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大難事,
今天中午吃什麼?
明天中午吃什麼?
後天中午吃什麼?
當你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思考中午要吃什麼時,
是不是會有點羨慕古代皇帝呢,
山珍海味,珍饈佳餚
想吃什麼吃什麼,
要是有一個不滿意,就把人拖出去,砍了
但事實上,古時皇帝吃的可能還沒現在的我們好
要知道,明朝前期,皇帝的飯都由光祿寺做。
光祿寺的廚藝,明人謝肇淛《五雜俎》記載:「今大官進御飲食之屬,皆無珍錯殊味,不過魚肉牲牢,以燔炙釀厚為勝耳。」
意思就是廚子只知道大魚大肉,猛加調料,十分油膩。
《萬曆野獲編》則記述當時北京網民的段子「四大不靠譜」,即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光祿寺的飯菜被如此吐槽,其難吃程度,請大家自行補腦。
另外,在《南京光祿寺志》卷二《膳羞》當中,也有記載著洪武十七年六月的膳單:
早膳:
羊肉炒,煎爛拖虀鵝,豬肉炒黃菜,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煿肉,筭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泡茶。
午膳:
胡椒醋鮮蝦,燒鵝,火賁羊頭蹄,鵝肉巴子(肉乾),鹹豉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五味蒸麵筋,羊肉水晶餃兒,絲鵝粉湯,三鮮湯,綠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豆湯,泡茶。
從早膳中我們可以看出,早飯沒有什麼特殊的。
就是肉多。
炒羊肉,炒鵝肉,炒豬肉,蒸豬蹄,煎魚,煎肉。。。。
大早上吃這麼多肉,一點都不膩?
午膳因為皇帝要和妃嬪,或者皇子一起吃,所以是三餐中最為豐富的也是最能體現明朝御膳特點的。
首先,那也就是肉多
我想,這和他們的開國皇帝朱重八是離不開關係的
眾所周知,朱重八是從逃犯到乞丐在到皇帝的傳奇人物,從小吃菜根嘗百家飯長大。苦日子過多的他,當皇帝後,對吃的要求是十分低的,只要有肉就行。
所以像宋朝皇帝愛吃的羊乳房、慈禧老佛爺愛吃的夾了牛羊肉末咬一口外酥裡香滿口流油的馬蹄酥餅、遛食的時候現做品嘗的鱸魚魚羹等等做法複雜,耗時耗力的菜餚,在明朝皇帝的餐桌上都是不常見的。
什麼,你說怎麼沒有牛肉?
放肆!你不知道太祖以農業為國本,明令禁止宰殺耕牛的嗎,所以御膳中是不可能出現牛肉的。
所以,雞肉,豬肉,鵝肉,羊肉,這些肉就好。只求數量,不求質量。
要知道,這放現在也就是個南方農村家宴的水準,還不能算是大宴,大宴得上生猛海鮮。
其次,就是烹飪中對於醋的運用。
醋在當代烹飪中主要用於酸味菜的烹飪,或者在鮮香口、鹹香口的菜式的烹飪中點綴少許提鮮。
但在明朝,幾乎所有的菜式都可以用醋來烹飪,上到鮮蝦等昂貴的食材,例如上文的胡椒醋鮮蝦,中到腰子等下水,甚至是出徵時候的軍糧,都可以用醋來烹飪,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就有記錄:「麥二升炒熟,一升用熟香油作媒,一升取六合,用好燒酒浸曬乾,再浸,以不入為度,研末另包;四合用鹽醋曬浸,亦以不入為度,曬研為末,另包。」
可想而知,醋在明朝運用的是多麼廣泛。
都羨慕皇帝的權利地位,可在吃這一方面上,明朝皇帝是真的沒有如今的我們舒適
太祖下令要簡樸,於是,鮑魚,魚翅,要少吃!
廚師手藝實在差,大魚大肉真油膩。以農為本不殺牛,繼續吃那雞鴨羊。
再加上調味香料又單一,要知道辣椒可是明末才被發現使用。
哪裡有我們現在想吃水煮牛肉就吃水煮牛肉,想吃小龍蝦就小龍蝦好呢!
所以,想好中午吃什麼了嗎,就來一份明朝皇帝都吃不到的水煮牛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