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蘇軾是有名的茶痴。
他一生幾起幾落,從峨眉之巔到嶺南之地,茶陪伴了他輾轉曲折的一生時光。
古人寫詩寫茶,意境之美、胸襟之大,第一名當屬蘇軾。他豪放的氣質、豁達的胸襟以及生活的真趣也在其寫茶的詩詞中屢屢體現出來。
分享其中最美最有意境的六首茶詩,你是否也喜歡?
01.
《望江南·超然臺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詩人在寒食節過後,因思鄉嘆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這其中有無奈有悵惘,也有「新火試新茶」的勇氣與超脫,「詩酒趁年華」更顯示了其豁達胸襟。
02.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
仙山靈草溼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全詩句句寫佳人, 同時又句句寫佳茗。在飄渺的仙山上,潔白的流雲悠然飄過,山上靈草幻化的仙子用白雲洗遍每一寸香肌,不加粉黛,麗質天成,茶芽為流動著的雲霧所溼潤。
詩中「從來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兩句構成了一副極妙的對聯。
03.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
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感嘆,表達出他對淺煙疏柳、香茶春蔬的喜愛,更是對人間諸事的淡然喜愛。
04.
《惠山烹小龍團》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迴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這句詩意境尤美,「小團月「指宋代貢茶都呈團狀,就像天上團團的月亮。「第二泉」指被陸羽評為「天下第二泉」的無錫惠山泉。
詩人獨自攜帶著茶餅,用一壺惠山泉煮水烹茶。天上人間,仿佛赴了一場皓月長空之約,這般瀟灑愜意,只有東坡居士了。
05.
《水調歌頭·嘗問大冶乞桃花茶》
已過幾番雨,前夜一聲雷。旗槍爭戰,建溪春色佔先魁。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就紫雲堆。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兔毫盞裡,霎時滋味舌頭回。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這首詞完整記錄了採茶、制茶、點茶、品茶的全過程,繪聲繪色,生活情趣盎然紙上。
上片寫採茶、制茶。
春雨雷鳴後,建溪的茶樹碧綠耀眼。採摘下最鮮嫩的茶芽,帶著露水和霧氣將其揉制,結成一團團如紫雲般的茶餅。再輕輕碾開,濺起如塵埃般的茶末。
下片寫點茶、品茶。
龍團、鳳髓,都是指代茶,「點將來」,可見詩人豪邁性情。茶用兔毫盞呈上來,輕啜一口,難以言說的美好滋味在舌尖迴蕩,將人從青州大夢裡瞬間喚醒,讓人飄飄欲仙,如登蓬萊。
06.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清寂的夜晚,詩人獨自提著甕拿著瓢在江邊汲水,以月色為茶飲,注清江水入瓶。
水沸烹茶,茶水瀉到茶碗裡,颼颼作響,像風吹過松林所發出的陣陣松濤聲。喝完茶久久不得入眠,起來枯坐聽得荒野裡打更人長短不齊的鼓聲。
這首詩是蘇軾年老所作,細膩生動的烹茶過程,奇特的想像,如果不是對茶有著發自生命深處的喜愛,難以寫出如此令人神往的茶詩。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