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裡有大量寄生蟲? 專家:淡水水產生食風險大 燒熟煮透可保障安全

2020-12-19 北晚新視覺網

最近網絡中盛傳一段視頻:在小龍蝦、魚類、貝類、螃蟹等海鮮體內存在著多種寄生蟲。看完之後,許多人不免擔心:這些海鮮以後還能不能吃?對此,食品領域專家表示,海鮮及其他水產品中的確存在著寄生蟲風險,淡水水產生食、半生食風險很大;但是寄生蟲不耐熱、不耐凍,所以通過加熱或低溫殺菌處理,就可以有效殺滅寄生蟲,人們不必驚慌。

在這段約1分40秒的視頻裡,發布者展示了寄生蟲在小龍蝦、魚類、貝類、螃蟹等海鮮體內的存在情況,還演示了分離過程。記者看到,有的「寄生蟲」有拇指大小,蠕動進入小龍蝦體內,有的比髮絲略粗,存在於活魚體內,還有的在貝類裡面,拿出來像只肉蟲還在蠕動......不少網友看後心驚膽戰:以後還能不能愉快地吃海鮮了?

真相到底如何呢?對於視頻中展示的海鮮中存在寄生蟲的現象,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果殼網科學顧問鍾凱博士專門通過微信公號普及了相關知識。鍾博士首先對視頻中的畫面進行真相「揭秘」。第一幕:寄生蟲爬進小龍蝦體內。「這怎麼是海鮮呢?」鍾博士指出,明明是一條螞蟥鑽進了淡水小龍蝦,而且還是死的小龍蝦,而且螞蟥並不是寄生蟲,這麼大的螞蟥也不可能出現在活體小龍蝦身上。第二幕:魚尾巴上的紅色血絲實際上是寄生蟲。鍾博士認為,這明顯是淡水魚,可能是雜交的鯽魚,蟲子俗稱紅線蟲,學名「嗜子宮線蟲」,常見於魚鱗下或魚尾裡。它是專門攻擊魚的蟲子,對人無害,不過有這個蟲說明生長的環境比較髒亂差。養殖魚類的寄生蟲相對少一些,野生魚的會更多。第三幕:紅色的肉塊裡有蟲。鍾博士說,看大小和肉色,不像海鮮像是蛇,蛇、青蛙、牛蛙等兩棲爬行動物也是寄生蟲相對比較多的,尤其是野生的。第四幕:貝裡挑出寄生蟲。鍾博士指出,通常貝類攜帶成蟲比較少,視頻裡面挑出來的半透明的「蟲」是貝類的消化器官,在很多貝類都存在,比如扇貝、貽貝、牡蠣等,這個東西有時候會自己消失,所以也不是所有貝殼都能找到。第五幕:螃蟹體內有蟲,鍾博士認為,螃蟹體內常攜帶一些共生生物,偶爾會有寄生蟲。

那麼海鮮到底能不能吃?應該注意些什麼?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發現,業內專家普遍的觀點是:海鮮及其他水產品中的確存在著寄生蟲風險,但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人們不必驚慌。只要科學選購,合理加工,消費者完全可以享受水產品帶來的營養與美味,不必過多擔心。鍾凱博士指出,消費者要學會掌握一些知識點:一是海水寄生蟲的威脅遠遠小於淡水寄生蟲,淡水水產生食、半生食風險很大,常見肝吸蟲、廣州管圓線蟲、顎口線蟲等,千萬別追求口感嫩。二是野生比家養的更容易攜帶寄生蟲,有的品種100%帶蟲,所以別迷信純天然。三是無論什麼寄生蟲都怕熱,燒熟煮透就是蛋白質。冷凍也可以殺死寄生蟲,-20度至少24小時。四是無論家庭還是飯店餐館,處理水產尤其需要注意生熟分開,以免交叉汙染。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為吃海鮮刺身等生食時,通過蘸醬油、芥末或者喝酒等方式可以消滅寄生蟲,而事實上,鍾博士明確表示,蘸啥都不能殺死寄生蟲,包括酒、醋、芥末、辣油、蒜汁等。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楊濱

流程編輯 TF003

相關焦點

  • 海鮮裡有大量寄生蟲?還能不能愉快地吃海鮮了?專家支招不必慌
    對此,食品領域專家表示,海鮮及其他水產品中的確存在著寄生蟲風險,淡水水產生食、半生食風險很大;但是寄生蟲不耐熱、不耐凍,所以通過加熱或低溫殺菌處理,就可以有效殺滅寄生蟲,人們不必驚慌。在這段約1分40秒的視頻裡,發布者展示了寄生蟲在小龍蝦、魚類、貝類、螃蟹等海鮮體內的存在情況,還演示了分離過程。
  • 水產品裡有寄生蟲 如何安全吃海鮮?如何預防寄生蟲?
    水產品裡有寄生蟲 如何安全吃海鮮?如何預防寄生蟲?但是,最近一則展示海鮮中存在寄生蟲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裡有寄生蟲在小龍蝦、魚類、貝類、螃蟹等海鮮體內的存在情況,並展示了分離過程。這其中,有些「寄生蟲」有大拇指大小,可以通過蠕動進入小龍蝦體內,有的比髮絲略粗,存在於活魚體內,讓人看後不禁心驚膽戰,擔心起海鮮等水產品的安全性。對此,視頻呼籲網友要少食用海鮮。我們應該如何健康、安全的吃海鮮呢?又應該如何預防寄生蟲?
  • 水產品裡有寄生蟲 如何安全吃海鮮?
    這個時節,很多人喜歡去海邊度假,海鮮、水產自然成為不可或缺的美食。但是,最近一則展示海鮮中存在寄生蟲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裡有寄生蟲在小龍蝦、魚類、貝類、螃蟹等海鮮體內的存在情況,並展示了分離過程。這其中,有些「寄生蟲」有大拇指大小,可以通過蠕動進入小龍蝦體內,有的比髮絲略粗,存在於活魚體內,讓人看後不禁心驚膽戰,擔心起海鮮等水產品的安全性。對此,視頻呼籲網友要少食用海鮮。我們應該如何健康、安全的吃海鮮呢?又應該如何預防寄生蟲?
  • 半熟牛排、溏心蛋、白斬雞,真的安全嗎?說好的燒熟煮透呢?
    在食品安全領域,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是最具威脅性的「敵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點」中,燒熟煮透就主要針對這一風險。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比如半熟的牛排、溏心蛋、帶血的白斬雞等。這樣吃到底有沒有問題?
  • 新鮮上市的梭子蟹裡有寄生蟲 跟水環境有關
    隨著梭子蟹的大量上市,最近梭子蟹價格最低賣到了每公斤20元!然而,寧波的肖女士在買來的梭子蟹體內看到了這樣一幕:蟹腮裡竟然有會蠕動的寄生蟲!食藥專家解釋稱,寄生蟲的產生跟螃蟹所生活的水質環境有一定關係,但這些寄生蟲對人體無害,因此並不影響正常食用。
  • 海鮮生吃,寄生蟲的風險究竟有多高?
    或許在很多人眼裡,再沒有比生吃能更能彰顯海貨的本真風味了,盡興之餘大家同樣也為「生吃」的安全性感到焦慮,海鮮刺身的風險到底高不高?順德魚生(選用淡水魚) | 123rf.com.cn  因為沒有徹底烹熟,除了寄生蟲,生食還存在著致病菌的風險,包括食材本身攜帶的致病菌
  • 寧波人最愛的這種海鮮竟發現寄生蟲!千萬要燒熟了吃
    隨著白蟹的大量上市,最近白蟹價格最低賣到了20元每公斤!  不過,愛吃白蟹的朋友,一定注意——最近有寧波市民在白蟹裡發現了寄生蟲!  最便宜的鮮白蟹一斤10元  海曙中心菜場一家海鮮攤位上,老闆娘正賣力吆喝著:「白蟹,新鮮的白蟹!這批鮮白蟹比較瘦,便宜賣了,一斤10元。」
  • 生食虹鱒風險幾何?寄生蟲學家:所有淡水魚類都可感染肝吸蟲
    8月2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通過查詢科學文獻,採訪相關專家了解到,淡水魚的寄生蟲風險較海水魚更大。此外,國外醫學界已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確切證明淡水環境中生長的虹鱒有著傳染闊節裂頭絛蟲等人體寄生蟲的可能。而在國內,生食淡水魚帶來的最大危險是染上俗稱肝吸蟲的華氏睪吸蟲,後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類致癌物。
  • 過嘴癮先要防寄生蟲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鮮活淡水魚的消費預警提示,建議消費者切記不生吃淡水魚,烹飪時要燒熟煮透、徹底殺滅寄生蟲,降低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消費者要如何選購鮮活淡水魚呢?  魚作為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而成為餐桌上常見的美食。一般來講,可分為淡水魚和海水魚。淡水魚是指生活在鹽度低於千分之三的內陸淡水中的魚類。
  • 我們常吃的4種食物裡,竟有這麼多種寄生蟲!
    不只是淡水環境,在深海環境中生長的魚類也可能攜帶寄生蟲。食入含有活異尖線蟲幼蟲的大馬哈魚、鱈魚、鯡魚、鯖魚等海魚和海產軟體動物如烏賊等,可能導致異尖線蟲感染。其幼蟲主要寄生於人體胃腸壁,急性可有噁心嘔吐、劇烈腹痛等胃腸道症狀,慢性則可能引發腸梗阻或腸穿孔。
  • 專家建議——煮熟煮透 不吃「生食」
    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發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不少人對生鮮食品產生了畏懼心理。生鮮食品還能放心吃嗎?如何食用生鮮食品才安全?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目前還沒有發現新冠病毒通過海鮮等產品經過消化道傳染新冠肺炎的證據。」
  • 「壽司寄生蟲」40年暴增283倍,生食海產或令幼蟲寄生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水產品中寄生蟲對身體的傷害,並教你4招把生吃風險降到最低。除了感染寄生蟲,生吃水產品還可能感染致病菌,比如副溶血性弧菌,可引起頭疼、腹瀉、發燒、腸胃炎,嚴重的還會引起敗血症危及生命。此外,食用未徹底烹熟的海水貝類有感染A肝病毒以及多種病毒的風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多地都曾暴發過因食用牡蠣、毛蚶等海水貝類造成的A肝大規模感染事件。
  • 海魚生吃,寄生蟲的風險高麼?
    怎樣才能兼顧口感和安全,儘可能的降低寄生蟲感染的風險呢?魚生 圖123rf.com.cn正版圖片▐ 海水寄生蟲普遍存在無論海域深淺、無論水溫高低、無論海水是否潔淨,海水寄生蟲都廣泛的存在。幾乎每一條野生海魚都有被感染的可能。
  • 視頻展示海鮮多寄生蟲,如此恐怖還敢吃嗎?
    近日,一則展示海鮮中存在寄生蟲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裡有寄生蟲在小龍蝦、魚類、貝類、螃蟹等海鮮體內的存在情況,並展示了分離過程。這其中,有些「寄生蟲」有大拇指大小,可以通過蠕動進入小龍蝦體內,有的比髮絲略粗,存在於活魚體內,讓人看後不禁心驚膽戰,擔心起海鮮等水產品的安全性。
  • 專家建議:煮熟煮透 不吃「生食」
    點擊藍字關注健康山東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發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不少人對生鮮食品產生了畏懼心理。生鮮食品還能放心吃嗎?如何食用生鮮食品才安全?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目前還沒有發現新冠病毒通過海鮮等產品經過消化道傳染新冠肺炎的證據。」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馮錄召認為,新冠病毒傳播感染的主要途徑是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裡,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的氣溶膠,可能發生氣溶膠的傳播風險。尚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有其他傳播途徑。
  • 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嗎?
    魚生 | 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1、絕不生吃淡水魚,海魚生食相對安全。作為蛔蟲的遠房小表弟,它們也愛鑽來鑽去,使人出現腹痛、噁心、嘔吐、腹瀉、出血等不適症狀。不過,由於活蟲肉眼可見,一次性吞入大量異尖線蟲造成嚴重急性感染的機率不高。
  • 我們愛吃的螃蟹裡有寄生蟲?!
    隨著白蟹的大量上市最近白蟹的價格很親民不過,愛吃白蟹的朋友要注意寧波有市民在白蟹裡發現了寄生蟲每隻蟹裡的寄生蟲都很多,大的有一兩釐米長,頭部呈現淡紅色,身體微透明,正蠕動著,大多分布在蟹鰭中。出現寄生蟲或與水質有關專家說,這是蔓足類寄生蟲,固著於蟹腮上,影響蟹呼吸,但不吸收營養。平時偶爾會出現這種情況,海蟹以及養殖蟹裡都會有,但比例很低。
  • @愛吃生魚片的人:這種寄生蟲40年暴增283倍!幾招把風險降到最低
    倒些生抽、放點芥末,將生魚片往裡一蘸……在一些美食愛好者的眼中,海產品只有生吃才能嘗出鮮嫩口感。然而一項最新研究證實,有種海洋寄生蟲近40年間增長283倍,生吃海產品可能給健康帶來隱形威脅。《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水產品中寄生蟲對身體的傷害,並教你4招把生吃風險降到最低。
  • 網曝螃蟹裡有寄生蟲?記者走訪臨沂水產市場沒發現
    眼下正值海蟹大量上市季節,肥美的公蟹,醇香飽滿的母蟹都成了海鮮市場的「頭牌」。近日,有網友曝出在海邊購買的梭子蟹內有大量寄生蟲,引得海鮮愛好者反應強烈。
  • 專家稱生食海產品蘸些醋 5分鐘後細菌就被殺死
    日前,圍繞副溶血性弧菌的風險,鎮江市食安委辦公室組織市衛計委、農委、食藥監局有關專家、相關企業,召開了一個食品安全風險研討會。這是鎮江市在防範食品安全事故、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上採取的又一項新措施。今年上半年,鎮江市少量幾起疑似食物中毒中有不少與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有關。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檢驗師徐虹告訴記者,市民在海邊城市消費海鮮時,可以帶些鎮江香醋、白酒或者芥末。一般吃海產品時同時蘸些醋,5分鐘後細菌就會被殺死。徐虹還說,海產品也會汙染淡水魚甚至蔬菜、碗碟等。因而,在加工過程中,放海水的餐具不可以再放淡水,海產品要單獨放置、單獨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