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大高加索山脈是亞歐兩洲的分界線,位於裏海和黑海之間,其南面還有一條與之平行的小高加索山脈。作為兩個大洲的邊界線,多個民族在此交織,生活區域多有交叉,儘管這裡的人口屬於不同的民族,信仰著不同的宗教,講著不同的語言,其實他們的血緣和歷史有很多交叉。
高加索地區地圖
高加索地區民族分布犬牙差互,許多民族的棲息在這裡,也曾遭遇多個外來部族的入侵,同時這裡也見證了多個歷史大帝國的興衰:從亞歷山大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沙皇俄國都曾染指該地。
亞美尼亞歷史悠久,雖歷經外族統治,傳統文化依舊
亞美尼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歷史上的上亞美尼亞的領土覆蓋著現在的高加索地區和土耳其東部,並一度控制著高加索山脈以南沿地中海東岸到埃及間的廣闊土地。亞美尼亞的光輝並不長久,在之後的千餘年裡,一直輾轉在走馬燈似的外族的統治下,如今在該地區留存的700萬亞美尼亞人悠久頑強堅持著自己的文化。3世紀時,為了不被信仰拜火教的古波斯人同化,亞美尼亞王定基督教為國教,至今其也就保持著古基督教傳統。
亞美尼亞的古代修道院
臨近的土耳其族、亞塞拜然族形成較晚,僅幾百年歷史
亞美尼亞人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南高加索民族。在本次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在納卡地區的衝突中很多人對該地的歸屬各執一詞。其中一種即是說亞美尼亞族在此生活了兩千多年,那是亞塞拜然人還不知道在哪裡。該地是幾十年前蘇聯強行劃給亞塞拜然的。這個說法後半部分是史實,前半部分則模稜兩可。原因是亞塞拜然族是近代和中世紀末期才形成的新民族,和亞美尼亞有「世仇」的土耳其人也是如此。自由幾百年歷史的民族和有幾千年歷史的民族當然不配談「自古以來」。
民族是是個動態變化的存續體,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們知道,民族是一個動態變化的存續體,歷史上不同不同的民族分分合合,同一個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個民族也可能有不同的歷史淵源,不同的民族也可能使用相同的語言。由於歷史原因,一個國家可能有不同民族,一個民族可能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裡。比如我們的漢族,自上古時的炎黃部落形成的華夏族,後融合東夷荊楚中山等形成漢族,又在南北朝時期吸收了大量胡人,在宋元明清時期又發生大規模的民族融合,可以但從相貌上來看說民族界限日漸模糊,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亞塞拜然民族服飾,相對土耳其,中亞特點更多
歷史上的亞美尼亞帝國或王國的人和現在現在的亞美尼亞人或亞美尼亞族有歷史血緣聯繫是肯定的,但也可以說相鄰的其他國家的人或民族和古亞美尼亞也是有歷史或血緣聯繫的。不可能偌大的歷史王國帶著偌大的人口規模一起走進了歷史,蕩然無存。其實一些現在的一些民族也自認和歷史上的民族有關,雖然可能並未有多大關係。
我國的歷史上,北方草原上在不同時期活躍著不同的政權,自先秦自現代,分別是玁狁、匈奴、柔然、突厥、回鶻(回鶻)契丹、蒙古等,其實這些只是主導部族的名稱,人還是哪裡的人,當然也存在不同族群間的融合,但大多數情況只是改了「國號」而已。
歷史上大量「亞美尼亞人」被其他民族同化,自稱「突厥」的土耳其突厥血統極少
就南高加索地區而言,經歷過不同部族的入侵和宗教傳入,人群融合交叉,又不斷形成新的民族。可以說古代亞美尼亞王國的遺民不僅僅只殘留在現在的亞美尼亞境內,只是周邊的人群和其他民族融合,或者改換了宗教和語言忘卻或不再承認亞美尼亞人的身份而已。與之類似的是美國的黑人,對於先前的非洲某地的故鄉和語言早已沒有絲毫記憶。現代的人類基因測試也表明了這一點。號稱突厥後裔的現代土耳其人其實東亞中亞血統極少,從相貌上就可以看出,反倒是和周邊的亞美尼亞人、希臘人沒什麼兩樣。
土耳其的民族服飾,有很多東歐特點
現代亞美尼亞人的「突厥」基因比土耳其還多,亞塞拜然人也含有較多的亞美尼亞血源
現代的土耳其人基本是白人相貌,他們也自認自己是歐洲人,儘管其使用的土耳其語,屬於源於亞洲中部的突厥語族烏古斯語支。他們多數是小亞細亞人、希臘人、高加索人等血統。土耳其人的真正身份應該是被突厥化了的西亞和東南歐土著。今天的土耳其人的主流血統來自亞美尼亞和希臘,土耳其人和亞美尼亞人的基因對比顯示,兩者高度類似。比較諷刺的是亞美尼亞人的突厥基因居然比土耳其人還多,前者為20%後者只有11%:
亞美尼亞民族服飾吸收了一些突厥特點
11世紀時突厥人建立的塞爾柱帝國佔領了亞塞拜然地區。此後居住那裡的伊朗人和與高加索人口開始使用突厥語。突厥人向亞塞拜然地區長達數個世紀的民族融合,最終在19世紀時形成了現今的亞塞拜然族。遺傳研究表明亞塞拜然共和國的亞塞拜然人的大部分基因與其他的高加索人基本沒有差別如和亞美尼亞人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