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茶詩「從來佳茗似佳人」蘇軾《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品讀

2020-12-25 百家號

最美茶詩「從來佳茗似佳人」蘇軾《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品讀

吳斌

北宋的大文豪蘇東坡,是位嗜茶如命的鐵桿茶人,創作了大量與茶有關的優秀文學作品,其中的茶詩《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堪稱是茶詩中的頂級精品。原文為: 

仙山靈草溼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的超級大文豪,同時也是北宋著名的茶人之一。

蘇東坡於元佑四年(1089),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出知杭州。如果用現在的話說就相當是,蘇東坡於公元1089至公元1092年,以院士的身份,擔任杭州市市長。

在這期間,蘇東坡的好友曹輔(字子方,泰州海陵人),正好在福建擔任轉運判官,其職責就包含有北苑貢茶的生產管理與轉運呈送。他將北苑的核心產茶地壑源,所產頭春第一道試焙的新茶,送了一些給這位極度嗜茶的杭州「蘇市長」,並附贈了一首小詩。

蘇東坡在品嘗後,那真是飄飄欲仙,想入非非。興之所至,提筆一氣呵成了一首和詩,也就是蘇東坡著名的茶詩《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

蘇東坡這是將美好的北苑之茶,想像成了妙齡美女,由此展開聯想,來描繪曹輔所寄來的壑源試焙新茶,是多麼的優秀。全文為:「仙山靈草溼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詩意大約為:

在那如仙境一般的茶山上,流動的白雲悠然飄過,輕輕沾溼了春天嫩綠的茶芽。就像是純美的少女,洗淨了寸寸肌膚,而未施粉打扮般的純粹。如此美妙的少女(喻茶),在明月之夜,乘著微風來到玉川子(「七碗茶歌」的作者盧仝號玉川子,蘇東坡在這裡用以隱喻自己)的身邊。美好得就像是清爽的和風,吹開了杭州(武林為舊時杭州的別稱)的春天。

要知道這少女(喻茶),可是有著冰清玉潔的本質,絕不僅僅是外表的光鮮靚麗。我用這齣類拔萃的美女,來比喻這新茶,所作的這首小詩,您看了可千萬別笑話我。因為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愛茶之人與我一樣,認為美好的佳茗,就像是蘭心蕙質的佳人一般。

蘇東坡不愧是宋代文學成就的最高代表,就這麼一首小詩,豪放清麗得讓人耳目一新,誇張比喻的那是獨具風格。曹輔的原詩早已淹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之中,而蘇東坡的這首和詩,卻成為了茶詩獨特的名篇,廣為傳誦。同樣的,美好的「北苑」壑源春茶,也隨著蘇東坡的這首名詩而傳揚天下。

但願美好如佳人的佳茗,能陪伴著你我,在這並不完美的塵世旅途中,享受到那些許完美的愜意。

相關焦點

  • 「從來佳茗似佳人」,以茶入詩的十首名句佳作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皎然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盧仝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 蘇軾最美最有意境的六首茶詩,第一首就跪了
    分享其中最美最有意境的六首茶詩,你是否也喜歡?01.《望江南·超然臺作》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詩人在寒食節過後,因思鄉嘆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 香茗客 |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他的人生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與詩酒茶不分離蘇軾一生愛茶,對茶史、茶功頗有研究又創作出眾多的詠茶詩詞其中最著名的「從來佳茗似佳人」被無數後人所引用。今天,我們就從茶這方面來了解一下蘇軾蘇軾嗜茶他夜晚辦事要喝茶:「簿書鞭撲晝填委,煮茗燒慄宜宵徵」創作詩文要喝茶:「皓色生甌面,堪稱雪見羞;東坡調詩腹,今夜睡應休」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罷巾冠快晚涼,睡餘齒頰帶茶香」「春濃睡足午窗明,想見新茶如潑乳」更有一首《水調歌頭》,
  • 一些適合茶室的古茶詩、茶聯
    --唐 鄭遨《茶詩》從來佳茗似佳人。--蘇東坡《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買得青山只種茶,峰前峰後摘春芽。煩我常迎三千客,勸君且飲一杯茶--洛陽古道茶亭以下出處查不到春共山中採,香宜竹裡煎佳餚無肉亦可,雅談離我難成竹爐湯沸邀清客 茗婉風生遣睡魔
  • 杭州一茶館門前,抄寫蘇軾兩句詩作為對聯,頓顯高雅
    在清朝時期,杭州西湖邊上,有一家茶館,抄來蘇軾兩句詩,茶館頓顯高雅。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早在數千年前,就有關於神農發現茶葉的記載,言「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這個故事,說明了茶葉的醫用的功效,此後隨著傳統文化的發展,飲茶也成為一項文化,為文人雅士所追捧。
  • 人間草木(佳人需好衣,佳茗需好水)
    茶味香形美,令不少文人雅客,拜倒在香茗的誘惑之下,所以中國歷代詠茶詩詞,數量豐富,且題材廣泛,唐代元稹,以茶為主題,創作了一首寶塔詩,在茶詩中頗為鮮見:「茶, 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 七碗茶歌,最好的一首茶詩?
    盧仝的《七碗茶》詩原題為《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日高五丈睡正濃,軍將扣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問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茶文化裡你看到多少文人的影子
    先生有一首《吟茶詩》:「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不如吃茶去」是詩眼,是從趙州和尚的「吃茶去」公案化出的。而詩中的「七碗」一詞,借用了唐代詩人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的典故,盧仝好茶成癖,這首詩中的「七碗茶詩」最為膾炙人口,原詩如下:「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 蘇軾茶詩80首,論品茶意境,莫過於「人間有味是清歡」
    茶與詩,恰如燈下故人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是領略飲茶情趣之意。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始於魏晉、倡於漢、興於唐而盛於宋。浙江新昌一帶曾被譽為「唐詩之路」,在那裡只要元稹、白居易的新詩一寫出,就有人轉抄紙上,拿到集市上去換新茶。以茶換詩,以詩的茶。茶與詩「聯姻」構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奇特景觀。宋代以後,有關茶的詩大量出現,晏殊、歐陽修、蘇軾、黃庭堅、楊萬裡、陸遊、辛棄疾等都留下了不少錦章妙句和逸聞趣事。茶與詩,恰如燈下故人,茶給詩人清思助興,詩人也給茶傳神寫照。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讀茶詩 陝南茶詩賞析
    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嘉佑進士。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與父蘇洵、弟蘇徹,合稱「三蘇」。同屬「唐宋八大家」。詩文有《東坡七集》。他是北宋著名茶詩人,代表作有《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試院煎茶》。賞析:蘇軾有過在陝西工作的經歷,大約是宋嘉佑五年到治平二年間(1060——1066)出任鳳翔府判官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