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茶詩80首,論品茶意境,莫過於「人間有味是清歡」

2020-12-16 魚堡說

茶起源於中國,有著數千年的中國茶文化。茶與中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可大俗,可大雅,既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也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實用功能與文化功能兼備,橫掃飲食圈與文化圈。

茶與詩,恰如燈下故人

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是領略飲茶情趣之意。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始於魏晉、倡於漢、興於唐而盛於宋。

唐代開始出現不少茶詩,許多大詩人如唐代李白、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都曾為茶傾情高吟。浙江新昌一帶曾被譽為「唐詩之路」,在那裡只要元稹、白居易的新詩一寫出,就有人轉抄紙上,拿到集市上去換新茶。以茶換詩,以詩的茶。茶與詩「聯姻」構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奇特景觀。

宋代以後,有關茶的詩大量出現,晏殊、歐陽修、蘇軾、黃庭堅、楊萬裡、陸遊、辛棄疾等都留下了不少錦章妙句和逸聞趣事。茶與詩,恰如燈下故人,茶給詩人清思助興,詩人也給茶傳神寫照。

品茶意境,莫過於人間有味是清歡

眾多的詩詞中,最能表達品茶時意境的,在我看來,當是蘇軾的這首: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宋·蘇軾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用白話來說: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下,初晴的沙灘籠著淡淡的煙霧,灘邊稀疏的柳樹很是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漸流漸遠茫茫一片。午間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著山間新冒出芽的蓼菜春蒿以及竹間的春筍等新鮮的野菜,正是春日好時光,人間真正有味道的正是這種清淡的歡愉。

創作背景

這首紀遊詞,是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在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任團練使途中,路經泗州(今安徽泗縣)時,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時所作。當時蘇軾仕途失意,但他並沒有像很多身遭貶謫的官員那樣傷春悲秋,眼中看到的儘是蕭條之景,他活在當下,縱情山水,從春日時光中品出清歡,實在有趣。「人間有味是清歡」,既是一個吃貨的最高境界,也似乎一個有趣靈魂的寫照。

東坡一生「歷典八州」,歷經艱難,若說起人生多艱,他怕是最有資格,但即使在多次貶謫,壯志難酬之下,依然有一個有趣的靈魂:進則能廉潔自律,知足常樂;退則能不忘憂國,與民同樂。徐州太守時,黃河缺堤,他身先士卒與民共戰抗洪濤;任杭州太守時,帶領民眾疏通西湖,築堤防洪;晚年貶謫荒蠻澹州時,仍將先進耕作技術與文化傳播給黎族同胞,以造福於民為樂。無論是做官做事,還是吟詩作文,他都留給我們「心靈的快樂」,這種心靈的愉悅,是其人生有追求、生活有情趣、心靈有歸宿,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清歡。

蘇軾與茶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詞開豪放一派,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譽為宋代大文豪。他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對美食、品茶有較深研究,所以蘇軾更是一位地道的美食家、茶學家。

蘇軾嗜茶如命,對品茶、烹茶、種茶均在行,對茶史、茶功皆有研究,茶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據說流傳下來的茶詩就有80首,代表作有:《月兔茶》《行香子》《寄周安孺茶》《汲江煎茶》《試院煎茶》《西江月》《水調歌頭》《浣溪沙》《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等。

結語

我們喝茶,比較年輕時大約是品不出這種清歡的,當不再「為賦新詞強說愁」,當經歷過人生的起落,仍能品味人間煙火的美好,當可以「拿得起放得下」,當只是靜下心來飲茶,才能真正體味這種清歡。

相關焦點

  • 蘇軾最美最有意境的六首茶詩,第一首就跪了
    一代文豪蘇軾是有名的茶痴。他一生幾起幾落,從峨眉之巔到嶺南之地,茶陪伴了他輾轉曲折的一生時光。古人寫詩寫茶,意境之美、胸襟之大,第一名當屬蘇軾。他豪放的氣質、豁達的胸襟以及生活的真趣也在其寫茶的詩詞中屢屢體現出來。
  • 蘇軾茶詩80首之《惠山烹小龍團》賞析
    煙波浩渺的太湖,逶迤磅礴的惠山,明潔靈秀的天下第二泉,吸引了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論水泡茶的雅致。他多次來惠山,賞美景,賦詩詞。下麵茶詩網帶您賞析一首蘇軾描寫惠山泉的茶詩妙句。《惠山烹小龍團》茶詩賞析這首七言律詩,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堪稱古今佳作,也毫不為過。下麵茶詩網帶http://www.teapoems.com您具體賞析這首《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詩詞。
  • 人間有味是清歡:10首經典詩詞,走近多情的蘇軾
    蘇軾蘇軾一生坎坷,屢遭波折,可謂百味人生。今天通過蘇軾的10首詩詞,來體會一下他的複雜人生情感與人生觀。——《西江月·平山堂》這首詩是蘇軾為緬懷恩師歐陽修所作。十年前,蘇軾和恩師把酒言歡,不料此次聚會竟成永訣。十年來,自己飽受波折,嘗遍人間冷暖。作者撫今追昔,看破得失,看淡功名利祿。
  • 人間有味是清歡,同樣是喝茶,蘇東坡喝茶寫下的已是千古絕唱
    茶詞絕唱——人間有味是清歡北宋元豐元年(1078),蘇軾任徐州太守。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蘇軾去城東20裡的石潭謝神降雨,並作《浣溪沙》五首以紀行。其中一詞云:「酒困路長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形象地記述了當時他討茶解渴的情景。但在蘇軾存世的眾多《浣溪沙》中,更為世人所熟知的並非此首,而是:細雨斜風作曉寒。
  • 人間有茶是清歡
    這也預示蘇軾從小接受的茶文化薰染,得天地之造化,受茶道之垂引。(圖片來源網絡)眉山,東坡,茶,就這樣神奇地聯結在一起。愛茶,煮茶,品茶,寫茶,蘇軾稱得上資深茶人。嘉祐六年(1061),25歲的蘇軾出任陝西鳳翔府籤判,開始了他波詭雲譎的仕途生涯。這裡的商路上,運送茶葉的就有來自家鄉的商人。他在一首詩中寫道:「門前商賈負椒荈,山後咫尺連巴蜀。」
  • 吃貨蘇軾的歡愉——人間至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吃貨蘇軾蘇軾,蘇東坡,除了他文學上的造詣,恐怕最讓人熟知的就是他美食家的稱號。放現在,蘇先生是妥妥的一枚吃貨。在吃的成就上,估計他稱第二估計就沒人敢稱第一了。舉世聞名的「東坡肉」就是因他而被世人熟知,在他的詩作中,很多的文章都是寫吃。
  • 筍是人間至味,是清歡
    春筍價格的峰谷,古來有之,李商隱驚嘆初上市的新筍「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都已經與黃金比肩了;白居易則感慨:「物以多為賤,雙錢易一束」,已是白菜價;唐寅「謀寫一枝新竹賣,市中筍價賤如泥」,睹物傷己,筍價已經低得讓才子憤怒。早春買竹筍,只買一兩根,切成絲,配上紫梗纖葉的頭刀韭清炒,清甜遇上肥嫩,唇齒全浸潤在春天的芳華裡了。
  • 蘇東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你真讀懂了嗎?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話最近挺流行,好像既有同名書又有同名的電視劇。大家都知道這是蘇東坡《浣溪沙》裡的名句。但這首看似平淡的詩句裡,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玄機。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是蘇東坡化用杜牧的詩句。人間有味是清歡。一般書本都會這樣解釋:通過……表現東坡對平靜的疏淡而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和嚮往。真的是這樣嗎?元豐七年,蘇東坡四十八歲,遠沒有到「約它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的年齡。古代哪有讀書人不想報效朝廷、建功立業呢?
  • 磊明||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作者:林清玄朗誦:磊    明
  • 「人間有味是清歡」上一句很多人不知道,原來蘇軾的詞這麼接地氣
    生活當中有很多名言名句,如「一將功成萬骨枯」,「情人眼裡出西施」,「不愛江山愛美人」,這些句子很多都會被當成俗語俚語,實際上它們都有自己的出處,只不過其中單獨一句成了名句,其他語句反倒是默默無聞,讓人誤以為它們只是一句俗語。
  • 南山大叔語錄: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散儘是寡歡
    南山大叔:原創一日,讀到蘇軾的一首詞,非常喜歡: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這首詞,寫得是蘇軾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腳下——也就是我南山大叔家的山腳下,喝了點小酒,吃到了春日南山腳下天然生長的蓼菜、茼篙、 新筍等野菜,不由興奮地大喊大叫起來:「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啊,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每天沉埋於瑣事,心煩意亂,如果能有時間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拜訪拜訪幾個山腳下的朋友,是多麼值得回味的事情啊。
  • 最美10首茶詩你都知道嗎?
    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10首我覺得茶詩之中寫得最好的!TOP10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唐)白居易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離情悽咽更休論。銀鞍和月栽,金碾為誰分。
  • 蘇軾|踏盡紅塵,人間有味是清歡
    曾有人這樣評價蘇軾的一生:入世與出世相統一,內聖與外王相統一。如此評價,是拿蘇軾當一個聖人。蘇軾自己則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詞,充滿了哲理,尤其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宋代:蘇軾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相信喜歡讀詩詞的朋友,那麼對於蘇軾的這首詞,一定是不會陌生,在這首詞中,蘇軾猶如一位先知,他把自己人生經歷過的種種苦難,都融入進了這首詞中。
  • 人間有味是清歡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東坡在「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時,寫下這首《浣溪沙》。然後自己讚嘆著:「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是什麼呢?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
  • 茶話生活:從蘇軾茶詩看北宋茶文化
    細緻研究品味蘇軾的眾多茶詩作品,我們不難發現,蘇軾是個名副其實的茶痴,對於茶他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懂茶,更會品茶、烹茶、寫茶。除此之外,種茶與煎茶對他而言也不在話下。總而言之,凡事與茶有關的一切,蘇軾都精通。那麼,蘇軾緣何與茶有如此深的淵源,我想這定然與當時蘇軾所處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如此一來,那我們就順便在品茶賞詩之餘,來對北宋茶文化進行一番探討。
  • 至美人生心境:人間有味是清歡
    讀到蘇軾這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引起了我情感的共鳴,它與我們心靈是契合的,這既是我們追求的至美人生心境,也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那些推崇「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難免膚淺,跟動物又有何區別?
  • 人間至味是清歡:下一句是什麼,有什麼意思,表達了人間的真善美
    安清歡是一位職場白骨精,敢愛敢恨,敢作敢當,性格鮮明,是一位職場的女強人,但是在生活中確實一個傻白甜,而她在遇上IT男丁人間的時候,丘比特愛神之箭射向了他們,在不斷地誤會、衝突、了解以後,慢慢地兩個人惺惺相惜,走到了一起。
  • 蘇軾「接地氣」的一首詞,或許藏著高級的人生哲學,人間有味是清歡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蘇軾有一首非常"接地氣"的一首詩,讀了他,感覺一陣香氣撲來,即美味,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你知道蘇東坡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嗎?這個名字源於蘇軾最"接地氣"的一首詞,通過對這首詞的了解,我們不僅能夠知道他"蘇東坡"的來歷,還能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同時還能學到裡面所藏著的高級人生哲學。這首詞就是《豬肉鬆》。
  • 世間歡樂千萬種,蘇軾卻獨愛這一種,畢竟「人間至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譯文如下:早晨飄著細雨,吹著斜風,天氣微微有些寒冷,而午後天就放晴了,淡淡的煙霧,稀疏的楊柳,讓雲銷雨霽後的沙灘更嫵媚秀麗。洛澗流入淮水後,水勢茫茫一片,緩緩奔流。清茶一盞,上面漂浮著乳白色的泡沫,新鮮的春天蔬菜與糕點裝在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