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歷史上,印度屬於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但是印度卻從來沒有形成過一個強大的本土民族國家。就連曾經輝煌一時的孔雀王朝和莫臥爾王朝,也是由外來入侵者所建立。到了近代,印度更是淪為英法等殖民帝國的殖民地,飽受數百年的異族統治和剝削。
於是在外人眼裡,印度是一個沒有血性,任人宰割的民族,二戰結束後,繼承英國殖民成果的印度,好了傷疤忘了疼,憑藉大塊頭,耀武揚威四處出擊。不僅控制不丹,吞併錫金,還和曾經一個鍋裡吃飯的兄弟巴基斯坦大打出手,簡直是欺軟怕硬的真實寫照。
再加上印度不平等的種姓制度,讓人心酸的擁擠貧民窟;街道上沒有遮擋的廁所,其髒亂差現象令人堪憂;針對女性的犯罪率也為全球最高,安全得不到保證;閱兵就像耍雜技一樣,沒有一點威嚴儀式感。
這些都是我們在網上看到的東西。似乎印度滿身都是缺點。那麼,印度究竟有沒有優點,或者說優勢呢?
(印度區位圖)
一、地緣優勢突出。
作為南亞次大陸上,唯一稱得上大國的國家,印度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西邊的巴基斯坦雖然衝突不斷,但其實力和印度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南邊只有一個實力弱小的島國斯裡蘭卡,東邊孟加拉國和緬甸也都是四線弱國。唯一的東北大國中國,也被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隔在山的那邊。
再看南邊的印度洋,幾乎為印度獨有,不像西太平洋有著西方的三層島鏈封鎖,南海爭端又涉及多個國家利益。而且印度洋航道是東亞到波斯灣的必經之路,必要時可以作為制裁中東石油運輸的籌碼。反觀印度自己,利用印度洋便利,前往非洲和中東都很方便,出門右轉遛個彎就到了。
正是基於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印度成為俄羅斯和美國等世界大國爭相拉攏的對象,在大國平衡之間佔到了很多便宜,比如當年吞併錫金,由於美蘇都沒有強力發聲,才使得它的吞併成為事實。
(健全的醫療)
二、醫療體系健全。
印度貧民較多,為了社會穩定,印度建立了健全的醫療體系,無論是多麼偏僻的村落,都有鄉村醫生,而且屬於公益的免費醫療。
同時,印度的仿製藥也非常發達,一些世界上緊俏的藥品,在印度價格非常低廉,效果和原藥一致,一般人都能消費得起。這對於貧窮的普通民眾來說,生活在印度簡直就像在天堂一樣。
印度的仿製藥為他們帶來了大量的收入,連美國也爭相向印度採購仿製藥。近百分之四十的進口藥都來自印度。目前,已經有200多個國家從印度進口藥物。從這一點上看,印度的特效藥仿製之路,很顯然要比我們抱著老祖宗所謂的中藥不放要明智得多。
(稠密的人口)
三、人口優勢明顯。
印度的領土面積只有三百萬平方公裡不到,但是印度的人口卻即將超過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要知道,人口對於一個國家的建設來說,也是利好的事情。不僅能帶來大量廉價勞動力,還能湧現出更多的精英階層,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
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很多跨國公司,紛紛搬遷到印度的原因。說白了就是他們的勞動力比我們要便宜,人力成本成為最大的競爭力。
大量的人口也造就了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消費需求的提升又會帶動生產的增加。在這種良性循環下,市場的競爭激發人們的創造力,生產積極性得以提高,更有利於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市場完善,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
四、世界語言優勢。
由於英國的殖民統治歷史,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這對於全球化的今天來說,是他們溝通世界最大的利好。
由於印度人從小說英語,相比於我們他們更容易和世界融為一體。比如美國很多軟體公司,都在印度設立基地,聘用印度人做高管。像谷歌的皮猜,微軟的納德拉等,都是印度人,這也帶動了印度軟體產業的飛速發展。
如今,印度不僅是全球最大的軟體和後端服務外包大國,在IT科技領域具有培養高端人才的能力,還是西方英語體系國家,最為喜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所以說,我們不能只看到印度的落後和不足,還要看到它強於我們的地方。虛心學習他們的長處,只有這樣才能在世界之林保持領跑態勢。
(參考資料:《印度優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