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畫瓶系列作品
【青島新聞網獨家報導】
青島新聞網3月24日訊最近,在如是書店展出的「手工沙畫瓶」吸引了許多文藝青年的眼光,棧橋回瀾閣、海邊少女、大漠駱駝……這些都被裝進了瓶子裡,個個惟妙惟肖。沙畫瓶到底是什麼?帶著疑問,23日,青島新聞網記者來到如是書店一探究竟。
不同於常見的二維沙畫,網友於志鋒和李彬創作的沙畫瓶,是將五顏六色的沙子放入形態各異的玻璃瓶中,利用沙子的可塑性,不使用任何粘合劑,堆砌出各種圖案。
李彬告訴青島新聞網記者,沙畫瓶看起來簡單,實際做起來並非易事。少則需要一、兩個小時,多則數日。沙子的堆砌環環相扣,哪一步都不能出差錯,否則前功盡棄。
隨後,於志鋒和李彬現場製作了一個棧橋主題的沙畫瓶。從挑選瓶子、購買沙子到製作、封瓶,耗時近兩個小時。沙畫瓶製作最重要的技藝是抖沙環節,用特製的小勺將沙子緩慢均勻地撒到瓶壁上,力度至關重要。
成功作品的背後是無數次失敗的嘗試,於志峰表示,在棧橋主題的沙畫瓶問世之前,已經做了數十個瓶子的實驗。有的進行到一半失敗了,有的快封瓶了圖案卻花了。總之,一個成功的沙畫瓶需要細心加耐心,而有的時候,為了一個細節,可能會耗上大半天的時間。
沙畫瓶之所以吸引人,妙處在於用沙子堆砌的圖案只是貼近瓶壁薄薄的一層,瓶子中間是用沙子填充的,通過擠壓力頂住瓶壁的圖案防止塌掉。
據了解,沙畫瓶起源於約旦,已有100多年歷史。於志鋒和李彬之所以能走上沙畫之路,完全是憑著對沙畫瓶製作的痴迷與喜愛。通過不懈地努力,利用兩年的時間,他們愣是從零基礎一步一步做到現在。在今年,他們還成立了自己的沙畫瓶工作室——青島天瓶座美術工作室,以工作室為載體,他們在不斷創新表現主題。
對於製作沙畫瓶的感受,於志鋒表示:「這是一種極具創意的沙畫藝術表現形式,滋養性情,培養體驗者對生活的熱愛。此外,沙畫瓶純手工打造,手腦配合,可鍛鍊體驗者左右腦配合。當然,作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從顏色搭配到造型布局,每個環節都與藝術緊密相關,能夠增強體驗者的審美感。」
作為島城沙畫瓶的領航者,除了自己創作各種主題的作品,於志鋒和李彬現在每個周日都會拿出上午半天的時間,在如是書店工作室輔導沙畫藝術愛好者。在他們看來,沙畫瓶製作目前還是個偏門藝術形式,需要傳播出去與大家一同分享。接下來,他們會繼續嘗試更多關於青島主題的作品,把島城標誌景點都做成獨特的沙畫瓶作品以此紀念。(青島新聞網記者徐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