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孩子全部夭折!明朝天啟皇帝為啥這麼悲催?|周末讀書

2020-12-15 小基快跑

帝王之家六個孩子死亡率100%,這還是非常不正常

1627年,明朝第15個皇帝,明熹宗朱由校駕崩,年僅22歲。熹宗國號天啟,也稱天啟皇帝。

天啟皇帝在位七年,生有三子三女,可惜全部夭折,無一長大成人。沒有繼承人的天啟皇帝被迫將風雨飄搖的帝國交給了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檢,也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

天啟皇帝去世17年後,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禎皇帝於煤山自縊,大明王朝也走到了盡頭。

天啟皇帝貴為一國之尊,只活了22歲,六個子女全部夭折,令人嘆息不已。

但他的悲劇並非個例,考察一下明朝皇帝的壽命和子嗣情況,我們就會發現,短命加子女早夭,幾乎是明朝皇帝的普遍現象。

截至北京陷落,明朝共計16個皇帝,其中活過50歲的只有4個:太祖朱元璋活了70歲,成祖朱棣活了64歲,嘉靖皇帝活到59歲,萬曆皇帝活到57歲。其他皇帝大都在40歲左右去世。

需要說明的是明朝雖然言官經常鬧事,但皇權一直沒有旁落。明朝皇帝除了建文帝不知所蹤和崇禎皇帝自殺外,其他皇帝均非橫死。

雖然那時候醫療條件有限,人均壽命普遍不高,但衣食無憂的皇帝壽命如此之低,還是很令人意外。

除了壽命,大部分皇帝在子嗣方面也不盡如人意。景泰、天順、弘治、嘉靖都是一子單傳,正德、天啟乾脆絕嗣;後代較多的只有洪熙、宣德、成化、萬曆四人而已。

我們看看天啟皇帝的子女情況:

天啟皇帝並非不能生,事實上他生育能力還不差,有3子3女:

長子朱慈燃,生母張皇后,天啟三年(1623年)十月生,生下就是死胎,後追封為懷衝太子。

次子朱慈焴,母皇貴妃範氏,早夭,出生時間不詳,後追封悼懷太子。

三子朱慈炅,母皇貴妃任氏,天啟六年(1626年)六月,因為北京城發生爆炸受到驚嚇,不到一歲夭亡,後追封獻懷太子。

長女朱淑娥,母皇貴妃範氏,天啟三年(1623年)十二月十五日早夭,年僅兩歲,後追封永寧公主。

次女朱淑嫫,母成妃李氏,天啟四年(1624年)十二月二十日早夭,年僅一歲,後追封懷寧公主。

三女,早夭,具體情況不詳。

在明代,嬰兒夭亡並非罕見,但是,堂堂帝王之家,六個孩子死亡率100%,這還是非常不正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情況呢?年代久遠加深宮阻隔,幾百年前的皇家內情,我們只能從歷史記載中尋找蛛絲馬跡。

天啟帝朱由校

皇族一氧化碳中毒絕非僅見於明朝,溥儀也差點因此被奪去性命

記載天啟年間皇宮內情最詳細最可靠的一本書,叫作《酌中志》。

《酌中志》的作者,是明朝皇宮的一個太監,叫劉若愚。劉若愚出身不差,其家世襲延慶衛指揮僉事,父親應祺官至遼陽協鎮副總兵,他也應該受過比較好的教育。

萬曆二十九年,劉若愚進宮做太監。知識在哪兒都是力量,劉若愚屬於太監中的知識分子,在宮內混得不錯。天啟初年,劉若思被派內直房經管文書。

天啟皇帝去世後,崇禎皇帝清除魏忠賢勢力,劉若愚也被誣告入獄。他在獄中寫下這本《酌中志》,詳細記述了自己在宮中數十年的見聞,並為自己鳴冤,後來終於得到釋放。

  

劉若愚在宮內待了幾十年,經過了整個天啟朝,加之他懂文化,在宮內地位比較高,其對皇宮內各種事情的記載是非常可信的。

  

劉若愚在書中介紹了皇宮內各職能部門,在講積薪司的時候,他寫道:

「凡遇冬寒,宮中各銅缸木桶,該內官添水湊安鐵芻其中,每日添炭,以防冰凍、備火災,候春融則止。皆積薪司事也。

凡宮中所用紅籮炭者,皆易州一帶山中硬木燒成,運至紅籮廠,按尺寸鋸截,編小圓荊筐,用紅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紅籮炭』也。每根長尺許,圓經二三寸不等,氣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

如經伏雨久淋,性未過盡,而火氣太熾,多能損人,倏令眩暈,昏迷發嘔,大人尚可,皇子女嬰幼何堪?又宮中鹹木做地平牆壁,多缺土氣,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屢致薨夭,良可痛也。

注意這個觸目驚心的「屢」字。

  

如果劉若愚的記載屬實,那應該是有多名皇子女死於冬天用木炭取暖導致的一氧化碳中毒。

  

劉若愚萬曆二十九年進宮,崇禎二年離開皇宮。我查了查這些年間皇帝的生育記錄,從他進宮後,宮內共出生了八名皇子女,除了天啟皇帝的六個孩子,還包括:

  

萬曆皇帝第八子朱常溥,母李順妃,萬曆三十三年十二月早夭,年不滿兩歲,後追封為永思王;

  

萬曆皇帝第十女朱軒媺,萬曆三十四年五月早夭,年不足一周歲,後追封為天台公主。

  

包括生下來就是死胎的懷衝太子在內,這八個孩子全部夭折,其中兩人死亡時間無明確記載,剩餘六人中有四人死於冬天。這四人中,生下時已經死亡的懷衝太子是在農曆十月,另外三個孩子死於農曆十二月,也就是冬天最冷的時候。

  

古代孩子死亡,主要是因為各種傳染病,但是冬天並不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這麼多孩子都集中在冬天死亡,側面證明劉若愚的記載是可靠的。一氧化碳中毒不僅可以導致嬰兒死亡,還可以導致孕婦及胎兒死亡。

  

事實上,皇族一氧化碳中毒絕非僅見於明朝,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也差點被一氧化碳中毒奪去性命。

溥儀

溥儀在宣統十二年十一月的日記中記載:「二十九日,晴。夜一時許,即被呼醒,覺甚不適。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餘以行,至前室已暈去。臥於榻上,少頃即醒,又越數時乃愈。而在餘寢室之二太監,亦暈倒,今日方知煤之當緊(警)戒也。八時,仍舊上課讀書,並讀英文。三時下學,餐畢,至六時餘寢。」

故宮中的曖閣

為何偏偏紫禁城內是沒有煙囪的?

一氧化碳為無色、無味的氣體,碳或含碳物質在氧不充分時燃燒產生。一氧化碳進入體內後會與血紅蛋白緊密結合,與一氧化碳結合後的血紅蛋白失去了與氧結合的能力,無法為組織輸送氧氣,引起組織缺氧。此外,一氧化碳還可以直接與細胞線粒體內的細胞色素a3結合,抑制組織細胞內呼吸。

  

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表現是大腦缺氧。輕度腦缺氧可表現為頭暈、眼花、頭痛、全身疲乏無力、噁心嘔吐、胸悶、心悸等。重度腦缺氧病人表現為昏迷,伴有肌張力增高和肌肉強直。由於一氧化碳無色無味,人體吸入後,往往毫無知覺,甚至出現嚴重的症狀後仍不知何故,從而繼續處在高濃度的一氧化碳環境中,直至死亡。

  

中國北方沒有集中供暖的地區,冬天多封閉門窗,在室內使用燃煤或木炭取暖,多有一氧化碳中毒者。要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就要避免室內一氧化碳蓄積,而避免蓄積的辦法,除了通風,就是使用煙囪。

  

煙囪在中國古已有之,成語「曲突徙薪」中的「突」其實就是煙囪。窗戶的「窗」,最早也是指開在屋頂用於排煙的天窗。

  

古人發明煙囪,並不是為了排一氧化碳,而是為了排煙。無論燒柴還是燒煤,都會產生大量的煙塵,會燻壞屋子。但是,歪打正著,取暖的爐灶接上和外界相通的煙囪後,會約束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順著煙囪排出室外,大大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險。

但是,偏偏紫禁城內是沒有煙囪的。

為啥沒有呢?因為皇帝太有錢了,取暖不需要排煙。

紫禁城冬天的取暖措施,主要有三個。

  

第一,靠建築自身。

紫禁城裡用一道道高大的圍牆分割出多個院落,這些高大的圍牆可以抵禦寒風。建築大都坐北朝南,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取暖。建築的牆壁和屋頂都非常厚,保暖效果好。冬天把門窗好好一封,外面的寒氣就不容易進來。當然,裡面的一氧化碳也不容易出去。

 

第二,靠地暖。

去過故宮的人,大概都知道養心殿的東暖閣。為什麼叫暖閣呢?因為這些建築的下面修築有地下火道。冬天在室外的地炕口內燒火,通過火道將熱力傳到室內地面,不僅熱力均勻,而且室內沒有煙塵汙染,功效和今天的地暖類似。

  

但是,暖閣的施工和維護都比較麻煩,而且燃料耗費巨大,只有極少數帝後所在宮殿的局部能享受這種待遇,皇帝冬天一般就在暖閣過冬。

  

第三,就是靠燒炭了。

燒炭的工具,有大有小,大的有燻籠,燻籠可達一米多高數百斤重。小的有炭爐,又分放在手中的手爐和腳邊的腳爐。此外,還有各種火盆。

  

這些燒炭工具,都沒有排煙裝置。

  

為什麼呢?因為皇帝有錢,用的是無煙燃料。

  

如《酌中志》所說,宮中用的取暖燃料,叫作紅籮炭,是用易州一帶山中硬木燒成的,燒好後運至紅籮廠,按尺寸鋸截,編小圓荊筐,用紅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紅籮炭」。

  

木炭是木材或木質原料經過不完全燃燒,或者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熱解,所殘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體燃料。紅籮炭由硬木燒成,「氣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屬於木炭中的「白炭」,是高檔品,燃燒時不會冒煙。

  

既然不冒煙,按照古人的常識,也就不需要煙囪了。

  

想像一下冬天的紫禁城室內環境:

有高牆擋住,風吹不進來;

牆壁、屋頂都很厚,不會透風;

冬天再把門窗一封,裡面就是一個非常封閉的空間。

在這種封閉空間裡面燒木炭,一旦木炭燃燒不完全,很容易產生大量一氧化碳。由於沒有煙囪,一氧化碳無法經由管道排放到室外,在室內大量蓄積,很容易造成嚴重後果:「倏令眩暈,昏迷發嘔,大人尚可,皇子女嬰幼何堪?」

  

而且,成人畢竟不會總待在屋內,那些照看皇子女的乳母,如果覺得憋悶了,可以到室外透透氣。而那些襁褓中的龍子龍孫,恐怕是沒人敢在大冷天把他們抱到室外透風的,只能長時間處在一氧化碳的毒害之中,直至夭亡。

故宮雪景

《八卦醫學史2》

作 者:寧方剛

出版社:鷺江出版社

相關焦點

  • 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明明是有兒子的,為何要傳位給弟弟朱由檢?
    基於這個角度去看天啟皇帝駕崩,從落水患病,到仙藥醫治,似乎就是一次謀殺。是故,有不少人認為,天啟皇帝是被魏忠賢害死的。當然了,這個說法僅僅只是推測,並且還是那種不太靠譜的推測。首先,從史料之中,找不到任何相關的證據。其次,魏忠賢當時之所以能權傾朝野,全靠天啟皇帝器重,他沒有理由去謀殺自己的貴人。
  • 明朝短命皇帝朱常洛,七個兒子,夭折五個,十個女兒,夭折七個
    朱常洛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他是一個悲情的短命皇帝,即位一個月就死了,活了三十八歲,朱常洛年號泰昌,廟號為光宗。朱常洛不僅短命,他的兒子和女兒也都很短命,朱常洛生了七個兒子,夭折五個,十個女兒,夭折七個,可以說,非常的不幸。
  • 明朝天啟年間的王恭廠大爆炸,究竟是怎麼回事?
    所謂的「天啟大爆炸」,指天啟六年五月在王恭廠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因此也被成為「王恭廠大爆炸」。但《天變邸抄》在明朝並不是官方文件,它僅僅類似於民間的小報,其可靠性甚至不如現在的小報靠譜,因為當時並沒有專業的記者,其內容大多來源於「傳聞」。說得不好聽點兒,《天變邸抄》實際上是一篇民間流言的合集。後來的計六奇很可能是採用了天變邸抄的說法,並再一次對其進行了誇張。至於後來網絡上傳播的:天啟大爆炸的能量相當於核爆炸產生的能量,完全是建立在《天變邸抄》所列數據之上的,自然也不靠譜。
  • 明朝「天啟大爆炸」,威力堪比廣島原子彈,原因至今是謎!
    實際上,距今約400年前的明朝,京城也曾發生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直到現在仍然是世界上未解的謎團之一——「天啟大爆炸」。據說「天啟大爆炸」過後出現很多離奇的現象:死者衣服消失、一絲不掛,衣物飄到了20公裡之外的地方;爆炸中心沒有焚燒痕跡;5000多斤的石獅子被炸到五六百米外等等,其原因引得數百年來眾說紛紜,而且科學家在研究後也都莫衷一是。
  • 因為一個魔咒 明朝皇帝一生不立太子 不教皇子
    明朝的隆慶皇帝朱載垕[hòu]是嘉靖帝朱厚熜的第三子,出生後被封為裕王。嘉靖帝的長子是朱載基,立為太子沒幾天就夭折了。太子夭折之後,嘉靖帝決定不再立太子,可是滿朝文武不清楚是咋回事兒,於是上奏摺請求皇帝早做打算,完成立儲這件國家大事。
  • 天啟皇帝乳母的畸形愛戀:用盡手段殘害後宮,導致天啟斷子絕孫
    很多人認為明朝的滅亡,都是由李自成等人領導的農民軍起義造成的。然而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的崩潰,很早就會有諸多徵兆。拿明朝來講,萬曆皇帝死後,歷經千辛萬苦的明光宗只在位不到一個月就駕崩了。隨後,朝野陷入黨爭,後宮也亂成一鍋粥。原本還能多存活一段時間的明朝,卻進一步加速走向崩潰。
  • 天啟皇帝落水與信王朱由檢有關麼
    天啟三年開始,閹黨與東林黨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年少的朱由檢對於明朝的黨爭看在眼裡,有一絲憤怒,但更多的還是恐懼。明熹宗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繡春刀2·修羅戰場》,該片中講述了信王製造了天啟皇帝落水,並努力想要找回造船圖的事情
  • 為什麼說崇禎是個生不逢時的皇帝?他滅閹黨勤政務為啥上吊而死?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悲劇式的皇帝,明朝未代皇帝崇禎就是一位。明思宗朱由檢,生於公元1611年卒於1644年,明熹宗朱由孝的弟弟,光宗朱常洛第五子。嚴格的說,崇禎皇帝是一個此較勤奮的皇帝。其父神宗萬曆皇帝在位時,縱情聲色,不理政務,使日漸衰落的明朝雪上加霜。其兄天啟熹宗,更加不爭氣,根本不管國家大事,整日埋頭於木工之技,活脫脫就是個木匠,致使宦官魏忠賢專政,國家陷入更混亂的局面。崇禎當上了皇帝,非常清楚國家的混亂局面。他很想有所作為,中興明王朝。最大的障礙就是魏忠賢集團。
  • 明朝的奇葩皇帝這麼多,為什麼明朝國祚還能延續276年之久?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傳承了12世,總共有16個皇帝,國祚共計276年。朱元璋原先是個乞丐,憑藉著自己的本領,在亂世之中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登上了皇位,成為了一個布衣皇帝。
  • 明朝皇帝的御膳,究竟是什麼樣子?萬曆皇帝最會吃
    幾千年歷史的中國誕生了數十個朝代,其中皇帝就高達四百多位,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存在,平時又吃些什麼呢?下面我就帶著大家來了解古代皇帝的御膳(明朝篇)。乍一看明朝皇帝的御膳還真是挺「艱苦樸素」的,但如果你真的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估計除了真正經歷過苦日子的朱元璋,會在品嘗粗糧和山野菜時回味舊時光,後來的明朝皇帝對這些就不大感冒了。但粗糧山野菜的配搭是老朱定下的祖制,作為後世子孫的皇帝便不好違背,於是粗糧和山野菜初見淪為御膳中的一種擺盤裝飾,皇帝至多就是看一看,吃?
  • 吾弟當為堯舜,天啟皇帝的這句遺言,誰也沒想到一語成箴!
    但信王朱由檢又不得不接受,因為天啟帝沒有子嗣,他爹生了四個兒子,傳位給天啟的時候,死了兩個,就剩天啟和信王哥倆了。你說,這臨終了,皇帝這個位置能傳給誰?
  • 明朝皇帝為何都大多數是短命,難道是朱棣有遺傳病史的原因
    明朝皇帝為何都大多數是短命,難道是朱棣有遺傳病史的原因明朝在中國的歷史上雖沒有唐朝的輝煌,但是他卻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在明朝200年的時間裡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大部分的壽命都比較短,,這就讓人感覺到難道是皇帝荒淫導致短命的嗎?
  • 明朝16位皇帝,就有10位絕後,這是怎麼回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亡國君王朱由檢,一共歷經16帝,276年。然而這16個皇帝中,就有10位皇帝絕了後,這是怎麼回事?我們先來看看有後的皇帝。首先就是朱元璋,朱元璋有26個兒子,他將他們都分封為藩王。雖然也有夭折的,或是中途因為各種原因離世的,但很明顯,朱元璋沒有絕後。不然,明朝哪來的16位皇帝,還有那麼多坐吃山空的宗室。其次就是朱棣,朱棣有4個兒子,小兒子早夭無後,其餘三個兒子都有後代。
  • 天啟大爆炸,炸沒了大明帝國的未來
    萬曆生了8個兒子,存活5個;朱由校的爸爸泰昌帝生了7個兒子,僅僅只有朱由校和他的弟弟朱由檢活到了成年;朱由校自己生了三個兒子,第一個流產,第二個夭折,第三個也沒能活到爆炸後的第二天。就幾乎擁有無限交配權的皇帝而言,子嗣稀少實在是詭異。但要是考慮到母憑子貴的傳統、明爭暗鬥的後宮、虎視眈眈的權臣,皇子也許比一般兒童受到的生命威脅更大。
  • 明朝天啟大爆炸成了一樁懸案,到底是什麼引起了這麼一場大災難?
    在明朝天啟年間曾發生過一起相當規模的大爆炸,至今都無法解釋。這起爆炸和3600多年前發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還有1908年6月30日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通古斯大爆炸」並成為世界三大自然之謎,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的一樁懸案。天啟六年五月三十日九時,也就是公元1626年,在明朝首都北京城西南隅工部王恭廠附近發生了一起神秘的大爆炸。
  • 四本明朝歷史小說推薦:帶你看明朝皇帝日常生活
    排名不分先後,請不要對號入座,每本書都是精品,都是值得一看的佳作NO.1.重生明朝當皇帝作者:一夕秋月 142萬字 作品已完結 質量有保證請放心閱讀重生明朝當皇帝簡介:天啟七年,晚明勢頹,附身朱由校,身染疾患,垂死掙扎。
  • 明朝皇帝誰比較正常?
    我們發現,明朝歷代帝王,每位都個性鮮明,與眾不同,甚至稱得上「奇葩」一、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布衣天子、和尚皇帝,開國之君,享年70歲,在位30年,也是明朝壽命最長的皇帝。
  • 毒死天啟皇帝的「靈飲露」究竟是什麼藥,為何能讓朱由校性命不保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明朝天啟皇帝,號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奇葩的一個皇帝,因為他痴迷做一個木匠。據說天啟皇帝的手藝,可謂是「魯班再世」,連後世之人都對其作品驚嘆不已。
  • 伉儷情深:他雖貴為皇帝,一生卻獨寵皇后一人,明朝好男人朱佑樘
    那時候在後宮權勢最大的是萬貴妃,萬貴妃這個人十分兇殘、而且嫉妒心非常強,她自己生不出孩子,也不讓其他嬪妃生孩子。得知紀氏懷孕後,便命人去打掉紀氏的孩子。皇帝身邊的太監張敏一看,這哪兒行啊!平常人家也就算了,在皇宮裡這麼搞,不是讓大明朝斷子絕孫嗎?於是在張敏等人的安排下,紀氏偷偷生下孩子,即朱佑樘。為了保護這個孩子,為了躲過萬貴妃的耳目,張敏把他藏於密室中偷偷撫養。
  • 那些不了了之的「怪事」:明末天啟大爆炸最後的真相
    今天也沒有按粉絲留言的話題內容來更新,而是繼續講明朝的天啟大爆炸。前三天我們用用了三個篇幅來講解明朝的天啟大爆炸預兆,以及史書上記載天啟大爆炸時明熹宗朱由校僥倖逃過一劫的故事,今天是最後一篇,要和讀者朋友一起探討的是天啟大爆炸所造成的的奇怪現象以及成因。