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怎麼吃中餐:盤點「百花齊放」的海外中餐館

2020-12-14 海外網

  裝修極為現代化的美國連鎖中餐館熊貓快餐,讓人很難將其與中國傳統餐飲扯上關係

「中華料理」遍布日本大街小巷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小編曾經在德國待過一段時間,習慣了賣中餐的館子總是與「Imbiss」即德文「小吃」相連。多嘗了幾次,發現所謂「中餐」不光不分東西南北菜系,甚至被大咧咧與泰餐、越南菜混在一個菜單內,分類烹飪方式簡單粗暴:食材固定,肉類以雞鴨為主,統一下鍋深炸切片;蔬菜不過是筍、西蘭花加上冬菇三樣。

  劃分各國餐飲的惟一標準是醬料:中餐代表是豆豉或者蠔油;越南或者泰國餐呢,就給菜品澆上酸甜的醬汁。香港燒鴨和南京板鴨的唯一區別就在於甜鹹而已。

  事實上,在海外各國中餐館生存狀態百花齊放。今天借著機會就來好好扒一扒吧!

  英國:外賣粵菜是主流

  在英國,初印象是中餐在當地人群中甚為流行,在倫敦無論市中心還是市郊住宅區,門面窄小簡陋的「中餐外賣」鱗次節比,名字大同小異,帶「強」字的、叫「新華」、「四季」的,隔一條街便見到一家,卻不是分店。

  這些小館只做外賣生意,裡面不設桌椅,以粵式快餐為主:炒飯、粉、面。究倫敦華人的歷史淵源,香港人、廣東華僑聚居,粵餐壟斷「中餐」這點小編並不意外。

  英國人喜歡飯前吃幾塊蝦片,再喝湯,但湯也就幾款:玉米雞湯、蟹肉(實際是澱粉和食用膠做成的蟹棒)玉米湯,以及酸辣湯。再就是菜了,「遊水海鮮」是看不到的,魚類基本來自冷藏,辣菜也儘量溫和,蔬菜品種有限,來來去去就是小白菜、青椒、豆芽和幾種筍,有時加上大白菜算不錯了。

  這樣的快餐店,頭盤2到3英鎊,主菜不到8英鎊,在倫敦算是便宜。

  在倫敦唐人街吃飯就是另一種光景。自20世紀初以來經歷了幾代人打拼的一批餐館已成為「老字號」,主打仍是粵式菜品,但至少人們可以光顧地道的點心鋪、專業拉麵館、包子店、餃子館,本地回頭客們在不留神之間,已接觸到了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的冰山一角。

  美國:中國菜與美式快餐緊密結合

  大熊貓是國寶,中餐也是國寶。這兩個都能代表中國的形象,所以美籍華人程正昌就把它們兩個整到一起了,「熊貓快餐,全美知名的中餐連鎖。餐廳的大屏幕上不斷出現的是故宮長城的鏡頭,這就是老外眼中的中餐廳。在很多普通美國人看來,中餐館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其實,熊貓快餐的服務員大部分是老外,中餐基本上就是「全盤西化」的「中式快餐」。程正昌精心設計,將餐館布置得簡潔雅致,中西合璧。店堂的裝修是傳統的中式風格,店內輕輕迴蕩的卻是美國的流行音樂。美國人到了這裡,不僅頗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同時又享受到了實惠。

  熊貓快餐無論是菜式還是服務,都充分體現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同時,熊貓快餐的菜在口味上又做了調整,偏重美國人最喜歡的甜酸味,再略帶一點辣,這樣就既滿足了美國人吃中餐的願望,又充分照顧了他們的飲食習慣,大受美國人的歡迎,因而培養出一批熊貓快餐迷。不少美國人都是熊貓快餐的回頭客。

  日本:中華料理風靡全國

  中國菜在日本被稱為中華料理,日本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中華料理店,種類繁多的中華料理很受日本人歡迎。在大阪經營一家中餐館的華人業者許士超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日本開中餐館,適當調整味道,順應日本人口味和保持中國菜傳統做法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中國菜講究色、香、味、意、形,具體烹飪上重視選料、刀工、火候和調味。而很多中餐館開業後針對日本人口味清淡的特點,在菜的調味上做了一些調整,但同時堅持中國菜的基本配料和傳統做法不變。「中華料理」的菜與地道的中國菜相比,味道有所不同,但更容易被日本人接受。

  中日兩國都有著歷史悠久的飲食文化,日本料理一向以清淡新鮮的口味著稱,日本人最喜愛的中華美味卻並不那麼「清淡」。

  有日本網友評論說:「所有的日本人都喜歡吃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辣中帶甜,很刺激味蕾。而且很多中華料理店的麻婆豆腐都經過改良,少辣偏甜,晶瑩剔透,十分誘人。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在中國,餃子象徵著團圓、紅火。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北方人吃餃子早已經是幾千年來流傳的傳統。日本宇都宮市、靜岡市、神戶市等城市,餃子被宣傳為當地的知名美食。尤其是宇都宮市被稱為「餃子之城」,每年都要舉行「餃子節」熱鬧非凡。與水餃相比,日本人更喜歡煎餃多一些,煎餃是日本居酒屋和中華料理店食客們必點的佐酒菜餚。

  看了這麼多想必大家也是很有感觸吧!

  最初的中餐館,受食客群體和經營者自身的實力和眼界所限,既小且髒,主要停留在滿足和自己類似群體的需要。如今,中餐館已擺脫了「髒亂差」的代名詞,成為橫跨中西、老幼鹹宜的美味招牌。

  海外中餐館原來的顧客群主要是老外,為了迎合他們的口味,不得不拋棄本色,改良菜式,將酸甜口味及西式的配菜和食材添加進來,一度讓老外以為這就是中餐。如今中國人已成為中餐館最具價值和競爭力的消費群,於是口味的回歸成為主流,越來越地道的中餐館也慢慢多了起來。

  中餐館的菜系越來越多樣。原來更多的是粵港早茶、廣式海鮮、潮州小吃,隨後上海麵點、北方餃子、四川菜系、湖湘美食漸次展開,中餐逐漸多元和豐富;同時中餐館的口味越來越地道。海外中餐館從一味的取悅西方食客,將菜品酸、甜、鹹化,到如今更注重自身的原汁原味,和中國本土餐館在口味上的差距越來越小了。

  中餐館的改變,表面上是迎合食客口味的自然變化,背後卻是一部移民的發展史。最開始走出國門的多為沿海的人民,於是粵港、閩南菜系充當了發展的急先鋒,隨著各地民眾走向海外的增多,菜系也逐漸開始多樣化。(史遙騰)

(責編:呂文寶)

相關焦點

  • 消費升級丨中餐館的百年海外史
    ▼老外也吃熱乾麵? 在義大利弗洛倫撒的一家名叫「隊長麵館」裡,無數義大利人一進門就用中文大喊「熱乾麵、熱乾麵」! 這一消費心理的變化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了西式快餐與中餐市場地位的奇妙轉變。中國人走到哪裡,中餐館就開到哪裡。 中餐館開在海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7年,中餐菜品「雜碎」出現在美國波士頓的中餐館宏發樓,當年的菜單至今仍保存在紐約的美洲華人博物館。
  • 海外中餐館「百花齊放」 中國味道走向世界(圖)
    從1850年第一家中餐館在美國開張至今,海外中餐已有160多年歷史。曾經,中餐館是許多海外華人華僑初到異鄉安身立命的首選,也是海外遊子重拾鄉情和親情的所在。隨著我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大,中餐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 在國外吃頓正宗淮揚菜為什麼很難?聽聽這群海外中餐從業者怎麼說……
    今天上午,由中國僑聯主辦,江蘇省僑聯承辦,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和南京旅遊職業學院共同承辦的「親情中華魅力江蘇」2019經典淮揚菜海外推廣研習班在南京舉行開班儀式。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南非、智利等18個國家的近50位海外中餐從業者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和感受,為淮揚菜的海外推廣出謀劃策。
  • 為什麼老外會覺得:中餐館有一個「秘密」菜單?原因讓人捧腹
    早期在國外的中餐館主要的客戶是當地的外國人,所以在食物製作,口味上都會去迎合老外的口味。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出現在國外,一些中餐廳也會專門針對的做一些傳統的中國菜,來吸引喜歡吃傳統中餐的食客。有意思的是,當一些老外在一家他常去的中餐館,發現有一些中國人吃的食物是他從來沒見過的食物,於是在外國人腦海裡就出現了一些疑惑,甚至覺得「中餐館有一個「秘密」菜單?」沒有給他們吃。在美版知乎就有老外提問到「所有的中國餐館都有「秘密」菜單嗎?」在很多老外的回答中,他們也的確覺得中餐館是有秘密菜單的。
  • 為什麼老外認為:中餐館裡的招財貓是裝飾品?文化我們絕不妥協
    在國外的中餐館招財貓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擺件,擺在顯眼的地方,很多老外在中餐館吃飯,看到這隻奇特的小貓都會覺得很可愛,當然他們也僅僅會認為招財貓是一種中餐館的裝飾品。那麼為什麼老外會認為它只是一種裝飾品?其實這還是文化上的差異。
  • 美版知乎提問,為什麼中餐館的菜單上有這麼多東西?老外回答亮了
    就連很多在中國生活久的老外也感嘆中國食物的豐富。有老外曾經說道:我在中國生活八年,我敢保證就在我住的樓下,兩個相鄰的中餐館裡也有我從未吃過的食物。在中國食物如此豐富,每個到這裡的西方人都會為之驚訝。關於中餐食物的豐富度,在國外的問答論壇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問道「為什麼中餐館的菜單上有這麼多東西?」
  • 《全球中餐發展形勢報告2016》發布 海外中餐館超40萬家
    信息 《全球中餐發展形勢報告2016》發布 海外中餐館超40萬家 報告指出,目前海外中餐館已超過40萬家,相對集中於歐美及東南亞國家,並呈現網絡化、多樣化、正宗化、跨界發展等新態勢。  當日,首屆世界廚師藝術節開幕,並舉行2016國際中餐發展論壇。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正式對外發布了該報告。  據不完全統計,海外中餐館超過40萬家,分布五大洲,以華人到海外後出於謀生需要開立中餐館居多,也有極少數是國內餐飲企業到海外開設的分店或加盟店。
  • 老外吃過中餐後,都是怎麼評價西餐的?網友:感覺中餐在「惹事」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對於許多老外面對中國美食,也是如此。許多老外在吃過中餐以後,就瘋狂吐槽,自己在本國家吃的食物實在沒有心動的感覺,換句話來說,實在難吃。以至於他們不能夠再忍受那種只為滿足自己肚子的生活,這讓許多網友覺得,中餐已經成為不少老外的三餐了,中餐正給那些老外惹事呢。自從中餐讓老外的一日三餐變得細膩,老外的生活也發生了改變。前不久一位來自加拿大的老外,在吃過中餐以後,開始吐槽他們國家的加拿大菜實在一般。
  • 美版知乎提問:讓你驚訝的中餐菜單裡面是什麼?老外的回答亮了
    中餐和西餐有很大區別,當然根本原因是因為歷史文化差異影響的,我們的文化和他們的文化沒有重合和共同點,飲食不同則是必然。比如在中餐裡有很多西餐不會出現的食物,很多老外第一次吃都會覺得驚訝。在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問道:讓你驚訝的中餐菜單裡面是什麼?實際上關於中餐菜單我們不得不說在國外中餐廳那些將中餐菜名直接翻譯成英文的菜單,比如夫妻肺片,紅燒獅子頭,會把老外嚇一跳,當然也不僅僅是因為菜名翻譯不同會讓老外驚訝,還比如我們吃的一些食物如鴨舌,一些老外會認為是蝸牛(蝸牛在法國菜種中是一種知名食材),但當他們吃到這道菜的時候會發現這根本不是蝸牛。
  • 「為什麼中餐館沒有真正提供土豆菜?」老外的回答是認真的嗎?
    土豆在中餐裡是一種常見食材,像炒土豆絲、紅燒土豆、乾鍋土豆片等等這樣的食物,但因為飲食習慣的關係,土豆在中餐出現的頻率沒有大米、麵條高。相反在西餐裡土豆和麵包可以稱為兩種主食。有趣的是在一些老外看來土豆在中餐很少出現,就有老外在quora中提問道:為什麼中餐館沒有真正提供土豆菜?這種提問顯然是很無知的,實際上在中餐菜餚裡,土豆是很好的一種食材。和老外們習慣吃土豆的方式不同,在中餐裡我們喜歡將食物切碎,包括土豆。而在西方人的烹飪中土豆大多時候成塊狀,有時候直接水煮食用。
  • 經營了大半個世紀,為什麼中餐在海外的地位不如日本菜?
    比如在中國頗受歡迎的熱門菜如辣子雞、回鍋肉、各類香鍋、火鍋等,就很難適合喜歡偏淡、偏甜、偏奶酪的老外口味。確實,辣味這種在國內大江南北都愛的味道很難在國外流行,因為對於不吃辣的民族,那真是從小到大很多人一口辣都沒吃過,對於辣口味的中餐最多就是嘗鮮而已。筷玩思維(www.kwthink.cn)認為,要想培養一個人能吃辣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對於大多數外國人來說「辣」就成了一個食物的減分項。
  • 中餐館,你在海外還好嗎?
    據統計,目前,海外中餐館約有55萬家,產值規模超過2500億美元。與此同時,海外中餐行業仍處在擺脫低端化的過程中,國內本土餐飲企業品牌也正處於走出去的摸索階段,中餐出海仍面臨重重挑戰。而眾多中餐館也正是搭乘這股潮流在海外落地生根。  「以前人們想起中餐時,更多想到的是英式中餐或者是外帶餐。」說起這些,在英國曼徹斯特開了近30年中餐館的喬建深有感觸。  統計顯示,上世紀90年代,僅美國紐約就有近5000家中餐館。像喬建一樣,中餐館是很多華人初到異鄉安身立命的首選。如今,海外的萬家中餐館在他鄉還好嗎?
  • 海外中餐真的主打糖醋雞麼?為什麼米其林中餐少之又少呢?
    「食」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覷,根據2015年的《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在海外定居的華人華僑從事餐飲及其相關行業達到了90%以上之高,無論是最早一批南方移民開的家庭個體經營的中小型餐廳;或是紛紛赴海外開店的國內知名連鎖店;再或是近幾年新興的中高端中式創意菜,海外中餐可以說迎來了一個百花齊放的狀態,但這中間又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 老外帶家人去吃中餐,媽媽卻反對:中餐太油膩,吃完後瞬間打臉
    中餐在我們的眼裡,就是極為美味的,而且品種特別的多,所以做一個中國吃貨,就真的很幸福,但是在很多外國人眼裡,中餐確實油膩的代名詞,特別是一些西方人眼裡,因為中餐絕大多數都是用油炒出來的。所以最後的成品就必然是看起來很多油。
  • 老外網上提問:在西方中餐館,哪些經典中國菜是一直找不到的
    因為中國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因此世界各地也都能找到中餐館。而不止當地華人不少外國人也非常喜歡中國菜。當然了這些中國菜為了適應不同國家也做了相應挑戰,就像我們這裡的老北京雞肉卷一樣。可能對於中國人來說這中國菜不正宗,但卻更容易讓當地人接受了。而在國外的問答論壇quora有這麼個問題,有什麼中國菜是在西方的中餐館裡永遠看不到的?
  • 分析完2萬條數據,我們發現海外中餐館重塑了「中餐」的定義
    綜藝節目《中餐廳》第三季落下帷幕,中餐出海的努力遠遠不止發生在銀幕上,而且歷史也久遠的多。「土氣」餐廳店名背後是什麼?什麼樣的中餐在海外受歡迎?中餐出海這麼久有什麼新變化?一個城市中能擁有多少類型的中餐廳?
  • 海外擁有近70萬家中餐館 中國味道已徵服世界
    由中國烹飪協會組織的「中餐走進聯合國」、「中國美食國際文化節」等餐飲國際交流活動,每一次都能在海外掀起中國餐飲文化的高潮。2015年,文化部與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共同推出「歡樂春節——行走的年夜飯」活動,到今年已走進美國、西班牙、法國、泰國等十餘個國家。放眼世界,海外中餐館數量已接近70萬家。
  • 老外惡搞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耶穌和十二門徒一起吃中餐
    在國外就有老外惡搞了一幅世界知名名畫《最後的晚餐》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一起吃中餐……在1495-1497年簡達文西費時三年為一所修道院的餐廳創作了這幅壁畫,上面反映了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最後一次就餐的場景。當然在桌子上的食物是當時流行的西方食物,有人認為是烤鰻魚,以及一些水果,可能是石榴。
  • 美版知乎提問:外國佬在中餐館怎麼做,能吃到第二份菜單食物?
    中國菜在國外是一類非常出名的食物,像在美國中國菜成為當地人最喜歡的食物,甚至超過了墨西哥菜、日本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中餐餐館能迎合他們口味推出一些他們喜歡吃的食物。但從傳統中餐角度看,這些迎合他們口味的食物,並不能吸引我們的口味,所以一些中餐館就會針對這兩種狀況,推出一些老外喜歡的中國菜,也會針對中國人推出一些傳統中國菜。在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問道:外國佬在中餐館怎麼做,能吃到第二份菜單食物?從提問中我們能看出這位老外顯然已經知道他吃的中國菜並不是傳統我們吃的中國菜。
  • 海外中餐館香飄五大洲 因地制宜謀發展
    中餐館海外飄香  「民以食為天」。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味道不僅譽滿神州,還飄香海外。在世界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中餐廳約55萬家,市場規模超過25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