噓的呂雉,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竟將自己的外孫女嫁給了自己的兒子劉盈。
饒是劉盈尚存正義,據說未與之圓房,輩分來講,這可是舅舅娶了外甥女啊。
當然今天的文明社會,一些迷信封建的習俗早就應該摒棄,但習俗背後的倫理傳承,我們還是應該去了解一二,畢竟老祖宗的智慧比我們想像中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