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餐館沒有真正提供土豆菜?」老外的回答是認真的嗎?

2020-12-21 飲食部落

土豆在中餐裡是一種常見食材,像炒土豆絲、紅燒土豆、乾鍋土豆片等等這樣的食物,但因為飲食習慣的關係,土豆在中餐出現的頻率沒有大米、麵條高。相反在西餐裡土豆和麵包可以稱為兩種主食。

有趣的是在一些老外看來土豆在中餐很少出現,就有老外在quora中提問道:為什麼中餐館沒有真正提供土豆菜?這種提問顯然是很無知的,實際上在中餐菜餚裡,土豆是很好的一種食材。和老外們習慣吃土豆的方式不同,在中餐裡我們喜歡將食物切碎,包括土豆。而在西方人的烹飪中土豆大多時候成塊狀,有時候直接水煮食用。

就像我們之前講過的一個例子,在中餐裡的炒土豆絲,我們將土豆切絲,老外們可沒有這樣做過,竟然有老外認為切碎的土豆絲是一種蟲子。所以這裡老外認為中餐館沒有真正提供土豆菜,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並不熟悉中餐對土豆的烹飪。

從主食文化上來看,在中餐裡我們已經有了米飯和麵條,並且形成了文化,也發明出各種搭配菜餚,而土豆在就不那麼明顯了,但在我們生活的地區依然有很多地區種植土豆。

現在我們來看看老外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他們的回答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他們的回答是認真的嗎?或者是經過腦子思考的嗎?

有老外回答道:中國人從未探索過南美的山區。因此,土豆在他們的數千年歷史中一直是未知的。在此期間,他們開發了沒有它的非凡美食。但是,隨著世界以日益發達的通訊和運輸手段向近代發展,中國和其他所有人一樣,也了解到了陌生的食物。因此,除非你要購買,否則必須自己種植。為此,你需要擁有所需的環境:秘魯山區的涼爽巖石環境,愛爾蘭有,中國大部分地區沒有。

還有老外回答道:因為你在美國擁有的大部分中國食物通常都來自南方的中國食物。中國南方人真的不吃太多土豆。如果你想要一些中式土豆菜餚,那麼你就不得不看看生活在與歐洲人相似的環境中的中國人,即歐洲北方人。儘管土豆不是中國烹飪史的一部分,但土豆在北方是一種豐盛的農作物,日本北海道也是如此。

還有老外回答道:中國食物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來自大米和麵條。 土豆在中國並不常見,因此沒有競爭。當我的媽媽向他們解釋,我最喜歡的食物是炸薯條,他們從未聽說過。他們確實嘗試容納,並且最接近的地方是土豆切成薄片的清湯,沒有薯條,可能是因為油脂是稀有商品。

還有老外回答道:據我所知,土豆並不是中國真正的土產。出於同樣的原因,你在中國不會找到奶酪,它只是他們烹飪歷史的一部分。如果你住在北方,那麼中國人飲食中的澱粉來自小麥,如果你住在南方,則是米飯。

相關焦點

  • 美版知乎,中國人吃早餐嗎?為什麼美國沒有中餐館提供早餐?
    在美版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中國人吃早餐嗎?如果是這樣,那麼為什麼美國沒有中餐館提供早餐?是的中國人也吃早餐而且種類豐富多樣,那麼為什麼在美國的中餐館不提供早餐呢?顯然在美國的中餐館更了解當地人的飲食習慣,也知道如何計算成本盈利。從飲食習慣上來看,很多傳統中國早餐並不受當地人喜歡,他們會覺得軟軟、滑滑、綿綿,口感糟糕,沒有實質的口感。
  • 美版知乎提問,為什麼中餐館的菜單上有這麼多東西?老外回答亮了
    就連很多在中國生活久的老外也感嘆中國食物的豐富。有老外曾經說道:我在中國生活八年,我敢保證就在我住的樓下,兩個相鄰的中餐館裡也有我從未吃過的食物。在中國食物如此豐富,每個到這裡的西方人都會為之驚訝。關於中餐食物的豐富度,在國外的問答論壇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問道「為什麼中餐館的菜單上有這麼多東西?」
  • 為什麼老外會覺得:中餐館有一個「秘密」菜單?原因讓人捧腹
    有意思的是,當一些老外在一家他常去的中餐館,發現有一些中國人吃的食物是他從來沒見過的食物,於是在外國人腦海裡就出現了一些疑惑,甚至覺得「中餐館有一個「秘密」菜單?」沒有給他們吃。在美版知乎就有老外提問到「所有的中國餐館都有「秘密」菜單嗎?」在很多老外的回答中,他們也的確覺得中餐館是有秘密菜單的。
  • 外國人:為什麼在中國沒有三明治?瞧瞧老外是怎麼回答的
    之前就有一位外國人在網站上提問道:為什麼中國沒有三明治呢?下面我們來看看關於「為什麼在中國沒有三明治?」這個問題老外是什麼回答的吧。三明治另一位老外回答道:在中國的傳統食物中沒有麵包,中國人並不善於烘焙食物,他們不用烤箱烘焙食物,取而代之的是家裡面的兩個到灶臺,麵包是以中不長將的食物。
  • 為什麼老外認為:中餐館裡的招財貓是裝飾品?文化我們絕不妥協
    在國外的中餐館招財貓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擺件,擺在顯眼的地方,很多老外在中餐館吃飯,看到這隻奇特的小貓都會覺得很可愛,當然他們也僅僅會認為招財貓是一種中餐館的裝飾品。那麼為什麼老外會認為它只是一種裝飾品?其實這還是文化上的差異。
  • 美版知乎提問:為什麼人們在中餐館會覺得必須使用筷子?
    筷子是中餐文化裡很突出的一種飲食餐具,它不像老外吃飯用的刀叉勺,也不像一些直接用手吃飯的行為。筷子簡單容易獲得而且廉價,在吃中餐食物方面非常適用。關於我們必須使用的筷子就有老外在美版知乎上提問道「為什麼人們在中餐館會覺得必須使用筷子?」
  • 為何中餐館在美國爆滿,韓餐廳卻生意慘澹?老外回答一針見血
    但在美國待過的人應該不難發現,中餐館在美國的生意有多好,而韓國餐廳卻顯得有些慘澹了,具體原因還要看老外是怎麼說的了。根據中國傳統飲食習慣來劃分,最能代表中餐的就是八大菜系了,各個菜系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特色,而且各個地方還有自己的特色。
  • 聖誕節為什麼要吃中國菜?看看美國網民怎麼說,老外的回答亮了!
    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中國菜餚有不同的版本,給大家分享這篇聖誕節為什麼要吃中國菜?看看美國網民怎麼說,老外的回答亮了!就比如說在美國,中國食品已經發展成了美國式的中國食品,那麼美國人對中國食物有什麼看法呢?就比如說西方人最重視的聖誕節吃中國菜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那麼為什麼一些西方人在聖誕節的時候要吃中國菜呢?
  • 聖誕節為什麼要吃中國菜?看看美國網民怎麼說,老外的回答亮了!
    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中國菜餚有不同的版本,給大家分享這篇聖誕節為什麼要吃中國菜?看看美國網民怎麼說,老外的回答亮了!就比如說在美國,中國食品已經發展成了美國式的中國食品,那麼美國人對中國食物有什麼看法呢?就比如說西方人最重視的聖誕節吃中國菜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那麼為什麼一些西方人在聖誕節的時候要吃中國菜呢?
  • 老外的回答亮了
    中餐和西餐有很大區別,當然根本原因是因為歷史文化差異影響的,我們的文化和他們的文化沒有重合和共同點,飲食不同則是必然。比如在中餐裡有很多西餐不會出現的食物,很多老外第一次吃都會覺得驚訝。一些外國網友是怎麼回答的,有老外的回答亮了。有外國網友回答道:在中餐廳吃飯,菜單很有特色,西方人習慣了沒有圖片的菜單只有一些英文字母和價格。在中餐廳裡,他們為你提供的菜單是一本厚厚的書,裡面除了漢字價格還有圖片,我保證光是看這些圖片你已經垂涎了。
  • 老外提問為什麼沒有高檔中國菜,網友:普通餐館吃能看見才奇怪了
    老外提問為什麼沒有高檔中國菜,網友:普通餐館吃能看見才奇怪了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郭哥美食家,要說菜系,中國菜還真沒怕過誰,八大菜系主流菜都有很多,更何況還有很多地方菜呢?但是最近有個老外提問說為什麼沒有高檔的中國菜,為什麼中國菜看起來都不是特別的好,一點也不注重菜的裝飾,快來看看怎麼回事吧。中餐和西餐差距還是挺大的,像我們去一些西餐廳吃飯的時候最直觀的一個感受就是吃不飽,吃西餐就是品嘗它的味道,看它的裝飾,像我們挺流行的一句話,這樣做會更好吃嗎?不,這樣做會更貴。簡單粗暴,說出它的本質。
  • 國外許多中餐館只收現金,老外對此有何看法?聽聽他們怎麼說
    剛開始會覺得沒什麼,但是當你發現在國外很多地方,除了中餐館幾乎其他所有的支付一張卡就解決了,為什麼許多中餐館只收現金?不擔心趕走一些客人嗎?那麼老外對此有何看法?現在我們就來聽聽他們怎麼說的。有老外說道:他們相信,如果不用支付信用卡費用,他們將獲得更大的利潤;他們可能沒有停下來考慮有多少人決定不去光顧他們的餐館;中餐館可能沒有停下來想一想,晚上11點拎著現金的袋子四處走,會讓他們成為首要目標。他們可能希望隱藏一些收入,這樣他們就可以避免支付銷售稅和所得稅。我不希望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即我認為大多數中國餐館老闆都不誠實。
  • 美版知乎提問:外國佬在中餐館怎麼做,能吃到第二份菜單食物?
    但從傳統中餐角度看,這些迎合他們口味的食物,並不能吸引我們的口味,所以一些中餐館就會針對這兩種狀況,推出一些老外喜歡的中國菜,也會針對中國人推出一些傳統中國菜。在美版知乎上就有老外提問道:外國佬在中餐館怎麼做,能吃到第二份菜單食物?從提問中我們能看出這位老外顯然已經知道他吃的中國菜並不是傳統我們吃的中國菜。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菜,中餐廳有沒有「秘密」菜單?真是太搞笑
    非常有意思的是,當一些老外到他常去的中餐館用餐時,發現一些中國人吃的食物和他平時吃的完全不一樣,這些老外的腦海裡,就出現了一絲疑惑,為什麼中餐館有一個神秘的菜單是他們從來沒有吃過的?在美版知乎裡就有老外提出:所有的中餐館都有神秘菜單嗎?在很多網友的回答中,好壞不一。
  • 「為什麼小籠包這麼好吃?」瞧瞧外國網民的回答是認真的嗎?
    關於外國人喜歡吃的小籠包,在國外的問答論壇就有外國人提問:為什麼小籠包這麼好吃?那麼小籠包為什麼好吃呢?顯然我們就要先從小籠包的製作和講究上來分析了。在製作上,小籠包餡料可能會用到10種以上的配料,比如豬肉餡、皮凍、小蔥、生薑、醬油、鹽、雞精、白糖、白胡椒、香油等等合理的搭配。
  • 中餐館菜譜英譯名字太怪 不少老外被嚇壞(組圖)
    澳大利亞小夥子麥迪文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在一家東北餐館看到「老虎做的菜(tigerdish)」時,嚇了一跳,「老虎不是受保護的動物嗎?他們怎麼敢吃老虎肉呢?」  中國菜究竟該怎麼翻譯?隨著市民講外語活動辦公室近日就一批中國菜名統一翻譯在網絡上徵集意見,中國菜的翻譯一時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 老外怎麼吃中餐:盤點「百花齊放」的海外中餐館
    餐廳的大屏幕上不斷出現的是故宮長城的鏡頭,這就是老外眼中的中餐廳。在很多普通美國人看來,中餐館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其實,熊貓快餐的服務員大部分是老外,中餐基本上就是「全盤西化」的「中式快餐」。程正昌精心設計,將餐館布置得簡潔雅致,中西合璧。店堂的裝修是傳統的中式風格,店內輕輕迴蕩的卻是美國的流行音樂。美國人到了這裡,不僅頗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同時又享受到了實惠。
  • 吃中餐為什麼要上茶?一個讓外國人困惑的問題,有老外回答亮了
    在西方人的餐桌上經常會提供開胃菜、飯後他們還習慣吃一些甜品,這和我們的飲食習慣就不同了,我們飯後會選擇喝熱水、或者喝茶。那麼為什麼西方人喜歡在飯後吃一些甜品?關於我們吃中餐喝的茶,就是一個讓外國人困惑的問題,在quora有老外提問道「吃中餐為什麼要上茶?」首先就要從茶文化上來看了。世界有三大飲品茶、可可、咖啡,每一種都有傳奇色彩,就拿咖啡來說,咖啡豆生吃苦澀,很難下咽,是誰想到先將咖啡豆放在火上烤,然後磨碎泡水喝?
  • 老外網上提問:在西方中餐館,哪些經典中國菜是一直找不到的
    因為中國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因此世界各地也都能找到中餐館。而不止當地華人不少外國人也非常喜歡中國菜。當然了這些中國菜為了適應不同國家也做了相應挑戰,就像我們這裡的老北京雞肉卷一樣。可能對於中國人來說這中國菜不正宗,但卻更容易讓當地人接受了。而在國外的問答論壇quora有這麼個問題,有什麼中國菜是在西方的中餐館裡永遠看不到的?
  • 老外回答亮了
    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在形容一道菜好吃的時候可能說「你是怎麼做的,味道就好像出自餐廳廚師之手」而老外在描述一道吃好吃的時候會說「這道菜就像家庭大餐。」食物不同,文化不同在描述兩種食物的語言上顯然也會不同。於是在國外問答網站上就有老外提問了:在描述中國食物味道或烹飪時,哪些短語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