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和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舉行記者會,主要闡述了《行政長官2019年施政報告》中房屋和土地的政策和措施。
陳帆表示,房屋供應失衡是香港「深層次問題」之一。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右)與運房局局長陳帆(左)昨出席記者會 (圖源:香港商報)
兩位局長都表示,香港在未來將大幅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
針對一些香港市民對「放寬按揭」政策進一步抬高樓價的可能和風險。陳帆回應稱,政策是為了降低年輕人的首次置業首期負擔。至於按揭增加可能帶來的風險,將通過按揭保險機制控制風險。
01
改劃土地,絕大部分用作建公屋
黃偉綸表示,香港特區政府過去一年已經在全力推進土地和房屋供應,未來這個速度還將加快。
特區政府將推動改劃用地作房屋發展,在目前210多幅改劃用地中,已經有129幅完成改劃,可以提供超過184000個單位,其中超過70%是公營房屋。
另外還有82幅正在改劃或者有待開展改劃,預計可以提供超過126000個單位,其中超過9成為公營房屋。
圖源:香港商報
另外,加強就受政府發展清拆行動影響的住戶和業務經營者提供的特惠補償和安置安排。
備受關注的收回私人土地方面,黃偉綸表示,目前已知將收回約700公頃私人土地,主要分布在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元朗南等地,其中超過400公頃將會在未來五年收回。而過去五年,這個收回的數字不過是20多公頃。
02
開發「棕地」,評估是否適合建公屋
按照黃偉倫的說法,目前新界未納入新發展區或其他發展項目的「棕地」(即一些因為現實的或潛在有害和危險物的汙染而影響到其擴展和利用的土地)大約是700多公頃,當中接近現有新市鎮和主要公路,且面積較大的棕地約為450公頃。
規劃署會優先檢視較接近現有基建設施的棕地,這部分大約是160公頃,由土木工程拓展署開展進一步技術評估,看可否作公營房屋發展,今年年底會公布有關地塊位置,以便開展進一步技術評估、改劃和收地準備工作。而剩餘的290公頃棕地也將持續受到檢視。
03
將公布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的重建計劃
黃偉綸進一步解釋了《施政報告》中提到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的框架。據悉,該計劃為期3年,可批核申請總面積的上限是150公頃,需要可新增樓面面積50000平方米、額外新增單位項目不少於1000個的項目才可能獲批。
圖源:香港商報
另外,政府也已經明確,有發展意向、將開展、正進行和已完成規劃研究的範圍都不會在用地申請範圍內,也不接受位於郊野公園、6個生態敏感地帶和12個優先保育區的申請。
未來數月,此計劃方案將聽取立法會、專業界別和相關團體意見,儘快敲定並在明年年初正式接受申請。
市建局還會在明年年初公布九龍城兩組公務員建屋合作社樓宇的重建計劃,部分收回土地會作興建公營房屋之用。
04
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
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短中期措施,特別是在公營房屋方面著力甚多。陳帆表示,政府將邀請房屋委員會將房委會下轄的工廠、大廈,改建為公營房屋,特別是增加出租公屋的供應。
同時邀請房屋委員會積極部署和加快出售「租者置其屋」計劃中的39個屋村中的約42000個仍未售出的單位。為解決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面臨的困難,政府將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未來三年增加約10000個單位。
這些單位除了興建於短期閒置的政府土地和公共設施上,也會建設在私人發展商借出的土地上。陳帆透露,市區重建局、香港房屋協會和香港建造商會都會積極參與此項目,而政府預留的建設費用也將從20億港元增加到50億港元。
文:廣州日報特派香港報導組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石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