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明朝皇帝原來吃的這麼差?

2020-12-24 繫辭書舍

人生三大難事,

今天中午吃什麼?

明天中午吃什麼?

後天中午吃什麼?

當你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思考中午要吃什麼時,

是不是會有點羨慕古代皇帝呢,

山珍海味,珍饈佳餚

想吃什麼吃什麼,

要是有一個不滿意,就把人拖出去,砍了

但事實上,古時皇帝吃的可能還沒現在的我們好

要知道,明朝前期,皇帝的飯都由光祿寺做。

光祿寺的廚藝,明人謝肇淛《五雜俎》記載:「今大官進御飲食之屬,皆無珍錯殊味,不過魚肉牲牢,以燔炙釀厚為勝耳。」

意思就是廚子只知道大魚大肉,猛加調料,十分油膩。

《萬曆野獲編》則記述當時北京網民的段子「四大不靠譜」,即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光祿寺的飯菜被如此吐槽,其難吃程度,請大家自行補腦。

另外,在《南京光祿寺志》卷二《膳羞》當中,也有記載著洪武十七年六月的膳單:

早膳:

羊肉炒,煎爛拖虀鵝,豬肉炒黃菜,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煿肉,筭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泡茶。

午膳:

胡椒醋鮮蝦,燒鵝,火賁羊頭蹄,鵝肉巴子(肉乾),鹹豉芥末羊肚盤,蒜醋白血湯,五味蒸雞,元汁羊骨頭,糊辣醋腰子,蒸鮮魚,五味蒸麵筋,羊肉水晶餃兒,絲鵝粉湯,三鮮湯,綠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飯,蒜酪,豆湯,泡茶。

從早膳中我們可以看出,早飯沒有什麼特殊的。

就是肉多。

炒羊肉,炒鵝肉,炒豬肉,蒸豬蹄,煎魚,煎肉。。。。

大早上吃這麼多肉,一點都不膩?

午膳因為皇帝要和妃嬪,或者皇子一起吃,所以是三餐中最為豐富的也是最能體現明朝御膳特點的。

首先,那也就是肉多

我想,這和他們的開國皇帝朱重八是離不開關係的

眾所周知,朱重八是從逃犯到乞丐在到皇帝的傳奇人物,從小吃菜根嘗百家飯長大。苦日子過多的他,當皇帝後,對吃的要求是十分低的,只要有肉就行。

所以像宋朝皇帝愛吃的羊乳房、慈禧老佛爺愛吃的夾了牛羊肉末咬一口外酥裡香滿口流油的馬蹄酥餅、遛食的時候現做品嘗的鱸魚魚羹等等做法複雜,耗時耗力的菜餚,在明朝皇帝的餐桌上都是不常見的。

什麼,你說怎麼沒有牛肉?

放肆!你不知道太祖以農業為國本,明令禁止宰殺耕牛的嗎,所以御膳中是不可能出現牛肉的。

所以,雞肉,豬肉,鵝肉,羊肉,這些肉就好。只求數量,不求質量。

要知道,這放現在也就是個南方農村家宴的水準,還不能算是大宴,大宴得上生猛海鮮。

其次,就是烹飪中對於醋的運用。

醋在當代烹飪中主要用於酸味菜的烹飪,或者在鮮香口、鹹香口的菜式的烹飪中點綴少許提鮮。

但在明朝,幾乎所有的菜式都可以用醋來烹飪,上到鮮蝦等昂貴的食材,例如上文的胡椒醋鮮蝦,中到腰子等下水,甚至是出徵時候的軍糧,都可以用醋來烹飪,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就有記錄:「麥二升炒熟,一升用熟香油作媒,一升取六合,用好燒酒浸曬乾,再浸,以不入為度,研末另包;四合用鹽醋曬浸,亦以不入為度,曬研為末,另包。」

可想而知,醋在明朝運用的是多麼廣泛。

都羨慕皇帝的權利地位,可在吃這一方面上,明朝皇帝是真的沒有如今的我們舒適

太祖下令要簡樸,於是,鮑魚,魚翅,要少吃!

廚師手藝實在差,大魚大肉真油膩。以農為本不殺牛,繼續吃那雞鴨羊。

再加上調味香料又單一,要知道辣椒可是明末才被發現使用。

哪裡有我們現在想吃水煮牛肉就吃水煮牛肉,想吃小龍蝦就小龍蝦好呢!

所以,想好中午吃什麼了嗎,就來一份明朝皇帝都吃不到的水煮牛肉吧!

相關焦點

  • 明朝最差的皇帝明世宗
    許多漢族皇帝都喜愛這一點,這包括早期的秦始皇、漢武帝,還有更多的後來的皇帝,在他們進入中年以後,都嚮往長生不老,這畢竟是漢族文化的一部分。亂吃丹藥,確實降低皇帝壽命,明顯的降低了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雖然吃丹藥會降低世宗的壽命,不過,世宗活了60歲,已經不算小了。
  • 皇帝嫌御膳難吃?看看明朝皇帝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摘要]自嘉靖皇帝開始,明朝的皇帝們都不太樂意上朝,天天在深宮中呆著,於是,明朝後期的皇上吃飯,一般就是由太監部門來做了。現在大家一說起皇帝吃飯,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御膳房」。不過事實上,「御膳房」這個專門機構是清朝才設立的,而明朝則沒有。同樣住在紫禁城,沒有御膳房,那明朝皇帝吃什麼?大家放心,也餓不著他們。在明朝前期,一般由光祿寺為皇上做飯,到了後期,則是由太監們來做,稱為「內庖」。我們中國是「民以食為天」,確實,這個光祿寺雖然只管御膳、筵席之類事務,地位可著實不低,在明朝貴為「小九卿」之一,光祿寺的主管者稱為光祿寺卿,從三品。
  • 明朝皇帝的御膳,究竟是什麼樣子?萬曆皇帝最會吃
    幾千年歷史的中國誕生了數十個朝代,其中皇帝就高達四百多位,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存在,平時又吃些什麼呢?下面我就帶著大家來了解古代皇帝的御膳(明朝篇)。乍一看明朝皇帝的御膳還真是挺「艱苦樸素」的,但如果你真的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估計除了真正經歷過苦日子的朱元璋,會在品嘗粗糧和山野菜時回味舊時光,後來的明朝皇帝對這些就不大感冒了。但粗糧山野菜的配搭是老朱定下的祖制,作為後世子孫的皇帝便不好違背,於是粗糧和山野菜初見淪為御膳中的一種擺盤裝飾,皇帝至多就是看一看,吃?
  • 明朝美食記:舌尖上的明朝,明朝的皇帝們吃些什麼呢?
    明朝初期,新的政權才開始建立,這時候還不易過於奢侈,這時候朱元璋皇帝主要還是以粗茶淡飯為主,飯桌上經常出現的素菜有蒲公英,高粱餅,小米糕,豆子等。雖然朱元璋主張節儉,但是葷菜還是必不可少的,像紅燒豬蹄,爆炒大蝦,水煮魚等也是經常能吃到的。比起清朝的108道御膳,明朝的皇帝早餐12道,午餐24道,比起清朝的皇帝可是節儉多了。
  • 明朝皇帝早飯吃什麼?驢肉海鮮蒲公英,這些沒有食物相剋嗎?
    就是說崇禎皇帝的早餐有很多肉肉可以吃,牛肉、羊肉、驢肉、海鮮等等,都是烤著吃、炒著吃,連作者都認為「濃厚過多」,看來崇禎皇帝口味很重啊,而且愛吃肉。除此之外,明朝皇帝早上還必須吃「小菜」,這小菜是朱元璋定下的規矩,祖宗家法,必須遵守。全是苦菜、蒲公英、蘇葉之類的,沒有最苦,只有更苦。為啥這麼苦呢?
  • 明英宗廢除了殉葬,為什麼還被批為明朝最差的皇帝?差點活成宋徽宗
    朱祁鎮雖然說是明朝最差的皇帝,但是架不住命好。他從小就生在帝王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公元1436年,順利的繼承了老爹的的皇位,成為了九五之尊的皇帝。 他的弟弟朱祁鈺駕崩後,年僅30歲,原來的封號不僅被剝奪,將原來準備好的墳墓也給挖掉。將朱祁鈺死後的諡號加上戾。而明史專家吳晗對其明景帝的評價,也是頗為讚賞。
  • 明朝的奇葩皇帝這麼多,為什麼明朝國祚還能延續276年之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這個名字也是非常的有意思,重八重八,就是兩個八,兩個八就是十六,剛好明朝也正好只有十六個皇帝,有時候世事就是這麼的巧合。明朝十六個皇帝可以說是個個奇葩,朱元璋先前因為貧窮,為了有口飯吃,敲過木魚當過和尚拿過破碗當過乞丐。在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把皇宮裡的空地,全部種上了菜。不愧是布衣皇帝,行事是如此的樸素。
  • 震驚:原來明朝不止十六個皇帝!原來朱元璋是出生在安徽鳳陽?!
    我們在很多文獻資料上看到明朝的帝王是十六個,其實並不然,明朝是有十七個皇帝,看到明朝十七位皇帝的說法,很多人或許會疑惑不解,明朝不是只有十六位皇帝,怎麼又會多出一位呢?是歷史記載有什麼錯誤?還是又有了新的發現?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 明朝吃了大敗仗,文武百官哭天喊地,皇帝:關我屁事
    明朝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一場關乎明朝和後金的國運之戰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地區打響。最終,明朝11萬大軍被後金的6萬八旗軍打敗,明朝在遼東地區陷入了徹底被動的局面。「薩爾滸之戰」中,明軍人數佔絕對優勢,為什麼會在這麼短時間內就遭到如此慘敗呢?有人將戰敗的原因歸結到主帥楊鎬指揮不當。但事實上,「薩爾滸之戰」之所以會敗的這麼徹底,明朝的萬曆皇帝才是真正的第一責任人。當時萬曆皇帝已經有二十多年沒上朝了,萬曆長期怠政的結果就是大明王朝國力空虛,中樞癱瘓。
  • 明朝皇帝過年「請客」,文武百官能吃到什麼美味佳餚?
    新年將至,人們走親訪友,經常參加各種宴會,其實在古代,每到春節時,皇帝也會宴請文武百官。當然皇帝貴為天子,不能用「請」字,只能稱之為「賜宴」。
  • 明朝皇帝昏君輩出,為何300年不亡?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清朝的皇帝都是兢兢業業無昏君,而明朝的皇帝除了前面幾個皇帝之外,其餘的都是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的昏君。但是即便明朝有了像吃了丹藥死亡的明世宗、明光宗,也有像做木工的明熹宗,甚至是連續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大明王朝在這麼多昏庸無能皇帝的折騰之下居然還能夠屹立近300年,真可謂是中國封建王朝裡面的奇蹟。
  • 明朝天啟皇帝為啥這麼悲催?|周末讀書
    但他的悲劇並非個例,考察一下明朝皇帝的壽命和子嗣情況,我們就會發現,短命加子女早夭,幾乎是明朝皇帝的普遍現象。截至北京陷落,明朝共計16個皇帝,其中活過50歲的只有4個:太祖朱元璋活了70歲,成祖朱棣活了64歲,嘉靖皇帝活到59歲,萬曆皇帝活到57歲。其他皇帝大都在40歲左右去世。
  • 明朝萬曆皇帝長達28年不上朝,難道不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架空嗎?
    萬曆皇帝一顆少年心被傷萬曆皇帝是明朝中後期數一數二的明君,這裡並不能因為萬曆皇帝的不上朝而否定掉他前期的功勞,曾經的萬曆的皇帝也是一個少年,少年最需要的是什麼?不就是心靈上面的關懷嗎?曾經少年皇帝朱栩均在十歲的時候就和大明太后把整個天下交給了張居正,名義上是輔佐政治。
  • 古代皇帝都很在意自己的名諱,朱元璋稱帝後,明朝的豬叫什麼?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養豬不僅是為了吃,還為了積肥。漢代以前,人們養豬主要是放養。到漢朝時期後,人們開始修建豬舍,以圈養豬。南北朝時期,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方式逐漸代替了以放牧為主的飼養方式,人們養豬的經驗也不斷豐富。隋唐老代,養豬已經成了農民增加收益的手段之一。由此可見,中國人養豬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做了十九年太子,一個月的皇帝,死因卻成了謎
    那麼為何老爸萬曆皇帝會如此的討厭他?登基後的一個月裡又發生了什麼,會讓38歲的朱常洛突然離世?一悲慘的太子生涯萬曆十年1582年,萬曆皇帝朱翊鈞的皇長子朱常洛出生了,但是這對於初為人父的萬曆皇帝來說,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不僅不高興,反而避而不談,十分忌諱。
  • 明朝皇帝姓朱就不許吃豬肉 如果皇帝姓米 老百姓豈不是要餓肚子?
    很多人抹黑明朝上了癮,在不同的目的驅使下,明朝被抹成了「黑朝」,現在又有一個說法流行開來:明朝因為皇帝姓朱,所以不許養豬不許吃豬肉!這就讓人很是擔心:明朝皇帝姓朱就不許養豬吃豬肉,如果皇帝姓米姓範,老百姓豈不是要餓肚子?
  • 明朝皇帝喜歡吃什麼?朱元璋每天都吃這種菜,萬曆很奢侈
    明朝立國兩百餘年,不同時期,都有不同時期的飲食習慣。這些飲食習慣都受到當時外部環境的變化,甚至是整個世界歷史的變化,而受到不同的影響。明朝建國初期,雖然推翻了元朝統治,但飲食上仍留有蒙古文化的影響。如在明朝風行的火炙鵝、驢炙、活割羊,都有當年蒙古人飲食的習慣。
  • 明朝皇帝大多短命,這些隱藏的「殺手」你都知道嗎?
    文獻《明史》記載,自明太祖朱元璋打敗群雄獨得天下開創大明朝後,其兢兢業業為子孫後代鋪平道路,使得朱家王朝一共延續了十六代帝王。而總時間加起來和其他王朝皇帝們比較的話,明朝皇帝的平均壽命是最短暫的。諸如沉迷酒色把身體掏空,因爭奪權位,於內鬥中被人害死,自己貪圖長壽迷信長生不老,到處找道士練仙丹,亂吃一通結果把自己吃死,還有遭到刺客殺死等等。
  • 都是皇帝,為什麼明朝皇帝鐵公雞而清朝皇帝特豪爽?
    編者註:今天給德林社小夥伴帶來一個非常讓人震撼的歷史觀察,明朝和清朝作為封建時代最後的兩個朝代,在花錢這件事兒上,皇帝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一個鐵公雞、一個豪爽漢。鮮明差異的背後是不同皇帝理財認知的差距,以史為鑑,強烈建議大家認真讀一讀。你以為皇帝都很豪氣?非也非也!據說,明朝皇帝,尤其是嘉靖和萬曆,都是出了名的鐵公雞。
  • 隔離宅家期間,弄一道明朝皇帝都念念不忘的小菜吃吃!
    【春節美食至尊風雲榜】朱元璋同名之珍珠翡翠白玉湯話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從小家貧,為活命吃飯,父親送他出家當了和尚,但在等級森嚴的廟裡小小的朱元璋仍然受飢挨餓,一次他到寺外化緣,遇一家辦喜事,主人見他實在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